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3784发布日期:2019-09-21 00:5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安全型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安全型纸尿裤。



背景技术:

纸尿裤在现今己有越来越多地婴儿使用,其以便捷性、防漏性几乎替代了过去人们使用的尿布,纸尿裤为人们的育儿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现有的纸尿裤大部分都是在纸尿裤本体的两端设置有贴带,利用贴带可以将纸尿裤固定在婴儿的身上。但由于婴儿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存在活动,仅靠贴带对纸尿裤进行固定,对于一些活动幅度较大的婴儿而言,很容易使纸尿裤松动,从而造成排泄物侧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型纸尿裤,以解决现有纸尿裤存在固定不牢、侧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安全型纸尿裤,包括纸尿裤本体,纸尿裤本体的一侧设有前腰,纸尿裤的另一侧设有后腰,前腰与后腰之间的纸尿裤本体内设有芯体,芯体两侧的纸尿裤本体上设有沿纸尿裤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防漏护围,后腰的两端设有魔术贴,魔术贴上转动连接有能相互扣合的防护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1、设置防漏护围,对芯体两侧进行防护,即:当排泄物较多时,在芯体来不及吸收的情况下,多余的排泄物很可能向两侧流动,此时通过防漏护围可防止排泄物侧漏,达到防侧漏的效果。

2、设置魔术贴,对纸尿裤进行一次固定,然后通过防护带相互扣合对纸尿裤进行二次固定,通过两侧固定可有效防止纸尿裤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前腰上设有前防漏条,后腰上设有后防漏条,防漏护围与前防漏条、后防漏条将芯体围合起来。通过前防漏条可防止排泄物向前泄漏,由于前腰会覆盖婴儿的肚脐,因此可防止排泄物到达肚脐,从而避免肚脐处发生感染;通过后防漏条可防止排泄物向后泄漏,尤其是在婴儿趟卧时,从而避免排泄物对婴儿后腰部皮肤浸湿而使其出现湿疹、红肿等不良反应;再加上防漏护围,形成四周全方位地防漏,可更大程度地避免侧漏,提供使用度。

进一步,所述后腰内固接有弹性件。在后腰设置弹性件,便于对纸尿裤的腰围进行可调整式地收缩。

进一步,所述防护带中部具有弹性。利用防护带进行二次固定时,能够更好地调节尺寸,对不同腰围大小的婴儿都适用,而且中部设置成弹性,在婴儿呼吸过程中,防护带婴儿肚子的鼓起和收扁而作适应性地调整,从而避免在固定过紧或者过松而使婴儿不舒服。

进一步,所述后腰内侧上设有收折的擦拭纸,后防漏条位于芯体与擦拭纸之间。在婴儿便便之后,需要更换纸尿裤,通常情况下需要一手将婴儿抱住,另一手先将弄脏的纸尿裤收好,然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擦拭婴儿的屁股,整个操作比较繁琐,而且很容易使便便到处粘连;设置擦拭纸,在更换纸尿裤时,无需额外准备纸巾,只需一手抱住婴儿,另一手将纸尿裤先取下,然后展开收折的擦拭纸,用擦拭纸将婴儿屁股上的便便大致擦拭下,最后将纸尿裤对折,并将擦拭后的擦拭纸放入纸尿裤中即可,整个操作简单,且在一个纸尿裤上完成,无需使用额外的纸巾。

进一步,所述后腰外侧上设有收折的坐垫纸。处理好婴儿屁股上的便便后,将收折的坐垫纸展开,可暂时将婴儿放在坐垫纸上,便于进行其他操作,且不会污染其他地方。

进一步,所述芯体沿长度方向上设有导流槽。设置导流槽,利用导流槽沿芯体长度方向设置,当尿液滴至纸尿裤上后,通过导流槽可对尿液进行沿芯体长度方向上的导向,使中部的尿液能够快速扩散到两端,增加芯体整体的吸收长度,从而提高芯体的吸收效率,避免尿液集中在芯体中部而影响其吸收效率。

