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硬化腹水治疗的贴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0296发布日期:2019-10-23 01:06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肝硬化腹水治疗的贴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肝硬化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肝硬化腹水治疗的贴敷装置。



背景技术:

肝硬化腹水俗称肝腹水,是由于干细胞变性、坏死、再生,促使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收缩,致使肝脏质地变硬形成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导致腹水生成。

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利尿、排放腹水、输注白蛋白、腹腔颈内静脉分流、中药贴敷等方法进行治疗,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中药贴敷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在论文《中药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63例,苏超、张翠玲、崔玉芬》发表的文章中,可得知中药贴敷疗法,一方面通过药物神阙穴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另一方面,通过肌肤渗透作用,直达病所,发挥药效。

在《中医外治杂志,1996年第4期,穴位贴敷为主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文章中,也涉及到,用中药配成膏剂以穴位贴敷为主治疗肝炎后肝硬化20例,疗效满意。

现有的传统贴敷方法主要以治成的膏药为主,将中药经制造公司生产为膏药,患者买膏药直接贴敷,这种膏药不是当场制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膏药的贴敷效果见效慢,患者每次贴敷需要8小时,需要连续贴敷至少一星期为一个疗程,膏药的贴敷使得患者皮肤不透气,使得贴敷部位容易瘙痒或者过敏。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贴敷方式,可以用较短时间的贴敷实现高效的贴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肝硬化腹水治疗的贴敷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贴敷都是使用膏药治疗,贴敷时间长,见效慢的问题。

一种肝硬化腹水治疗的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环形;

隔层板,所述隔层板置于外壳体内侧,将外壳体从内至外分割为工作仓和散热仓;

操作罐;所述操作罐的底部安装有加热管,所述操作罐置于工作仓内,操作罐内用于煮沸中药;

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用于向操作罐内放置中药并对该中药进行搅拌;

罐盖;所述罐盖对中药的搅拌和煮沸进行封闭,且将中药的中药水输送至散热仓。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底部为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圆周面固定有多个胶布固定装置和绑带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搅拌棒内部为空腔且两端通透,所述搅拌棒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放药箱,放药箱上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倾斜放药口,放药口的底部均连通搅拌棒。

优选的,所述罐盖包括盖体和置于盖体下方的挡板,盖体与挡板之间形成压力腔,挡板上安装有多个单向阀,挡板的下方安装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操作罐内的底部安装有能够上下滑动的压板,压板与操作罐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操作罐下端可拆卸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的端头安装有进气装置和放气装置。

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本装置结构为套装连接,结构简单,灵巧实用,不繁琐,操作方便。

2、本发明每天只使用一次,每次2小时即可,省去膏药8小时更换的麻烦和贴敷。

3、本发明为纯中药治疗,无副作用,绑定时间短,不会对皮肤造成瘙痒和过敏。

4、本发明为中药现场熬制,贴敷疗效好。

5、本发明的中药可以重复使用多次,针对一个患者可以重复使用,无需每次都更换。

6、本发明通过蒸汽的熏蒸贴敷,使中药以蒸汽的形式渗透皮肤和穴位,再经过中药水和中药的贴敷,疗效显著,可经皮肤渗透至患者体内及穴位。

7、本发明中药充分混合,使得效果疗效更佳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外形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外形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a处轴侧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操作罐立体底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操作罐轴侧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外壳体轴侧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罐盖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搅拌棒主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放药箱轴侧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一轴侧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二轴侧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拨动环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壳体;2:隔层板;3:工作仓;4:散热仓;5:操作罐;6:放置孔;7:空腔;8:插块;9:罐盖;10:散热孔;11:通气孔;12:隔热层;13:纱布层;14:胶布固定装置;15:胶布固定架;16:上胶布辊;17:下胶布辊;18:胶布;19:绑带固定装置;20:绑带架;21:弹性绑带;22:搅拌棒;23:放药箱;24:安装孔;25:放药口;26:拨动环;27:入料孔;28:搅拌杆;29:盖体;30:挡板;31:压力腔;32:过滤网;33:单向阀;34:导流管;35:流通孔;36:压板;37:弹簧;38:安装接口;39:按压气囊;40:放气阀门;41:搅拌孔;42:防溅塞;43:通透卡槽;44:挡槽;45:挡片;46:加热管;47: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中药为现有成分的中药,不对中药的成分及比例做出改进,仅提供一种用来贴敷中药的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现有中药成分及比例的实施例:

