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包机及其退火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4738发布日期:2019-12-27 14:4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漆包机及其退火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漆包机及其退火单元。



背景技术:

漆包线是电器设备中常见的一种电连接线材,主要由导线和绝缘层两部分组成,常见的导线有铜线、铜合金线等,经过在导线的表面进行涂漆、烘焙形成绝缘层,未形成绝缘层的导线也称为“裸线”。漆包线的生产通常在漆包机上进行,一般包括放线、退火、涂漆、烘焙、冷却、润滑和收线等步骤。

随着电器设备的不断改良,对电器设备中的各种材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漆包线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一种特种漆包线,具有柔软、耐高温、耐腐蚀、低损耗等特点,可在-65℃至200℃的条件下长期使用,该特种漆包线使用现有的漆包机生产无法满足其质量要求,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漆包机,既能满足该特种漆包线的质量要求,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炉温均匀的退火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上述退火单元的漆包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单元包括退火炉管、套管和加热管,退火炉管从套管内穿过,退火炉管外至少设置有两根加热管,加热管位于套管内,退火炉管的轴线与加热管的轴线平行,加热管与退火炉管之间、加热管与套管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由于加热管位于退火炉管和套管之间,且加热管与退火炉管之间、加热管与套管之间均设置有间隙,这样加热管在加热时,在套管内形成一股加热的涡流,对退火炉管的加热更加均匀,从而保证退火炉管内的炉温均匀性好,裸线从退火炉管内穿过时,裸线的退火效果好,由此制备的漆包线质量佳。

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靠近退火炉管的入口端的管壁上设置有外封气体连接管和内封气体连接管,外封气体连接管的管口朝向入口端,内封气体连接管的管口朝向退火炉管的出口端。

可见,从外封气体连接管向退火炉管的入口端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从而对退火炉管的入口端形成惰性气流,防止空气经过入口端进入退火炉管中;通过内封气体连接管向退火炉管的内部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从而排出火炉管内的空气。由此可见,在裸线退火处理过程中,退火炉管内充满惰性气体,防止裸线被氧化。

进一步的方案是,四根加热管均匀地设置在退火炉管的外周。

可见,四根加热管对退火炉管进行加热,对退火炉管的四周均受热,有利于进一步保持退火炉管内每一处的炉温的稳定。

进一步的方案是,套管上安装有测温装置。

可见,通过测温装置可以实时测量退火炉管内的温度,根据该温度调节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从而保持退火炉管的炉温稳定。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退火炉管的入口端的外侧设置有导轮。

由此可见,裸线可经过导轮引导进入退火炉管内,可以调整裸线与退火炉管的管壁之间的距离。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漆包机包括上述的退火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退火单元的结构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4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自动分线单元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自动分线单元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上漆单元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烘干单元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中d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自动收线单元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自动收线单元的第一状态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自动收线单元的第二状态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转轮的结构图。

图16是图15中e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拨线机构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双头漆包机组包括第一漆包机和第二漆包机。

第一漆包机包括第一放线单元11、第一退火单元12、第一自动分线单元13、第一上漆单元14、第一烘干单元15、第一风冷单元16和第一自动收线单元17。第二漆包机的结构与第一漆包机的结构相同,第二漆包机包括第二放线单元21、第二退火单元22、第二自动分线单元23、第二上漆单元24、第二烘干单元25、第二风冷单元26和第二自动收线单元27。第二自动分线单元23位于第一分线单元13的上层,第二上漆单元24位于第一上漆单元14的上层,第二烘干单元25位于第一烘干单元15的上层,第二风冷单元26位于第一风冷单元16的上层,第二自动收线单元27位于第一自动收线单元17的上层。

第一放线单元11包括放线盘110和转轴111,转轴111从放线盘110的轴向穿过,放线盘110绕转轴111转动。放线盘110上绕有裸线,裸线从放线盘110上放线后,穿过第一退火单元12,经过第一退火单元12进行退火处理。第二放线单元21与第一放线单元11平行设置,从第一放线单元11引出的裸线和第二放线单元21引出的裸线之间设置有隔板200,隔板200位于第一放线单元11和第一退火单元12之间。通过隔板200将第一放线单元11引出的裸线和第二放线单元21引出的裸线隔开,防止两条裸线在放线过程中发生缠绕。

