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5624发布日期:2019-10-18 21:1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



背景技术:

对于25-40岁以自觉眼袋明显,要求手术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他们普遍皮肤弹性较好,下睑袋临床表现以下睑脂肪轻中度膨出,通常伴有泪沟凹陷畸形,这一凹陷的形成原因与眶周软组织老化下垂,同时在眼轮匝肌支持韧带(orl)限制下所共同形成。对于这一类患者,手术治疗的重点在于松解orl,而且将眶隔内多余脂肪团块向下牵引固定,用于填充orl松解后局部软组织容量的缺失。

然而,在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重置手术中,受结膜入路小切口的限制,将脂肪瓣固定在深面的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上颌骨骨膜复合体上的操作难度极大,目前没有合适的缝线导引器可以辅助术者以降低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眶隔脂肪释放重置手术的缝线导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包括手柄和导引线,所述导引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相连接,所述导引线的中部为环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缝线导引器可以用于小切口手术,实现切口内的缝线导引,减小医生的操作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手柄包括穿线通道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穿线通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导引线的两端均从所述穿线通道的另一端穿入并与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调节机构调节导引线伸出的长度,适用于多种手术状况。

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壳体和调节钮,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滑槽,所述壳体与所述穿线通道连通,所述调节钮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中部卡接在所述滑槽内并相对所述滑槽滑动,所述导引线的两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调节钮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调节钮在滑槽内滑动,调节钮带动导引线伸出或收回。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侧壁还具有多个限位滑槽,多个所述限位滑槽与所述滑槽垂直设置并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调节钮在滑槽内滑动,当滑动到限位滑槽内,可以实现定位,固定导引线伸出的长度,便于手术操作。

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限位齿条和弹性复位件,所述限位齿条沿所述滑槽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调节钮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限位齿条相适配的限位柱,所述弹性复位件一端与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滑槽的内侧壁抵接并可沿所述壳体滑动,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钮一端抵接或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使所述限位柱卡在所述限位齿条的齿缝隙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弹性复位件作用下限位柱与限位齿条抵接,按下调节钮,调节钮在滑槽内滑动,松开调节钮即可实现位置的确定,可以实现多个位置的灵活调节,定位准确。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壁还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滑槽对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侧壁,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性复位件的一端在导向槽内滑动,避免调节钮在调节过程中偏移。

进一步,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簧安装简便,小巧轻便,复位效果好。

进一步,还包括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穿线通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导引线的两端分别从两个分叉穿入到所述穿线通道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叉结构使得位于穿线通道外部的导引线所形成的环具有一定宽度,可以用于在较宽的切口内进行缝线导引。分叉结构偏心设置于穿线通道的另一端,便于进入手术切口。

具体的,所述穿线通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分叉之间的距离之比为0.618:0.382。

进一步,所述分叉结构的端部相互平行且间距为12-24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叉结构端部相互平行,容易伸入切口内部。

优选地,所述分叉结构的端部相互平行且间距为12mm或20mm。

进一步,所述导引线为钛丝,所述导引线位于所述穿线通道外侧部分的长度为18-36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钛丝强度高,耐高温可以消毒,是常用的医用材料,钛丝在使用时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弯折,适用于多种形状的切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实施例三的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调节钮三维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实施例四的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实施例四的调节机构左视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实施例四的调节钮三维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的使用过程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的使用过程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的使用过程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的放入切口的方式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手柄,2、导引线,3、穿线通道,4、调节机构,5、壳体,51、滑槽,52、限位滑槽,53、导向槽,6、调节钮,61、限位柱,7、限位齿条,8、弹性复位件,9、结膜切口,10、眼轮匝肌,11、眶隔,12、眼轮匝肌下脂肪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包括手柄1和导引线2,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1固定连接,所述导引线2的中部为环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引线2为钛丝,所述导引线2位于所述穿线通道3外侧部分的长度为18-36mm。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手柄1为钛合金材质。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4所示,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包括手柄1和导引线2,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1相连接,所述导引线2的中部为环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手柄1包括穿线通道3和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与所述穿线通道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均从所述穿线通道3的另一端穿入并与所述调节机构4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壳体5和调节钮6,所述壳体5的侧壁具有滑槽51,所述壳体5与所述穿线通道3连通,所述调节钮6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5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5外,中部卡接在所述滑槽51内并相对所述滑槽51滑动,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伸入所述壳体5内并与所述调节钮6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导引线2焊接在调节钮6上;或调节钮6的侧壁设有与导引线2相适配的凹槽,导引线2的两端焊接在一起形成环状,导引线2卡接在凹槽内并与凹槽过盈配合;导引线2与调节钮6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常用的固定连接方式。

