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封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0121发布日期:2020-05-19 21:0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脉管封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脉管封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脉管封闭装置。



背景技术:

脉管疾病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例如静脉曲张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员。目前有多种治疗脉管疾病的方法,如外科开放手术、腔内激光闭合术、腔内射频闭合手术和硬化剂治疗等。其中硬化剂注射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注射针直接向脉管中注射硬化剂,但在向浅脉管中注射硬化剂的情况下,由于硬化剂的流动性难以控制,容易出现硬化剂流动至深脉管的情况,这就会导致深脉管出现血栓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困扰,而如果为避免硬化剂流动至深脉管而打入较少剂量的硬化剂,则会出现只能局部治疗脉管疾病,而不能对脉管疾病起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脉管封闭装置,以对脉管起到更佳的封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脉管封闭装置,所述封闭装置包括:导入装置,包括用于插入到脉管中的药管和与所述药管软连接的出液头;药液供给装置,与所述药管连通,用于向所述药管中输送药液;药液推送装置,与所述药管连通,并设置在所述药液供给装置的上游,能够向所述药管中提供压力以推送所述药液;以及转动装置,与所述药管连接,能够带动所述药管来回转动,以使所述出液头刺激所述脉管内壁。

可选地,所述药液供给装置包括储液器、导通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药管之间的输液管以及用于控制药液流量的流量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药液推送装置包括气腔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气腔内的活塞,所述气腔设置有与空气连通的进气口和与所述药管连通的出气口。

可选地,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杆和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一端的橡胶碗,所述橡胶碗的碗口朝向所述出气口,且所述碗口的外径小于所述气腔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杆和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可沿着所述气腔内壁滑动的活塞头,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用于导通或关闭所述进气口的第一阀片和用于止挡所述第一阀片的第一止挡件,所述出气口内设置有用于导通或关闭所述出气口的第二阀片和用于止挡所述第二阀片的第二止挡件。

可选地,所述封闭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药液推送装置和所述转动装置的壳体。

可选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与所述药管连接的齿轮和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齿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药液推送装置包括气腔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气腔内的活塞,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按压手柄,所述按压手柄分别与所述活塞和所述驱动件连接,以共同驱动所述药液推送装置和所述转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以使所述驱动件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做往复直线运动。

可选地,所述按压手柄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以使所述按压手柄按压后回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本公开提供的脉管封闭装置时,首先将出液头和药管插入到脉管中需要注射例如硬化剂等药液的位置,然后控制药液供给装置向药管中供药,接着操作药液推送装置将药液推送到脉管中,与此同时操作转动装置来回转动,以带动出液头产生左右摆动的晃动状,从而使出液头不断刺激脉管的内壁,使得脉管发生收缩,由于脉管的收缩,可以阻止药液继续向前流通,如防止硬化剂流入到深脉管中造成深脉管血栓的形成,由此既可以全面地对患病的脉管进行治疗,又可以避免产生深脉管血栓形成的并发症,改善硬化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负担,可以用于治疗静脉曲张等各种相关脉管疾病。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脉管封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药液推送装置退出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药液推送装置推入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药液推送装置退出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药液推送装置推入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脉管2药管3出液头

