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关节损伤辅助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2809发布日期:2020-03-27 19:5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关节损伤辅助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关节损伤辅助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关节损伤。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进行外科的或者手术的治疗。在治疗后的康复阶段,关节的活动应当不超过一定的强度的同时进行适度的锻炼。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装置具有关节恢复时的实时监控功能。

申请号:201610244616.2公共一种膝关节康复装置。在进行膝关节康复时,可对小腿肌肉进行良好、有效的按摩。申请号:201710454084.x公开了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能够方便患者进行肩关节拉伸锻炼,提高了患者肩关节的康复效果,此外,还能够根据不同患者肩关节高度,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达到对把手高度的调节,最终通过上述,从而在提高了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极大的满足了不同身材体型患者的锻炼。

但是以上的装置仅仅能够起到锻炼或者按摩的作用,实际生活中,锻炼应当和生活的正常使用相关联,应当进行实时的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关节损伤辅助恢复装置,包括关节固定板、关节固定环和移动终端1;

关节固定环包括第一关节固定环和第二关节固定环,第一关节固定环和第二关节固定环可以固定在关节的两侧;关节固定板3包括第一关节固定板、第二关节固定板和转动控制器;第一关节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关节固定环,第二关节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关节固定环;转动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关节固定板和第二关节固定板的连接处,使得第一关节固定板和第二关节固定板可以相互转动;转动控制器实时监测关节固定板的转动角度信息,并将转动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1;移动终端1生成关节固定板的综合转动数据,移动终端1将一定时间内的关节固定板的综合转动数据与移动终端1内预先设置的标准转动数据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显示在移动终端1的屏幕上。

转动控制器包括顶板、底板和锁定器;第一关节固定板和第二关节固定板一端连接并设置于转动控制器的顶板和底板之间;按照底板、第二关节固定板、第一关节固定板、顶板、锁定器的顺序排列,并在中央贯穿一根转轴;第一关节固定板和第二关节固定板可以绕着转轴旋转;转轴与锁定器通过螺纹连接;

顶板内部设置有无线收发器、角度编码器、处理器、存储器和电源;锁定器内设置有马达,当角度编码器采集的第一关节固定板和第二关节固定板的角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处理器向锁定器发送锁定指令,锁定器内的马达转动,使得锁定器沿着转轴移动并对顶板施加压力,使底板、第二关节固定板、第一关节固定板、顶板压紧,从而使第一关节固定板和第二关节固定板相对锁定。

第一关节固定环包括内环和外环,内环和外环之间为轴承结构,内环和外环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使得内环和外环可以相对转动;外环和第一关节固定板固定连接;内环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钩环;

第二关节固定环和第二关节固定板固定连接,且第二关节固定环的内表面设置多个钩环;

还包括绑带,绑带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挂钩,绑带可以绑定在关节的两侧,并将绑带的挂钩钩在第一关节固定环或者第二关节固定环的钩环上。

移动终端1和转动控制器无线连接,移动终端1内设置有可控制转动控制器的应用软件;移动终端1内存储有随着时间变化的标准转动数据,标准转动数据包括每小时内的轻转动、一般转动、大幅转动的次数;转动控制器将转动数据发送至移动终端1,移动终端1统计每小时内的转动数据,并和标准转动数据进行比较,当每小时的实际转动数据大于标准转动数据时,移动终端1发出提醒警报。

定义手臂自然弯曲为转动0度,所述轻转动为转动到达的位置与手臂自然弯曲的夹角小于等于15度;一般转动为转动到达的位置与手臂自然弯曲的夹角大于15度小于等于40度;大幅转动为转动到达的位置与手臂自然弯曲的夹角大于40度。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实时记录关节的转动情况,并和智能终端结合,实时监控关节的运动数据,当运动数据不正常时可以进行提醒,此外还可以监督患者按照移动终端的建议活动次数进行活动;此外本发明设置的装置不影响患者的关节运动,仅在一个转动环设置轴承结构,既可以保证关节的自由活动,又不会使得固定板移动而影响监测;本发明还在移动终端内设置标准转动数据,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建议;装置设置了保护功能,当患者不经意做出超出阈值的转动时,可以立即锁定,防止关节被伤害。

附图说明

被包括来提供对所公开主题的进一步认识的附图,将被并入此说明书并构成该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也阐明了所公开主题的实现,以及连同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所公开主题的实现原则。没有尝试对所公开主题的基本理解及其多种实践方式展示超过需要的结构细节。

