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0027发布日期:2019-10-23 01:0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老龄化时期。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已达到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失能化和老人空巢化特点突出,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迫切。而目前,全国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床位仅为19.8万张,城市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覆盖率仅分别达到41%和16%;全国各类养老机构4.5万家,养老床位431.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床位为22.24张。养老服务服务需求大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度。建立老年人入院评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评估制度”。不同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的养老服务,将老年人按照自理程度分为自理老年人、部分自理老年人、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三类。

在医院、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护理过程中,目前基本上还是采用护理人员现场护理,护理人员与病人或老人一对一模式。这种护理模式除了它的一些优点外,存在以下不足,也是需要迫切改进的方面。1、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工作长期处在“持续紧张应对”状态,容易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不堪。2、护理质量因人而异,很难保证服务质量。3、护理人员需要靠长时间的自我积累来提高护理质量。4、医院或企业很难做到量化考核及细化管理,更难进一步提高。5、医院或企业靠比较高的月薪来留住优秀员工,运行成本大。6、医院或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没有一个简洁有效的手段,始终面临新员工加入造成的质量不稳定问题。7、病人或老人的家属不能即时了解到病人或老人的现场情况,在急躁的情绪下,容易产生疑虑,进而加大医患矛盾。而经常的探视又增加了护理人员及家属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护理现场的混乱,护理现场很难安静,影响病人或老人。8、病人或老人除了基本护理外,还不能获得有利于康复的愉乐护理。理想的全方位护理,应分为身体和精神两大部分。

另外,由于部分自理老年人、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因本身程度的不同而差别很大,需要分别对待处理,尤其需要漫长不间断地实时监视互动,而现有技术中的护理系统,护理对象通常主要通过语音设施寻求帮助,而护工接到信息后必须及时赶到现场,观看和询问清楚病人的情况及要求后,再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经常往返于病床与值班室之间,紧张疲劳,工作效率低下,还经常延迟到位,被护理者体验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条件下护工无法准确及时掌握每位护理对象实际情况和频繁往返奔波于值班室与病房现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包括:远程监控终端、信息处理交换平台、网络控制组件和若干个控制组件,所述远程监控终端依次通过所述信息处理交换平台和网络控制组件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控制组件电联接,所述远程监控终端用于远距离监控护理室内的情况,所述信息处理交换平台实时采集处理信息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程监控终端,所述网络控制组件包括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用于完成所述信息处理交换平台与若干个所述控制组件之间的网络连接;若干个所述控制组件均包括若干个电动控制护理床,若干个所述电动控制护理床均安装视频监控设备、音频双向呼叫设备、人体体征监测部件、护理室环境控制设备及护理室电子设备控制设备;所述视频监控设备包括若干个摄像机,所述音频双向呼叫设备包括麦克风与扬声器,所述护理室环境控制设备包括灯光控制器、音箱播放控制器和视频播放控制器,所述护理室电子设备控制设备包括加湿器控制器、空气净化控制器和空调;所述电动控制护理床包括床体、嵌入所述床体中的控制器、体征监测部件及监测信息的传输部件。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远程监控终端的视频监视器。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所述远程监控终端通过所述网络控制组件中的网络交换机及路由器与每个所述控制组件电联接。

较佳的,所述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通过所述网络控制组件与因特网联接。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通过远程监控终端、网络控制组件及多个控制组件,使得每个护理室内与每个控制组件一一对应,且在每个护理室内的控制组件内配置电动护理床、视频摄像机、音频、室内环境控制设备。护理人员能够通过控制加湿器控制器、空气净化控制器和空调去调节护理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清新程度。病人可以利用床边配置的音频呼叫按钮,呼叫远程监控终端的护理人员,在远程监控终端的护理人员接到病人呼叫的信息后,可以利用音频子系统接通对话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根据病人要求及视频呈现的当前状况,利用远程监控终端的计算机界面的操作,分别实现对多张护理床或其它设备的远程控制操作、监视、对话和记录,实时互动完成病人所要求的服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图1及图2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如图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

