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2771发布日期:2020-03-27 19:4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及其交互,尤其涉及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



背景技术:

头部具有绝大多数的感官,视力、听力、声音输出等等都位于人体的颈部之上。耳机、麦克风、眼镜等等外部硬件设备都需要被佩戴于头部。而且,随着声音控制的智能设备逐渐增多,声音输出的信号采集和语言聆听的信号精确度都十分重要。现有的外部硬件设备大多数直接穿戴于头部,给头部增加了重量,那么颈部也需要承担更重的负担。

另外的一些声音控制设备通常放置在靠近远人体的电源附近,这些设备距离人体头部相对较远。因此,除非大声地或靠近地说话,否则对于人体的声音输出是很难为控制设备提供语音信号。相对地,设备发出的反馈声音也必须响亮,以供人体在远处收听。智能设备和人体之间的物理距离是信号采集技术发展的不可避免的制约因素。

每天24小时中我们的身体头部由颈部支撑,而颈部主要依靠颈椎的支撑力量。颈椎不仅支撑头部,而且是传导知觉和控制身体的神经中枢。颈部健康对日常生活至关重要。为了放松颈部或颈部肌肉,需要保持躺着或者依靠着以部分地释放头部的重量。

现今基本没有用来释放头部的重量以使得颈部得到放松的工具。由于电子设备、智能设备等等在生活中具有很大占比,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外部硬件设备来生活或者工作。更多地,坐姿对于颈部防松没有很大帮助。在长时间保持坐姿的时候,颈部必须承受全部的头部重量。如果颈椎能够在自然的弯曲姿势,颈部肌肉保持一定的平衡,就不会紧迫神经。但经过长时间的静止性的保持着姿势,颈部的肌肉得不到活动和锻炼,一般性地不能保持自然弯曲。如果颈椎由于个人习惯而处于不健康的姿势或肌肉处于不平衡状态,那么这种潜在的压力会潜在的造成神经麻痹,影响健康的身体状态。

如果颈部出现了不适感,那么已经有了严重的问题,颈椎或者颈部肌肉已经是不健康的状态。预防颈部疾病应该受到更高的重视。然而,现有的颈部固定装置为医用的颈托,太多用于严重较高的疾病,而且外观很可怕。医用颈托不能轻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没有医嘱而使用可能带来更多问题。日常中正确的坐姿或者必要的纠正是十分必要的。对身体状态的实时检测也可以累积更多的数据化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利用肩部或者躯干进行支撑,减轻颈部的电子设备的负重。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提供至少一个对外接口,适于连接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靠近用户头部而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电子设备可拆卸地被连接在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而可选择的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包括一支撑架,适于支撑头部周围使之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将所需的电子设备围绕颈部而设置在用户头部,直接方便地向感官传递数据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采集穿戴状态下的颈部和头部数据,进而形成个性化的一使用数据,辅助监督颈部的健康弓度姿势,日常性地避免不健康的姿势。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利用所述使用数据进而保存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数据,为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更为方便的准备和使用基础。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根据所述使用数据对使用状态进行识别分析,进而对目前的使用状态进行纠正性的提示。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多个所述使用数据的汇总分析对特定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提示。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提供一基础数据用于匹配所述使用数据,实时地监控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的使用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分享所述使用数据,根据所述基础数据的不同提供不同的矫正提醒。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适配于不同用户或者用户的不同的身体状态,为舒适休憩的用户保持颈部在健康的姿势。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可根据不同的用户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颈部姿势。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支撑于下颚,以协助保持颈部自然弯曲的姿势,以避免颈椎的歪斜而预防颈部疾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用户的颈部能够在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的限制下转动,以避免在长时间佩戴期间神经麻痹,并适于日常的头部转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用户的颈部能够在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中采集所述使用数据,对于使用情况、头部的角度、高度、转度进行采集,并提供个人数据库,对用户使用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并汇总为习惯性的数据或者对不良习惯进行统计。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是可折叠的,以减小尺寸以便于存放或携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适应坐姿而不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包括一支撑架,适于支撑头部周围稳定,和一调整单元,用于为不同用户调整所述支撑架的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支撑架在预定位置稳定地锁定调整,除非解锁调整单元否则持续保持对用户头部的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可穿戴颈部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硬件单元,用于接收采集所述使用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硬件单元优选与其他智能设备连接,以减少与用户和智能设备的距离。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硬件单元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提供与不同功能的所述硬件单元连接的接口,使得用户通过外接而个性化地使用不同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在直接接收到的信号或提供的信息的硬件单元,以增强用户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可穿戴颈部设备能够从接近用户的嘴部位置直接地获取声音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所述对外接口被连接不同的电子设备而使用,通过更换需要的电子设备而享受不同的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不仅提供健康的纠正防治,而且方便电气智能化生活。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可穿戴设备、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其中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降低颈部负重,进而保护颈部,并使得日常生活中的用户与智能设备紧密相连。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的一颈部可穿戴系统,适于被围绕着佩戴于一用户的颈部,包括:

一交互控制模块;

