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69800发布日期:2019-11-08 20:0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监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患者身体状况监测工作中,存在着各个不同类别的身体指标,而最为直观的便是心跳,如果需要人工采集与记录,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并且心脏病患者出院以后医院无法对其状态进行监测,各个患者的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很难保证心脏病患者日常有人陪护、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呼救,医院配备专人陪护在实际应用中存着很多问题,不具有可操作性,并且由于心脏病患者出院后生活情况的改变,加之部分患者由于某些因素不能定期体检等情况都会影响心脏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病,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危险,并且专人陪护的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还存在陪护者缺乏医学知识无法及时提供有效的救助,不但成本偏高,而且在患者的生命健康问题上还存在隐患。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保证病人在身体出现异常时及时呼救,通过gps定位装置确定病人位置,出动人力迅速救援,降低患者亲属与陪护人员劳动强度与工作难度,提高了监测效率与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包括:

压电装置,安装在患者体内,心脏的跳动激发该压电装置产生电信号;

数据处理器,与所述压电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压电装置产生的电信号与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范围进行比较,如果电信号出现异常,则发出反馈信号;

呼救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并拨打急救电话;

gps定位装置,设置在患者的身上并与所述呼救装置连接,用于将患者的位置信息反馈给所述呼救装置,所述呼救装置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并调派医护人员前往救治。

由上,整个监测过程无需人为干预,有效的避免了由于人为失误等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并且降低了人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速度快、成本低、劳动强度低、可靠性高,解决了人工监测病人身体状态时人手不足、劳动强度大、医学知识不足等诸多问题。

可选的,所述电信号出现异常的情况包括:

电信号大于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范围的上限,所述反馈信号为“心动过速”信号;

电信号小于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范围的下限,所述反馈信号为“心动过缓”信号。

进一步的,还包括心跳起搏器,安装在患者体内并与所述数据处理器连接,当电信号小于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范围的下限时,数据处理器激发所述心跳起搏器工作。

可选的,还包括与第一播报器和第二播报器,当所述电信号超出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的上限范围时,则第二播报器向呼救装置发出心动过速的警报;如果所述电信号不足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的合理范围下限时,所述心跳起搏器工作的同时,第一播报器向呼救装置发出心动过缓的警报。

由上,本发明的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对心脏病患者日常心跳情况进行监测,保证病人在身体出现异常时及时呼救,克服了原有的陪护方式工作量大、存在人为误差、陪护人员不能及时发现病人身体异常等问题,由于当今社会心脏病患者众多,利用人工陪护的方式很难保证每一个心脏病患者都有人员陪护并且可能出现由于陪护人员缺乏医学知识而不能紧急采取应急措施,无法保证可以快速有效的对病人使实施救治,本发明可以通过系统与微处理器程序控制的方式采集人体的心跳状态,有效的解决人工方式进行监控可靠性差、存在人为误差、陪护人员不足等问题,同时本发明的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突破了人工陪护方式采集的呼救不及时、人工成本高、判断不专业等问题,采用本发明可缩短呼救时间、提高精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可靠性而且不需要大量人工参与,不会由于人为因素影响监测结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数据处理器的逻辑判断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的控制电路图。

图中,1-压电装置;2-微处理器;3-呼救装置;4-“心动过速”信号;5-“心动过缓”信号;6-电信号;7-数据处理器;8-心跳起搏器;9-第一播报器;10-第二播报器;11-gps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对心脏病患者的心跳状态进行采集,包括安装在患者体内的压电装置1,心脏的跳动激发压电装置1产生电信号6,压电装置1将电信号6反馈到微处理器2中,微处理器2中的数据处理器7可将压电装置1输送到微处理器2中的电信号6与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范围进行比较,最终反馈监测结果到呼救装置3,心跳起搏器8也在患者体内,当数据处理器7通过逻辑判断出“心动过缓”信号5以后,激发心跳起搏器8工作,同时,数据处理器7会将结果反馈到呼救装置3,呼救装置3拨打急救电话,并根据gps定位装置11反馈的信息迅速调派医护人员前往救治。另外,当压电装置1产生的电信号6大于心跳正常所产生的合理电信号范围的上限时,数据处理器7会向呼救装置3输出“心动过速”信号4,当接收到该信号时,呼救装置3拨打急救电话,根据gps定位装置11反馈的信息迅速调派医护人员前往救治。本发明的压电装置1对心跳进行监测,微处理器2中的数据处理器7既能够激发心跳起搏器8工作又能够将判断结果反馈到呼救装置3中;心跳起搏器8在病人心动过缓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没有到来时起到一定的临时救治作用。