参见图3,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第一退火单元12的入口端的外侧设置有导轮201,裸线经过导轮201后进入第一退火单元12中,导轮201的周壁上设置有凹槽,裸线从凹槽内穿过,导轮201起到对裸线进行导向的作用,使得裸线能水平的进入第一退火单元12中。

参见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退火单元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退火单元12包括支架120、退火炉管121、套管122和测温装置123,退火炉管121和套管122安装在支架120内,退火炉管121从套管122内穿过,测温装置123安装在套管122上,测温装置123用于测量退火炉管121内的温度。如图3所示,退火炉管121的左端为入口端,右端为出口端,裸线从第一放线单元11放线后,从入口端进入退火炉管121内,再从出口端穿出退火炉管121。

参见图5,图5是图4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在靠近退火炉管121的入口端的管壁上设置有外封气体连接管1210和内封气体连接管1211,外封气体连接管1210比内封气体连接管1211更靠近退火炉管121的入口端,外封气体连接管1210和内封气体连接管1211均与退火炉管121连通。外封气体连接管1210的管口朝向退火炉管121的入口端,通过外封气体连接管1210向退火炉管121的入口端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从而对退火炉管121的入口端形成惰性气流,防止空气经过入口端进入退火炉管121中。内封气体连接管1211的管口朝向退火炉管121的出口端,通过内封气体连接管1211向退火炉管121的内部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从而排出火炉管121内的空气。由此可见,在裸线退火处理过程中,退火炉管121内充满惰性气体,防止裸线被氧化。

参见图6,图6是图4沿c-c方向的剖视图。为了视图简洁,图6中省略了支架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套管122由耐高温陶瓷材料制成,退火炉管121从套管122内穿过,退火炉管121外设置有至少两根加热管124。在本实施例中,四根加热管124均匀地设置在退火炉管121的外周。退火炉管121的轴线与加热管124的轴线平行,加热管124位于套管122内。加热管124与退火炉管121之间、加热管124与套管122之间均设置有间隙,这样加热管124在加热时,套管122内形成一股加热的涡流,对退火炉管121的加热更加均匀。

参见图7和图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自动分线单元的主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自动分线单元的俯视图。第一自动分线单元13包括前定速辊筒130、引线带从动轮131、下推线机构132、后定速辊筒133、引线带主动轮134和上推线机构135,第一上漆单元14、第一烘干单元15和第一风冷单元16设置在前定速辊筒130和后定速辊筒133之间,图6和图7中隐藏了第一上漆单元14、第一烘干单元15和第一风冷单元16的结构。

引线带从动轮131设置在前定速辊筒130的轴向外侧,引线带主动轮134设置在后定速辊筒133的轴向外侧,下推线机构132与前定速辊筒130邻接,上推线机构135与后定速辊筒133邻接。前定速辊筒130与前伺服电机1300连接,前伺服电机1300控制前定速辊筒130的转速。后定速辊筒133与后伺服电机1330连接,后伺服电机1330控制后定速辊筒133的转速。前定速辊筒130的周壁上设置有多条环形的第一线槽1301,多条第一线槽1301沿前定速辊筒130的轴向间隔排布,相邻的两条第一线槽1301之间的间隔相等;后定速辊筒133的周壁上设置有多条环形的第二线槽1331,多条第二线槽1331沿后定速辊筒133的轴向间隔排布,第二线槽1331与第一线槽1301一一对应。前定速辊筒130的下方设置有接近开关1302,当接近开关1302检测到感应信号时,控制单元启动下推线机构132,间隔数秒后,控制单元启动上推线机构135。引线带主动轮134与一动力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动引线带主动轮134转动,动力结构例如可以是电机和皮带。引线带主动轮134与引线带从动轮131之间绕设引线带136,引线带136绕着引线带主动轮134和引线带从动轮131转动,引线带136上安装有金属片1360,金属片1360随引线带136移动,接近开关1302与金属片1360的行进方向邻接。经过退火处理的裸线100安装在金属片1360上,引线带136牵引裸线100在前定速辊筒130和后定速辊筒133之间绕转,并通过下推线机构132和上推线机构135将裸线推送至多条第一线槽1301和多条第二线槽1331中,实现自动分线。