具体的,优选地,所述壳体5包括侧壁筒体和端盖,滑槽51设置在侧壁筒体的其中一个侧壁上,滑槽51为u形通孔,调节钮6可以从滑槽51的开口端安装入滑槽51,然后将端盖与侧壁筒体固定连接,安装便捷。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钮6的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穿线通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分别从两个分叉穿入到所述穿线通道3内。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分叉结构偏心设置于穿线通道3的另一端,便于进入手术切口,可以切割一个比较小的切口,先倾斜放入分叉结构的一端,再通过旋转放入分叉结构的另一端。如图2所示,所述穿线通道3分别与两个所述分叉之间的距离之比为a:b=0.618:0.382。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叉结构的端部相互平行且间距c为12-24mm。

优选地,所述分叉结构的端部相互平行且间距为12mm或20mm。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引线2为钛丝,所述导引线2位于所述穿线通道3外侧部分的长度为18-36mm。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手柄1为钛合金材质。

实施例三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包括手柄1和导引线2,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1相连接,所述导引线2的中部为环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手柄1包括穿线通道3和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与所述穿线通道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均从所述穿线通道3的另一端穿入并与所述调节机构4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壳体5和调节钮6,所述壳体5的侧壁具有滑槽51,所述壳体5与所述穿线通道3连通,所述调节钮6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5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5外,中部卡接在所述滑槽51内并相对所述滑槽51滑动,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伸入所述壳体5内并与所述调节钮6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5的侧壁还具有多个限位滑槽52,多个所述限位滑槽52与所述滑槽51垂直设置并连通。

具体的,所述限位滑槽52的宽度等于所述滑槽51的宽度。所述调节钮6为工字型,调节钮6的中部设置于滑槽内,调节钮6两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滑槽51的宽度。

具体的,所述导引线2焊接在调节钮6上;或调节钮6的侧壁设有与导引线2相适配的凹槽,导引线2的两端焊接在一起形成环状,导引线2卡接在凹槽内并与凹槽过盈配合;导引线2与调节钮6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常用的固定连接方式。

具体的,优选地,所述壳体5包括侧壁筒体和端盖,滑槽51设置在侧壁筒体的其中一个侧壁上,滑槽51为u形通孔,调节钮6可以从滑槽51的开口端安装入滑槽51,然后将端盖与侧壁筒体固定连接,安装便捷。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穿线通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分别从两个分叉穿入到所述穿线通道3内。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分叉结构偏心设置于穿线通道3的另一端,便于进入手术切口,可以切割一个比较小的切口,先倾斜放入分叉结构的一端,再通过旋转放入分叉结构的另一端。如图2所示,所述穿线通道3分别与两个所述分叉之间的距离之比为a:b=0.618:0.382。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叉结构的端部相互平行且间距c为12-24mm。

优选地,所述分叉结构的端部相互平行且间距为12mm或20mm。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引线2为钛丝,所述导引线2位于所述穿线通道3外侧部分的长度为18-36mm。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手柄1为钛合金材质。

实施例四

如图5-图7所示,一种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包括手柄1和导引线2,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1相连接,所述导引线2的中部为环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手柄1包括穿线通道3和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与所述穿线通道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均从所述穿线通道3的另一端穿入并与所述调节机构4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壳体5和调节钮6,所述壳体5的侧壁具有滑槽51,所述壳体5与所述穿线通道3连通,所述调节钮6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5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5外,中部卡接在所述滑槽51内并相对所述滑槽51滑动,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伸入所述壳体5内并与所述调节钮6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导引线2焊接在调节钮6上;或调节钮6的侧壁设有与导引线2相适配的凹槽,导引线2的两端焊接在一起形成环状,导引线2卡接在凹槽内并与凹槽过盈配合;导引线2与调节钮6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常用的固定连接方式。

具体的,优选地,所述壳体5包括侧壁筒体和端盖,滑槽51设置在侧壁筒体的其中一个侧壁上,滑槽51为u形通孔,调节钮6可以从滑槽51的开口端安装入滑槽51,然后将端盖与侧壁筒体固定连接,安装便捷。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机构4还包括限位齿条7和弹性复位件8,所述限位齿条7沿所述滑槽51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5的内壁,所述调节钮6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限位齿条7相适配的限位柱61,所述弹性复位件8一端与所述壳体5相对于所述滑槽51的内侧壁抵接并可沿所述壳体5滑动,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钮6一端抵接或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8的弹力使所述限位柱61卡在所述限位齿条7的齿缝隙中。