本发明利用压电效应即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振动也是力的一种传播方式,同时人体的心跳也属于一种振动,因此在人体内部安装压电装置1,压电装置1在受到振动的情况下会产生电信号,并且不同的振动所产生的电信号也不同,人体的心跳为压电装置1提供了一种振动,振动产生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输送到微处理器2中,微处理器2的数据处理器7通过逻辑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呼救,并通过gps定位装置11确定病人位置,出动人力迅速救援,降低患者亲属与陪护人员劳动强度与工作难度,提高了监测效率与可靠性。

本发明的呼救过程如图3所示,压电装置1产生的电信号6先进入数据处理器7中,通过数据处理器7进行判断,如果电信号6处于正常范围内,开关s1、s2均断开,如果电信号6超出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的上限范围时,则闭合开关s2,第二播报器10向呼救装置3发出心动过速的警报,通过gps定位装置11判断位置,医务人员前去救治;如果压电装置1产生的电信号6不足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的合理范围下限时,开关s1闭合,心跳起搏器8工作的同时,第一播报器9向呼救装置3发出心动过缓的警报,通过gps定位装置11判断位置,医务人员前去救治。

本发明的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人工参与程度比较低,采集数据相对较为精确,降低人工成本与尽量避免误差,节约时间,解决了人工陪护可能存在陪护人员不专业与陪护人员疏忽等原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可以避免监测、救治不及时等问题。

本发明的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所示,先对通过安装在患者体内的压电装置1所产生的电信号6进行监测,将电信号6传输到微处理器2中,微处理器2中的数据处理器7进行逻辑判断,如果发生心动过缓数据处理器7迅速启动心跳起搏器8,同时反馈到呼救装置3,呼救装置3拨打急救电话并根据gps定位装置11的定位调派医护人员前往救治;如果出现心动过速的现象,数据处理器7便会迅速的反馈到呼救装置3,呼救装置3拨打急救电话并根据gps定位装置11的定位调派医护人员前往救治,这样的方式解决了病患多、陪护人员不足的问题,当监测工作困难且庞大的情况下,利用该方式可减低劳动强度提高可靠性,并且这种方式在监测的过程中人工参与度较低,降低了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工作量,利用程序系统判断患者心跳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有效的避免了因为人为原因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为心脏病患者身体状况的监测开创一种新思路。

本发明的压电装置1与心跳起搏器8均置于患者身体内部,微处理器2中预先储存有人体心跳正常情况下的各项状态参数,压电装置1在患者体内由于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电信号6,将该电信号输入到微处理器2中,微处理器内部的数据处理器7将输入的电信号与系统中的心跳正常的电信号范围进行比较,如果电信号6在正常范围内,压电装置1继续进行电信号采集,若压电装置1传送给数据处理器7的电信号大于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的合理电信号的范围上限,数据处理器7向呼救装置3反馈,发出“心动过速”信号4,呼救装置3拨打急救电话,医务人员通过gps判断位置前来救治;若压电装置1产生的电信号6低于心跳正常所产生的电信号值的合理范围的下限,数据处理器7迅速激发心跳起搏器8工作,同时向呼救装置3发出“心动过缓”信号5,呼救装置3拨打急救电话,医务人员通过gps判断位置前来救治。

本发明的心跳波动监测及呼救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心脏病人日常心跳情况的监测,解决了心脏患者出院后缺少监测的问题,提高了心脏病人日常突发疾病的求救效率,缓解了心脏病人陪护不足的问题。本发明利用程序对电信号进行比对来监测人体的状态,压电装置与心跳起搏器都置于人体内,压电装置通过人体心脏的跳动激发电信号,并将电信号反馈到微处理器中,利用gps定位装置对患者进行定位,同时,微处理器中的数据处理器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与判断,如电信号出现异常,系统会根据异常的不同发出不同的反馈信号进行呼救,本发明利用程序控制的方式对电信号进行判断,所述监测过程全程不需要人为参与,所述压电装置在心跳出现微小变化时也会产生明显的电信号变化,即拥有足够的灵敏度,所述微处理器可以远程控制心跳起搏器工作,所述呼救装置具备接收系统读取gps装置的位置信息与呼救的能力。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