一视听模块,其中所述交互控制模块可被控制地连接于所述视听模块;

以及一采集模块,其中所述采集模块对用户颈部相关一使用数据进行采集,其中所述交互控制模块被控制地根据所述使用数据向所述视听模块发出控制指令,以供所述使用数据通过所述视听模块反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进一步地包括一匹配模块,其中视听模块、所述匹配模块以及所述采集模块在所述交互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相互协作性地连接,其中所述匹配模块根据所述使用数据而获得颈部状态的评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匹配模块根据预设的标准数据进行评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匹配模块根据所述使用数据的历史进行评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匹配模块根据所述使用数据获得用户颈部弓度数据。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颈部可穿戴平台,适于向至少一用户提供颈部状态,包括:

至少一颈部可穿戴系统和一处理中心,其中所述处理中心管理和保存用户颈部相关一使用数据,其中所述处理中心被选择地向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提供一基础数据,其中所述处理中心提供至少一用户的个人登陆数据的上传和下载。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颈部可穿戴设备,包括:

一支撑架和至少一调节单元,其中所述调节单元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架可被折叠地连接至所述调节单元,其中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调节单元可改变形状地被支撑在用户的躯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腿和一保持臂,其中所述保持臂可折叠地安装于所述支撑腿,其中在所述支撑腿和所述保持臂之间形成一保持角度,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腿之间具有一调节角度,其中所述保持角度和所述调节角度由所述调节单元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还包括一硬件单元,其中所述硬件单元被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以收集用户发出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硬件单元对用户颈部相关一使用数据进行采集。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数据收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数据收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数据应用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数据应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终端控制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系统及其交互平台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图9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的高度调整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的紧度调整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的解锁示意图。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可行的硬件配置示意图。

图1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可行的硬件配置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可行的硬件配置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与智能设备的交互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可行的硬件配置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颈部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可行的电池与电气接线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颈部可穿戴系统,如图1至图17所示,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适于被围绕着佩戴于一用户的颈部,对用户在使用中的一使用数据800进行采集。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进一步地利用所采集的所述使用数据800进行分析,从而掌握用户的使用状态。

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包括一交互控制模块100、一视听模块200、一匹配模块300以及一采集模块400,其中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可被控制地连接于所述视听模块200、所述匹配模块300以及所述采集模块400。通过所述交互模块100对所述视听模块200、所述匹配模块300以及所述采集模块400的工作进行控制性的指导,使得所述视听模块200、所述匹配模块300以及所述采集模块400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所述视听模块200、所述匹配模块300以及所述采集模块400在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控制下相互协作性地连接。所述采集模块400采集用户的所述使用数据800,使得用户的颈部数据或者视听数据被得以采集并等待分析处理。也就是说,通过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用户可以对所述视听模块200、所述匹配模块300以及所述采集模块400的工作进行控制,避免在颈部穿戴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造成不安全感。

更多地,所述采集模块400进一步地对用户颈部的抬升角度、高度、转度进行数据化的采集。也就是说,用户颈部的下颚相对抬升的角度、头部高度、头部旋转的角度等等都可以被采集并记录。通过数据化的采集,颈部的脊柱状态可以被相应地得到。无需对颈椎的特别检测,通过使用中的所述采集模块400的采集,即可得到用户颈部的脊柱状态。

针对所采集到的所述使用数据800,用户进一步地可选择性地被告知使用状态或者使用状态是否出现问题。所述匹配模块300针对所述采集模块400获得的所述使用数据800进行处理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所述视听模块200将结果输出。也就是说,所述匹配模块300针对所述使用数据800进而获得不同颈部状态的评价。用户可以选择所述匹配模块300的处理放置。优选地,所述匹配模块300根据基础数据801对所述使用数据800进行评价,根据预设的标准数据进行评价。另外优选地,所述匹配模块300根据个人登录数据历史进行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一颈部可穿戴交互平台,其管理至少一个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并相应地保存每个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的个人登陆数据。所述颈部可穿戴交互平台进一步地包括一处理中心。也就是说,所述颈部可穿戴交互平台的所述处理中心管理和保存用户的所述使用数据800。优选地,所述颈部可穿戴交互平台提供所述基础数据801,使得每个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可以获取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另外,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提供不同的个人登陆数据的上传和下载,根据不同的登陆情况,将所述使用数据800提供至相应登陆的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也就是说,具体地对于用户佩戴不同的颈部设备,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提供恢复所述使用数据800,或者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将所述使用数据800提供至其他的数据库或处理端。另外,用户的历史所述使用数据800或者相近用户的所述使用数据800可以影响所述基础数据801,当所述基础数据801具有更智慧和更多样性的数据结论,用户从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可以根据所述基础数据801得到更具有优势的使用环境和通知效果。

更多地,本发明另外提供一颈部可穿戴设备,辅助用户的身体支撑头部而缓解颈部的压力。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被围绕用户的颈部而佩戴。优选地,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搭载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的所述采集模块400,所述采集模块400在佩戴使用的过程中收集所述使用数据800。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完全地搭载于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

