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17547发布日期:2019-11-13 01:19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颈椎病主要营卫失和,导致气血虚损,外邪乘虚侵袭,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湿三邪侵袭人体,首犯太阳经,邪与血结,致经输不利,形成局部神经受阻,纤维组织非炎性肿胀,所以颈部经常拘禁不舒,属占位性病变。

颈椎病好发于中年及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轻者脖子发皱,重者影响工作。颈椎病治疗很棘手,由于手术存在极大的致瘫风险,即便有手术指征也难轻易进行手术治疗。而中医对颈椎病在临床上主要以舒筋活血、疏风散寒为治疗原则。目前治疗颈椎病的外用贴膏品种虽然很多,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且颈部昼夜贴敷膏药患者也难以承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制剂,以克服现有技术弊端。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这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基质膏药组合物、醋药膏组合物和易发挥药组合物配制而成。

所述基质膏药组合物各组分重量份为:

防风25~45,续断30~50,地椒10~30,秦椒5~20,鸡血藤30~50,大黄5~15,香加皮20~45,生地20~50,白芥子15~45,海桐皮15~40,桂枝20~55,川芎15~40,白芷20~50,独一味15~40,丹皮20~50,川乌10~40,草乌10~40,羌活20~45,独活20~45,葛根15~45,香油800~1900,章丹220~450;

所述醋药膏组合物各组分重量份为:凌霄花15~30,雷公藤15~25,乳香5~25,没药5~25,木天蓼10~40,生白芍10~45,牙皂15~40,马钱子15~45,凤仙花10~45,徐长卿10~40,灵仙10~45,山西老陈醋1000~1800;

所述易发挥药组合物各组分重量份为:细辛2~10,血力花5~15,麝香1~6,阿魏2~15,樟脑10~25;

所述基质膏药组合物各组分优选重量份为:防风25~35,续断35~45,地椒15~20,秦椒10~15,鸡血藤30~40,大黄5~10,香加皮30~45,生地25~40,白芥子15~30,海桐皮20~35,桂枝20~40,川芎20~35,白芷20~40,独一味15~30,丹皮20~40,川乌15~35,草乌15~35,羌活25~40,独活25~40,葛根20~40,香油900~1500,章丹260~410;

所述醋药膏组合物各组分优选重量份为:凌霄花20~30,雷公藤15~20,乳香5~20,没药5~20,木天蓼15~35,生白芍20~40,牙皂20~35,马钱子25~40,凤仙花15~40,徐长卿15~35,灵仙15~40,山西老陈醋1100~1600;

易发挥药物组合物各组分优选重量份:细辛2~5,血力花5~10,麝香2~5,阿魏5~15,樟脑15~25。

基质膏药组合物各组分最佳重量份为:防风30,续断40,地椒20,秦椒10,鸡血藤40,大黄10,香加皮30,生地30,白芥子20,海桐皮30,桂枝30,川芎30,白芷30,独一味30,丹皮30,川乌30,草乌30,羌活30,独活30,葛根30,香油1100,章丹340;

醋药膏组合物各组分最佳重量份为:凌霄花20,雷公藤20,乳香10,没药10,木天蓼30,生白芍30,牙皂30,马钱子30,凤仙花30,徐长卿30,灵仙30,山西老陈醋1450;

易发挥药物组合物各组分最佳重量份为:细辛5,血力花6,麝香4,阿魏10,樟脑20。

本发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章丹以文火炒至朱红色后备用;在常温下将基质膏药组合物中的防风、续断、地椒、秦椒、鸡血藤、大黄、香加皮、生地、白芥子、海桐皮、桂枝、川芎、白芷、独一味、丹皮、川乌、草乌、羌活、独活、葛根在香油中浸泡7天后,以文火将浸泡的各味药炸成焦黑色后,去除药渣,过200目筛,再以文火熬制去渣后的药油,当药油液温度达200~220℃时迅速离开火源,当药油液温度降到150~170℃时,在搅拌状态下徐徐放入炒至朱红色的章丹,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倒入常温水中,再浸泡48小时后制成膏状基质药膏备用;

b.常温下将醋药膏组合物中的凌霄花、雷公藤、乳香、没药、木天蓼、生白芍、牙皂、马钱子、凤仙花、徐长卿、灵仙在山西老陈醋中浸泡48小时后,以文火熬制60~80分钟,然后去除药渣后再以文火熬制成膏状醋药膏备用;

c.将易发挥药组合物细辛、血力花、麝香、阿魏分别研成细粉末后备用;将樟脑以95%乙醇100ml浸泡48小时后制得樟脑乙醇溶液,备用;

d.将上述膏状基质药膏和膏状醋药膏混合后以文火溶化,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樟脑乙醇溶液,当温度降到60℃时依次加入细辛、血力花、麝香和阿魏粉末,搅拌均匀后制得本发明。