下推线机构132包括上推杆1320、下气缸1321和第一y轴移动装置1322,上推杆1320安装在下气缸1321的轴向上端,下气缸1321可驱动上推杆1320上升和下降。第一y轴移动装置1322与下气缸1321连接并可驱动下气缸1321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y轴方向与前定速辊筒130的轴向平行。

上推线机构135包括下推杆1350、上气缸1351和第二y轴移动装置1352,下推杆1350安装在上气缸1351的轴向下端,上气缸1351可驱动下推杆1350下降和上升。第二y轴移动装置1352与上气缸1351连接并可驱动上气缸1351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y轴移动装置1322包括电机、螺杆、滑块和滑轨,通过电机驱动螺杆带动滑块沿滑轨滑动,下气缸1321安装在滑块上,滑轨沿y轴方向延伸。

当引线带136上的金属片1360第一次正对接近开关1302时,可被接近开关1302检测,此时下气缸1321驱动上推杆1320上升,然后第一y轴移动装置1322驱动下气缸1321向y轴正方向移动,上推杆1320推动裸线100移动至前定速辊筒130的最内侧的第一线槽1301上,然后上推杆1320下降,第一y轴移动装置1322驱动下气缸1321向y轴负方向移动,回退至起始位置;间隔数秒后,上推线机构135按照与下推线机构132相似的方式将裸线推送至后定速辊筒133的最内侧的第二线槽1331上。当引线带136上的金属片1360第二次正对接近开关1302时,可被接近开关1302检测,此时下气缸1321驱动上推杆1320上升,然后第一y轴移动装置1322驱动下气缸1321向y轴正方向移动,上推杆1320推动裸线100移动至前定速辊筒130的与最内侧相邻的第一线槽1301上,然后上推杆1320下降,第一y轴移动装置1322驱动下气缸1321向y轴负方向移动,回退至起始位置;间隔数秒后,上推线机构135按照与下推线机构132相似的方式将裸线推送至后定速辊筒133的与最内侧相邻的第二线槽1331上。以此类推,裸线100在随引线带136绕转的同时,下推线机构132和上推线机构135将裸线100推进至前定速辊筒130和后定速辊筒133的由内而外的所有线槽内,完成自动分线。

参见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上漆单元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漆单元14包括漆槽140和计量泵141,计量泵141与漆槽140连通,供漆单元(图中未示出)通过计量泵141向漆槽140加入绝缘漆,计量泵141可精准的控制绝缘漆的供应量。漆槽140内安装有毛毡,绝缘漆浸湿毛毡后,裸线从毛毡中穿过,在裸线的表面涂上一层绝缘漆,随后涂有绝缘漆的漆包线进入第一烘干单元15中烘干。

参见图10,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烘干单元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烘干单元15包括壳体150,壳体150内设置有双层结构:下层为烘干层,上层为催化燃烧层。壳体150在烘干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151和出口152,入口151和出口15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经过第一上漆单元14后的漆包线从入口151进入烘干层,再从出口152出来,将漆包线表面的绝缘漆烘干固化。入口151的外侧设置有入口风门1510,入口风门1510可移动至入口151上,从而减小入口151的开口大小,达到减少冷空气进入烘干层的作用。出口152的外侧设置有出口风门1520,出口风门1520可移动至出口152上,从而减小出口152的开口大小,达到减少热气跑出的作用,有效的维持了烘干层的温度稳定性。

