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钳及包皮切割缝合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4737发布日期:2019-12-27 14:4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钳及包皮切割缝合套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钳及包皮切割缝合套件。



背景技术:

男性包皮过长或者包茎是男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疾病。包皮覆盖于全部龟头与尿道外口,并与冠状沟形成半开放的腔室,皮屑、包皮分泌物以及滋生的细菌在这一腔室中形成包皮垢。由于包皮过长或者包茎,使得包皮垢长期积聚,并发包皮炎,将引发包皮嵌顿、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多种病症。

包皮切割手术是泌尿外科常见手术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包皮切割手术越来越简便,手术质量也不断提高。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泌尿外科实施包皮切割手术主要采用环切器套扎,切口不整齐,手术精度差,套扎远端包皮逐渐坏死过程中,容易出血感染和疼痛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钳及包皮切割缝合套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泌尿外科实施包皮切割手术主要采用环切器套扎,切口不整齐,手术精度差,套扎远端包皮逐渐坏死过程中,容易出血感染和疼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手术效果好)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钳,包括刀钳本体和活动设置于所述刀钳本体上的刀片,所述刀钳本体移动能带动所述刀片移动且所述刀片能相对所述刀钳本体发生移动,所述刀钳本体将待切割物固定后,所述刀片能沿着所述刀钳本体的表面向所述待切割物方向移动,将待切割物切除。

优选地,所述刀钳本体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铰轴,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通过所述铰轴铰接,所述刀片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的其中一个固定有匹配所述滑槽的限位轴,所述限位轴能够在滑槽内移动,以调节所述刀片位于所述刀钳本体外的长度和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之间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钳体上的第一齿条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钳体上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上的齿钩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一钳臂,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头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底端设置有第一指圈,所述第二钳臂底端设置有第二指圈,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均为直头。

优选地,所述刀片的刀刃朝向所述刀钳本体的夹面方向,所述刀片的大小不大于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中的任意一个,以使所述刀片的全部面积位于所述刀钳本体的表面上。

优选地,包括钉合器、缝合钉和所述的医用钳,所述缝合钉设置于所述钉合器内,与所述钉合器配合将所述医用钳切开的伤口缝合。

优选地,还包括直钳,所述直钳和所述医用钳配合将待切割物固定。

优选地,所述缝合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包括并排设置且彼此间隔的两个钉腿、连接于所述两个钉腿之间的钉冠。

优选地,所述钉合器包括底座、压柄以及储针仓,所述底座、所述压柄和所述储针仓通过后端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缝合钉设置于所述储针仓内,使用者通过按压所述压柄将所述缝合钉从所述储针仓内压出,将伤口缝合。

优选地,所述压柄后端设置有上压板,所述底座后端设置有下压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钳,包括刀钳本体和刀片,刀片活动设置于刀钳本体上,刀钳本体将待切割物固定后,刀片沿着刀钳本体的表面向待切割物方向移动,将待切割物切除,与现有技术相比,刀片移动受刀钳本体的限制,不易摇晃,使切口整齐,提高了手术精度,手术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医用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订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缝合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钳本体;11、第一钳体;12、第二钳体;13、铰轴;2、刀片;21、滑槽;3、锁紧装置;31、第一齿条;32、第二齿条;4、钉合器;5、缝合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钳,具有固定和切割的功能,用于包皮切割手术,如图1所示。

医用钳包括刀钳本体1和活动设置于刀钳本体1上的刀片2,刀片2既能跟随刀钳本体1移动,又能相对于刀钳本体1移动,刀钳本体1将待切割物固定后,刀片2沿着刀钳本体1的表面向待切割物方向移动,将待切割物切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者单纯依靠手施力的力度,和肉眼的精准度去切割皮肤而言,刀片移动受刀钳本体的限制,以刀钳本体的表面为手术移动平台,不易摇晃,使切口整齐,提高了手术精度,操作简便。

