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5611发布日期:2020-02-11 13:13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波治疗仪。



背景技术:

冲击波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仪器技术领域,其主要应用于治疗人体的运动损伤、劳损等急慢性软组织疼痛方面,具有使用简单、无痛苦、避免吃药或注射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特点。

在生活中使用冲击波治疗仪器时,经常遇到病灶位置不易定位,受仪器定位装置的局限导致治疗时间过长,治疗准确性差,容易出现误伤的不安全事故。另外,冲击波的剂量控制的不好也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冲击波治疗仪,可以对病灶进行灵活定位的冲击治疗,能精确控制冲击波的剂量,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冲击波治疗仪,包括:主机、活动臂、冲击波源,所述的主机上有控制端,所述的控制端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冲击波源,所述的冲击波源安装在所述活动臂的外端,所述的活动臂是二节臂,所述的冲击波源通过活动臂的连动实现上下、左右和旋转三种方式运动。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控制端内具有智能控制模块,存储有参数信息,以控制所述冲击波源产生的冲击波的频率和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冲击波源内安装有电磁冲击波发生装置。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冲击波源输出端安装水囊,所述水囊与所述电磁冲击波发生装置相接触传导冲击波。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水囊连接有进水管。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水囊有排气口。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进水管连接至主机上的进水口。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水管和所述电线套入同一个护套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端的智能模块,能够调整适宜的冲击波的频率和强度,精确控制冲击波的剂量,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活动臂采用二节臂,使得冲击波源通过活动臂可以上下、水平和旋转三种方式调整治疗位置,大大提高了治疗准确性,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副作用;同时也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改善了操作者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波治疗仪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波治疗仪的活动臂结构图。

图中,1-主机,2-活动臂,3-冲击波源,4-控制端,5-智能模块,6-电磁冲击波发生装置,7-水囊,8-出气口,9-护套,10-手轮一,11-扳手,12-手轮二,13-手轮三,14-活动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冲击波治疗仪。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冲击波治疗仪,包括:主机1、活动臂2、冲击波源3,所述的主机上有控制端4,所述的控制端4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冲击波源3,所述的冲击波源3安装在所述活动臂2的外端,所述的活动臂2是二节臂,所述的冲击波源3通过活动臂2的连动实现上下、左右和旋转三种方式运动。此种设置提高了活动臂灵活度,满足冲击波源3在不同方位对病灶的治疗。

所述的控制端4内具有智能控制模块5,存储有参数信息,以控制所述冲击波源3产生的冲击波的频率和强度。通过控制端4,操作者可以完成所有治疗参数的设置及治疗反馈。

所述冲击波源3内安装有电磁冲击波发生装置6。能够利用电磁原理产生冲击波。

所述冲击波源输出端安装水囊7,所述水囊7与所述电磁冲击波发生装置6相接触传导冲击波。冲击波通过水介质传导作用于病灶,相对于其他耦合方式进入人体更加稳定,副作用小。

所述的水囊7连接有进水管。通过该管路可以置换水囊7中的水,降低工作时产生的温升,同时也可以调整水囊7的压力,满足不同部位的良好接触,避免因接触不好导致冲击波的效率被衰减或损伤皮肤,从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所述的水囊7有排气口8。工作时水囊7中如果有气泡会直接影响冲击波的治疗效果,并且会损伤患者。通过倾斜水囊7,将排气口8置于最高点,可以有效的降水囊7内的气泡排尽。

所述的进水管连接至主机上的进水口。通过进水口,可以置换水囊7内的水。

所述进水管和所述电线套入同一个护套9内。水电线路的并线以方便治疗操作。

本发明通过控制端4的智能模块5,能够调整适宜的冲击波的频率和强度,精确控制冲击波的剂量,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活动臂2采用二节臂,使得冲击波源3通过活动臂2可以上下、水平和旋转三种方式调整治疗位置,大大提高了治疗准确性,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副作用;同时也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改善了操作者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活动臂2主要用来控制调节冲击波源3在空间的位置,用于将冲击波源3接触和固定在患者要治疗的空间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的活动臂2的第一节臂通过手轮一10固定在主机1上,手轮一10通过两个铰链与手轮二12活动连接,使得第一节臂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同时也能以手轮一10为轴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手轮一10用于锁定和解除锁定第一节臂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扳手11用于锁定和解除锁定铰链,从而能够锁定和解除锁定第一节臂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第二节臂是套管,与手轮二12活动连接,所述套管能够以手轮二12为轴沿水平方向左右运动,手轮二12用于锁定和解除锁定第二节臂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第二节臂的末端设有活动头14与冲击波源3活动连接,冲击波源3通过活动头14能够垂直与旋转运动,手轮三13用于锁定和解除锁定活动头14的垂直和旋转运动。手轮一10、扳手11、手轮二12、手轮三13,顺时针转动可以锁定活动臂2相关的运动,反之,则可以解除锁定。

由上述活动臂2结构可知,手轮一10和手轮二12是锁定活动臂2在水平方向上绕垂直轴的旋转运动,扳手11是锁定活动臂2在垂直方向上的上下运动,而手轮三14是锁定冲击波源3的垂直运动与旋转运动。

当要调节活动臂2或冲击波源3时,解除相应的手轮或扳手的锁定状态,调节活动臂或冲击波源至预期的位置后,再用相应的手轮或扳手锁定活动臂2或冲击波源3的运动。

活动臂2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冲击波源3通过活动臂2可以上下、水平和旋转三种方式调整治疗位置,增加了治疗准确性,提高了治疗效率,改善了操作者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