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用途

文档序号:25296665发布日期:2021-06-04 11:3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用途

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研究开发利用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治疗肝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2.肝癌是临床常见的诊治困难、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类型,约占70~85%。其发病率在肿瘤中位居第五,病死率位居第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毒素是hcc主要病因,近年来由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肥胖,欧美国家发病率有较大幅度上升。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肝癌恶性程度增加的重要原因,与肝癌转移、复发及耐药等相关。
3.目前hcc根治疗法包括肝癌切除术、肝移植和射频消融术,但仅对小于3cm的早期小肝癌有效,且根治术后5年转移复发率高达70%。对大多数患者的治疗只能采取姑息性治疗,中期可应用经皮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进展期用靶向治疗药物,终末期则仅支持治疗。hcc对化疗药物高度耐受,近年来研发的靶向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瑞戈非尼(regorafenib)等,被列为进展期hcc一线和二线系统疗法用药,但对中晚期hcc患者生存期的改善低于3个月。且这些靶向药以及化疗药物存在大量患者不应答及耐药现象,并均有严重的皮肤、肠道等副作用。尽管近年来在肝癌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仍远未达到基本控制该病的目标。因此,探寻新的治疗途径,仍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希望提出一种具有显著改善肝癌患者一般情况及抑制肝癌生长、转移和复发的作用的治疗肝癌的复方制剂。
5.本发明基于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临床实践和工作基础,以改善肝癌患者或动物模型的一般情况及抑制肝癌生长、转移和复发为药效指标,通过对肝癌病机辩证分析及对中草药药效的梳理筛选,组合出本发明配伍复方。
6.根据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肝癌的复方制剂,其创新点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太子参9~15份、炒白术9~15份、茯苓9~15份、陈皮3~6份、北沙参6~12份、天门冬6~12份、生黄芪12~30份、当归6~12份、天龙3~6份、制南星6~12份、莪术6~12份、石上柏12~30份、芙蓉叶12~30份。
7.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前述治疗肝癌的复方制剂中,优选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太子参12份、炒白术12份、茯苓12份、陈皮5份、北沙参9份、天门冬9份、生黄芪15份、当归9份、天龙5份、制南星9份、莪术9份、石上柏15份、芙蓉叶15份。
8.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前述治疗肝癌的复方制剂中,所述复方制剂为汤剂、片剂、颗粒剂、胶囊或口服液。
9.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前述治疗肝癌的复方制剂中,所述的肝癌为肝细胞性肝
癌。
10.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11.本发明包含的各原料药性能如下:
12.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具有补气生津,健脾益肺的功效。
13.炒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
14.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15.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
16.北沙参:甘,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17.天门冬:甘,苦,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肺降火,滋阴润燥,润肠通便的功效。
18.生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行滞生津,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
19.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20.天龙:咸、寒。归肝经。具有散结解毒,通络止痛,祛风定惊的功效。
21.制南星:苦、辛、温。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功效。
22.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
23.石上柏:甘,微苦,涩,凉。归肺、胃、肝经。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24.芙蓉叶:辛,苦,凉。归肺、肝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
25.本发明复方药物理论依据为:肝癌的病因病机总的来说是本虚标实,脾虚是其本,气滞血瘀、湿热、毒邪、痰浊是其标。本发明复方药物中的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陈皮四药组合,宗四君汤之意,具有健脾益气作用,为健脾第一药方;北沙参,天门冬组合具有养阴益肺功效;生黄芪,当归为经典方当归补血汤,有补气养血作用;三个组合共起健脾益气,补气养血,养阴益肺的作用,为本方的扶正部分。天龙,制南星,莪术组合具有行气化痰,消肿散结的作用;石上柏,芙蓉叶组合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两个组合起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作用,为本方的祛邪部分。综合全方共起健脾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作用,对于肝癌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全方具健脾养阴、清热解毒的功效。
26.中药组分研究显示,本发明中的原料药中包含的木犀草素、熊果酸、白术内酯、茯苓酸、黄芪苷等具有抑瘤效果。随后的实施例和试验例将证明,本发明复方制剂单独及联合靶向药或化疗药可改善肝癌患者一般情况,调控肿瘤发生发展,减少肿瘤转移复发等作用。另外,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晚期肝癌患者用本复方联合靶向药瑞戈非尼干预后,较单独应用瑞戈非尼的患者,病情稳定且较少发生肺转移。试验例显示本发明单独及联合靶向药可抑制裸鼠原位肝癌肿瘤生长、转移,及抑制瘤细胞二次种植的成瘤能力,表明本发明复方制剂可用于肝癌的治疗。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单独及联合瑞戈非尼对原位肝癌裸鼠体重的作用图(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联合组比较,
##
p<0.01)。
28.图2为本发明单独及联合瑞戈非尼对裸鼠原位肝癌肿瘤生长的作用图(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联合组比较,
##
p<0.01)。
29.图3为本发明单独及联合瑞戈非尼对裸鼠原位肝癌肺转移的作用图(he染色)
30.图4为本发明单独及联合瑞戈非尼对裸鼠原位肝癌肺转移的作用图(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瑞戈非尼组比较,
#
p<0.05,
##
p<0.01)。
31.图5为本发明联合瑞戈非尼对裸鼠皮下瘤二次种植成瘤的作用图。
32.图6为本发明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图。
