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斑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08382发布日期:2020-03-17 18:3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祛斑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祛斑美白化妆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祛斑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色斑,分为雀斑、黑斑、黄褐斑和老年斑等,呈局部存在或分散分布,属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由于皮肤受到外界紫外线等因素造成黑色素的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常见面部呈褐色或黑色素沉着性的皮肤疾病,多发于面颊和前额部位。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淡斑、祛斑和美白的产品,包括各种的美白面膜、精华和美白霜等。中国专利cn107583183a公开了一种学生祛痘、祛斑、去痒的三用笔,具有消炎祛痘、消黑除斑和止痒消疹的效果,然而该专利在祛斑方面效果不明显、制成膏棒时容易软化,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祛斑棒,其使用方便,祛斑美白效果显著,且膏棒外观稳定,适合长期使用。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斑棒,具有用量准确,可精准涂抹于斑点部位,刺激性低,淡化斑点效果较好和安全性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祛斑棒,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组分:a组分:b组分=77.5~87.5:12.5~22.5;所述a组分包括润肤剂、乳化剂、稳定剂和保湿剂;所述润肤剂、乳化剂、稳定剂和保湿剂的质量比为41.5~46.5:10~16:5~6:20~22;所述b组分包括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所述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5~3:3~16:0.5~8:0.5~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润肤剂、乳化剂、稳定剂和保湿剂的质量比为43~44.5:11~16:5~6:20~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的质量比为2~3:6~15:0.5~4:0.5~4.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润肤剂、乳化剂、稳定剂和保湿剂的质量比为46.5:16:5: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的质量比为2:7.5:0.5:2.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润肤剂包括牛油果树果脂油和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所述牛油果树果脂油和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质量比为25~30:14.5~16.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乳化剂包括小烛树蜡和鲸蜡硬脂醇,所述小烛树蜡和鲸蜡硬脂醇质量比为5~1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剂包括蜂蜡和魔芋多糖,所述蜂蜡和魔芋多糖的质量比为4: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果甘草根提取物为光甘草定油溶液。本发明人发现,在祛斑棒中加入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且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以特定比例组合时取得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利用化学方式使得祛斑棒中的美白成分有效渗透皮肤的基底,抑制络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清除自由基,能够从根源上美白皮肤,使得美白成分渗透皮肤下的效果更好,对斑点淡化的效果更佳,对皮肤不容易产生刺激性,减少皮肤产生红血丝的概率,使得皮肤具有实质性美白祛斑的效果,安全性较高。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光果甘草根提取物的加入不仅可以抗衰老、,而且还具有淡化斑点美白皮肤的效果,同时也特定的比例配合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和曲酸二棕榈酸酯,使得祛斑棒的祛斑效果较好,同时利用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调和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含有抗坏血酸基对皮肤的刺激性,减少皮肤过敏的现象。在祛斑棒中加入保湿剂、润肤剂,保湿剂为氢化聚异丁烯,润肤剂包括牛油果树果脂油和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使得祛斑棒具有较好的保湿作用,减少皮肤水分的流失,且较好的滋养皮肤,保护皮肤。通过在祛斑棒中加入蜂蜡和魔芋多糖作为稳定剂,且蜂蜡和魔芋多糖以特定比例配合,提高制备祛斑棒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魔芋多糖在祛斑棒的外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助于维持祛斑棒的形状,且提高了制备得到的祛斑棒的硬度,减少由于高温条件下软化的情况,适合热带地区的使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斑棒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制备得到的祛斑棒使用方便的优点。