本发明针对病因、病状所拟:一、基质膏药组合物桂枝、生地、丹皮等温凉并用,营卫双调,有化淤散寒之功效;二、醋药膏组合物乳香、没药、马钱子、徐长卿等有活血通经,抗过敏之功效。三、易发挥药物组合物麝香、樟脑等有活血、止痛引诸药以达病灶。三方合用相得益彰。

本发明各组分功效:

防风:具有祛风解表,祛湿止痛,止痉等功效;续断: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的功效;地椒:具有祛风止咳,健脾行气,利湿通淋之功效;秦椒;具有除风邪气、温中去寒痹等功效;鸡血藤:具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功效;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香加皮: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生地:逐血痹利关节,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功效;白芥子: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功效;海桐皮:有镇痛消炎、祛风行气、祛湿活血之效;桂枝:味辛甘、温经通阳、开腠理、改善血液循环,有镇痛作用;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芷:祛风止痛散寒;独一味:化瘀止痛、除风湿;丹皮:活血化瘀;川乌、草乌:祛风散寒、止痛;羌活: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功效;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葛根: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功效;香油:润燥、补液、息风、解毒;章丹:具有拔毒生肌功效。

本发明具有温经散寒、舒筋通络、兴奋神经、松弛肌肤、养血和阴、祛瘀止痛、且又有抗过敏等作用。

通过对颈椎病病因分析以及长期的临床实践,调制出本发明。

在临床治疗中本发明以阴阳规律变化对患者进行贴敷,即:当寒气盛时“酉时下午5~7时”贴敷,当寒气将尽,阳气上升时的“次日卯时5~7时”揭贴。如颈部受外邪入侵,气血受阻,再加上血流缓慢,就导致颈部血管瘀塞,所以每到夜晚寒气盛时患者颈部就感觉僵硬、发皱。此时用本发明以温通,助其血流通畅,可使风湿寒三邪随血流而除之。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本发明是在祖传秘方基础上,从方剂配伍到工艺流程,经反复筛选、优化而成。本发明在传统硬质黑药膏中,可谓之首,独一无二,配方独特,制备工艺独特,贴敷独特,以阴阳规律变化进行贴敷,贴敷时不用加温,本发明有利于去除体内风寒湿三邪,基本无毒副反应,患者贴敷后颈部倍感舒适、轻松,贴敷后局部无瘙痒,轻者3~5贴可愈,重者2个疗程以上便可治愈,对治疗各种类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疗效,功效奇特,贴敷有别,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为表明本膏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了290例典型颈椎病患者,均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确诊的典型颈椎病患者。

其中颈型患者(落枕型)156例,痹症型患者(神经根型)79例,眩晕昏厥型患者(椎动脉型)55例。其中男性139例,女性151例。50~80岁的181例,20~30岁的32例(其中20岁的有5例),30~50岁的77例。病史5~10年以上的有198例。这290例中,有205例夜贴昼揭的方式贴敷本发明(其中多数是中年人),用药最长的2个月,最短的3天。

使用方法:每次一贴,1个月为一个疗程。酉时贴敷(17点至19点),卯时揭贴(5点至7点)。临床统计结果如下表1、表2、表3:

表1:使用本发明颈型患者病情变化

表2:使用本发明麻痹型(神经根型)患者病情变化

表3:使用本发明眩晕昏厥型(椎动脉型)患者病情变化

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有关治疗效果见下表4、表5:

显效:用3~5帖感到颈部舒适,血液流通顺畅。

有效:用半个至一个疗程明显感受到脖子僵硬改善,不发皱。

治愈:颈椎与正常人无异。

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表4:按颈椎病型分组治疗效果对照表

表5:按年龄分组治疗效果对照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a.先将章丹以文火炒至朱红色后备用;在常温下将基质膏药组合物中的30g防风、40g续断、20g地椒、10g秦椒、40g鸡血藤、10g大黄、30g香加皮、30g生地、20g白芥子、30g海桐皮、30g桂枝、30g川芎、30g白芷、30g独一味、30g丹皮、30g川乌、30g草乌、30g羌活、30g独活、30g葛根在1100g香油中浸泡7天后,以文火将浸泡的各味药炸成焦黑色后,捞出药渣,再过200目筛,而后以文火熬制去渣后的药油,当药油液温度达200~220℃时,此时用竹筷子蘸取药油液,滴入水中不扩散并成珠状时,迅速离开火源,当药油液温度降到150~170℃时,在搅拌状态下徐徐放入340g炒至朱红色的章丹,文火炒至朱红色的章丹一则去毒气,二则去除其中的水份,炒好的章丹晾置隔夜后使用为佳,放入章丹时应不断持续搅拌,以防章丹沉锅底老化失效,当用筷子蘸取放入章丹后的药油,将蘸取的该药油滴入水中后若速沉水底,手捏不粘手时为度,此时将放入章丹后的药油在搅拌状态下倒入常温水中,然后浸泡48小时后得到膏状基质药膏备用;

