一种肾内科针灸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1549发布日期:2019-08-20 20:2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肾内科针灸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肾内科针灸治疗仪。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如专利号为cn201510359202.x提供了一种《肾内科针灸理疗装置》,包括主体、动力驱动箱、散热窗、扇叶、纵向调节轴、抗压减震垫、固定开关等,其优点是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智能准确,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缺点是结构大而笨,未考虑消毒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肾内科针灸治疗仪,主控箱用于控制夹针器转动及消毒室的消毒;消毒室包括紫外光、消毒液及高温烘烤三级消毒模式;夹针器用于输送针,其传动机构采取凸轮机构串联滑轮组然后封闭平面四杆机构的形式,结构简单,控制可靠;手持式针灸仪有正转、反转和正反转三种模式,且内置蓄电池,无线手持式续航,并可为针提供模拟生物电信号的刺激,有利于提高针灸的疗效。

本发明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肾内科针灸治疗仪,包括主控箱、夹针器、手持式针灸仪,所述的十五个夹针器均布固定安装在主控箱内;手持式针灸仪放置在主控箱内。

所述的主控箱包括底座、针筒、消毒室、电热阻丝、消毒箱、喷嘴、平面凸轮、紫外灯管、第一支柱、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控制面板、第一步进电机、托架、充电触头、导向板,所述的针筒、第一支柱、控制面板和托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面,第一步进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下面,且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齿轮;第一齿轮铰接在底座上面中心,且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消毒室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消毒室内固定安装有四根紫外灯管、一排六个喷嘴和一个电热阻丝,其中,喷嘴下侧的消毒室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一个消毒箱;平面凸轮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柱上;两个充电触头固定安装在托架上;导向板固定安装在托架上。

所述的夹针器包括第一支架、滑轮、钢丝绳、第一支座、第二支架、导轨、导块、滚子、第一弹簧、第二支座、第一连杆、夹持器、针、推杆、推杆缸、第二弹簧、第二支柱,所述的第二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上;两个滑轮分别铰接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第一支座和导轨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导块装配在导轨上,可沿其滑动;滚子铰接在导块上;第二支座固定安装在导轨一端;第一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导块和第二支座上;第一连杆铰接在第二支座上;夹持器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杆末端;针固定安装在夹持器内;推杆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下端,另一端插入铰接在第一支座上的推杆缸内;两个第二弹簧两端分别铰接在推杆和推杆缸上;第二支柱铰接在第一连杆下侧末端;钢丝绳穿过两个滑轮,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导块和第二支柱上。

所述的夹持器包括套筒、弹性爪、气囊、第一抓手、气门阀,所述的弹性爪固定安装在套筒内,其三个弹性分支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抓手;第一抓手与套筒内壁之间有一个气囊,气囊通过固定安装在套筒上的气门阀充气,充满气时,夹紧第一抓手。

所述的手持式针灸仪包括上壳体、转向按钮、下壳体、充电口、控制器、第二步进电机、第三齿轮、第三支、第三弹簧、开关按钮、蓄电池、挡圈、第四弹簧、齿轮轴、导杆、第二抓手,所述的上壳体固定安装在下壳体上;三个转向按钮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壳体上,分别用于控制正转、反转和正反转;下壳体下侧有两个充电口;控制器固定安装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圆槽内;第二步进电机固定安装在下壳体左侧,其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三齿轮;齿轮轴铰接在下壳体左侧,其齿段与第三齿轮啮合;导杆与齿轮轴内孔配合,其右侧固定安装有一个挡圈;第四弹簧套在导杆上,两侧顶在齿轮轴与挡圈上;两块蓄电池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第三支架固定安装在下壳体内;其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上固定安装有一个开关按钮。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可对针进行多级消毒;

(2)可利用手持式针灸仪辅助针灸,其内部模拟生物电传导,刺激穴位,提高针灸效率和效果;

(3)可不用手持式针灸仪,选择纯手工针灸;

(4)手持式针灸仪具有正转、反转和正反转三种模式;

(5)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控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夹针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夹持器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图7为本发明的手持式针灸仪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平面凸轮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齿轮轴零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主控箱;2-夹针器;3-手持式针灸仪;101-底座;102-针筒;103-消毒室;104-电热阻丝;105-消毒箱;106-喷嘴;107-平面凸轮;108-紫外灯管;109-第一支柱;110-第一齿轮;111-第二齿轮;112-控制面板;113-第一步进电机;114-托架;115-充电触头;116-导向板;201-第一支架;202-滑轮;203-钢丝绳;204-第一支座;205-第二支架;206-导轨;207-导块;208-滚子;209-第一弹簧;210-第二支座;211-第一连杆;212-夹持器;213-针;214-推杆;215-推杆缸;216-第二弹簧;217-第二支柱;21201-套筒;21202-弹性爪;21203-气囊;21204-第一抓手;21205-气门阀;301-上壳体;302-转向按钮;303-下壳体;304-充电口;305-控制器;306-第二步进电机;307-第三齿轮;308-第三支架;309-第三弹簧;310-开关按钮;311-蓄电池;312-挡圈;313-第四弹簧;314-齿轮轴;315-导杆;316-第二抓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的一种肾内科针灸治疗仪。