4药液51储液器52输液管

53流量控制器60气腔601分支管

61活塞杆621橡胶碗622活塞头

631第一进气口632第二进气口641第一出气口

642第二出气口651第一阀片652第二阀片

661第一止挡件662第二止挡件7壳体

81直齿轮82齿条9按压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指的是进入脉管的方向为前,退出脉管的方向为后,“内、外”是针对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脉管封闭装置,该封闭装置包括导入装置、药液供给装置、药液推送装置和转动装置;导入装置包括用于插入到脉管1中的药管2和与药管2软连接的出液头3;药液供给装置与药管2连通,用于向药管2中输送药液4;药液推送装置与药管2连通,并设置在药液供给装置的上游,能够向药管2中提供压力以推送药液4;以及转动装置,与药管2连接,能够带动药管2来回转动,以使出液头3刺激脉管1内壁。其中,出液头3可以为头端渐缩的具有引导功能的装置,如可以构造为子弹头形状;药液4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硬化剂,如聚多卡醇、鱼肝油酸钠等;出液头3与药管2采用软连接的方式连接,以在转动装置转动时,出液头3发生甩动。药液推送装置设置在药液供给装置的上游指的是其设置在药液供给装置的后方,以使得药液推送装置可以将药液供给装置输送到药管2中的药液4顺着药管2向前推送到脉管1中,其中药液推送装置可以通过分支管601与药管2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本公开提供的脉管封闭装置时,首先将出液头3和药管2插入到脉管1中需要注射例如硬化剂等药液的位置,然后控制药液供给装置向药管2中供药,接着操作药液推送装置将药液4推送到脉管1中,与此同时操作转动装置来回转动,以带动出液头3产生左右摆动的晃动状,从而使出液头3不断刺激脉管1的内壁,使得脉管1发生收缩,由于脉管1的收缩,可以阻止药液4继续向前流通,如防止硬化剂流入到深脉管中造成深脉管血栓的形成,由此既可以全面地对患病的脉管1进行治疗,又可以避免产生深脉管血栓形成的并发症,改善硬化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负担,可以用于治疗静脉曲张等各种相关脉管疾病。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药液供给装置可以为与药管2连通的针头注射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药液供给装置也可以包括储液器51、导通在储液器51和药管2之间的输液管52以及用于控制药液流量的流量控制器53,如药液供给装置采用类似于公知的静脉注射器的装置,在使用该封闭装置时,操作者可以首先挂置好该储液器51,从而可以释放双手,提高该封闭装置操作的便捷性,而且流量控制器53可以控制输液管52的导通与截止,以此控制硬化剂流入到脉管1中的剂量,使硬化剂更充分地注射到患病的脉管1中,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本公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药液推送装置可以包括气腔60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气腔60内的活塞,气腔60设置有与空气连通的进气口和与药管2连通的出气口。在使用时,可以首先远离药管2向后拉动活塞,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到气腔60中,然后向前推动活塞,使活塞向药管2中推入存在于气腔60中的空气,从而推动药液4顺着药管2进入到脉管1中。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活塞可以包括活塞杆61和设置在活塞杆61一端的橡胶碗621,橡胶碗621的碗口朝向第一出气口641,且碗口的外径小于气腔60的内径。其中,气腔60的与第一出气口641相对的一端可以形成为第一进气口631,在下述具有壳体7的情况下,气腔60可以固定在壳体7的内壁上,可以在壳体7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631,并且第一进气口631的外轮廓可以设计成小于橡胶碗621的外轮廓,以防止橡胶碗621从气腔60中脱出。图2为活塞远离药管2时的示意图,此时,由于活塞的后拉,从第一进气口631进入到气腔60的气流(箭头示出为气流流动的方向)会从橡胶碗621与气腔60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橡胶碗621的前端,而在图3中向前推动活塞时,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以及橡胶碗621的柔性特性,橡胶碗621前方的空气会压迫橡胶碗621的边缘向外扩张,从而封堵住橡胶碗621与气腔60的内壁之间的缝隙,由此可以推动气腔60中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641进入到药管2中。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和图5,活塞可以包括活塞杆61和设置在活塞杆61的一端、可沿着气腔60内壁滑动的活塞头622,第二进气口632可以构造为设置在气腔60的侧壁的腔道,并保证始终位于活塞头622的前方,第二进气口632内设置有用于导通或关闭第二进气口632的第一阀片651和用于止挡第一阀片651的第一止挡件661,第二出气口642可以与上述第一出气口641的位置相同,第二出气口642内可以设置有用于导通或关闭第二出气口642的第二阀片652和用于止挡第二阀片652的第二止挡件662。其中,图4为活塞远离药管2时的示意图,此时,由于活塞的后拉,气腔60内产生负压,第一阀片651在该负压的作用下翻开而导通第二进气口632,第二阀片652在该负压的作用下止挡在第二止挡件662上,防止药管2中的药液4回流,由此可以实现气流从第二进气口632进入到气腔60中,而在图5中向前推动活塞时,气腔60中的气流的压力会推动第一阀片651止挡在第一止挡件661上而使第二进气口632截止,而第二阀片652会在气流的压力下被推开而导通第二出气口642,由此将空气推入到分支管601中,进而流入到药管2中推动药液4进入脉管1。其中,图4和图5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为气流流动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此实施方式中的活塞头622与气腔60的侧壁之间是密闭的,第一阀片651和第二阀片65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进气口632和第二出气口642上,如可以通过销轴或扭转弹簧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封闭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容置药液推送装置和转动装置的壳体7。当具有上述活塞和气腔60结构时,气腔60的一端可以固定在壳体7的侧壁上,活塞的活塞杆61可以可移动地穿过壳体7的侧壁。壳体7可以将各部件集成在一个空间内,既便于各部件的安装布置,也为操作者提供便利,防止误碰。其中,壳体7可由轻质材料制成,如塑料,以为操作者减轻使用负担。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转动装置可以包括与药管2连接的齿轮和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件,在具有上述壳体7的情况下,齿轮可以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7上,如可以通过穿过壳体7的侧壁的转轴安装齿轮。其中,齿轮可以为直齿轮81或棘轮,当齿轮为直齿轮81时,参照图1,驱动件可以为与直齿轮81配合的齿条82,齿条82可以穿过壳体7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在使用时,操作者操作齿条82做往复直线运动,带动直齿轮81来回转动,进而驱使药管2一端的出液头3发生甩动并刺激脉管1内壁,使脉管1收缩,以拦截药液4继续向前流动;当齿轮为棘轮(未示出)时,可以在棘轮的两侧设置两个方向相反的棘爪,通过驱动不同的棘爪来带动棘轮来回转动,从而达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为了便于操作者的操作,在药液推送装置包括上述气腔60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气腔60内的活塞时,如图1所示,壳体7外部可以设置有按压手柄9,按压手柄9分别与活塞和驱动件连接,以共同驱动药液推送装置和转动装置。如当驱动件为齿条82时,按压手柄9可以分别通过杆件或直接与活塞杆61和齿条82连接,这样,通过按压和拉回按压手柄9就可以完成对药液4的推送和出液头3的甩动,仅一名操作者即可完成整个过程,很大程度地提升了装置操作的便捷性,而且,同时控制药液推送装置和转动装置可以提高脉管封闭过程的稳定性,保证输送药液4的同时及时收缩脉管阻止药液4流通。

为了提高封闭装置的便捷程度,参照图1,驱动件与壳体7的内壁之间可以连接有弹性件,以使驱动件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做往复直线运动。其中,弹性件可以包括弹簧83或橡胶件等具有回位功能的部件。在操作者按压按压手柄9后,驱动件(如齿条82)可以推压弹簧83进行压缩,在操作者释放按压手柄9后,弹簧83回位并带动齿条82返回,使按压手柄9后退并拉回活塞。由此,在使用本公开提供的封闭装置时,操作者仅需进行按压按压手柄9的动作即可完成药液4的输送和对脉管1内壁的刺激,操作省时省力,又可以减少人员成本。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按压手柄9与壳体7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如上述弹簧,以使按压手柄9按压后回位。弹簧可以套设在按压手柄9与驱动件和活塞之间的杆件上,可以起到导向、稳定的作用。该弹簧的作用与上述设置在驱动件和外壳7的内壁之间的弹簧83的作用相同,这里不再进行重复描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