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急用微量输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0651发布日期:2020-02-22 03:0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急用微量输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不受恶劣条件影响进行微量输注的装置。



背景技术:

注射器微量输注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常规注射器当需要微量输注时通常通过微量输注泵进行微量注射,但在野外或遇天灾如地震、水灾出现无电的情况及战争情况下,现有的微量泵就无法正常使用,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出现影响患者生命的情况。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在断电或没有电源的紧急情况下进行微量注射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不需要借助电能等外部能源的微量注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紧急用微量输注装置,包括:

外壳,其包括连通设置于其顶端中心的进药管;所述外壳内部中空;

推拉组件,其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内部中空的杆体、设置于所述杆体顶端且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活塞,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杆体底端且对称设置的手柄;所述手柄贯穿所述外壳;

底座,其螺纹连接于所述外壳底端;初始状态时,所述底座仅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一部分,并未完全旋入。

所述推拉组件还包括两端设置于所述杆体的内腔顶部及所述底上的弹簧。通过所述推拉组件,吸入药液,且缓慢微量的将药液注入患者体内。

较佳地,所述外壳上对称开设有平行轴线的两个条形通孔;所述手柄与所述杆体连接的根部活动贯穿于所述条形通孔内。所述条形通孔的设置为所述手柄的移动提供了通道。所述条形通孔的长度不能过长,否则使得所述手柄移动至最底端时,所述活塞的顶端低于所述条形通孔的顶端,则将发生药液外流;因此应当使手柄移动至最底端时,所述活塞的顶端不低于所述条形通孔的顶端。

较佳地,初始状态时,所述根部位于所述条形通孔的顶端;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于其的中心位置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环套于所述弹簧的外周;初始状态时所述根部的底端不低于所述限位管,即所述杆体始终环套于所述限位管外周,使所述杆体能始终沿所述限位管上下移动。

较佳地,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板,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板边缘且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内周并与其螺纹连接的内端,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外周且与所述手柄卡合的外端。

较佳地,所述限位管的长度,不小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根部的底端到所述底座板上表面的距离,使得所述杆体能始终环套于所述限位管外周。所述限位管顶端到所述杆体内腔顶端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根部底端到所述延伸端顶部的距离,使得所述手柄移动至最底端时,所述杆体的内腔的顶端不会与所述限位的顶端发生挤压,即所述限位管的设置不会影响所述手柄下移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底座板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弹簧连接的底座弹簧座,所述杆体内腔顶部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弹簧连接的杆体弹簧座,所述底座弹簧座与所述杆体弹簧座同轴设置。如此使得所述弹簧始终保持与所述外壳或所述杆体的轴线平行。

较佳地,在平行所述杆体轴线的方向上,所述手柄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为内凹的弧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根部的连接处形成与所述外端相卡合的环形的凹槽,所述外端的厚度略大于所述凹槽的槽宽,且所述手柄与所述底座均为硬质橡胶材料,使得所述外端能挤压卡进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不发生松动脱离。当手柄移动至最下端时,所述外端被卡进所述凹槽内一部分。

较佳地,所述进药管外环套设置有与医用针头螺纹连接的连接管。

较佳地,所述外壳的材质为透明的塑料或玻璃,且所述外壳上标记有刻度线。

工作原理:将与所述进药管连接的针头插入药液中,来回拉动推拉组件,使其达到预期的药量后,旋紧所述底座使之与所述手柄上的凹槽相卡合,两者不松动脱离;操作完毕后,按正常程序进行人体静脉穿刺。当需要微量输注时,旋开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弹簧的回复力,即可进行自动微量输注,直到输注完毕。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紧急用微量输注装置能够在野外、天灾等断电或无电的紧急情况下,不受外部电源的制约,对病人进行微量注射,无需人员干预;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过程中无需人员干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部结构透视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外壳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中外壳的透视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推拉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底座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侧视图。

