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准调节的前臂快速消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6967发布日期:2020-02-14 15:4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精准调节的前臂快速消肿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精准调节的前臂快速消肿支架。



背景技术:

患者发生前臂骨折后,骨折断端因出血、软组织挫伤而导致前臂肿胀,若不及时消除肿胀,严重时会发生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造成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肌肉坏死及肌腱关节组织粘连,严重影响手部功能甚至截肢。现有的医疗手段是将气枕置于前臂的下方,利用重力的作用利于血液回流心脏,以此达到加速消肿的效果。但此方式面临诸多问题,患者前臂肿胀程度不同,但气枕的高度是不变的,不能根据患者前臂的肿胀程度去调节最适合消肿的高度,消肿效果不理想,而且气枕是一水平面,伤肢置于气枕上,不利于固定容易左右滑动,而发生前臂旋转导致骨折端再移位,在冬天,前臂置于气枕上,再覆盖棉被会导致前臂受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可精准调节的前臂快速消肿支架。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精准调节的前臂快速消肿支架,包括架体、活动板和调节装置;所述架体呈三面包围的框架状,所述活动板尾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架体两侧板的内壁的尾部铰接,所述活动板的截面为下凹状;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包括调节条、调节杆和活动杆;

两个所述活动杆的上端以间隔的方式铰接于所述活动板的中部,两个所述活动杆的端部固定安装于所述调节杆;

所述架体的两个侧板的内壁以对应的方式分别安装所述调节条,所述调节条呈倾斜状安装;

所述调节条包括限位条和限位挡片,所述限位挡片平行设置于所述限位条构成滑动通道,所述限位条和所述限位挡片之间的间距为调节杆直径的1.2倍;

所述限位条上间隔设有多个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容纳所述调节杆。

较佳地,所述架体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架体的内部;

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架体的两侧壁的内面。

较佳地,还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与所述架体的底部连接。

较佳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丝杆、导向片和导向柱;

所述导向片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片水平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杆工作杆始点位置的下方;

所述导向杆竖向安装于架体底部,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片上的导向孔;

还包括升降丝杆安装座,所述升降丝杆竖向旋转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杆安装座,所述升降丝杆的工作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架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丝杆的底座轴向转动安装于所述升降丝杆安装座;

还包括锁紧螺栓,所述升降丝杆的底座竖向设有朝向升降丝杆安装座的螺孔,所述锁紧螺栓和所述螺孔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为坚硬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上方还设有橡胶棉垫,所述橡胶棉垫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活动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活动板进行升降时,活动板带动活动杆,活动杆带动调节杆进行升降,调节杆每到达一个限位卡槽便可固定住,活动板被固定于某一高度,假设限位卡槽设有五个,活动板可调节的角度就有五种,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肿胀程度调节合适的高度或角度,当调节到合适的高度或角度时,调节杆卡进限位卡槽,活动板固定,当使用完成时,将调节杆下降至最底处的限位卡槽,易于折叠收纳,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活动板则可与架体贴合,该装置设有五个调节点,每个调节点都刻有其高度数值,可根据患者前臂的肿胀程度调节到对应的高度数值,能够通过数值将前臂精准的调节到最合适的高度,快速减轻前臂的肿胀程度,促进骨折愈合,弧形的活动板底部可防止前臂左右滑动,利于前臂的固定,防止骨折因旋转而移位,冬天时可安心覆盖被子,伤肢不会受压,且弧形底部可使前臂与活动板更加的贴合,避免前臂悬空,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架体100、活动板200、调节装置300、调节条310、限位条311、限位挡片312、限位卡槽313、调节杆320、活动杆330、支撑杆110、升降装置400、升降丝杆410、导向片420、导向柱430、锁紧螺栓450、升降丝杆安装座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一种可精准调节的前臂快速消肿支架,包括架体100、活动板200和调节装置300;

所述架体呈三面包围的框架状,所述活动板200尾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架体100两侧板的内壁的尾部铰接,所述活动板200的截面为下凹状;

所述调节装置300包括包括调节条310、调节杆320和活动杆330;