一种示例如图4所示,用户使用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中选择通过所述使用数据800进行坐姿的纠正提醒。所述采集模块400对用户颈部进行采集,尤其对用户颈椎的弓度进行监控。所述匹配模块300根据所述基础数据801对所述使用数据800所表达的坐姿状态进行匹配和评估。根据分析结果,所述视听模块200进行提醒,严重的情况下进行警报。

另一种可行使用示例如图5所示,用户使用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中根据所述使用数据800中的个人登陆数据进行数据库的调用。所述视听模块200根据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单元的控制,从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获取相应的数据筒所述视听模块200进行播放使用。例如,所述使用数据800的历史记录中有用户欣赏的播放数据,那么通过相应的调用所述基础数据801中的所述使用数据800,所述视听模块200获得对应的资源并进行播放。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将所述视听模块200的物理重量都转移至身体的肩部或者躯干,避免长时间的使用更对用户的颈部造成不好的影响。特别地,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的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所述视听模块200、所述匹配模块300以及所述采集模块400的物理重量通过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可以大部分地转移出用户的颈部。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包括一输入单元110、一程序模块120和一对外接口130。所述程序模块120被预先地设定一定的交互程序。通过所述输入单元110对所述程序模块120的指令输入,所述对外接口130相应的进行控制性地向所述视听模块200、所述匹配模块300或者所述采集模块400进行指令输出。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进一步地包括一通信模块140,所述通信模块140与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可沟通地匹配。特别地,在用户的允许下,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的数据可接入所述通信模块140,使得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获取需要的数据。

所述视听模块200包括一音频单元220和一存储单元230。所述音频单元220连接至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对外接口130。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对外接口130向所述音频单元220发出声音信号。优选地,所述音频单元220连接至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输入单元110,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输入单元110从所述音频单元220收集声音指令。所述存储单元230对所述视听模块200与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之间的交流通信进行缓存。优选地,所述存储单元230被预先地设定播放数据源,所述音频单元220可直接地调取使用。

更多地,另外可行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视听模块200进一步地包括一显示单元210。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对外接口130向所述显示单元210提供显示数据。所述存储单元230中的数据源可以被所述显示单元210进行调用。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坐姿纠正的使用中。所述采集模块400对用户颈部进行采集,尤其对用户颈椎的弓度进行监控。所述匹配模块300根据所述基础数据801对所述使用数据800所表达的坐姿状态进行匹配和评估。若分析结果出现一定的纠正提醒,所述视听模块200的所述音频单元220根据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发出声音提醒,所述显示单元210进一步地提供光线闪烁的提示。更多地,所述显示单元210被实施为ar显示器,根据分析结果,对用户提示正确的坐姿位置,需要如何移动身体的图像指示。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的用户使用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播放的应用。通过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输入单元110提交个人登陆数据进行数据库的调用。所述视听模块200根据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对外接口130的控制,从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获取相应的数据为所述视听模块200的所述显示单元210和所述音频单元220进行播放使用。特别地,所述视听模块200的物理重量并没有直接地施加于用户的头部。也就是说,视听设备均通过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被施加于用户的肩部或者躯干,通过减少颈部的负重以保护颈部的健康。更特别的适用于复杂性较高的和品质较高的视听设备可以被长时间的使用。

在所述视听模块200的同时,本优选实施例也同时地提供颈部状态的监控。也就是说,所述采集模块400能够被启用而对头部和颈部的数值进行收集,从而用户可以保证颈部健康得到维护的同时,利用所述视听模块200进行娱乐活动。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根据需要配合所述采集模块400的数据监控,所述视听模块200提供防沉迷等等适当防止过劳的功能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模块400包括一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所述采集模块400针对使用中的用户颈部进行数据采集,进而得到用户颈椎的状态。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分别地连接于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而所述匹配模块300根据需要从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收集数据。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针对用户头部相对颈部抬升的角度进行采集,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针对头部相对颈部的距离进行采集,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针对头部相对颈部转动的角度进行采集。通过对用户颈部的抬升角度、高度、转度进行数据化的采集。也就是说,用户颈部的下颚相对抬升的角度、头部高度、头部旋转的角度等等都可以被采集并记录。通过数据化的采集,颈部的脊柱状态可以被相应地得到。也就是说,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为对颈部相对头部的状态进行采集,无需直接地探视颈椎的形状。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所获得的数据的处理和拟合,进而得到颈椎的状态。而且,相对于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所述基础数据801包括预定的警示或者基准数据。

所述基础数据801可以被预先地设定,也可以通过个人登陆数据的历史总结而得到。

更多地,所述匹配模块300包括一基础数据单元310、一判断单元320和一方案单元330。所述基础数据单元310能够获取所述基础数据801,所述判断单元320获得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的数据并与所述基础数据单元310进行匹配,根据结果所述方案单元330在预先设定的控制行为中寻找输出方案,进而通过所述视听模块200进行方案反馈的实现。具体地,在个人登陆数据状态下,所述基础数据单元310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中得到数据并得到与用户使用历史相关的所述基础数据801。在连接至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的状态下,所述基础数据单元310从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中获得所述基础数据80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判断单元320为独立与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程序模块120的匹配程序,使得对采集数据的分析保证精度并保证数据速度,也保证主要程序的顺畅运行。所述方案单元330从所述判断单元320获得匹配结果,进而向所述视听模块200提供显示或者音频的工作方案。