一种祛斑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油浴溶解槽中加入润肤剂、乳化剂、稳定剂和保湿剂,加热至80~90℃,保持10~20min,搅拌均匀溶解得混合物a;s2.将生育酚、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浓度为10~20%的溶液,得混合物b;s3.将步骤s2所得混合物b预热至50~60℃后缓慢滴加至步骤s1得到混合物a中,所述混合物b与混合物a的体积比为1:(2~4),混合均匀,在转速300~500r/min,水浴温度50~60℃条件下乳化10~30min,得均一乳液;s4.将步骤s3制备得到的均一乳液倒入唇膏模具中,降温至-25~-20℃下冷冻1~2h成型,脱模得祛斑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创造性地将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合理搭配在一起,取得了协同增效的作用,美白成分渗透皮肤下的效果更好,对斑点淡化的效果更佳,对皮肤不容易产生刺激性,使得皮肤具有实质性美白祛斑的效果,安全性较高;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祛斑棒,通过在祛斑棒中加入蜂蜡和魔芋多糖作为稳定剂,且蜂蜡和魔芋多糖以特定比例配合,提高制备祛斑棒过程中的稳定性,在祛斑棒的外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助于维持祛斑棒的形状,且提高了制备得到的祛斑棒的硬度,减少由于高温条件下软化的情况;3.本发明提供一种祛斑棒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制备得到的祛斑棒使用方便,制备出的祛斑棒可精准涂抹于斑点部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产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中及比较例中:各原料的购买厂家信息见表1。表1实施例1~6、本发明祛斑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实施例1~6祛斑棒的配方如下表2所示。表2本发明实施例1~6祛斑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牛油果树果脂油、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小烛树蜡、鲸蜡硬脂醇、蜂蜡、魔芋多糖和氢化聚异丁烯加入至油浴溶解槽中,加热至85℃,保持20min,搅拌均匀溶解,得混合物a;s2.称取生育酚、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和光甘草定油溶液加入去离子水中,揽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浓度为20%的溶液,作为混合物b;s3.将步骤s2所得混合物b预热至60℃后缓慢滴加至步骤s1得到混合物a中,所述混合物b与混合物a的体积比为1:4,混合均匀,在转速500r/min,水浴温度60℃条件下乳化30min,得均一乳液;s4.将步骤s3制备得到的均一乳液倒入唇膏模具中,降温至-25℃下冷冻2h成型,脱模得祛斑棒,如图1所示。对比例1~5表3如上表3所示:与实施例6相比,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取实施例6,制备成美白霜,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搅拌釜中加入蜂蜡、牛油果树果脂油、小烛树蜡、氢化聚异丁烯、鲸蜡硬脂醇、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加热至85℃,搅拌均匀溶解得预混液;b.降温至65℃,将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光果甘草根提取物、生育酚加入步骤a的预混液中,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形成初级混合液;c.将水、1,3-丁二醇、edta-2na、吐温-20、peg-20甲基葡萄糖苷倍半硬脂酸酯、苯氧乙醇混合,加热至80℃,形成次级混合液;d.将步骤b制备得到的初级混合液倒至步骤c得到的次级混合液中,均质3min,搅拌搅拌冷却至35℃,即得乳化美白霜的样品。对比例2与实施例6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2中不含有光甘草定油溶液,制备得到的产品为祛斑棒。对比例3与实施例6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3中不含有生育酚,制备得到的产品为祛斑棒。对比例4与实施例6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4中不含有魔芋多糖,制备得到的产品为祛斑棒。对比例5与实施例6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5中不含有蜂蜡,制备得到的产品为祛斑棒。试验例一、安全性试验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方法检测实施例1-6及对比例1-5制备得到的产品的皮肤刺激性,每组分别取新西兰兔8只,将新西兰兔背部毛刮去,将祛斑棒或乳化美白霜多次涂抹于新西兰兔试验皮肤后,对哺乳动物皮肤局部是否有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及其程度,其试验结果如下表4所示。皮肤刺激强度由积分均值评价,其参考指标为:积分均值0~0.5(≤0.5)无刺激;积分均值0.5~2.0(≤2.0)轻微刺激;积分均值2.0~6.0(≤6.0)中刺激;积分均值6.0~8.0(≤8.0)强刺激性。