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臂康复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0141发布日期:2019-10-23 01:0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臂康复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治疗仪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臂康复训练仪。



背景技术:

手臂骨折、肩关节脱位、手外伤、上肢肌腱、韧带扭伤等意外发生后需要采取相对人体固定的方式进行医治,治疗常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手臂由于长时间被固定,手臂的肌肉比较僵硬,血液流通不顺畅,故治疗结束后就需要对手臂肌肉进行放松,活动筋骨,使血液流通顺畅。目前手臂训练大都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病人自主活动手臂,然而病人本身手臂肌肉已是处于比较僵硬状态,自主活动较困难且训练的强度不好控制,一不小心还有可能造成二次受伤,从而会影响训练的效果;另一种方式需到专业的机构,如医院、康复中心等借助专业的医护人员或专门的康复器材辅助训练,但是这种训练方式需定时定点,且会额外产生较高的费用,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成本太高,而现有专门的康复器材大都体积庞大、造价较高,专门购买现有的康复器材成本高。

鉴于此,本申请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手臂康复训练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且可大大降低康复训练成本的手臂康复训练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臂康复训练仪,包括训练仪主体,所述训练仪主体包括支撑座、气囊和控制单元,所述支撑座包括一工作平面,所述气囊设于工作平面上,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密封气路控制所述气囊充放气,所述气囊的充放气可使放置在工作平面上的手臂往复摆动,从而实现对手臂的训练。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池、电磁阀和气泵,所述电磁阀、所述气泵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气泵、所述电磁阀通过密封气路与所述气囊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括第一横槽、第二横槽、与所述第一横槽和第二横槽均连通的纵槽,所述第一横槽、所述第二横槽、所述纵槽呈“工”字型排布,所述控制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横槽内,所述密封气路包括设于第二横槽内的横向管路、设于纵槽内的纵向管路,所述纵向管路一端与横向管路中部连通,所述纵向管路另一端与第一横向槽内的控制单元连通,所述横向管路与气囊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槽横向贯穿所述支撑座,所述横向管路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泄气阀,所述泄气阀嵌设于所述支撑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泄气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泄气通道,所述泄气通道包括进气口和泄气口,所述泄气通道进气口与密封气路连通,泄气通道泄气口设有与之匹配密封的阀芯,所述阀芯可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泄气口的启闭。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下阀体、设于下阀体上方并与所述下阀体匹配密封的阀盖,所述下阀体上表面设有一下凹的复位腔,所述阀盖上设有所述泄气口,所述下阀体上设有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上端与所述复位腔连通,所述气管接头下端形成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口、所述复位腔、所述泄气口依次连通形成所述泄气通道,所述阀芯与所述泄气口匹配密封,所述阀芯下部位于复位腔内且其外表面设有防止阀芯脱离阀盖的卡环,所述复位腔内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复位腔底部固接,另一端顶抵在卡环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阀盖上表面设有圆形凹槽,所述泄气口贯穿设于圆形凹槽槽底,所述阀芯上部位于圆形凹槽内且阀芯上端面低于阀盖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包括一支撑手臂的支撑平面,当气囊充满气体时所述支撑平面与所述工作平面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还包括一与人体侧腰匹配的曲面,所述曲面与工作平面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训练仪主体外表面包覆有与之整体外形形状适配的布套,所述布套上设有将训练仪跨于肩膀的肩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手臂康复训练仪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进行手臂的康复训练,使用方便、成本低,对于康复训练者来说不再受场地限制且成本大大降低;

2、本发明手臂康复训练仪增设手动泄气阀,可防止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或是电池电能耗尽,气囊无法放气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泄气阀手动泄气,使得训练仪的整体设计更加合理、人性化,此外,泄气阀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与支撑座匹配整体造型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支撑座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支撑座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气囊充满气体时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泄气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泄气阀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泄气阀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支撑座,11-工作平面,12-第一横槽,13-第二横槽,14-纵槽,15-曲面,