特别地,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进一步地被设置为优先地对所述视听模块200输出健康提示。也就是说,对于来自所述匹配模块300的分析结果而得到的方案能够被先行地执行,确保健康警示不被忽略。

更多地,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所获取的所述使用数据800被用户可选择性地上传至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登录个人数据,从而得到所保存的所述使用数据800,即通过登录个人账户得到个人数据库。用户通过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输入单元110选择是否将本次使用中所述采集模块400的数据上传。若用户同意,则所述采集模块400所采集的所述使用数据800被通过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通信单元140分享至所述颈部可穿戴交互平台。所述颈部可穿戴交互平台管理和保存用户的所述使用数据800。在个人登陆数据状态下,所述基础数据单元310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中得到数据并得到与用户使用历史相关的所述基础数据801。也就是说,所述颈部可穿戴交互平台提供所述基础数据801,使得每个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可以获取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地,用户可选择地从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中获取需要的所述使用数据800。也就是说,通过登录个人数据,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提供不同的个人登陆数据的上传和下载,根据不同的登陆情况,将所述使用数据800提供至相应登陆的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特别地,经过授权,其他方面的用户可以从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获取所述使用数据800。例如,医院或医生在诊治中需要用户的日常颈部健康状态,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提供用户的日常的颈部数据的下载。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进一步地提供一外部控制设备900,如图7。所述使用数据800通过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被显示于所述外部控制设备900。所述外部控制设备900提供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与用户控制指示的界面。一种可行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通过所述外部控制设备900对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搭载,用户通过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实时地了解所述使用数据800,并可以对所述视听模块200、所述匹配模块300以及所述采集模块400进行控制操作。在一种优选的情况中,用户可以从所述外部控制设备900中观看所述显示单元210的信息,从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听取所述音频单元220的信息。另外,所述采集模块400的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的数据也提供显示,那么无需所述匹配模块300的介入,用户也可以从所述外部控制设备900的反馈中得到颈部的状态是否正常。

更多地,所述匹配模块300基于所述采集模块400的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的提示分析处理流程如图8所示。所述采集模块400对于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所述使用数据800进行保存。所述匹配模块300从所述采集模块400获取相应的待处理的数据,例如所述使用数据800中的健康数据部分或者用户动作操作数据等等。然后,确认是否将所述使用数据800进行分享。若确认分享,也就是说所述匹配模块300连接至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使得所述使用数据800和所述基础数据801都得到交流。若确认不分享,所述匹配模块300应用登陆的个人数据进行处理。也就是说,所述匹配模块300的所述基础数据单元310有不同的数据获取方式。所述判断单元320根据前述的方式对使用中的所述使用数据800处理,进而将用户使用状态实时地进行反馈并最终由所述视听模块200进行展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作为上述的流程作为举例说明所述匹配模块300对于所述采集模块400所获得数据的优选处理方式。根据分析结果,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对所述视听模块200进行提示指令,进而所述视听模块200输出提示的信息。

具体地,以图4中的应用状态进行举例说明。用户使用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中向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所述输入单元110选择通过所述使用数据800进行坐姿的纠正提醒。所述采集模块400对用户颈部进行采集,主要对用户颈椎的弓度进行监控。确认是否将所述采集模块400获得的健康数据进行分享。若确认分享,也就是说所述匹配模块300连接至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进而利用预定的所述基础数据801作为基准而评价目前使用状态。若确认不分享,所述匹配模块300应用登陆的个人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匹配模块300的所述判断单元320根据所述基础数据801对所述使用数据800所表达的坐姿状态进行匹配和评估。根据分析结果,所述视听模块200进行提醒,严重的情况下进行警报。若分析结果出现一定的纠正提醒,所述视听模块200的所述音频单元220根据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发出声音提醒,所述显示单元210进一步地提供光线闪烁的提示。更多地,所述显示单元210被实施为ar显示器,根据分析结果,对用户提示正确的坐姿位置,需要如何移动身体的图像指示。特别地,一种使用状态中,所述采集模块400的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与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采集用户的颈部数据。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单元310的分析,用户存在长时间低头的状态,对颈椎健康有害。或者根据更多的数据分析,用户存在低头行走的风险。换句话说,所述匹配模块300能够得到需要提醒用户改变现有的姿势。那么所述视听模块200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提示,使得用户知晓潜在的风险。另外,所述使用数据800的数据历史被选择性上传至所述颈部可穿戴平台并提供需要的情况进行下载。