表4由表4的数据可知,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评判标准,实施例1-6的祛斑棒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对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美白霜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对比例1中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光甘草定油溶液质量比例在实施例1-6所保护的范围内,对比例2中不含有光甘草定油溶液,制备得到的祛斑棒会对皮肤产生强刺激性,由此可见通过利用光果甘草根提取物可调和其他成分含有的酸基对皮肤的刺激性,减少皮肤过敏的现象。对比例3~5制备得到的祛斑棒,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对皮肤无刺激性,安全性较好。试验例二、人体刺激性评价取实施例1-6及对比例1-2所制备得到的祛斑棒或美白霜进行人体刺激性试验对比测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选择80名脸部有明显色斑的受试者,分为6组,每组各10名受试者,受试者清洁全脸;2)针对脸部色斑部位,8组受试者脸部分别测试,实施例1-6及对比例1-2各为一组;3)使用15分钟,自测热感、刺痛感、发红;4)比较两款不同形式的产品不适感的人数,如下表5所示。表5类别/人数热感刺痛发红实施例1100实施例2000实施例3000实施例4000实施例5000实施例6000对比例1111对比例2212由表5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祛斑棒对皮肤无刺激性,性能温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美白霜对皮刺激性较小,证明制备成膏棒状对皮肤产生的刺激性较小,安全性较高。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祛斑棒缺少光甘草定油溶液成分,对皮肤产生的刺激性较强,不能调和其他成分中含有的酸基,刺激性较强。试验例三、斑贴测试试验方法:检测人体安全性的斑贴试验方法采用48h封闭式斑贴试验。分别称取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祛斑棒各20μg至斑试器中,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即为该化妆品的基础稀释剂。选取健康志愿者(在校学生)30名,年龄20~28岁,无过敏史。清洁受试者背部后,将加有该发明祛斑棒或美白霜的斑试器用无刺激胶带贴敷于背部已选定位置,粘贴好后用手指轻压使之均匀贴于皮肤上,持续48h。嘱受试者48h内保持斑贴部位干燥,避免激烈运动、挠抓斑试部位、长时间日光照射等。48h后去除试器并做好标记,30min后等压痕消失后在充足灯光下进行判定,并分别在72h和96h内进行回访观察。表6皮肤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表7皮肤不良反应结果由表7的实验数据可知,实施例1-6无严重不良反应,30例受试者无阳性反应,结果判定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祛斑棒对人体无不良反应。同样,由表7可知,通过实验发现,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合理搭配在一起,对皮肤不容易产生刺激性,安全性较高。试验例四、皮肤色斑颜色测定试验目的:为验证本发明的祛斑棒的淡化色斑效果,对实施例1-6和对比例1-3进行测试。试验方法:在人脸色斑部位上分别使用实施例1-6、对比例1-3和空白例,空白例不做任何处理,测试者100个人,每10个人使用一个样品,并采用ck-pma6cl400皮肤测试仪测试皮肤色斑部位的l(亮泽度)、b(黑色素),采用皮肤水分检测仪corneometercm825测试皮肤水分,采用皮肤快速三维成像系统primos检测皮肤皱纹,分别测试使用前、30天的l、b、皮肤水分和皮肤皱纹,测得的各样品的l值、b值、皮肤水分和皮肤皱纹的平均值如表8所示。δl=l(空白组或实施例产品进行试验1个月后)-l(进行试验开始前)。δb=b(进行试验开始前)-b(空白组或实施例产品进行试验1个月后)。通过皮肤水分的第二次检测数据减去第一次检测数据,得出皮肤水分含量变化情况,其中数据越大代表皮肤水分含量越高。通过皮肤皱纹的第二次检测数据减去第一次检测数据,得出皮肤皱纹变化情况,其中数据越小代表皮肤皱纹越少。表8由表8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6中的美白成分渗透皮肤下的效果较好,对斑点淡化的效果较佳,其中以实施例6淡化斑点的效果最好,减少的黑色素较多,使得皮肤具有实质性美白祛斑的效果,安全性较高。从表8数据可知,在祛斑棒中加入光甘草定油溶液的加入不仅可以抗衰老,而且还具有较佳淡化斑点的效果,同时光甘草定油溶液以特定的比例配合生育酚、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和曲酸二棕榈酸酯,取得了协同增效的作用,使得祛斑棒的祛斑美白的效果较佳。试验例五、祛斑棒高温耐热测定实验方法:取恒温培养箱放置于实验室,将恒温培养箱温度调节至(50±1)℃,将实施例1-6及对比例4-5制备的祛斑棒脱去套子并全部旋出,垂直于恒温箱内,24h后采用飞质构分析仪ct3毫米针探针检测祛斑棒,采用astmd1321-10标准方法测量祛斑棒的硬度,当飞质构分析仪ct3达到5g的触发力,探头开始穿透样品到5毫米距离,力值越高,样本硬度越高,参照表9。表9样品hardness(g)workdone(mj)实施例11806.85实施例21816.88实施例31826.87实施例41816.89实施例51836.90实施例61856.92对比例41514.606对比例5902.133由表9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祛斑棒位于(50±1)℃温度下,形状都较为稳定,提高了祛斑棒的硬度,减少软化产生弯曲的现象,对比例4制备得到的祛斑棒缺少魔芋多糖成分,说明添加魔芋多糖,可提高制备祛斑棒过程中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持祛斑棒的形状。对比例5制备得到的祛斑棒缺少蜂蜡成分,证明蜂蜡和魔芋多糖以特定比例配合,提高了祛斑棒的硬度,减少软化产生弯曲的现象,有助于维持祛斑棒的形状。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