附图中:1-外壳,11-进药管,12-条形通孔,13-连接管,21-杆体,22-活塞,23-手柄,24-弹簧,25-根部,26-杆体弹簧座,3-底座,31-限位管,32-底座板,33-延伸端,34-底座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紧急用微量输注装置,包括外壳1,其包括设置于其顶部的针头连接孔11;外壳内部中空;还包括推拉组件,其包括活动设置于外壳内且内部中空的杆体21、设置于杆体21顶端且滑动设置于外壳1内的活塞22,以及垂直连接于杆体21底端且对称设置的手柄23;手柄23贯穿外壳1;还包括底座3,其螺纹连接于外壳1底端;初始状态时,底座3仅与外壳1螺纹连接一部分,并未完全旋入。于本实施例中,底座3此时旋入一半。推拉组件还包括两端设置于杆体21的内腔顶部及底座3上的弹簧24。通过推拉组件,吸入药液,且缓慢微量的将药液注入患者体内。

如图2与图3所示,外壳1上对称开设有平行轴线的两个条形通孔12;如图1所示,手柄23与杆体21连接的根部25活动贯穿于条形通孔12内。条形通孔12的设置为手柄23的移动提供了通道。条形通孔12的长度不能过长,否则使得手柄23移动至最底端时,活塞22的顶端低于条形通孔12的顶端,则将发生药液外流;因此应当使手柄23移动至最底端时,活塞22的顶端不低于条形通孔12的顶端。初始状态时,根部25位于条形通孔12的顶端;底座3还包括设置于其中心位置的限位管31,限位管31环套于弹簧24的外周;初始状态时根部25的底端不低于限位管,即杆体21始终环套于限位管31外周,使杆体21能始终沿限位管31上下移动。如图5所示,底座3包括底座板32,以及垂直设置于底座板32边缘且与外壳1螺纹连接的延伸端33;延伸端33包括设置于外壳1内周并与其螺纹连接的内端,以及设置于外壳1外周且与手柄23卡合的外端。限位管31的长度,不小于初始状态时根部25的底端到底座板32上表面的距离,使得杆体21能始终环套于限位管31外周。限位管31顶端到杆体21内腔顶端的距离,不小于初始状态时根部25底端到延伸端33顶部的距离,使得手柄23移动至最底端时,杆体21的内腔的顶端不会与限位管31的顶端发生挤压,即限位管31的设置不会影响手柄23下移的距离。

如图4所示,底座板32的中心设置有与弹簧24连接的底座弹簧座34,杆体21内腔顶部中心设置有与弹簧24连接的杆体弹簧座26,底座弹簧座34与杆体弹簧座26同轴设置。如此使得弹簧26始终保持与外壳1或杆体21的轴线平行。

在平行杆体21轴线的方向上,手柄23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为内凹的弧面;下表面与根部25的连接处形成与外端相卡合的环形的凹槽27,外端的厚度略大于凹槽27的槽宽,且手柄23与底座3均为硬质橡胶材料,使得外端能挤压卡进凹槽27内,且与凹槽27不发生松动脱离。当手柄23移动至最下端时,外端被卡进凹槽27内一部分。如图1或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手柄23的上表面靠近外壳1的一端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弯曲部。

进药管11外环套设置有与医用针头螺纹连接的连接管13。

外壳1的材质为透明的塑料或玻璃,外壳1上标记有刻度线。

工作原理:将与进药管13连接的针头插入药液中,来回拉动推拉组件,使其达到预期的药量后,旋紧底座使3之与手柄23上的凹槽27相卡合,两者不松动脱离;操作完毕后,按正常程序进行人体静脉穿刺。当需要微量输注时,旋开底座3,通过弹簧24的回复力,即可进行自动微量输注,直到输注完毕。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紧急用微量输注装置能够在野外、天灾等断电或无电的紧急情况下,不受外部电源的制约,对病人进行微量注射,无需人员干预;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过程中无需人员干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