进一步,所述芯体沿长度方向从中心至两端的厚度逐渐减小。芯体沿长度方向从中心至两端的厚度逐渐减小,由于通常情况下纸尿裤使用时,使用者的尿道口一般是位于芯体的中部,该区域是最先吸收到尿液的部分,将该部分的厚度设置到最大,可增加对尿液的吸收量,缩短尿液在该区域面层上停留的时间,从而达到使面层干爽的效果;而芯体两端厚度设置到最小,是由于当尿液经扩散到达芯体两端的量相对于芯体中心的量要少些,因此可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芯体沿长度方向从中心至两端的宽度逐渐增大。中心部分主要是针对尿道口设计,同时由于两腿之间的作用,宽度设计过大会出现褶皱的现象,不利用纸尿裤最大程度地利用,而两端宽度设置大些,可避免排泄物的溢流。

进一步,所述纸尿裤本体上设有尿量显示条。纸尿裤被尿湿后,尿量显示条颜色发生改变,便于大人及时知晓婴儿的尿湿情况,进而对婴儿的纸尿裤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擦拭纸展开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坐垫纸展开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纸尿裤本体1、前腰2、后腰3、芯体4、导流槽5、防漏护围6、前防漏条7、后防漏条8、魔术贴9、防护带10、纽扣11、扣眼12、弹性件13、尿量显示条14、擦拭纸15、坐垫纸16。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所示:

安全型纸尿裤,包括纸尿裤本体1,纸尿裤本体1的一侧设有前腰2,纸尿裤的另一侧设有后腰3,前腰2与后腰3之间的纸尿裤本体1内设有芯体4,芯体4沿长度方向从中心至两端的厚度逐渐减小,芯体4沿长度方向从中心至两端的宽度逐渐增大,芯体4沿长度方向上开有两条导流槽5。芯体4两侧的纸尿裤本体1上设有沿纸尿裤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防漏护围6,前腰2上设有前防漏条7,后腰3上设有后防漏条8,防漏护围6与前防漏条7、后防漏条8将芯体4围合起来。后腰3的两端固接有魔术贴9,魔术贴9上转动连接有能相互扣合的防护带10,左侧的防护带10上固接有纽扣11,右侧的防护带10上开设有三个扣眼12,防护带10中部具有弹性,后腰3内固接有弹性件13,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选用橡筋。纸尿裤本体1内侧底部沿纸尿裤本体1长度方向上设有尿量显示条14。

具体实施时,将纸尿裤穿在婴儿身上,使芯体4位于婴儿尿道口下方,然后将后腰3上的魔术贴9粘贴在前腰2对应的位置上,再转动防护带10,将左侧防护带10上的纽扣11扣合在右侧防护带10上合适的扣眼12里,完成纸尿裤的固定。使用过程中,芯体4将对尿液进行吸收,尿液可沿导流槽5从芯体4中心向两端扩散,使中部的尿液能够快速扩散到两端,增加芯体4整体的吸收长度,从而提高芯体4的吸收效率,避免尿液集中在芯体4中部而影响其吸收效率。经芯体4吸收的尿液达到纸尿裤底部后与尿量显示条14接触,使尿量显示条14发生颜色变化,当尿量显示条14变色的长度超过一半时,就需要更换新的纸尿裤,以免尿液过多使婴儿皮肤出现红肿等现象。

实施例二基本如附图2至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后腰3内侧上设有收折的擦拭纸15,后防漏条8位于芯体4与擦拭纸15之间,后腰3外侧上设有收折的坐垫纸16,擦拭纸15与坐垫纸16均为一端固定在纸尿裤本体1上,另一端通过折叠收折起来并通过压制工艺将其固定在后腰3上,且未展开前,擦拭纸15与坐垫纸16均收折成矩形条状。本实施例中,压制工艺采用单点间歇冲压,即形成一条由多个点等距间隔组成的直线,该工艺下展开时可将其撕开。

过程中,需要更换纸尿裤时,尤其是婴儿有排便的情况下,一手抱住婴儿,另一手将纸尿裤先取下,然后展开收折的擦拭纸15,用擦拭纸15将婴儿屁股上的便便大致擦拭下,最后将纸尿裤对折,并将擦拭后的擦拭纸15放入纸尿裤中即可。处理好婴儿屁股上的便便后,将收折的坐垫纸16展开,可暂时将婴儿放在坐垫纸16上,便于进行其他操作,且不会污染其他地方。整个操作简单,且在一个纸尿裤上完成,无需使用额外的纸巾。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