20-气囊,21-支撑平面,

30-控制单元,31-电池,32-电磁阀,33-气泵,

40-密封气路,41-横向管路,42-纵向管路,

50-泄气阀,

51-下阀体,511-复位腔,512-气管接头,513-进气口,514-弹簧,515-第一密封圈,

52-阀盖,521-泄气口,522-圆形凹槽,523-第二密封圈,

53-阀芯,531-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臂康复训练仪,用于手臂负伤后的康复训练,包括训练仪主体,所述训练仪主体包括支撑座10、气囊20和控制单元30,所述支撑座10包括一工作平面11,所述气囊20设于工作平面11上,所述控制单元30通过密封气路40控制所述气囊20充放气,所述气囊20的充放气可使放置在工作平面11上的手臂往复摆动,从而实现对手臂的训练。

参照图2所示,所述支撑座10内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括第一横槽12、第二横槽13、与所述第一横槽12和第二横槽13均连通的纵槽14,所述第一横槽12、所述第二横槽13、所述纵槽14呈“工”字型排布,所述控制单元30设于所述第一横槽12内,优选的,在第一横槽12内设置与之匹配的塑料盒体,将控制单元30设于塑料盒体内以便更好的保护控制单元30,所述控制单元30包括电池31、电磁阀32和气泵33,所述电磁阀32、所述气泵33与所述电池31电连接,所述电池31给所述电磁阀32、所述气泵33提供电源,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31为可充电电池31,电池31的设置且训练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使得本发明训练仪便于携带,随时随时地都可以使用,不再具有场地限制,所述气泵33、所述电磁阀32通过密封气路40与所述气囊20连通从而控制气囊20充放气。所述密封气路40由硅胶管制成,其包括设于第二横槽13内的横向管路41、设于纵槽14内的纵向管路42,所述纵向管路42一端与横向管路41中部连通,所述纵向管路42另一端与第一横向槽内的控制单元30连通,具体的,纵向管路42与控制单元30的电磁阀32、气泵33依次连通,所述横向管路41与气囊20连通。

参照图3所示,为了更好的支撑手臂向上抬起,所述气囊20包括一支撑手臂的支撑平面21,当气囊20充满气体时所述支撑平面21与所述支撑座10的工作平面11垂直,相对应的手臂也随着支撑平面21抬起至最高位置。优选的,气囊20的形状设置成棱柱状,该棱柱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该垂直的两个侧面其中一个设于所述支撑座10的工作平面11上,另一个则对应成为气囊20的支撑平面21,本实施例中,气囊20呈四棱柱状。当然,气囊2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气囊20充满气体时支撑平面21与工作平面11的夹角既可大于90度也可小于90度,优选的,该夹角可略大于90度,如设置为100度,可通过智能控制气囊20的充气时间从而控制支撑平面21与工作平面11的夹角,进而可实现适用于不同手臂摆动幅度的需求。

此外,气囊20的数量为两个,对应分别位于纵向管路42的两侧,两个气囊20分别与横向管路41连通,气囊20设置两个,一方面使得气囊20可较快速充满气体,另一方面气囊20的体积较小,其充满气体时内部气压较小,安全性好。本实施例中,气囊20是由tpe和尼龙材料制成,能够承载较大压力,确保安全性。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横槽13横向贯穿所述支撑座10,所述横向管路41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泄气阀50,本实施例中,横向管路41的两个端部均设有泄气阀50,所述泄气阀50均嵌设于所述支撑座10上。通常情况下,气囊20通过气泵33和电磁阀32放气,泄气阀50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控制单元30出现故障或是电池31电能耗尽,气囊20无法放气时,人可以通过泄气阀50手动泄气。而之所以设置两个泄气阀50,一方面可加快气囊20泄气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当其中一个泄气阀50故障时无法泄气的情况。

参照图4至图6所示,所述泄气阀50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泄气通道,所述泄气通道包括进气口513和泄气口521,所述泄气通道进气口513与密封气路40连通,泄气通道泄气口521设有与之匹配密封的阀芯53,所述阀芯53可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泄气口521的启闭。