进一步地,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的优选方案如图9a至图17所示。所述颈部穿戴设备用于支撑用户的头部,以减少对日常生活中的用户的颈部受压。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包括一支撑架10和至少一调节单元20,其中所述调节单元20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上,以调节所述支撑架10的形状,以便不同的用户适当地佩戴。换句话说,所述支撑架10是可穿戴的,并且不同的用户适合调节所述调节单元20以适合不同用户的头部。所述支撑架10适于在佩戴时支撑在用户的肩部或躯干上,减轻了用户的颈部受到用户头部的重量负担。所述支撑架10围绕用户的头部牢固地支撑,调整或者固定所述调整单元20保持所述支撑架10的紧固形态,以充分支撑用户的头部。

另外地,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包括一支撑架10和一硬件单元30,如图13a至图17所示。所述硬件单元30被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与智能系统连接以在用户和智能系统之间传输信号。所述硬件单元30包括一处理器31和与所述处理器31连接和控制的至少一个电子器件。也就是说,在佩戴所述支撑架10的同时,所述硬件单元30可以被使用。一方面,防松颈部转移头部所承受的重量,另一方面,直接使用电子器件的功能,进行智能化生活和娱乐。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器件为可拆卸地被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0。在其他可行的方式中,所述电子器件也可以一体地被形成于或组装于所述支撑架10。

所述电子器件可被实施为一电子设备,也就是说,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独立的设备而被连接至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

如图9a至图11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支撑架10被支撑以在平衡的和自然的位置,以限制用户头部和颈部的脊柱避免所述头部的移动向不良方向。因此,所述支撑架10被限定在颈部的旋转或者倾斜,防止向右侧或左侧和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移动,以便保持颈部在自然位置和角度,避免因不良习惯而神经麻痹颈椎。但是围绕的颈部旋转的运动不受所述支撑架10的限制,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支撑所述支撑架10的保护而自由地转动和环视而保持没有颈椎的任何倾斜。因此,支撑框架如图所示,所述调节单元20不完全限制颈部的运动,以提供预定的空间而放松颈部肌肉。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不能够替换医疗项圈用于治疗。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有助于预防日常工作或学习生活中的颈椎疾病。

特别地,如图9a和图9b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支撑架1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腿11和一保持臂12。所述保持臂12可折叠地安装于所述支撑腿11,并在所述支撑腿11和所述保持臂12之间形成一保持角度。两个所述支撑腿11之间具有一调节角度。所述支撑腿11与所述保持臂12两者之间的调整角度由所述调节单元20调节。所述支撑架10的所述支撑腿11根据所述调节角度以预定宽度支撑在头部周围,并根据需要调节角度。优选地,所述支撑腿11被支撑在用户身体前侧,例如图9a所示。另外优选地,所述支撑腿11被支撑在用户身体后侧,例如图9b所示。

所述调节单元20包括一宽度调节机构21和一位置调节机构22。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腿11。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被布置在所述保持臂12和所述支撑腿11之间,以端对端的方式连接所述保持臂12和所述支撑腿11。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是可操作的,以改变两个所述支撑腿11之间的距离。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是可操作来改变所述支撑腿11和所述保持臂12之间的距离。因此,所述支撑架10适于不同的用户调整头部和颈部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所述保持臂12相对所述支撑腿11旋转并使得所述支撑架10被折叠。当所述支撑架10被折叠,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处于最小尺寸便于携带或存放。使用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下,所述支撑腿11首先支持在用户的肩部或躯干上,然后通过转动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展开所述保持臂12以支撑用户的头部。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将所述保持角度限制在一定值以保持所述保持臂12不朝向所述支撑腿11落下。

优选地,调节所述支撑腿11和所述保持臂12之间的保持角度以匹配用户的颈部和下颚之间的角度。因此,所述支撑架10能够承受头部的重量以防松颈部。

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撑腿11之间的调节角度被调整,以配合用户的头部的尺寸宽度。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两个所述支撑腿11的端部被安装在一枢转轴110,以形成v形地设置。两个所述支撑腿11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被改变,并且两个所述支撑腿11之间的所述调节角度改变以适合不同用户的头部。为了将所述支撑架10固定在头部周围,需要操作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以在佩戴时调节两个所述支撑腿11之间的距离。

换句话说,所述支撑腿11的端部与所述枢转轴110可旋转地连接。所述支撑腿11的未与所述枢转轴110连接的自由端分别被定义为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所述保持臂12还具有一第一端部121和一第二端部122。所述支撑腿11的所述第一端111通过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保持臂12的第一端部121。所述第二端112通过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保持臂12的所述第二端部122。

此外,所述支撑架10还包括一紧固件13,其中所述紧固件13被配置于所述保持臂12。优选地,所述保持臂12和所述紧固件13分别地被支撑于用户的颚下和围绕用户的头部背后。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紧固件13设有另一个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用于调节所述紧固件13的长度。如图11所示,通过调节两个所述支撑腿11之间的所述调节角度,并调节所述紧固件13的长度,使得用户的头部由所述支撑架10紧密围绕支撑和保持。