具体如图2所示,主控箱1的针筒102、第一支柱109、控制面板112和托架114固定安装在底座101上面,第一步进电机113固定安装在底座101下面,且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齿轮111。第一齿轮110铰接在底座101上面中心,且与第二齿轮111相互啮合。消毒室103固定安装在底座101上。消毒室103内固定安装有四根紫外灯管108、一排六个喷嘴106和一个电热阻丝104,其中,喷嘴106下侧的消毒室103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一个消毒箱105。平面凸轮107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柱109上,平面凸轮107的具体结构如图8所示。两个充电触头115固定安装在托架114上。导向板116固定安装在托架114上。

具体如图3所示,夹针器2包括第一支架201、滑轮202、钢丝绳203、第一支座204、第二支架205、导轨206、导块207、滚子208、第一弹簧209、第二支座210、第一连杆211、夹持器212、针213、推杆214、推杆缸215、第二弹簧216、第二支柱217,第二支架205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201上。两个滑轮202分别铰接在第一支架201和第二支架205上。第一支座204和导轨206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201上。导块207装配在导轨206上,可沿其滑动。滚子208铰接在导块207上。第二支座210固定安装在导轨206一端。第一弹簧209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导块207和第二支座210上。第一连杆211铰接在第二支座210上。夹持器212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杆211末端。针213固定安装在夹持212内。推杆214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211下端,另一端插入铰接在第一支座204上的推杆缸215内。两个第二弹簧216两端分别铰接在推杆214和推杆缸215上。第二支柱217铰接在第一连杆211下侧末端。钢丝绳203穿过两个滑轮202,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导块207和第二支柱217上。

具体如图4所示,夹持器212包括套筒21201、弹性爪21202、气囊21203、第一抓手21204、气门阀21205,弹性爪21202固定安装在套筒21201内,其三个弹性分支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抓手21204。第一抓手21204与套筒21201内壁之间有一个气囊21203,气囊21203通过固定安装在套筒21201上的气门阀21205充气,充满气时,夹紧第一抓手21204。

具体如图5、图6、图7所示,手持式针灸仪3的上壳体301固定安装在下壳体303上。三个转向按钮302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壳体301上,分别用于控制第二步进电机306正转、反转和正反转。下壳体303下侧有两个充电口304。控制器305固定安装在上壳体301与下壳体303之间的圆槽内。第二步进电机306固定安装在下壳体303左侧,其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三齿轮307。齿轮轴314铰接在下壳体303左侧,其齿段与第三齿轮307啮合,如图9所示为齿轮轴的具体结构。导杆315与齿轮轴314内孔配合,其右侧固定安装有一个挡圈312。第四弹簧313套在导杆315上,两侧顶在齿轮轴314与挡圈312上。两块蓄电池311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壳体301和下壳体303上。第三支架308固定安装在下壳体303内。其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弹簧309,第三弹簧309上固定安装有一个开关按钮310。

本发明的第一步进电机113在控制面板112操控下,驱动第二齿轮111带动第一齿轮110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安装在第一齿轮110上的十五个夹针器2转动;每个夹针器2上的滚子208均与平面凸轮107下侧凹槽轨道啮合,当夹针器2绕第一齿轮110,也即平面凸轮107的几何中心旋转,则滚子208会沿着平面凸轮107内轨道的轨迹运动,当夹针器2进入消毒室103时,对应平面凸轮107内轨道是一段圆弧,则此时针213一直保持水平状态;当夹针器2退出消毒室103时,对应平面凸轮107内轨道是一段正弦曲线,滚子208相对平面凸轮107几何中心有相对移动,当滚子208向外移动时,即向着第二支座210移动时,会带动导块207移动,进而拖动钢丝绳203,进一步带动第二支柱217,使其带动第一连杆211转动,同时压缩两个第二弹簧216,并使推杆214收进推杆缸215中;此时针213被向下转动一个角度,第一弹簧209和第二弹簧216的弹簧力用于平衡滚子208所受的径向力,使其运动更流畅。

当气囊21203充满气时,压缩与之接触的三个第一抓手21202,使其收拢,此时,由于气囊21203和弹性爪21202的弹性,插入针213会被夹紧,使劲拔针213时,也能轻松拔出。

三个转向按钮302分别控制第二步进电机306驱动第三齿轮307反转、正转和正反转,从而驱动齿轮轴314正转、反转和正反转,插入其中导杆315随之转动;取针213时,压缩导杆315,挤出第二抓手316,此时可将针213插入,接着松开导杆315右端,在第四弹簧313作用下,导杆315向右移动至第二抓手316被收进齿轮轴314内,此时针213别锁紧;手持手持式针灸仪3时,按住开关按钮310,按得越深针213转速越快,可通过控制面板112选定是否由蓄电池311提供生物电。

手持式针灸仪3用完后,放置于托架114上,使下壳体303上的两个充电口304插入充电触头115中,使导向板116插入手持式针灸仪3的手柄空隙中,控制面板112选择是否充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