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紧锁定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5274发布日期:2020-02-11 13:1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紧锁定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紧锁定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骶骨是骨盆后环的重要结构之一,骨盆骨折常合并骶骨骨折;传统的或者现有的手术方式无法提供骨盆的垂直稳定性,同时易造成较大的创伤,较高的血管神经损伤率;现阶段常规的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能较精确的辅助骶髂螺钉导针的置入,但因为导管和基座连为一体因此创伤较大,且不能同时置入多枚螺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紧锁定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辅助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置钉安全且准确,能够大大减小手术切口,减少创伤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紧锁定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和导管,所述底座上设有导管锁定基座,所述导管锁定基座内设有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与底座贯通连接,所述导管锁定基座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导管内部设有沿导管长度方向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轴向通孔连通,所述导管靠近所述导管锁定基座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管锁定基座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相应的外螺纹,所述导管与所述导管锁定基座螺纹连接。

使用时,沿患者髂后上棘切开一个切口,仔细剥离髂后上棘并钝行分离髂骨上的软组织,将底座经切口放入并稳妥固定,根据进钉点位置,在底座切口外侧开小切口约1cm,通过此小切口将导管沿皮肤放入,在切口内旋入,与基座稳固结合,沿导向孔置入直径2.5mm的克氏针,术中透视克氏针位置准确后,拧出导管,沿克氏针置入螺钉,依次取出克氏针和底座;螺纹结构简单,不易掉落,组装稳固,能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进钉点和确定置钉方向,保证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导管与导管锁定基座为可拆分式结构,底座和导管分别放置,大大减小了手术切口创伤。

优选的,所述底座由髂骨定位部和弯曲的髂后上棘定位部构成,所述髂骨定位部贴合髂骨的内表面与髂骨表面形状相吻合,所述髂后上棘定位部与髂后上棘解剖部分严密结合。

底座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定制的结构,与患者的髂骨表面形状相吻合,便于底座与髂骨的稳定贴附,底座结构帖附于髂骨,不会因为体位的改变而影响进钉点的位置,保证置钉与术前设计一致,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且弯曲的髂后上棘底座部分,能更稳定的贴合于患者髂骨。

优选的,所述导管锁定基座为圆柱形,所述导管锁定基座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导管锁定基座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

若干个导管锁定基座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可辅助同时置入多枚不同方向的螺钉。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导管锁定基座大小相同。

导管锁定基座大小相同,导管可与不同导管锁定基座连接,同时置入多枚螺钉。

优选的,所述轴向通孔的直径与置入螺钉的直径相同。

轴向通孔的直径与置入螺钉的直径相同,使得置钉更准确。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所述导管采用3d打印技术由经fda认证的医用光敏树脂材料制作成型。

3d打印技术可根据患者骨盆解剖结构、骨折部位和手术方式设计和制作更加吻合患者髂骨的底座,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医用光敏树脂成型速度快,且对人体无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时,沿患者髂后上棘切开一个切口,仔细剥离髂后上棘并钝行分离髂骨上的软组织,将底座经切口放入并稳妥固定,根据进钉点位置,在底座切口外侧开小切口约1cm,通过此小切口将导管沿皮肤放入,在切口内旋入,与基座稳固结合,沿导向孔置入直径2.5mm的克氏针,术中透视克氏针位置准确后,拧出导管,沿克氏针置入螺钉,依次取出克氏针和底座;螺纹结构简单,不易掉落,组装稳固,能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进钉点和确定置钉方向,保证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导管与导管锁定基座为可拆分式结构,底座和导管分别放置,大大减小了手术切口创伤;

(2)底座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定制的结构,与患者的髂骨表面形状相吻合,便于底座与髂骨的稳定贴附,底座结构帖附于髂骨,不会因为体位的改变而影响进钉点的位置,保证置钉与术前设计一致,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且弯曲的髂后上棘底座部分,能更稳定的贴合于患者髂骨;

(3)若干个导管锁定基座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可辅助同时置入多枚不同方向的螺钉;

(4)导管锁定基座大小相同,导管可与不同导管锁定基座连接,同时置入多枚螺钉;

(5)轴向通孔的直径与置入螺钉的直径相同,使得置钉更准确;

(6)3d打印技术可根据患者骨盆解剖结构、骨折部位和手术方式设计和制作更加吻合患者髂骨的底座,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医用光敏树脂成型速度快,且对人体无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旋紧锁定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辅助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导管,3-导管锁定基座,4-轴向通孔,5-内螺纹,6-导向孔,7-外螺纹,8-髂后上棘定位部,9-髂骨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旋紧锁定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和导管2,所述底座1上设有导管锁定基座3,所述导管锁定基座3内设有轴向通孔4,所述轴向通孔4与底座1贯通连接,所述导管锁定基座3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5;所述导管2内部设有沿导管长度方向的导向孔6,所述导向孔6与轴向通孔4连通,所述导管2靠近所述导管锁定基座3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管锁定基座3的内侧壁上内螺纹5相应的外螺纹7,所述导管2与所述导管锁定基座3螺纹连接。

使用时,沿患者髂后上棘切开一个切口,仔细剥离髂后上棘并钝行分离髂骨上的软组织,将底座经切口放入并稳妥固定,根据进钉点位置,在底座切口外侧开小切口约1cm,通过此小切口将导管沿皮肤放入,在切口内旋入,与基座稳固结合,沿导向孔置入直径2.5mm的克氏针,术中透视克氏针位置准确后,拧出导管,沿克氏针置入螺钉,依次取出克氏针和底座;螺纹结构简单,不易掉落,组装稳固,能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进钉点和确定置钉方向,保证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导管与导管锁定基座为可拆分式结构,底座和导管分别放置,大大减小了手术切口创伤。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底座1由髂骨定位部9和弯曲的髂后上棘定位部8构成,所述髂骨定位部9贴合髂骨的内表面与髂骨表面形状相吻合,所述髂后上棘定位部8与髂后上棘解剖部分严密结合。

底座1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定制结构,与患者的髂骨表面形状相吻合,便于底座1与髂骨的稳定贴附,底座1结构贴附于髂骨,不会因为体位的改变而影响进钉点的位置,保证置钉与术前设计一致,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且弯曲的髂后上棘定位部8,能更稳定的贴合于患者髂骨。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导管锁定基座3为圆柱形,所述导管锁定基座3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导管锁定基座3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

若干个导管锁定基座3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可辅助同时置入多枚不同方向的螺钉。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若干个所述导管锁定基座3大小相同。

导管锁定基座3大小相同,导管2可与不同导管锁定基座3连接,同时置入多枚螺钉。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轴向通孔4的直径与置入螺钉的直径相同。

轴向通孔4的直径与置入螺钉的直径相同,使得置钉更准确。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底座1和所述导管2采用3d打印技术由经fda认证的医用光敏树脂制作成型。

3d打印技术可根据患者骨盆解剖结构、骨折部位和手术方式设计和制作更加吻合患者髂骨的底座,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医用光敏树脂成型速度快,且对人体无害。

实施例7: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髂骨定位部9的内表面与另一个患者髂骨形状相吻合,所述导管2与所述底座上的导管锁定基座3螺纹连接。

导管2始终与不同底座上的导管锁定基座3相匹配,使得导管2可反复使用,节省手术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案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