烘干层内设置有多个加热器153、上波纹板154和下波纹板155,多个加热器153自入口151至出口152间隔排布,多个加热器153位于上波纹板154和下波纹板155之间,上波纹板154和下波纹板155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设置上波纹板154和下波纹板155的好处是:在加热器153加热过程中,热气流在烘干层内形成涡流,有利于漆包线的烘干。

催化燃烧层内设置有预热装置156、催化燃烧装置157、热交换装置158和排气装置159,预热装置156与烘干层之间设置有排废通道160,排废通道160与烘干层的靠近出口152的一端连通,烘干层在对漆包线烘干过程中,产生漆雾废气通过排废通道160进入催化燃烧层内,先通过预热装置156进行加热,再经过催化燃烧装置157进行催化燃烧,将漆雾废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催化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高温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经过热交换装置158进行热交换,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再通过排气装置159排出。热交换装置158内安装有多根热交换管1580,热交换管1580的一端与新风入口(图中不可见)连通,通过新风入口向热交换管1580内通入新鲜的空气,热交换管1580的另一端与新风流道161连通,空气经过热交换管1580的热交换后温度升高。新风流道161延伸至烘干层的靠近入口151处,新风流道161在靠近入口151处设置有与烘干层连通的新风吹嘴162,热空气经过新风流道161流向新风吹嘴162处,并经过新风吹嘴162进入烘干层内,热空气与漆雾废气混合,提高漆雾废气中氧气的含量,使得漆雾废气在催化燃烧时能充分燃烧。由于通入的是热空气,减小了烘干层内的温度变化,有利于保持烘干层内的温度稳定。为了有效的将烘干层内的漆雾废气排出至催化燃烧层内,在烘干层与催化燃烧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排废口163和第二排废口164,第一排废口163位于靠近烘干层的中部设置,第二排废口164位于靠近烘干层的出口152设置,第一排废口163和第二排废口164均与排废通道160连通。

同时参见图1、图7和图10,漆包线经过第一烘干单元15烘干后,从第一风冷单元16上通过,第一风冷单元16向漆包线上吹出冷风,将漆包线冷却。裸线经过第一自动分线单元13进行自动分线后,多次从第一上漆单元14、第一烘干单元15和第一风冷单元16中穿过,从而对漆包线进行多次上漆、烘干和冷却,直到漆包线的漆膜厚度满足要求。

参见图11,图11是图1中d部分的结构放大图。漆包线101经过多次上漆、烘干后从第一自动分线单元13的后定速辊筒133引出,再依次经过测径仪18、张力装置19和涂油装置20后,与第一自动收线单元17连接,通过第一自动收线单元17进行自动收线。

测径仪18位于后定速辊筒133的下游端,漆包线101经过测径仪18时,测径仪18可以测出漆包线101的直径,从而可以得出漆膜的厚度。当漆包线101的直径超出标准值的范围时,测径仪18向控制单元反馈一个信号,控制单元控制第一上漆单元14的计量泵141(参见图9)的转速快慢:如果漆包线101的直径大于标准值,计量泵141的转速变慢,通过减慢向漆槽140内的供漆速度来达到减小漆包线101的直径的目的;如果漆包线101的直径小于标准值,计量泵141的转速变快,通过加快向漆槽140内的供漆速度来达到增大漆包线101的直径的目的。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通过凭借人工经验来手动调节计量泵的转速快慢的方法更加精准,而且省时省力。

张力装置19包括张力杆190、转轴191、平衡块192和滚轮193,平衡块192和滚轮193分别安装在张力杆190的两端,转轴191将张力杆190安装在侧板194上,张力杆190以转轴191为支点,侧板194与水平面垂直。转轴191位于平衡块192和滚轮193之间。漆包线101从滚轮193上绕过,第一自动收线单元17在对漆包线101的收线过程中,漆包线101经过滚轮193后产生一定的张力,通过调整平衡块192的重量可以调整漆包线101的张力大小,以满足收线的需求。

