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康复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0140发布日期:2020-04-17 22:2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肢体康复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康复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肢体康复治疗机。



背景技术:

骨折手术后由于石膏或其他固定骨头的技术手段的使用往往使得手术处的康复比较慢,主要是骨折部位不能活动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现有技术在利用脉冲负压原理治疗疾病时很少考虑到这些特殊疾病患者的特殊需求,往往采用将肢体直接伸入负压治疗腔体内部的治疗或康复做法,这就会导致下面两种情况:

1)负压工作时足部或手部直接支撑在负压治疗腔体的底部,在重力作用以及内外压差的作用下会使腿部或手臂承担较大压力,这对于骨折或糖尿病足等等患者是绝对禁止的,容易产生挤压伤等等灾难性后果,这也是现有的一些康复设备采取足底不接触康复器具底部的原因。

2)负压工作时手掌、足底与负压治疗腔的底部留有间隙,负压工作时由负压治疗腔进口位置的肢体承担负压产生的设备与肢体之间相互牵拉力,而这会导致该处皮肤承受脉冲拉力牵扯,使设备不能稳定在肢体康复区,而即使通过增加设备重量使腔体稳定在康复治疗区,也会使人在康复时皮肤难以长期承受较大与腔体之间的相互拉力,会导致进口处的皮肤疼痛难忍无法耐受,因此此类设备基本不具备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肢体康复治疗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肢体康复治疗机,用于腿部和手臂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治疗腔以及与康复治疗腔连接的负压发生系统,在康复治疗腔上设置有肢体出入口,肢体出入口与肢体之间通过密封组件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康复治疗腔用于供膝关节往下的小腿部分或肘关节往下的小臂部分放入,康复治疗腔的深度大于膝关节往下的小腿部分长度或肘关节往下的小臂部分长度,使置于康复治疗腔内的手或脚与康复治疗腔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肢体出入口一侧的康复治疗腔上设置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用于在治疗时支撑大腿部分或上臂部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同时适用于睡姿和坐姿使用,能够适用于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

坐姿使用时,负压对于肢体出入口处腿部的作用力以及肢体本身的重力转移到大腿与支撑平台处,肢体与密封组件之间的皮肤疼痛感几乎全部消失,使得设备得以实现实用性,能够实现快速康复。

采用侧卧睡姿使用,负压对于腔体开口处腿部的作用力仍然与坐姿一样,都是沿着肢体出入口的轴向方向产生对小腿往内的拉力,同时该作用力转移到大腿处,再通过支撑平台抵御该作用力,避免对肢体入口处的腿部造成损伤。

本发明改变肢体在腔体内外受力方式和受力部位并同时配合可靠的密封来实现负压康复时设备与肢体之间的力学稳定,从而达到在负压作用下肢体不会因为负压与腔体发生相对位移形成挤压,不会使患肢受到二次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为密封连接在肢体出入口的密封套。

进一步地,所述康复治疗腔为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康复治疗腔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康复治疗腔内的负压值为0-200mmhg。

为进一步提高肢体与康复治疗腔之间良好的力学平衡,支撑平台设置为与大腿部分或上臂部分配合的弧形面。

为进一步提高肢体与康复治疗腔之间良好的力学平衡,康复治疗腔上还设置有用于在治疗时便于膝盖或肘部抵靠的限位部。

为进一步提高肢体与康复治疗腔之间良好的力学平衡,所述康复治疗腔上还连接有用于对支撑在支撑平台上的大腿部分或弯曲的上臂部分进行定位的限位带。

进一步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袋,所述康复治疗腔完全套在密封袋内,密封袋的开口端与肢体之间进行固定并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康复治疗腔的底部还设置有垫板,患者使用时,手或脚支撑在垫板上,以适应腿和手臂能受力的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腿部支撑在支撑平台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用于侧卧姿势使用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用于手臂部康复治疗的治疗机。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腿部康复治疗的治疗机,包括康复治疗腔1以及与康复治疗腔1连接的负压发生系统2,康复治疗腔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由多部分拼接形成,在康复治疗腔1上设置有肢体出入口3,康复治疗腔1用于供膝关节往下的小腿部分放入,肢体出入口3与肢体之间通过密封组件4进行密封,密封组件属于现有公开技术,例如,可以采用申请号:2016108836754、名称为:具有活动盖板的肢体治疗机的发明专利中所公开的密封组件,也可以采用申请号2016104193290、名称为: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中所述的柔性密封缠绕带进行密封以及采用专利号:2018206088382、名称为:一种密封袋密封的治疗机中所公开的密封组件(即图4所示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因此对其结构不再展开叙述。

康复治疗腔1的深度大于膝关节往下的小腿部分长度,使置于康复治疗腔1内的脚与康复治疗腔1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从而避免腿部受力挤压脚底,从而不对腿部造成二次伤害,肢体出入口3一侧的康复治疗腔1上设置有支撑平台5,支撑平台5的高度高于密封组件4的高度,支撑平台5用于在治疗使用时支撑弯曲的大腿部分。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支撑平台5设置为与大腿部分配合的弧形面6。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支撑平台5的一侧连接有限位带7、支撑平台5的另一侧与限位带7的自由端之间连接有相互配合的连接件8,连接件8可以采用搭扣或魔术贴,限位带7用于对腿部进一步限位,提高肢体与康复治疗腔1之间良好的力学平衡。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康复治疗腔1上还设置有用于在治疗时便于膝盖抵靠的限位部9,限位部9的抵靠面设置为与膝盖配合的弧形面,优选地,为提高舒适度,限位部9的抵靠面上设置有一层柔性层,柔性层可以采用橡胶材质或布料材质。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康复治疗腔1采用透明的硬质材料制成,康复治疗腔1内的负压值为0-200mmhg。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肢体出入口3和支撑平台5偏向康复治疗腔1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使由肢体出入口3进入的小腿贴放在康复治疗腔1的侧壁上,便于患者采用卧姿使用。

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侧卧睡姿和坐姿使用,能够适用于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

如图1所示,坐姿使用时,脚底悬空设置在康复治疗腔1内,大腿支撑在支撑平台5上,负压对于肢体出入口处腿部的作用力以及肢体本身的重力转移到大腿与支撑平台处,肢体与密封组件4之间的皮肤疼痛感几乎全部消失。

如图3所示,侧卧姿使用时,小腿贴放在康复治疗腔1的侧壁上,脚底与康复治疗腔1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负压对于腔体开口处腿部的作用力仍然与坐姿一样,都是沿着肢体出入口3的轴向方向产生对小腿往内的拉力,同时该作用力转移到大腿处,再通过支撑平台5抵御该作用力,避免对肢体入口处的腿部造成损伤。

第二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康复治疗腔1的底部还设置有垫板10,患者使用时,手或脚支撑在垫板10上,以适应腿和手臂能受力的患者使用。

进一步地,为便于垫板10取出和放入,康复治疗腔1包括上端开口的腔体11和配合设置在腔体11上端的腔盖12,腔体11与腔盖12的一侧铰接,另一侧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锁扣或搭扣连接,腔体11和腔盖12之间设置密封圈。

第三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手臂部康复治疗的治疗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点在于:康复治疗腔的深度大于肘关节往下的小臂部分长度,使置于康复治疗腔内的手悬空设置,支撑平台设置为与上臂部分配合的弧形面,限位部与肘部配合、用于在治疗时便于肘部抵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