远程监控终端、信息处理交换平台、网络控制组件和若干个控制组件,所述远程监控终端依次通过所述信息处理交换平台和网络控制组件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控制组件电联接,所述远程监控终端用于远距离监控护理室内的情况,所述信息处理交换平台实时采集处理信息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程监控终端,所述网络控制组件包括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用于完成所述信息处理交换平台与若干个所述控制组件之间的网络连接;若干个所述控制组件均包括若干个电动控制护理床,若干个所述电动控制护理床均安装视频监控设备、音频双向呼叫设备、人体体征监测部件、护理室环境控制设备及护理室电子设备控制设备;所述视频监控设备包括若干个摄像机,所述音频双向呼叫设备包括麦克风与扬声器,所述护理室环境控制设备包括灯光控制器、音箱播放控制器和视频播放控制器,所述护理室电子设备控制设备包括加湿器控制器、空气净化控制器和空调;所述电动控制护理床包括床体、嵌入所述床体中的控制器、体征监测部件及监测信息的传输部件。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该控制组件可以包括多个控制设备,如电动护理床、视频监控、音频设备等。因此,每个护理室内安装有一套控制组件,以对每个护理室内各个设施实现远程控制。应理解,每个护理室内的控制组件的具体控制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可以根据护理室大小,配置一个或多个电动护理床及其他控制设备。

该电动控制护理床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手柄(现场)或远程监控终端上的显示屏上的虚拟按键,实现:①.左侧翻:右侧床垫抬起,使病人翻向左侧;②.右侧翻:左侧床垫抬起,使病人翻向右侧;③.起背:上侧床垫抬起,使病人上半身坐起;④.背平:在起背状态下,使病人上半身落平;⑤.抬腿:下侧床垫抬起,使病人腿部升起;⑥.落腿:下侧床垫落下,使病人腿部放下;⑦.便盆开:打开床垫中间的便盆;⑧.便盆关:关闭便盆;⑨.坐起:同时抬起上侧床垫,放下下侧床垫,使病人上身坐起,腿部放下,保持正常坐姿;⑩.定时翻转:定时左右侧翻;复位:使病人恢复平躺状态;急停:在上述11个动作中,按下急停使护理床掉电并停止工作。另外,该护理床还可以包括设置的用于监测护理对象的生命体征的采集部件及监测信息传输的传输部件。例如,监测体温、血压及心电功能等生命体征,并可利用传输部件发送至远程监控终端。

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摄像头。且摄像头的数量可以根据护理室内情况确定。该音频呼叫设备可以包括麦克风及扬声器(可以与护理床对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配备在护理床上,病人通过按钮,呼叫护理人员服务。可选的,服务内容可以涉及娱乐、音乐、新闻广播;建立音乐、戏曲、歌曲、故事、评书、曲艺、读书、新闻、历史电影、聊天等数据库,为病人服务的规划软件,为病人提供订制服务。

该护理室环境控制设备可以涉及灯光、音响、视频播放设备等。

所述护理室电子设备控制设备包括加湿器控制器、空气净化控制器和空调,所述远程监控终端通过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湿器控制器、空气净化控制器和空调,便于远程控制护理室内的空气湿度、室内温度和空气清新程度,给被护理人更为舒适的护理环境。

该网络控制组件可以包括网络交换机及路由器。从而可以利用护理室内配置的路由器,使得控制组件内的每个设备与远程监控终端实现电联接。例如,视频监控设备中的摄像机可以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路由器传输至远程监控终端,如电动护理床的当前状态等。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还可以在远程监控终端所在的办公场所内设置视频监视器,用于检测所述远程监控终端处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且使得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

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的使用流程。

应理解,在上述硬件中,安装了实现每个操作的软件。还应理解,在系统组建完成后,首先通过计算机对整个系统进行配置。然后进行信息采集;采集电动护理床信息、视频信息、音频信息,并集中到远程监控终端机上进行显示、处理。进一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即结合具体护理模式要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处理,生成和输出监视、显示、控制和其他辅助信息,控制和保持系统正常运行。

同时,还可以实现信息记录。即记录保留电动护理床信息、视频信息、音频信息、病人身体信息、护理监视控制中心护理人员操作与工作视频信息,供事后统计分析、护理规划、回放查看等使用。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进行护理规划与执行;将每个病人在具体时间段内(如:24小时)的护理过程,转变(分解)成按更细(小)时间段中要执行的每个具体护理操作的项,按时序,列表提示或进入系统,系统或护理人员按照进程即时回应执行,并记录整个服务流程。护理进程一旦确认执行后,操作人员不可更改。需要更改时,只有上一级管理人员同意,并有操作权限重新规划护理过程,重新下达并执行。