漆包线101通过张力装置19调整张力后,通过涂油装置20进行涂油,最后再经过第一自动收线单元17进行收线。

张力装置19的垂直高度大于测径仪18的垂直高度,且张力装置19的垂直高度大于涂油装置20的垂直高度。

参见图12,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自动收线单元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自动收线单元17包括第一转轮171、第二转轮172、拨线机构173、导线机构174和光传感器,第一转轮171、第二转轮172、拨线机构173和导线机构174设置在侧板194的外侧。第一收线盘175安装在第一转轮171上,第一收线盘175可随第一转轮171一起旋转,从而将漆包线绕转在第一收线盘175上;第二收线盘176安装在第二转轮172上,当第一收线盘175上的漆包线满盘时,第二收线盘176随第二转轮172一起旋转,通过拨线机构173将漆包线拨向第二收线盘176,通过第二收线盘176进行收线,实现自动换盘收线;再将满盘的第一收线盘175取下,换上一个空的第一收线盘175,待第二收线盘176满盘时,拨线机构173将漆包线拨向第一收线盘175,第一收线盘175进行收线,如此重复。

导线机构174包括三个导线轮:第一导线轮1741、第二导线轮1742和第三导线轮1743,第二导线轮1742位于第一导线轮1741和第三导线轮1743之间。其中,第二导线轮1742和第三导线轮1743位于同一垂直高度,第二导线轮1742的垂直高度大于第一导线轮1741的垂直高度。第一导线轮174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第二导线轮1742和第三导线轮1743的结构与第一导线轮1741相同。漆包线101经过涂油装置20后延伸至第一导线轮1741的环形凹槽内(参见图11),再经过第二导线轮1742后通过第一收线盘175进行收线。第一导线轮1741、第二导线轮1742和第三导线轮1743可转动的安装至导线轮安装板1740上,导线轮安装板1740通过第一连杆1744与侧板194内侧的第三y轴移动装置(图12不可见)连接。侧板194上贯穿的设置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1941和第二通槽1942,第一通槽1941位于第一转轮171和第二转轮172的下方,第二通槽1942位于第一转轮171和第二转轮172的上方。第一连杆1744从第一通槽1942中穿过,第三y轴移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杆1744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第一连杆1744带动导线轮安装板1740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在此过程中,漆包线随导线轮安装板1740上的第一导线轮1741和第二导线轮1742往复移动,同时第一收线盘175随第一转轮171转动,从而将漆包线一层一层地绕转至第一收线盘175上。第二连杆1745穿过第二通槽1942后与第三y轴移动装置连接,第二连杆1745位于第一连杆1744的正上方,第三y轴移动装置控制第一连杆1744和第二连杆1745沿y轴方向同步移动。

侧板194的内侧还设置有x轴移动装置(图中不可见),第一连杆1744和第二连杆1745同时与x轴移动装置连接,x轴移动装置可驱动第一连杆1744和第二连杆1745在第一转轮171和第二转轮172之间往复移动。

沿铅锤方向(即z轴方向)上,第二连杆1745位于第一连杆1744的正上方,第二连杆1745位于第一转轮171和第二转轮172的上方,第一连杆1744位于第一转轮171和第二转轮172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光传感器包括发射端1746和接收端1747,发射端1746安装在导线轮安装板1740上,接收端1747安装在第二连杆1745上,且接收端1747正对发射端1746设置(即沿z轴方向上,接收端1747位于发射端1746的正上方)。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发射端1746和接收端1747的位置交换,即发射端1746安装在第二连杆1745上、接收端1747安装在导线轮安装板1740上,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第一收线盘175收线过程中,其上的漆包线的圈数越来逐渐变大,当第一收线盘175上的漆包线挡住光传感器的光路时,接收端1747接收不到发射端1746发射的光,说明第一收线盘175已满盘,启动换盘操作,从第一收线盘175换至第二收线盘176进行收线。同时参见图13,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自动收线单元的第一状态结构图,在第一状态下,从第一收线盘向第二收线盘进行换盘。侧板194内侧的x轴移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杆1744和第二连杆1745沿x轴方向移动至第二收线盘176的外侧,拨线机构173由远离侧板194的一侧向靠近侧板194的一侧移动,将漆包线101推向第二转轮172上的夹片1720的下方,第二转轮172在转动过程中,漆包线101被扯断,从第一收线盘175转换到第二收线盘176上进行收线,第二收线盘176的收线方式与第一收线盘175相同。换盘后,第一转轮171停止转动,从第一转轮171上取下满盘的第一收线盘175,再在第一转轮171上换上空的第一收线盘175。

