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换皮下注射卡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00682发布日期:2020-02-22 03:09阅读:1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换皮下注射卡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卡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是一种轮换皮下注射卡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icu和ccu、老年科病房以及其他的护理中,经常需要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的主要药物有抗dvt的药物和免疫药物等,现有技术中的皮下注射,根据医护工作人员的个人习惯进行注射,在注射的过程中不能确保是同一个医护工作者进行注射作业,即使是同一个医护工作者,面对众多的患者,医护工作者也很难记住上次注射的位置,大多是没有计划,没有安排的杂乱的手法进行注射,经常会引患者的不良反应,带来其他的并发状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换皮下注射卡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将注射卡贴合在患者的注射处,通过标识区内的标识和第二敷料主体,实现对患者的依次轮换注射,有计划的有序注射,减少并发状的发生;注射卡的主体采用敷料,有利于注射区的消毒和患者的恢复,对局部皮肤的保护。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轮换皮下注射卡,注射卡包括注射卡主体,所述注射卡主体包括第一敷料主体,第一敷料主体上设有肚脐粘贴孔,第一敷料主体上设有阵列分布的便于注射卡贴合、拆取的第一连接块。

所述第一敷料主体上设有用于注射标识注射轮换方向的箭头。

所述第一敷料主体上设有阵列分布的注射孔。

所述第一敷料主体上、注射孔的一侧设有标识区,标识区对每个注射孔进行区分标识。

所述第一敷料主体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敷料主体,第二敷料主体包括圆形敷料,圆形敷料上设有便于注射卡贴合、拆取的第二连接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敷料主体为银离子抗菌敷料/交互式敷料/藻酸盐敷料,第一敷料主体为透明材质的敷料。

进一步的,所述箭头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孔以肚脐粘贴孔为中心阵列分布,注射孔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椭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注射孔之间的距离为1-1.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敷料为银离子抗菌敷料/交互式敷料/藻酸盐敷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敷料主体的数量比注射孔至少少一个,第二敷料主体位于第一敷料主体上连续分布。

一种轮换皮下注射卡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消毒

对患者的粘贴区域消毒作业,将消毒药水均匀的涂抹在注射卡主体粘贴的区域内。

s2:注射卡标识

根据医护工作者的习惯和箭头的指向,依次对注射孔进行标识,并在标识区内填写标识。

s3:注射卡粘贴

将注射卡主体的肚脐粘贴孔正对患者的肚脐位置,将注射卡主体粘贴在患者的身上。

s4:注射

根据箭头的指向,选取第一个没有粘贴第二敷料主体的注射孔作为注射孔,以注射后的注射孔为起点,箭头指向的第一个第二敷料主体揭取下来,并粘贴在注射后的注射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消毒中的消毒药水采用酒精/洗必泰/碘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注射卡通过将注射卡贴合在患者的注射处,通过标识区内的标识和第二敷料主体,实现对患者的依次轮换注射,有计划的有序注射,减少并发症状的发生;

2、本发明注射卡的主体采用敷料,有利于注射区的消毒和患者的恢复,对局部皮肤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注射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注射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注射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注射卡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注射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注射卡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注射卡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敷料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轮换皮下注射卡,注射卡包括注射卡主体1,注射卡主体1包括第一敷料主体11,如图1、图6所示,第一敷料主体11为银离子抗菌敷料/交互式敷料/藻酸盐敷料,第一敷料主体11为透明材质的敷料,第一敷料主体11上设有肚脐粘贴孔12,第一敷料主体11上设有阵列分布的便于注射卡贴合、拆取的第一连接块13。

第一敷料主体11上设有用于注射标识注射轮换方向的箭头14,如图6、图7所示,箭头14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第一敷料主体11上设有阵列分布的注射孔15,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注射孔15以肚脐粘贴孔12为中心阵列分布,注射孔15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椭圆形结构。

相邻的两个注射孔15之间的距离为1-1.5厘米。

第一敷料主体11上、注射孔15的一侧设有标识区16,标识区16对每个注射孔15进行区分标识,方便医护人员的记录,在交接班的过程中快速了解患者的注射位置。

第一敷料主体1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敷料主体2,如图1、图8所示,第二敷料主体2包括圆形敷料21,圆形敷料21为银离子抗菌敷料/交互式敷料/藻酸盐敷料,圆形敷料21上设有便于注射卡贴合、拆取的第二连接块22。

第二敷料主体2的数量比注射孔15至少少一个,第二敷料主体2位于第一敷料主体11上连续分布。

一种轮换皮下注射卡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消毒

对患者的粘贴区域消毒作业,将消毒药水均匀的涂抹在注射卡主体1粘贴的区域内,消毒药水采用酒精/洗必泰/碘伏。

s2:注射卡标识

根据医护工作者的习惯和箭头14的指向,依次对注射孔15进行标识,并在标识区16内填写标识。

s3:注射卡粘贴

将注射卡主体1的肚脐粘贴孔12正对患者的肚脐位置,将注射卡主体1粘贴在患者的身上。

s4:注射

根据箭头14的指向,选取第一个没有粘贴第二敷料主体2的注射孔15作为注射孔,以注射后的注射孔15为起点,箭头14指向的第一个第二敷料主体2揭取下来,并粘贴在注射后的注射孔15上,有效的防止了注射混乱,使皮下注射有序进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