两个所述活动杆330的上端以间隔的方式铰接于所述活动板200的中部,两个所述活动杆的端部固定安装于所述调节杆320;

所述架体100的两个侧板的内壁以对应的方式分别安装所述调节条310,所述调节条310呈倾斜状安装;

所述调节条包括限位条311和限位挡片312,所述限位挡片312平行设置于所述限位条311构成滑动通道,所述限位条311和所述限位挡片312之间的间距为调节杆320直径的1.2倍;

所述限位条311上间隔设有多个限位卡槽313,所述限位卡槽313容纳所述调节杆320。

当活动板200进行升降时,活动板200带动活动杆330,活动杆330带动调节杆320进行升降,调节杆320每到达一个限位卡槽313便可固定住,活动板200被固定于某一高度,假设限位卡槽313设有五个,活动板200可调节的角度就有五种,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肿胀程度调节合适的高度或角度,当调节到合适的高度或角度时,调节杆320卡进限位卡槽313,活动板200固定,当使用完成时,将调节杆320下降至最底处的限位卡槽313,易于折叠收纳,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活动板200则可与架体100贴合,该装置设有五个调节点,每个调节点都刻有其高度数值,可根据患者前臂的肿胀程度调节到对应的高度数值,能够通过数值将前臂精准的调节到最合适的高度,快速减轻前臂的肿胀程度,促进骨折愈合,弧形的活动板200底部可防止前臂左右滑动,利于前臂的固定,防止骨折因旋转而移位,冬天时可安心覆盖被子,伤肢不会受压,且弧形底部可使前臂与活动板200更加的贴合,避免前臂悬空,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其中,所述架体100还设有支撑杆110,所述支撑杆110位于所述架体100的内部;

所述支撑杆1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架体100的两侧壁的内面。

装设有支撑杆110,支撑杆110又固定连接于所述架体100,增强了结构的强度,同时方便拿取。

其中,还设有升降装置400,所述升降装置400的顶部与所述架体100的底部连接。

升降装置400用于顶起架体100,当架体100与活动板200需要放于较高处与患者的受伤部位贴合时,设有升降装置400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升降装置400可带动架体100与活动板200的升降,能够寻找到患者较为舒适的高度,提高了适用环境。

此外,所述升降装置400包括升降丝杆410、导向片420和导向柱430;

所述导向片420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片420水平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杆工作杆始点位置的下方;

所述导向杆竖向安装于架体100底部,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片420上的导向孔;

还包括升降丝杆安装座500,所述升降丝杆410竖向旋转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杆安装座500,所述升降丝杆410的工作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架体100的底部。

丝杆升降装置400的调试较为精准,能够小幅度的调整高度,可根据患者的前臂肿胀程度将设备调到精准的高度,通过上述的方案能够达到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此外,所述升降丝杆410的底座轴向转动安装于所述升降丝杆安装座500;

还包括锁紧螺栓450,所述升降丝杆410的底座竖向设有朝向升降丝杆安装座500的螺孔,所述锁紧螺栓450和所述螺孔螺纹配合。

所述升降丝杆安装座500可基于所述升降丝杆410的底座旋转,通过锁紧螺栓450的设置可以在到达所需旋转的角度时固定,通过上述的方案为该设备带来一个可旋转的效果,提高了该设备的灵活性,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作为对上述技术的补充,所述活动板200为坚硬金属材质。

活动板200为坚硬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的特性是强度高,耐压,承重能力强,可以稳固的托起患者的受伤部位,不会因为患者的前臂过重而塌陷的情况,因活动板200需要消毒,所以可拆卸安装便于活动板200后期的维修及更换,加强了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机械的使用寿命。

此外,所述活动板200上方还设有橡胶棉垫,所述橡胶棉垫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活动板200。

活动板200的上方设有橡胶棉垫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在受伤部位放置活动板200的时候橡胶棉垫还可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避免患者因不经意或用力过重砸到活动板200导致受伤的可能,提高了安全性,橡胶棉垫可拆卸安装于活动板200有益于后续的保养及更换,拆卸比较方便,提高了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