b.常温下将醋药膏组合物中的20g凌霄花、20g雷公藤、10g乳香、10g没药、30g木天蓼、30g生白芍、30g牙皂、30g马钱子、30g凤仙花、30g徐长卿、30g灵仙在1450g山西老陈醋中浸泡48小时后,以文火熬制60~80分钟,然后去除药渣后再以文火熬制成膏状醋药膏备用;

c.将易发挥药组合物5g细辛、6g血力花、4g人工麝香、10g阿魏分别研成细粉末后备用;将20g樟脑在95%乙醇100ml浸泡48小时后制得樟脑乙醇溶液,备用;

d.将上述膏状基质药膏和膏状醋药膏混合后以文火溶化,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樟脑乙醇溶液,当温度降到60℃时依次加入加入5g细辛、6g血力花、4g人工麝香和10g阿魏粉末,搅拌均匀后制得本发明。

本发明可在恒温条件下摊膏覆膜后制成子午冷热颈椎膏贴,在使用前,揭掉膏贴上的薄膜后贴敷,并用手掌按压患处数秒即可。

其它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见下表。

单位:g

本发明临床应用的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谷某某,男,52岁,青县曹寺镇汤庄子村人,于1998年8月患颈椎病后,总觉颈部托不住头、发纣。经青县县医院x光检查颈椎成生理曲度变直、颈间盘轻度后突。诊断为颈型颈椎病,于2018年11月8号开始贴敷本发明子午冷热颈椎膏贴2个月后痊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2:孙某某,女,68岁,青县古庄子人,于2005年患颈椎病后,双手麻木,有时疼痛反射至肩部,压颈试验阳性,经x光查颈椎曲度改变、髓核突出,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于2018年12月5号开始贴敷本发明子午冷热颈椎膏贴2个月后,现基本痊愈。

病例3:王某某,女,48岁,河北大城县人,于2015年春发病,当年入冬后住沧州中心医院,x光片显示钩椎增生、椎间孔狭小、椎骨畸形、为椎动脉颈椎病,回家后2个星期复发时,眩晕欲吐,闭目怕光。2017年8月贴敷本发明子午冷热颈椎膏贴2个月后痊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4:李某某,女,70岁,河北沧州市青县曹寺镇杨庄子村人,自2011年冬开始颈部不舒,经常眩晕昏沉,视力模糊,偏头痛等症,经河北青县县医院x光检查,椎体间关节失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回家后仍眩晕。于2014春贴敷本发明子午冷热颈椎膏贴1个半月后基本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5:韩某某,男,45岁,河北青县南范店人,于2004年11月感觉颈部不适,有时颈肩酸痛,经河北青县县医院影像检查,颈椎呈生理曲度变直,颈间盘轻度后突,诊为颈型颈椎病,经医治无效后,于2005年年底贴敷本发明子午冷热颈椎膏贴,采用夜贴昼揭20天后自觉颈部轻松,又继续贴敷20天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6:李某某,女,56岁,河北青县金牛镇人,自1997年患颈椎病后,经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后至2005年冬病情加重,手指麻木,颈肩酸痛至右臂,活动能听到颈部声响,经河北青县县医院x光检查,颈部曲度改变髓核突出,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于2009年6月开始贴敷本发明子午冷热颈椎膏贴60后天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7:刘某某,女,78岁,河北青县清州镇城里新村人,自1999年患颈椎病后未见好转,至2006年9月突然眩晕摔倒,下肢无力,伴有头痛,脖颈不能转动,动则眩晕,急去河北青县县医院就诊,血流图、影像检查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住院月余,基本痊愈出院,出院后仍觉不适,脖颈不能转动,动则头晕,转动颈部有摩擦声,于2007年12月贴敷本发明子午冷热颈椎膏贴2个月后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8:孙某某,女,49岁,河北沧州市青县马场镇人,于2014年4月就诊时,颈部有咔嚓声,颈皱而痛,涉及双肩,颈压挤试验阳性,经多方治疗无效后,曾去河北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x光检查,结果显示颈椎生理曲线消失,椎间孔狭窄,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于2015年8月6号开始贴敷本发明子午冷热颈椎膏贴,贴敷1个月后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