刀钳本体1包括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转动连接。进一步的,刀钳本体1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的铰轴,铰轴穿过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将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铰链。

刀片2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滑槽21,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其中一个上固定设置有匹配滑槽21的限位轴13,限位轴13能够在滑槽21内往返移动,使用者通过调节滑槽21和限位轴13的相对位置,调节刀片2位于刀钳本体1上的长度和角度。

第一钳体11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一钳臂,第一钳头和第一钳臂一体成型,第二钳体12包括第二钳头和第二钳臂,第二钳头和第二钳臂一体成型,第一钳臂底端设置有第一指圈,第二钳臂底端设置有第二指圈,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均为直头。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刀片2的刀刃朝向刀钳本体1的夹面方向。

刀片2的大小不大于第一钳体11和所述第二钳体12中的任意一个,以使刀片2的全部面积位于刀钳本体1的表面上。

进一步的,刀钳本体1的夹面与夹面的邻面的夹角呈90度,且夹面的邻面平整,以使刀片2沿着夹面的邻面移动至待切割处,与待切割物垂直,切割的开口平整。

进一步的,第一钳头远离第一钳臂一端的厚度大于第一钳头靠近第一钳臂一端的厚度,第二钳头远离第二钳臂一端的厚度大于第二钳头靠近第二钳臂一端的厚度。进一步的,第一钳头远离第一钳臂一端的厚度约为2mm,第一钳头靠近第一钳臂一端的厚度为3.5mm。第二钳头远离第二钳臂一端的厚度约为2mm,第二钳头靠近第二钳臂一端的厚度为3.5mm。即,刀钳本体1用于包皮定位时,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均为靠近包皮背侧低,靠近包皮系带侧高。

一种包皮切割缝合套件,包括钉合器4、缝合钉和医用钳,缝合钉设置于钉合器4内,与钉合器4配合将医用钳切开的伤口缝合。

一种包皮切割缝合套件还包括直钳,直钳和医用钳配合将包皮待切割部分固定。

直钳、医用钳和钉合器4的具体配合过程如下,以包皮12点与包皮系带6点处,分别以止血钳钳夹包皮内外板交界处,提起包皮。再以直钳横夹包皮,注意与龟头背侧斜面平行,12点侧低、系带侧高,利于做到包皮口径较大,且系带侧保留稍多一点。调整好拟保留包皮的长度及保护好龟头,用医用钳在直钳上方将远端包皮切除,切割完后,在直钳远端保留2mm-3.5mm的包皮,利于用缝合钉进行钉合。钉合器4将包皮内板和外板用缝合钉予以钉合,去掉直钳,在12点和6点方向再进行钉合,检查环形伤口是否出血,视情况在出血部位再给予钉合以及术后伤口包扎等处理,检查无出血,手术完成。

直钳和医用钳均为一次性制品,避免交叉感染,例如,除刀片外,均可选用造价低的硬质塑料制成。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缝合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包括并排设置且彼此间隔的两个钉腿、连接于两个钉腿之间的钉冠。

进一步的,缝合钉的钉冠长5mm,钉腿长3mm。

缝合钉可被皮肤吸收,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配合钉合器4使用,缝合钉垂直于皮肤表面打钉。进一步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采用丙交酯和乙交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低了创口愈合过程的炎症反应,及相应的术后维护费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可被人体吸收,免去了拆钉的烦恼,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钉合器4包括底座43、压柄44以及储针仓45,底座43、压柄44和储针仓45通过后端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缝合钉设置于储针仓45内,使用者通过按压压柄44将缝合钉从储针仓45内压出,将伤口缝合。

进一步的,为便于操作,压柄44后端设置有上压板41,底座43后端设置有下压板42。

进一步的,压柄44和上压板41一体成型,底座43和下压板42一体成型,使用者,通过同时按压上压板41和下压板42即可带动压柄44向底座43方向移动,将储针仓45内的缝合钉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