丹参12-15份,生地12-15份,当归12-15份,青皮8-10份,川芎8-10份,山药8-10份,茯苓8-10份,牡丹皮8-10份,黄芩8-10份,柴胡8-10份,泽泻8-10份,淮牛膝8-10份,车前子8-10份,滑石6-7份,郁金6-7份,甘草8-10份。

实施例一,本发明为一种肝硬化腹水治疗的贴敷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上端开口的外壳体1,在外壳体1内固定有隔层板2,隔层板2将外壳体1分割为内外两部分,从内至外称之为工作仓3和散热仓4,在工作仓3内放置有一个活动的操作罐5,操作罐5的上端开口内部为空腔,操作罐5是用来放置中药和水,并对其进行煮沸的。

工作仓3的内壁上固定有放置孔6,放置孔6固定在工作仓3的中间位置,使得操作罐5正向放置时,操作罐5的下端留有空腔7,该空腔7的作用可以为蒸汽提供空间流动,并且可以使得操作罐5倒置时将该空间占满,最终会使操作罐5的上端面接触到外壳体1的底部,在操作罐5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与放置孔6匹配的插块8,操作罐5可以正向放置在工作仓3内,也可以倒置放置在工作仓3内。

操作罐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46,加热管46连接有供电电源,由于本装置尺寸很小,供电电源可选用外界电源或者蓄电池,当操作罐5正向朝上时,操作罐5用于对中药和水的煮沸熬制,并且可以熏蒸,当操作罐5倒置时,操作罐5用来将熬制干的中药对患者进行贴敷,并对中药进行挤压。

在操作罐5内对中药和水进行搅拌时,可以使用到搅拌棒22,而此时的搅拌棒22不仅仅是搅拌的作用,在搅拌之前可以将多种中药混合放入,以便中药可以更好的熬制。

而中药在放入、煮沸、搅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罐盖9对操作罐5封闭,除了封闭以外,还需要在操作罐5的壁上开设有散热孔10,在隔层板2上开设有能与散热孔10连通的通气孔11,而通气孔11和散热孔10不用正好对准,因为两孔之间有间隙,气体可以通过间隙从散热孔10和通气孔11通过,该间隙存在的位置刚好用来安装放置孔6,此时,当中药在操作罐5内煮沸时,所产生的蒸汽从散热孔10、通气孔11进入到散热仓4内,而散热仓4的上端是封闭的。

实施例二,外壳体1的底部通透,在外壳体1的底部固定有隔热层12,该隔热层12不是绝热层,只是降低一部分温度,并没有将温度隔绝,类似于暖手宝外壳。

最为优选的,在隔热层12的下端粘结有纱布层13,用于贴敷皮肤表面,并吸水、抑菌。

实施例三,在外壳体1的圆周面上均布为多个用于放置医用胶布卷的胶布固定装置14,该胶布固定装置14包括固定在外壳体1上的胶布固定架15,胶布固定架15之间可拆卸安装有上胶布辊16和下胶布辊17,将胶布卷18套在上胶布辊16上,拉出胶布,将胶布通过下胶布辊17的导向,使胶布从下胶布辊17拉出,然后粘结在患者皮肤处。

作为优选的,上胶布辊16可拆卸固定在胶布固定架15上,方便更换胶布卷18,下胶布辊17固定在胶布固定架15上,用于对胶布做导向作用,如果直接将胶布卷18套设在下胶布辊17上,那么在拉出胶布处会形成90度的直角,再将该胶布粘结在皮肤处,胶布卷和拉出胶布所形成的开口较大,会使得胶布粘结不牢,容易松动,胶布卷选用医用胶布。

绑带固定装置19包括固定在外壳体1上的绑带架20,弹性绑带21有多个,呈圆周均布在外壳体1的下端,绑带架20上安装有弹性绑21带,用来固定外壳体1。

实施例四,所述搅拌棒22的内部为空腔且两端通透,搅拌棒22的上端开设有外螺纹,在搅拌棒22的上端连接有放药箱23,放药箱23的下端开设有安装孔24,在安装孔24上开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在放药箱23上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倾斜放药口25,放药口25的上端穿过放药箱23的上端,放药口25的下端连与搅拌棒22连通,放药口25的上端安装有放药口盖。