还应理解,在远程监控终端的计算机上,其操作界面可以供值班人员通过观察网络摄像头传回的监视画面及操作鼠标键盘,可以观察病人状态并控制电动护理床的工作。例如,显示界面左侧为监视画面范围,根据客户需求可以配置不同数量的摄像头,并设置相应数量的监视画面;显示界面右侧为控制部分,包括床位选择和功能选择两部分。通过床位选择按钮选择想要远程控制的床位,再按下功能选择按钮即可实现护理床的远程控制。在执行控制功能的过程中,显示界面中将进行状态提示;在使用监控终端对护理床进行控制时,首先应当通过监控画面观察病人及护理床状况,然后选择想要控制的床位,按下床位编号按钮后再选择想要控制的功能,按下功能按钮之后,相应功能执行。

该系统除了进行应急护理外(实时),护理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通过系统规划设定,定时(订制)对每个床位进行个性化远程护理、巡查,系统还可以实时记录保留每个床位病人活动情况的视频、音频,以便备案检查。在护理现场(病人床边),护理人员也可以使用控制手柄对护理床进行控制操作,完成所需要的功能。

系统还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每个执行过程进行监视记录,以便企业或机构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改进服务程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或机构整体效益。

进一步,在远程监控终端的计算机内,可以将信息定时发往配置的云端服务器的存储中心长期保存。也可以将采集存储数据的进行回放,播放存储信息。还可以通过事后数据处理分析软件与“专家系统”,分析统计每个病人及护理人员的数据历程,形成下一步方案供管理人员参考,经过确认后,下发到护理系统执行。还可以将信息发送到因特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采集提取其它护理子系统发来的信息,并传给相应设备。

应理解,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也可以进行多个家庭互助方式或向社区委托方式居家养老。例如,居家养老的每个家庭,首先需要安装好pc计算机、视频子系统、音频子系统、电动床护理子系统、环境控制子系统和网络控制中心设备,并用网线与网络控制中心连接好。网络控制中心与pc计算机直接(分别)与internet网连接。居家pc计算机上下载app模块。当需要互助的养老家庭约定好后,即可用各家的pc机,通过对每家安装的网络控制中心设备,分别识别联通,联通以后,可以通过各家的pc计算机看到、听到和控制其他另外家庭(约定好)的情况及设备。调试好后,即可以通过相互轮流值班的模式,在自己家里照顾老人的同时,可以远程互动护理约定好的家庭老人,达到家庭轮流互助的目的。单独居家养老时,护理的家人临时需要外出时,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完成查看操作或委托给社区服务。手机需要下载安装app模块程序。在社区里,也可以安装好一台或多台pc计算机(或组网)下载app,并与internet网连接。当居家养老的家庭申请要求远程护理时,可通过对居家的网路控制设备连接好护理系统,按约定的时间和服务项进行远程互理。老人的家人也通过智能手机(下载安装app程序),就可以随时察看家居老人的实时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智能远程互动护理系统,以电动护理床、网络、计算机服务器、视频摄像机、音频、灯光设备、应用软件为基础设计而成的,具有灵活组网、远程控制操作系统中的设备、监视、呼叫对话、环境灯光配置、自动选择等功能的智能护理系统。护理人员在监视控制中心,可以通过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界面,使用远程监控终端分别实现对多张护理床或其它设备的远程控制操作、监视、对话和记录。病人也可通过床边配置的音频呼叫按钮,呼叫监控中心的护理人员与其互动。当护理人员接到病人呼叫的信息后,可以通过音频子系统接通对话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并通过中心的计算机界面的操作,实时互动完成病人所要求的服务。并通过在监控中心通过系统规划设定,定时(订制)对每个床位进行个性化远程护理、巡查,系统还可以实时记录保留每个床位病人活动情况的视频、音频,以便备案检查。在护理现场(病人床边),护理人员也可以使用控制手柄现场对护理床进行控制操作,完成所需要的功能。且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每个执行过程进行监视记录,以便企业或机构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改进服务程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或机构整体效益。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