33.图7为本发明联合瑞戈非尼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图。
34.图8为肝癌细胞emt相关基因水平表达(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瑞戈非尼组比较,
#
p<0.05)。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36.实施例1
37.按以下重量称取原料药:太子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2g、陈皮5g、北沙参9g、天门冬9g、生黄芪15g、当归9g、天龙5g、制南星9g、莪术9g、石上柏15g、芙蓉叶15g,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38.实施例2
39.按以下重量称取原料药:太子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6g、北沙参9g、天门冬9g、生黄芪30g、当归12g、天龙5g、制南星9g、莪术9g、石上柏15g、芙蓉叶15g,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40.实施例3
41.按以下重量称取原料药:太子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2g、陈皮5g、北沙参12g、天门冬12g、生黄芪15g、当归9g、天龙5g、制南星9g、莪术9g、石上柏15g、芙蓉叶15g,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42.实施例4
43.按以下重量称取原料药:太子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2g、陈皮5g、北沙参9g、天门冬9g、生黄芪30g、当归12g、天龙6g、制南星12g、莪术12g、石上柏30g、芙蓉叶15g,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44.实施例5
45.按以下重量称取原料药:太子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6g、北沙参12g、天门冬12g、生黄芪30g、当归12g、天龙6g、制南星12g、莪术12g、石上柏30g、芙蓉叶15g,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46.本发明以下实验例采用实施例1制得的汤剂或颗粒剂进行。
47.实验例1
48.本发明及联合用药对裸鼠原位肝癌肿瘤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
49.选用5周龄雄性balb/c裸鼠,肝脏原位种植mhcc-lm3肝癌细胞形成的皮下瘤组织块,建立肝脏原位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cullar carcinoma,hcc)裸鼠模型。一周后,随机
分为对照组、瑞戈非尼组、本发明组、瑞戈非尼+本发明组,各干预组分别给予人鼠等效剂量的相应药物灌胃,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汤剂(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剂科配制),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持续干预4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取原位瘤瘤重,连续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转移情况。采用pcr、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癌组织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的分子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变化。
50.结果显示,本发明、瑞戈非尼、联合用药均可改善改善肝癌裸鼠的一般情况,增加荷瘤鼠体重(图1)。与对照组相比,瑞戈非尼组和瑞戈非尼+本发明联合用药组均能显著抑制hcc原位瘤生长(p<0.05),联合用药作用更强(图2)。连续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本发明、瑞戈非尼、联合用药均抑制肝癌裸鼠肺转移(p<0.05),本发明及联合用药优于瑞戈非尼(p<0.05)(图3)。与对照组相比,瑞戈非尼干预后剩余hcc细胞上皮型标记分子e-cadherin表达降低、间质型标记分子vimentin表达增加,提示肿瘤细胞emt的发生增加;本发明、联合用药组肝组织e-cadherin表达增加、vimentin表达降低,抑制emt变化(p<0.05),减轻肿瘤生长和侵袭转移的能力(图4)。
51.本实验例表明本发明制备的药物单独或联合瑞戈非尼可有效抑制肝癌生长及肺转移,其作用机制与调控肝癌细胞emt有关。
52.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或3或4或5制得的汤剂,重复前述实验,其余实验条件不变,实验结果一致。
53.实验例2
54.本发明联合瑞戈非尼对裸鼠皮下瘤二次种植成瘤的抑制作用
55.5周龄雄性balb/c裸鼠,皮下种植mhcc-97h肝癌细胞形成皮下瘤。一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瑞戈非尼组、瑞戈非尼+本发明组,各干预组分别给予人鼠等效剂量的相应药物灌胃,本发明选取实施例1制得的汤剂(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剂科配制),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持续干预4周后,消化各组皮下瘤并将瘤细胞进行系列稀释皮下种植于新的5周龄雄性balb/c裸鼠,8周后观察成瘤情况。
56.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瑞戈非尼组肝癌再次成瘤率较高,瑞戈非尼联合本发明的用药组肝癌复发成瘤率显著下降(图5),提示联合本发明干预可减少肿瘤的复发。
57.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或3或4或5制得的汤剂,重复前述实验,其余实验条件不变,实验结果一致。
58.实验例3
59.本发明抑制肝癌细胞活力及细胞迁移的作用
60.选取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汤剂(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剂科配制),给大鼠灌胃持续3天,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获得正常大鼠血清及含药血清。同时设立胎牛血清组,大鼠血清组和大鼠含药血清组,作用于mhcc97h细胞和hepg2细胞,24h、48h后用cck8法检测并计算各组细胞活力。结果如图6所示,肝癌细胞在24h时,细胞活力随着血清浓度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含药血清组的细胞活力与胎牛血清组,大鼠血清组相比略有下降。48h后,胎牛血清组的细胞活力在10%浓度时达到相对高峰,随后略有下降,大鼠血清组同前。而含药血清组的细胞活力则随着血清浓度上升而有所下降。
61.肝癌细胞在12孔板长满后,进行划痕,显微镜下拍照。分别予以小剂量瑞戈非尼、瑞戈非尼+本发明含药血清进行干预,以正常大鼠血清干预做对照。24h后镜下拍照,对比细
胞迁移的距离。结果显示,小剂量瑞戈非尼干预促进了细胞的迁移,而联合本发明含药血清显著抑制细胞迁移(图7)。
62.检测瑞戈非尼及瑞戈非尼+本发明含药血清干预后的残余肝癌细胞emt标记分子及相关调控因子。瑞戈非尼干预后残余肝癌细胞e-cadherin表达下降,vimentin上调(p<0.05),联合用药较瑞戈非尼组e-cadherin表达上升,vimentin下降(p<0.05)。emt相关转录调控因子snail、zeb1表达在瑞戈非尼组上调,而联合用药显著下调snail水平,slug、zeb1表达呈下降趋势(图8)。
63.本部分体外研究显示,本发明对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杀伤作用,并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抑制细胞emt变化的作用。
64.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或3或4或5制得的汤剂,重复前述实验,其余实验条件不变,实验结果一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