图1为本发明关节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关节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和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达成所述目的的方法通过附图及后续的详细说明将会明确。

实施例1:

结合图1-3,一种智能关节损伤辅助恢复装置,包括关节固定板、关节固定环和移动终端1;

关节固定环包括第一关节固定环21和第二关节固定环22,第一关节固定环21和第二关节固定环22可以固定在关节的两侧;关节固定板3包括第一关节固定板31、第二关节固定板32和转动控制器33;第一关节固定板31固定连接第一关节固定环21,第二关节固定板32固定连接第二关节固定环22;转动控制器33设置在第一关节固定板31和第二关节固定板32的连接处,使得第一关节固定板31和第二关节固定板32可以相互转动;转动控制器33实时监测关节固定板的转动角度信息,并将转动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1;移动终端1生成关节固定板的综合转动数据,移动终端1将一定时间内的关节固定板的综合转动数据与移动终端1内预先设置的标准转动数据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显示在移动终端1的屏幕上。

转动控制器33包括顶板34、底板35和锁定器36;第一关节固定板31和第二关节固定板32一端连接并设置于转动控制器33的顶板34和底板35之间;按照底板35、第二关节固定板32、第一关节固定板31、顶板34、锁定器36的顺序排列,并在中央贯穿一根转轴37;第一关节固定板31和第二关节固定板32可以绕着转轴37旋转;转轴37与锁定器36通过螺纹连接;

顶板34内部设置有无线收发器41、角度编码器42、处理器43、存储器44和电源45;锁定器36内设置有马达,当角度编码器采集的第一关节固定板31和第二关节固定板32的角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处理器向锁定器36发送锁定指令,锁定器36内的马达转动,使得锁定器36沿着转轴37移动并对顶板34施加压力,使底板35、第二关节固定板32、第一关节固定板31、顶板34压紧,从而使第一关节固定板31和第二关节固定板32相对锁定。

第一关节固定环21包括内环23和外环24,内环23和外环24之间为轴承结构,内环23和外环24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25使得内环23和外环24可以相对转动;外环24和第一关节固定板31固定连接;内环23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钩环26;

第二关节固定环22和第二关节固定板32固定连接,且第二关节固定环22的内表面设置多个钩环26;

还包括绑带27,绑带27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挂钩28,绑带27可以绑定在关节的两侧,并将绑带27的挂钩28钩在第一关节固定环21或者第二关节固定环22的钩环26上。

移动终端1和转动控制器33无线连接,移动终端1内设置有可控制转动控制器33的应用软件;移动终端1内存储有随着时间变化的标准转动数据,标准转动数据包括每小时内的轻转动、一般转动、大幅转动的次数;转动控制器33将转动数据发送至移动终端1,移动终端1统计每小时内的转动数据,并和标准转动数据进行比较,当每小时的实际转动数据大于标准转动数据时,移动终端1发出提醒警报。

定义手臂自然弯曲为转动0度,所述轻转动为转动到达的位置与手臂自然弯曲的夹角小于等于15度;一般转动为转动到达的位置与手臂自然弯曲的夹角大于15度小于等于40度;大幅转动为转动到达的位置与手臂自然弯曲的夹角大于40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针对本发明装置的具体使用方式进行介绍。

使用时先将绑带固定绑在关节的两侧,例如可以是手肘关节,膝关节等,此时绑带可以绑定在上臂和小臂处以及大腿和小腿测处;第一固定环连接小臂或者小腿处的绑带,第二固定环连接上臂或者大腿处的绑带;此时第二固定环不会和关节处发生相对位移,而第一固定环由于具有轴承结构,所以不影响小臂或者小腿的活动。

之后将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连接至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连接方式可以是任何可以固定的连接方式。

在移动终端处设置标准转动的数据和转动阈值,例如每小时轻转动150次,一般转动100次,大幅转动50次,转动阈值设置为60度;然后将关节处于自然弯曲的状态下,进行编码器的调零设置;

之后转动控制器开始实时监测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转动角度,每次关节在一个位置停留超过2秒,则判定一次转动。

如果在任一时刻,转动的角度大于60度,则锁定器进行锁定,防止转动角度过大造成关节的损伤。

移动终端收集每小时的转动数据,并和标准转动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实际转动数据大于标准转动数据,则移动终端进行警报,如果实际转动数据小于标准转动数据的一半,则进行运动提醒。

移动终端内的数据包括每天的标准转动数据,每天的标准转动数据是不同的,具体的转动数据是根据距离关节损伤的天数长短和关节损伤的程度进行设置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