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45256发布日期:2020-02-18 09:1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镜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镜引导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内镜治疗颅内病变是神经外科最新、最前沿的技术。辅助内镜进入颅内时,需要内镜导引器的辅助,因此,对内镜导引器的研究也有其重要作用及意义。

一般内镜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先在颅骨对应部位钻孔形成小骨瓣,然后将穿刺套筒(带内芯)通过颅骨骨瓣慢慢伸入颅内血肿处,将穿刺套筒定位在预定位置后,将芯棒抽出,再将内镜及吸引器伸入穿刺管内进行血肿清除手术。由于穿刺套筒的芯棒是棒状的实心体,在穿剌套筒伸入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无法判断血肿的准确位置,只能凭经验间接观察和监控,故其效果不尽人意。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内镜引导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伤小、定位准确的内镜导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内镜引导器,包括套筒和芯棒,套筒和芯棒均由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套筒包括筒体和收口,筒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两端均为敞口状。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有收口,收口呈漏斗状。所述收口的最大直径与筒体的外径相等且均记为a,收口的最小直径记为b,a﹥b﹥0。

所述套筒套设在芯棒上,芯棒包括棒体和渐变端。所述棒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两端均为敞口状。所述棒体的两端分别记为前端和后端,棒体的前端连接有渐变端,渐变端呈封闭状。所述渐变端沿远离棒体方向的直径逐渐减小。

所述渐变端的最大直径与棒体的外径相等且记为c,a﹥c﹥b﹥0。

进一步,所述渐变端的外壁与收口抵紧,渐变端直径小于b的部分伸出收口。所述芯棒的后端伸出筒体。

进一步,所述芯棒的内部供内镜的镜管穿插。

进一步,所述渐变端的表面呈圆滑状。

进一步,所述套筒和芯棒均由透明玻璃制成。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利用本发明的内镜引导器,能在初始阶段使内镜和穿刺套装一起进入。使用者可在目视下穿刺,能精确判断内镜引导器是否到达血肿部位,准确判断血肿的深度,提高了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成功率。同时,内芯的前端呈圆滑的渐缩状,减少了术中穿刺操作对脑组织及血管的创伤。本发明为全玻璃耐高温构造,造价便宜,便于清洗,可反复消毒,便于基层医院开展神经外科内镜微创手术。

附图说明

图1为套筒示意图;

图2为芯棒示意图;

图3为内镜引导器示意图;

图4为套筒、芯棒和镜管位置关系图。

图中:套筒1、筒体101、收口102、芯棒2、棒体201、渐变端202和镜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镜引导器,包括套筒1和芯棒2,套筒1和芯棒2均由透明玻璃制成。

参见图1,所述套筒1包括筒体101和收口102,筒体10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两端均为敞口状。所述筒体101的一端连接有收口102,收口102呈漏斗状。所述收口102的最大直径与筒体101的外径相等且均记为a,收口102的最小直径记为b,a﹥b﹥0。

参见图3,所述套筒1套设在芯棒2上,芯棒2包括棒体201和渐变端202。参见图2,所述棒体20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两端均为敞口状。所述棒体201的两端分别记为前端和后端,棒体201的前端连接有渐变端202,渐变端202呈封闭状。所述渐变端202沿远离棒体201方向的直径逐渐减小,渐变端202的表面呈圆滑状。

所述渐变端202的最大直径与棒体201的外径相等且记为c,a﹥c﹥b﹥0。参见图3或4,所述渐变端202的外壁与收口102抵紧,渐变端202直径小于b的部分伸出收口102。所述芯棒2的后端伸出筒体101。

参见图4,所述芯棒2的内部供内镜的镜管3穿插。

使用时,先在患者的颅骨对应部位钻孔形成小骨瓣,然后将所述套设有套筒1的芯棒2通过颅骨骨瓣慢慢伸入颅内,此过程手术医生可通过目视来精确判断内镜引导器是否到达血肿部位,以及判断血肿的深度。当所述渐变端202到达血肿处时,将内镜的镜管3伸入芯棒2。由于所述渐变端202呈圆滑的渐缩状,穿刺操作对脑组织的创伤较小。

使用时,先在患者的颅骨对应部位钻孔形成小骨瓣,将内镜的所述镜管3伸入芯棒2,抵达渐变端202,然后将套设有套筒1的芯棒2通过颅骨骨瓣慢慢伸入颅内,此过程手术医生可通过目视来精确判断内镜引导器是否到达血肿部位,以及判断血肿的深度。到达血肿腔后,取出所述芯棒2,再向套筒1内植入内镜进行手术操作。由于所述渐变端202呈圆滑的渐缩状,穿刺操作对脑组织及血管的创伤较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镜引导器,包括套筒1和芯棒2,套筒1和芯棒2均由透明材料制成。

参见图1,所述套筒1包括筒体101和收口102,筒体10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两端均为敞口状。所述筒体101的一端连接有收口102,收口102呈漏斗状。所述收口102的最大直径与筒体101的外径相等且均记为a,收口102的最小直径记为b,a﹥b﹥0。

参见图3或4,所述套筒1套设在芯棒2上,芯棒2包括棒体201和渐变端202。参见图2,所述棒体20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两端均为敞口状。所述棒体201的两端分别记为前端和后端,棒体201的前端连接有渐变端202,渐变端202呈封闭状。所述渐变端202沿远离棒体201方向的直径逐渐减小。

所述渐变端202的最大直径与棒体201的外径相等且记为c,a﹥c﹥b﹥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2,进一步,所述套筒1的长度为10cm,芯棒2的长度为15cm。参见图3或4,,所述渐变端202的外壁与收口102抵紧,渐变端202直径小于b的部分伸出收口102。所述芯棒2的后端伸出筒体10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参见图4,所述芯棒2的内部供内镜的镜管3穿插。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4,进一步,参见图2,所述渐变端202的表面呈圆滑状。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5,进一步,所述套筒1和芯棒2均由透明玻璃制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