当第二收线盘176满盘时,启动换盘操作,从第二收线盘176换至第一收线盘175进行收线。同时参见图14,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自动收线单元的第二状态结构图,在第二状态下,从第二收线盘向第一收线盘换盘。x轴移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杆1744和第二连杆1745沿x轴方向移动至第一收线盘175的外侧,拨线机构173由远离侧板194的一侧向靠近侧板194的一侧移动,将漆包线101推向第一转轮171上的夹片1713的下方,第一转轮171在转动过程中,漆包线101被扯断,从第二收线盘176转换到第一收线盘175上进行收线。换盘后,第二转轮172停止转动,从第二转轮172上取下满盘的第二收线盘176,再在第二转轮172上换上空的第二收线盘176。

参见图15和图16,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第一转轮的结构图,图16是图15中e部分的结构放大图。第一转轮171包括轮1710电机1711,电机1711的转轴1712从轮1710的轴向穿过并与轮1710固定连接,通过电机1712驱动轮1710转动。同时参见图12,第一收线盘175套设在转轴1712上,并通过固定块177固定,第一收线盘175随转轴1712一起转动,从而将漆包线绕卷在其上。轮1710上朝外的一侧表面上安装有夹片1713,夹片1713的表面设置有压块1714,轮1710的侧壁上贯穿的设置有安装孔(图中不可见),螺栓1715穿过安装孔后与压块1714固定连接,螺栓1715的螺杆与安装孔间隙配合,螺栓1715的头部与轮1710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螺栓1715的螺杆上套设有弹簧(图中不可见),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头部,另一端穿过安装孔并抵接在夹片1713上,夹片1713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紧贴在轮1710的侧壁上。夹片1713的端部向远离轮1710的侧壁延伸形成引导部1713a,轮1710在转动过程中,可将夹片1713前方的漆包线通过引导部1713a转入夹片1713的底部,从而实现换盘。

参见图17,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实施例的拨线机构的结构图。拨线机构173包括沿铅锤方向延伸的第一拨杆1731、第二拨杆1732和割线杆1733,割线杆1733设置在第一拨杆1731和第二拨杆1732之间,割线杆1733上安装有刀片(图中未示出)。第一拨杆1731与第一气缸1734连接,第一气缸1734可驱动第一拨杆1731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第二拨杆1732与第二气缸1735连接,第二气缸1735可驱动第二拨杆1732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割线杆1733固定安装在固定杆1736上。

同时参见图14和图17,第一拨杆1731与第一转轮171相邻,当漆包线从第二收线盘176换至第一收线盘175进行收线时,第一气缸1734驱动第一拨杆1731沿y轴方向向靠近侧板194的一侧移动,第一拨杆1731将漆包线推向第一转轮171上的夹片1713的下方,割线杆1733的刀片对漆包线进行切割,第一转轮171在转动过程中,漆包线101被扯断,从第二收线盘176转换到第一收线盘175上进行收线。

同时参见图13和图17,第二拨杆1732与第二转轮172相邻,当漆包线从第一收线盘175换至第二收线盘176进行收线时,第二气缸1735驱动第二拨杆1732沿y轴方向向靠近侧板194的一侧移动,第二拨杆1732将漆包线推向第二转轮172上的夹片1720的下方,割线杆1733的刀片对漆包线进行切割,第二转轮172在转动过程中,漆包线101被扯断,从第一收线盘175转换到第二收线盘176上进行收线。

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漆包机组可同时生产两组漆包线,生产效率高,且第一漆包机和第二漆包机叠放,减小了占地面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取消其中一组漆包机,只保留一组漆包机。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