所述硬件单元30进一步地包括一低频按摩器,其中所述低频按摩器被安装在所述紧固件13。当用户佩戴所述颈部可穿戴装置,所述紧固件13被紧贴于用户的颈部背后位置。所述低频按摩器被可控制地发出低频按摩,优选地,所述处理器31连接至所述低频按摩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紧固件13优选地设有两个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用于调节所述紧固件13的长度。也就是说,所述低频按摩器的位置可随着所述紧固件13的位置而改变。另外,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低频按摩器在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采用贴片式连接于所述处理器31。随着所述紧固件13被拆卸,所述低频按摩器也可以被拆卸。

所述保持臂12具有一保持面120,其中所述保持面120适于设置在头部的下颚下方。所述保持臂12的所述保持面120具有一定的曲率以适应用户的下颌弧度。头部的重量直接施加在所述保持臂12的所述保持面120。所述保持面120还限制颈部的向上或向下倾斜旋转。由于所述保持角度由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确定,如果不释放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则所述保持面120与所述支撑腿11保持在相互固定的位置。因此,所述保持臂12和所述支撑腿11持续支撑头部的重量,用户的颈部处于中立且自然的位置,而且颈部负载减少预防长时间疲劳。

特别是,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包括两个连接器和一调节旋钮213,如图11所示,分别是设置在所述紧固件13上的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腿11之间的另一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两个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实质上相似的结构,仅以所述支撑腿11之间的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作为说明和举例,另一宽度调节机构21被安置在所述紧固件1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的两个连接器被定义为左连接器211和右连接器212。所述调节旋钮213将所述左连接器211和所述右连接器212两者契合。所述左连接器211和所述右连接器212是部分相互重叠。所述调节旋钮213决定所述左连接器211和所述右连接器212的重叠部分的长度。当所述调节旋钮213尽可能多地控制所述左连接器211和所述右连接器212的重叠部分时,整个长度的所述左连接器211和所述右连接器212是尽可能地短,即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的长度尽可能地短。类似地,当所述调节旋钮213控制所述左连接器211和是所述右连接器212的重叠部分尽可能地长,整个所述左连接器211和所述右连接器212长度尽可能的长,即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的长度尽可能地长。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根据图11,当调节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的长度时,相应地调节两个所述支撑腿11之间的距离。因此所述支撑架10的调节角度和宽度是可调节的。

如图10和图12,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包括一可动支手221,一支手222和一解锁开关223。所述可动支手221被布置于所述支撑腿11的自由端,所述支手222布置在所述保持臂12的端部。所述支手222可枢转地与所述可动支手221连接,所述解锁开关223可控制连接地于所述可动支手221与所述静电手222。所述可动支手221与所述支手222旋转角度决定了所述支撑腿11与所述保持臂12之间的所述保持角,以匹配不同用户的颈部和下巴之间的角度。

当没有操作所述解锁开关223以将所述可动支手221的旋转角度保持于支手222时,所述可动支手221被所述支手222限制在适当位置。所述保持臂12保持在抵靠所述支手222相对于所述支撑腿11的位置。所述保持面120与所述支撑腿11保持在相互固定的位置。当操作所述解锁开关223以释放所述支手222和所述可动支手221之间的角度时,所述可动支手221的位置不受限制,并且受重力影响与所述支手222一起地折叠。

换句话说,当操作所述解锁开关223时以释放所述可动支手221,所述保持臂12被解除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的重力限制,所述可动支手221被朝向下降在所述支撑腿11的所述保持臂12中的支手222被折叠与所述支撑腿11。当未操作所述解锁开关223,所述保持角度由静电手222和所述可动支手221限制。因此,当所述可动支手221旋转而远离所述支手222时,所述保持角度增大并且所述支撑面120升高并停留在所述解锁开关223的限制下的位置。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基本上是相似的结构,并且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被布置于所述第二端112和所述第二端部122之间,另外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被布置于所述第一端111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

所述支手222提供一容纳室2210,其中所述容纳室2210形成在里壳2221和覆盖于所述里壳2221的外壳2222之间。所述可动支手221包括一旋转轴2111和一旋转齿轮2212,其中所述旋转齿轮2212同轴地安装在旋转轴2111。所述旋转轴2111和所述旋转齿轮2212容纳在容纳室2210中。所述解锁开关223安装在所述容纳室2210中并延伸至外壳2222的外部。换句话说,所述解锁开关223部分地位于所述容纳室2210内部,部分地位于容纳室2210外部。

所述可动支手221的苏搜狐旋转齿轮2212被所述解锁开关223限制沿着单向方向绕所述旋转轴2211旋转。如图12所示,所述可动支手221的所述旋转齿轮2212能够抵靠所述支手222向上旋转,因此所述可动支手221仅能够通过释放开关的牢固支撑而扩大与所述支手222的所述保持角度。换句话说,通过限制所述解锁开关223,所述保持臂12向上旋转以与所述支撑腿11展开。

直到所述解锁开关223从所述容纳室2210的外部操作,所述可动支手221失去相对固定的支撑力,进而相对所述支手222朝向所述支手222落下。随着重力作用,所述保持臂12旋转以与所述支撑腿11折叠。因此,通过操作所述解锁开关223时,所述保持臂12被释放,以将支持和折叠朝着所述支撑腿11以减小颈部可穿戴设备的尺寸,便于存放和携带。