进一步,在搅拌棒22与放药口25的交接处安装有拨动环26,在拨动环26上开设有与放药口25匹配的入料孔27,放药口25的部分置于放药箱23的外侧,初始位置时,拨动环26挡住搅拌棒22和放药口25的交接处,当需要中药进入到操作罐5内时,转动拨动环26,将拨动环26上的入料27孔与放药25口对准,中药即可从放药箱23进入到操作罐5内。

进一步的,在搅拌棒22的底部连通多个向外倾斜搅拌杆28,搅拌杆28内部为空腔且两端通透。

在放置中药时,所用的中药有多种,打开放药口盖,将多种中药依次分别放置在放药口26内,然后转动拨动环26,拨动环26上的入料孔27有与放药口25对齐,中药依次从放药口25进入到搅拌棒22,中药在搅拌棒22内初步混合,然后中药经搅拌杆28进入到操作罐5内。

实施例五,在操作罐5上盖有罐盖9,罐盖9能够在操作罐5内上下运动,可以在操作罐5的内壁开设有滑轨,在罐盖9上匹配有滑块,罐盖9包括置于上端的盖体29,和置于下端的挡板30,盖体29和挡板30之间形成封闭的压力腔31,在挡板30的下方固定有过滤网32。

将罐盖9向下挤压滑动,中药残渣被过滤网32阻挡,中药水经单向阀33流进压力腔31内,在压力腔31的侧壁底部经导流管34连通至散热仓4内,导流管34材质较软且较长,且隔层板2和操作罐5之间留有间隔,所以当罐盖9上下移动时,导流管34的移动不会影响中药水的流通。

实施例六,在隔层板2的下端开设有呈圆周均布的流通孔35,在该流通孔35处安装有与拨动环26结构类似的阻挡环,阻挡环开设有与流通孔35匹配的通气孔,阻挡环的部分置于外壳体1的外侧,便于用手拨动。

作为优选,阻挡环可以替换为挡插板,在隔层板2的壁厚上开设有环形槽孔,槽孔内插接有挡插板,挡插板在环形槽孔内上下运动,挡插板能够阻挡流通孔35。

实施例七,在操作罐5的底部安装有能够上下滑动的压板36,为了便于压板36的上下运动,可为压板36提供滑动的轨道,压板36与操作罐5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多个弹簧37,压板36与操作罐5的内壁贴合配合,行程一个密闭空间,在操作罐5的底部连通有安装接口38,安装接口38可螺旋安装有外接的进气装置。

优选的,进气装置可选择手动的按压气囊39,按压气囊39上应带有锁紧阀门和放气阀门40。

优选的,进气装置可选择小型的电动气泵,类似于小型打气管,在进气管47上安装有放气阀门40。

使用进气装置对操作罐5的底部充气,使得压板36向操作罐5的开口方向运动,放气后,在弹簧37的作用下,使的压板36回复到原位。

实施例八,在罐盖9上开设有搅拌孔41,便于搅拌棒22通过,当搅拌棒22不使用时,需要配套安装有防溅塞42,在搅拌孔41处开设有多个对称的通透卡槽43和不通透的挡槽44,在搅拌棒22的外圆面上焊接有与挡槽44匹配的挡片45。

当放药箱23放药时,将搅拌棒22插入搅拌孔41内,挡片45卡在挡槽44上,搅拌棒22的下端距离操作罐5的底部有一定距离,此时经搅拌棒22放药。

当放药箱23放药完毕后,转动搅拌棒22,使得搅拌棒22上的挡片45与通透卡槽44匹配,此时挡片45通过通透卡槽44,搅拌棒22进入到操作罐5的底部,可以对操作罐5进行搅拌。

本发明为一种套装配合使用装置,并不是同时使用,且本申请的尺寸主要用于贴敷皮肤使用,所以本发明的各个结构的尺寸都不大,本发明给出部分主要部件的尺寸:

外壳体的内径为190mm,高度为150mm。

隔层板的内径为130mm,高度为150mm。

操作罐的内径为110mm,高度为80mm。

搅拌棒的直径为30mm,高度为150mm。

罐盖的直径为110mm,厚度为8mm。

本发明具体使用时的完整使用方式如下:

步骤一、固定。

将胶布卷18安装在上胶布辊16上,拉出胶布经过下胶布辊17的导向然后粘结在患者的皮肤上。

使用弹性绑带21对本发明进一步固定,弹性绑带21可以绑定在患者手臂或者通过胸部绑定。

步骤二、安装操作罐5和搅拌棒22。

将操作罐5上的插块8放入放置孔6内,此时操作罐5正向放置,操作罐5的下方留有空腔7,将搅拌棒22从罐盖9的搅拌孔41内穿入,然后将挡片45放置在挡槽44内,将罐盖9和搅拌棒22扣合在操作罐5上,此时搅拌棒22的底端不接触到操作罐5的底部,将放药箱23安装在搅拌棒22的上端。

步骤二、放置中药。

提前在操作罐5内放入合适比例的水,启动加热管46,搅拌是为了中药充分混合,除了搅拌以外,在放置中药时也应该让中药提前预混合,如果同一类中药粘结在一起,会影响搅拌效果。

将多种中药分别放置在放药口25内,然后转动拨动环26,当拨动环26上的入料孔27与放药口25匹配时,多种中药同时掉落到搅拌棒22内,然后经搅拌杆28进入到操作罐5内,转动搅拌棒22,让挡片45从通透卡槽43内通过,使得搅拌棒22接触到操作罐5的底部,从而转动搅拌棒22,对中药进行充分搅拌。

步骤三、熏蒸。

当中药煮沸后,可以继续搅动搅拌棒22,也可以将搅拌棒22抽出,然后使用防溅塞42对搅拌孔41堵塞,操作罐5内的蒸汽从散热孔10和通气孔11进入到散热仓4内,蒸汽在散热仓4并经流通孔35流到空腔7内,从而对隔热层12下的患者进行熏蒸,最佳熏蒸时间为30-45分钟,此时的中药可以充分熬制。

步骤四,中药水的排出。

关闭加热管46,取出搅拌棒22,拨动阻挡环,阻挡环将流通孔35阻挡,盖好防溅塞42,向下按压罐盖9,过滤网32过滤中药残渣,中药水从单向阀33内进入到压力腔31,中药水从压力腔31经导流管34流入散热仓4内,由于导流管34的上端口始终高于下端口,那么中药水即可以流入散热仓4内,允许操作罐5内留有水分,不必完全干燥,中药水可以对皮肤进行贴敷治疗。

步骤五,中药贴敷。

取出操作罐5,打开罐盖9,将操作罐5倒置在工作仓3内,中药置于工作仓3的底部,并将操作罐5的插块8匹配在放置孔6内,此时搅拌罐5的上端口刚好接触到工作仓3的底部,将进气管47连接安装接口38,挤压按压气囊39,使得压板36向下运动置底部,对中药进行挤压,通过中药对患者进行贴敷,并具备一定的按摩功能,放气后,压板36在弹簧37的作用下复位,往复进行操作,中药贴敷与中药水可以同时进行,操作时间最好为30分钟。

步骤六,拆除,清理。

将本发明装置进行拆除清洗,本发明的总共操作的时长控制在60-120分钟,每天一次即可,本发明的使用环境可在家操作,也可在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操作。

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本装置结构为套装连接,结构简单,灵巧实用,不繁琐,操作方便。

2、本发明每天只使用一次,每次2小时即可,省去膏药8小时更换的麻烦和贴敷。

3、本发明为纯中药治疗,无副作用,绑定时间短,不会对皮肤造成瘙痒和过敏。

4、本发明为中药现场熬制,贴敷疗效好。

5、本发明的中药可以重复使用多次,针对一个患者可以重复使用,无需每次都更换。

6、本发明通过蒸汽的熏蒸贴敷,使中药以蒸汽的形式渗透皮肤和穴位,再经过中药水和中药的贴敷,疗效显著,可经皮肤渗透至患者体内及穴位。

7、本发明中药充分混合,使得效果疗效更佳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