具体的,所述限位齿条7为一条,固定设置于具有滑槽51的侧壁的内侧,所述限位齿条7平行设置于所述滑槽51的一侧。优选地,所述限位齿条7为两条,两个所述限位齿条7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槽51的两侧。

具体的,一种可实施的所述调节钮6的结构为,所述调节钮6的侧壁还具有沿径向向外凸起的环状的抵接部,所述弹性复位件8的一端与壳体5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抵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种可实施的所述调节钮6的结构为,如图6所示,所述调节钮6的侧壁具有沿径向向外凸起的环状的抵接部,所述调节钮6的一端具有沿轴向伸出的圆柱体轴,所述弹性复位件8套接在圆柱体轴的外侧,弹性复位件8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钮6一端抵接,所述圆柱体轴的端部与所述壳体5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5的内壁还具有导向槽53,所述导向槽53与所述滑槽51对应设置于所述壳体5的两个相对侧壁,所述弹性复位件8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53内。

具体的,所述调节钮6的一端为阶梯轴,阶梯轴的端部滑动设置于导向槽53内,在图6所示方向下,轴肩与导向槽53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间隙,调节钮6可以向下移动一段距离使限位柱61与限位齿条7分离。调节过程为:按下调节钮6,左右滑动调节钮6以调节导引线2伸出的长度,松开调节钮6,所述限位柱61卡在所述限位齿条7的齿缝隙中,完成长度调节。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复位件8为弹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穿线通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导引线2的两端分别从两个分叉穿入到所述穿线通道3内。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分叉结构偏心设置于穿线通道3的另一端,便于进入手术切口,可以切割一个比较小的切口,先倾斜放入分叉结构的一端,再通过旋转放入分叉结构的另一端。如图2所示,所述穿线通道3分别与两个所述分叉之间的距离之比为a:b=0.618:0.382。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叉结构的端部相互平行且间距c为12-24mm。

优选地,所述分叉结构的端部相互平行且间距为12mm或20mm。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引线2为钛丝,所述导引线2位于所述穿线通道3外侧部分的长度为18-36mm。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手柄1为钛合金材质。

在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重置手术中本发明的可调节式的缝线导引器使用过程如下:

患者仰卧位,盐酸丙美卡因滴眼后,以0.5%利多卡因+1:100,000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做1cm长的结膜切口9,进入眼轮匝肌深面,并用剪刀尖分离、打开眼轮匝肌10,此时可见眶隔11及眶隔内脂肪团。暂时不打开眶隔。并且用剪刀尖尽可能将眼轮匝肌在眶骨上的附着即眶颧韧带打开,并在眶缘下5mm-1cm的范围剥离出一定的范围。

1.缝线导引器灭菌后,根据不同眼型和下睑袋形态,推动调节钮6调节导引线2伸出合适的长度,并弯折导引线2至适当的形状。如图8所示,将导引线2所形成的环状经由结膜切口9置入已剥离后的上颌骨前间隙(premaxillaspace),导引线2位于眼轮匝肌深面与眼轮匝肌下脂肪垫12之间。在皮肤表面确定导引线2的体表投影位置,用强生ethicon5-0角针可吸收线,从皮肤进针,针尖穿过眼轮匝肌下脂肪垫-骨膜后,出针。此时,针在韧带-骨膜的走行,位于导引线2形成的环内,也就是说缝合的位置位于导引线2形成的环内。剪断针。

2.从结膜切口9处,小心提拉缝线导引器,并将导引器移出结膜切口9,导引线2把处于表皮的缝线两端,自结膜切口9牵引出来。此时缝线对折的中部仍铆定在眶骨骨膜上。

3.将眶隔11打开,释放其中脂肪,根据情况少量去除部分脂肪颗粒。

4.将缝线的一端穿入新的缝合针,再以此针,自释放后的眶隔脂肪的尾端连同眶隔壁的纤维囊性组织穿过,与缝线的另一端打结固定。

达到了将下睑的眶隔脂肪下移、充填泪沟的作用。缝线位于皮肤内,固定效果好,导引器可以在较小的切口内很好地实现缝线导引,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为手术过程带来便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