藉由在所述容纳室2210外部操作所述解锁开关223,驱动所述解锁开关223以释放可动支手221的所述旋转齿轮2212。所述解锁开关223包括与旋转齿轮2212可移动地接合的一阻挡部分2232,一支点2233和一按压部分2234。所述按压部分2234从所述阻挡部分2232经由所述支点2233延伸到所述容纳室2210的外部。此外,所述阻挡部分2232和所述按压部分2234以杠杆方式围绕所述支点2233而被一体地形成。通过按下所述按压部分2234,所述阻挡部分2232向上移动并远离所述旋转齿轮2212。

所述解锁开关223包括一弹性部分2231,其中所述弹性部分2231被安装在所述容纳室2210限制了所述阻挡部分2232的移动。当所述按压部分2234未被按下时,所述阻挡部分2232被所述弹性部分2231推动以与所述旋转齿轮2212卡合。在所述可动支手221的旋转,所述旋转齿轮2212是围绕所述旋转轴2211旋转,所述旋转齿轮2212的不同齿与所述阻挡部分2232相互啮合,所述解锁开关223的弹性部分2231限制所述阻挡部分2232的紧密接触。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所述阻挡部分2232被成形为钩状,其限制所述可动支手221的所述旋转齿轮2212围绕所述旋转轴2211向上旋转。在所述弹性部分2231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旋转齿轮2212不能与所述阻挡部分2232的钩子部分相对旋转。

所述弹性部分2231优选地由一片弯曲金属制成,以限制所述阻挡部分2232的运动,而不会与所述旋转齿轮2212脱离。

当所述按压部分2234没有按下时,所述阻挡部分2232被所述弹性部分2231施压而被迫与所述旋转齿轮2212作为被接合。旋转所述可动支手221的所述旋转齿轮2212以增大所述可动支手221与所述支手222之间的所述保持角度,所述旋转齿轮2212的位置相对固定地支撑于所述阻挡部分2232。因此所述可动支手221不能向下旋转,所述保持臂12被支撑就位。用户可以通过合适的保持臂将所述保持臂12调节到所需的水平,并且所述保持面120相对固定以支撑用户的下颚。如果不操作所述解锁开关223的所述按压部分2234,则所述保持臂12的所述可动支手221的旋转齿轮2212被抵靠所述阻挡部分2232相互固定位置,以便用所述支手222稳定地保持在所述支撑腿11上。

当所述按压部分2234被按下时,所述阻挡部分2232脱离与旋转齿轮2212,所以旋转齿轮2212可以自由地绕旋转轴2211旋转而被向上抬起。由于所述保持臂12的重力,所述可动支手221被释放以向着所述支手222下降和折叠。因此,通过按压所述解锁开关223,所述保持臂12藉由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与支撑臂11折叠。

更重要的是,所述支手222的外壳2222具有一开口,使得所述按压部分2234从所述理科2221连接所容纳的所述可动支手221的所述转动轴2211。

更多地,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所述硬件单元30,如图13a和图17所示。所述硬件单元30被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与智能系统连接以在用户和智能系统之间传输信号。这里的信号可以为声音信号、图像信号、生理信号等等,用户与智能系统之间相互需要的数据信息。所述硬件单元30包括一处理器31和与所述处理器31连接和控制的至少一个电子器件。根据实施例,所述处理器31优选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0的所述枢转轴110。

在更多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硬件单元3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提供与不同功能的所述硬件单元30连接的接口,使得用户通过外接而个性化地使用不同功能。

换句话说,所述硬件单元30优选地搭载所述颈部可穿戴系统。特别地,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所述视听模块200、所述匹配模块300以及所述采集模块400被实施于所述硬件单元300,以在用户时采集所述使用数据800。

所述硬件单元30的所述电子器件可以被拆卸而连接另外的电子器件。如图13a和图13b所示,所述硬件单元30包括一美容器14a,所述美容器13a被支撑于所述支撑架10。所述美容器13a可以被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保持臂12。所述美容器13a为两个,分别地被安装在所述保持臂12的第一端部121和第二端部122,并可旋转地连接,使得所述美容器13a相对用户头部的位置可以被分别地调整。

所述硬件单元30进一步地包括一数据眼镜14b,数据眼镜14b被支撑于所述支撑架10。所述数据眼镜14b可以被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保持臂12。所述数据眼镜14b的端部分别地被安装在所述保持臂12的第一端部121和第二端部122,并可旋转地连接,使得所述数据眼镜14b相对用户头部的位置可以被分别地调整。

更多地,所述美容器13a可以被拆出所述对外接口130,并使用所述数据眼镜14b进行更换,从而享受不同的电子器件的功能。所述对外接口130进一步地可以被实施于所述支撑架10,例如卡扣、磁吸或者摩擦挂起等方式,提供所述硬件单元30接入功能。