所述阀体包括下阀体51、设于下阀体51上方并与所述下阀体51匹配密封的阀盖52,所述下阀体51上表面设有一下凹的复位腔511,所述阀盖52上设有所述泄气口521,所述下阀体51上设有气管接头512,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接头512与下阀体51一体成型,所述气管接头512上端与所述复位腔511连通,且为了便于后续弹簧514的安装使用,气管结构的上端突出于复位腔511内壁,所述气管接头512下端形成所述进气口513,所述进气口513、所述复位腔511、所述泄气口521依次连通形成所述泄气通道,所述阀芯53与所述泄气口521匹配密封,所述阀芯53下部位于复位腔511内且其外表面设有防止阀芯53脱离阀盖52的卡环531,所述复位腔511内设有一弹簧514,所述弹簧514一端与复位腔511底部固接,另一端顶抵在卡环531下表面,具体的,弹簧514安装于与复位腔511底部时套设于气管接头512的上端部。

所述阀盖52上表面设有圆形凹槽522,所述泄气口521贯穿设于圆形凹槽522槽底,所述阀芯53上部位于圆形凹槽522内且阀芯53上端面低于阀盖52上端面,泄气阀50进气口513与横向管路41的端部连通,阀盖52部分则嵌设于支撑座10内,阀盖52上表面的圆形凹槽522对应暴露于支撑座10外表面,而之所以设置圆形凹槽522,使得阀芯53上端面低于阀盖52上端面,可防止阀芯53上部突出于支撑座10外表面,这样一方面可避免阀芯53突出影响整体外形的美观,另一方面可大大减小阀芯53突出意外被按压泄气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阀体51上端面设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内设有用于防止下阀体51与阀盖52之间漏气的第一密封圈515,所述阀盖52下端面设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第二环状凹槽内设有用于防止阀盖52与卡环531之间漏气的第二密封圈523,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泄气阀50的气密性。

所述阀芯53呈圆柱状,其上部的轴截面直径小于其下部的轴截面直径,常规状态下,阀芯53在弹簧514的作用下,与阀盖52泄气口521匹配密封,当需泄气阀50手动泄气时,手指按压阀芯53上端,弹簧514被挤压,阀芯53相对于阀盖52运动,阀芯53上部与泄气口521之间产生间隙,气囊20内的内气体通过密封气路40并最终由泄气阀50进气口513、复位腔511、泄气口521放出,当气囊20内气体放气完成时,撤销对阀芯53按压,阀芯53在弹簧514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阀芯53与泄气口521匹配密封。

所述支撑座10还包括一与人体侧腰匹配的曲面15,所述曲面15与工作平面11相对设置,所述训练仪主体外表面包覆有与之整体外形形状适配的布套(图中未示出),特别的,包覆气囊20的部分,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气囊20充满气体时布套不会过于紧绷,此外,布套对应支撑座10工作平面11部分,可设计一至两个用于固定手臂的固定环(图中未示出),手臂放置于工作平面11处时穿过固定环从而将手臂固定,便于恢复训练,所述布套上还设有将训练仪跨于肩膀的肩带(图中未示出),该肩带为可调节肩带,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调整长度,肩带的设置使得整个训练仪便于携带,随时随地可进行恢复训练,具体使用时,将肩带跨过肩膀从而训练仪跨于肩膀,支撑座10曲面15处对应贴合人体腰部位置,待训练手臂穿过固定环放置于支撑座10的工作平面11处。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训练仪还包括控制单元30启闭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包括启动开关和停止开关,控制开关可以是设置在训练仪上的机械式开关,也可以是无线遥控开关,本发明训练仪则两种控制开关均有(图中未示出),避免当其中一种开关出现故障时导致训练仪无法正常使用。将训练仪、待训练手臂均正确放置后,按下启动开关,气泵33工作通过密封气路40往两个气囊20充气,随着气囊20内部气体的不断充入,气囊20支撑平面21慢慢升高,待训练手臂随之慢慢抬起,如此上限位置时,手臂也即抬起至上限位置,随后电磁阀32、气泵33放气,气囊20内的气体随之排出,手臂也随着气囊20内部气体的减少而慢慢往下摆动,当气囊20内放气完成时,进行下一轮充气,如此循环,可实现手臂的上下往复摆动,从而实现对手臂的恢复训练。而当想要停止训练时,按下停止开关即可,此时,若气囊20内还有气体,则可通过泄气阀50手动泄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