根据图14举例说明,所述硬件单元30包括至少一传感器,作为示例,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为一心跳传感器341和至少一颈部旋转传感器342。所述心跳传感器341被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0的所述枢转轴110。由于所述支撑腿11紧密地支撑在用户的胸部,所述心跳传感器341紧靠用户的心脏,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心跳数据。所述颈部旋转传感器342安装在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上以检测所述保持角度,所述保持角度是用于测量和记录颈椎健康的参数。

特别地,所述使用数据800中的颈部状态被所述颈部旋转传感器341,针对颈部的高度、角度和转度进行数据采集。

所述硬件单元30的其他电气部件如一麦克风32和一耳机33。如图15所示所述麦克风32被安装在所述保持臂12,所述麦克风32与所述处理器31连接,以接收用户的声音信号。所述耳机33安装在所述保持臂12的端部,所述耳机33与所述处理器31连接,为用户提供声音信号反馈。

优选地,所述麦克风32被安装与用户的嘴部附近。由于所述保持臂12的所述保持面120位于用户的下颚下方,因此所述麦克风32容易靠近用户的嘴部。所述麦克风32能够在相对短的物理距离内以高精度接收用户的声音。由所述麦克风32接收的声音信号经由所述处理器31用于智能系统的控制指令。因此,用户不需要大声说话以便被智能系统接收,并且智能系统能够被放置在任何地方而不考虑声音传输距离。

优选地,所述耳机33采用骨传导技术。所述耳机33从所述保持臂12的端部121,122延伸向上。因此,所述耳机33适于在佩戴所述保持臂12的同时使得所述耳机33到达用户的耳部。此外,所述耳机33优选地由弹性材料制成,以适应不同的用户的耳部。如图15所示,所述颈部旋转传感器342获得的所述使用数据800通过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被显示于所述外部控制设备900。所述外部控制设备900提供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与用户控制指示的界面。通过所述外部控制设备900对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的搭载,用户通过所述交互控制模块100实时地了解颈部转动数据,并可以对所述视听模块200、所述匹配模块300以及所述采集模块400进行控制操作。在一种优选的情况中,用户可以从所述外部控制设备900中观看所述显示单元210显示所述颈部旋转传感器342的信息,从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的所述耳机33听取所述音频单元220的信息。另外,所述采集模块400的所述角度采集单元410、所述高度采集单元420以及所述转度采集单元430的数据也提供显示,那么无需所述匹配模块300的介入,用户也可以从所述外部控制设备900的反馈中得到颈部的状态是否正常。

如图16所示,所述硬件单元30的所述电子器件被实施为一低频按摩器35。其中所述低频按摩器35被安装在所述紧固件13。当用户佩戴所述颈部可穿戴设备,所述紧固件13被紧贴于用户的颈部背后位置。所述低频按摩器35被可控制地发出低频按摩,优选地,所述处理器31连接至所述低频按摩器35。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紧固件13优选地设有两个所述宽度调节机构21,用于调节所述紧固件13的长度。也就是说,所述低频按摩器35的位置可随着所述紧固件13的位置而改变。另外,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低频按摩器35在所述位置调节机构22采用贴片式连接于所述处理器31。随着所述紧固件13被拆卸,所述低频按摩器35也可以被拆卸。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所述低频按摩器35供电的所述电池37也被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0。通过所述支撑架10,将所述电池37的重量被承担在用户的躯干或者肩部,使得所述地低频按摩器35可以配置更大容量的所述电池37而使用。

优选地,所述低频按摩器35与所述处理器31连接的所述电气接线300被埋设在所述支撑架10,以稳定的连接,降低连接线被磨损的风险。

更具体地,所述电池37与电气接线300的优选示意如图17所示。所述硬件单元30的所述电子器件被实施需要所述电池37。例如所述耳机33为降噪耳机,或者所述低频按摩器35。对于需要电池37的所述耳机33,所述电池37也被安置于所述支撑架10,无需坠着所述电池37而使用所述耳机33。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37被安置于所述紧固件13。所述电气接线300沿着所述支撑腿11铺设。也就是说,所述电气接线300依靠所述支撑架10进行安设,使得所述硬件单元30紧密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0,并且所述硬件单元30的重量可以被所述支撑架10承载。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支撑架10被佩戴的状态下,所述硬件单元30的重量被用户的肩部或者躯干承担。值得一提的是,配合所述低频按摩器35供电的所述电池37也被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0。通过所述支撑架10,将所述电池37的重量被承担在用户的躯干或者肩部,使得所述地低频按摩器35可以配置更大容量的所述电池37而使用。

优选地,所述电气接线300被埋设于所述支撑腿11的内部。所述支撑腿11保护所述电气接线300不受外界的影响,减少损坏的几率。

更多地,所述硬件单元30进一步地包括一开关36,所述开关36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器31。通过所述开关36对所述处理器31可以进行控制指令的输入,所述处理器31相应的被控制而执行相应的处理。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36被置于所述支撑腿11的端部的所述枢转轴110。例如,通过点按所述开关36,所述处理器31将所述麦克风32收集的声音信号传至被选择的智能系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