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及植入性颈内动脉恒速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2454发布日期:2020-08-28 16:3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及植入性颈内动脉恒速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鼠动物模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及植入性颈内动脉恒速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作各类癌细胞脑转移的小鼠动物模型时,通常需要把小鼠的颈总动脉近心端和颈外动脉结扎,然后使用注射器将体外培养好的癌细胞从颈总动脉远心端进针注射到颈内动脉到达血脑屏障,再自发转移到脑内,制作与人癌症脑转移最为相似的小鼠动物模型。根据局部解剖学可知:颈总动脉向前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只有颈内动脉中的血液流向颅内。因此,唯有将颈外动脉结扎才能使颈总动脉中的血流向前全部流入颈内动脉。由于小鼠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必须非常精细,手术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需要结扎小鼠的颈外动脉,然后才能用注射器将癌细胞完全注射到颈内动脉转移至脑,缝扎颈外动脉时必须注意保护伴行的迷走神经和静脉血管不受损伤,否则将会造成小鼠心跳骤停和失血,这是手术失败小鼠死亡的重要原因。另外,结扎颈外动脉成功后,需要将装满癌细胞的注射器的针头刺入颈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结扎线上方),再向颈内动脉注射体外培养好的癌细胞,注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注射速度,即当癌细胞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注射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到达血脑屏障的癌细胞数量就越多,会人为造成癌栓从而堵塞血管,相当于导致小鼠患大面积血栓性疾病而死亡,这也是手术失败小鼠死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及植入性颈内动脉恒速注射装置,以提高小鼠动物模型制作的成功率,降低小鼠的死亡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颈总动脉植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包括: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密封盖、密封塞、注射开口、单向流通门和标记物;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盖,后端设置有密封塞;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前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注射开口;在注射开口处且位于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外设置有单向流通门,覆盖注射开口,单向流通门的前端连接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前端的侧壁上,单向流通门能够绕着连接处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外开合;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前端设置有标记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植入性颈内动脉恒速注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植入性颈内动脉恒速注射装置包括:颈总动脉植入装置、针头、注射器、推进器、恒速注射微量泵和控制器;其中,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包括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密封盖、密封塞、注射开口、单向流通门和标记物;颈总动脉植入导管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形的空心导管;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盖,后端设置有密封塞;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前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注射开口;在注射开口处且位于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外设置有单向流通门,覆盖注射开口,单向流通门的前端连接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前端的侧壁上,单向流通门能够绕着连接处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外开合;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前端设置有标记物;注射器的前端连接针头,针头的形状为具有钝角的折线型;针头穿透密封塞深入至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内;注射器底端的活塞柄连接至推进器;推进器连接至恒速注射微量泵;恒速注射微量泵连接至控制器;注射器的空筒内装有注射物,通过控制器设定注入的速率,控制恒速注射微量泵带动推进器,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柄,将注射物通过针头注入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内,通过注射开口,冲开单向流通门流出;注射结束后,由于血液反流的压力强于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内的压力,即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内为负压,单向流通门关闭。

在进行手术前,将颈总动脉植入导管插入颈总动脉血管中,手术结束后,将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取出。

颈总动脉植入导管采用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或聚苯烯ps。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内径0.5~0.75mm;外径为1~1.25mm。

密封盖和密封塞的材料采用橡胶、乳胶和硅胶中的一种。

注射开口的直径为1~2mm,与颈总动脉植入导管顶端的距离为3~4mm。本实用新型采用密封盖将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顶端封堵,而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侧壁设置注射开口,从而将注射物全部注入至颈内动脉,从而不需要缝扎小鼠的颈外动脉,不会损伤迷走神经和血管。

在注射开口外设置单向流通门,在进行注射过程中,注射物能够冲开单向流通门流出,当注射结束后,由于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内为负压,单向流通门关闭覆盖住注射开口,从而防止颈内动脉里的血液回流至颈总动脉植入导管内。

标记物采用指示条,指示条表面涂有荧光剂;指示条紧粘于密封盖的内表面。

针头的钝角为120~145°,不仅便于颈总动脉血管的穿刺操作,更便于植入颈总动脉植入导管,而且进行注射操作时,不会损伤到小鼠的颈总动脉血管。

注射器包括空筒、活塞和活塞柄;在空筒的顶端设置连通的针头,在活塞的底端设置活塞柄,活塞的前端从空筒的底端深入至空筒内。

推进器包括推头和丝杠;其中,推头的前端与注射器的活塞柄连接,后端与丝杠连接,丝杠连接至恒速注射微量泵。恒速注射微量泵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驱动恒速注射微量泵,带动丝杆旋转,丝杆再带动前端的推头前进,推头能够将丝杆对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从而推动推头前端的注射器的活塞进行癌细胞或药物注射。

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和控制电路板;其中,电源分别连接至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和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分别连接至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通过输入装置设定输注速度、注射时间和注射总量,输出装置采用显示屏,显示屏为lcd液晶显示屏。通过设定恒速注射微量泵的输注速度和注射时间进而控制螺杆的旋转速度,达到控制注射器的活塞的前进速度。

注入物的剂量为50~200μl;恒定的注入的速率为0.50~1.0μl/s,注入时间为100~200s。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保护套,保护套套装在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外。

注射物为向脑部转移的各种癌细胞或者治疗的各种注射药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顶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即密封又能够被针头刺破的密封盖和密封塞,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前端设置由单向流通门覆盖的注射开口,通过控制器控制流速和时间,驱动恒速注射微量泵推动注射器,将癌细胞或注射药物通过颈总动脉植入导管的注射开口流入颈总动脉血管;本实用新型能够简便手术方法、精简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将完全改变小鼠颈内动脉注射的动物模型的手术方式,不需要缝扎小鼠的颈外动脉,不会损伤迷走神经和血管,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颈总动脉植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入性颈内动脉恒速注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植入性颈内动脉恒速注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中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包括: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密封盖2、密封塞3、注射开口、单向流通门4和标记物;其中,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形的空心导管;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盖2,后端设置有密封塞3;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的前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注射开口;在注射开口处且位于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外设置有单向流通门,覆盖注射开口,单向流通门的前端连接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的前端的侧壁上,单向流通门能够绕着连接处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外开合;在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的前端设置有标记物。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植入性颈内动脉恒速注射装置包括: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密封盖2、密封塞3、注射开口、单向流通门4、标记物、针头5、注射器6、保护套7、推进器、恒速注射微量泵和控制器;其中,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密封盖2、密封塞3、注射开口、单向流通门4和标记物构成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同实施例一;保护套7套装在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外;注射器6的前端连接针头5,针头5的形状为具有钝角的折线型;针头5穿透密封塞3深入至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内;注射器6底端的活塞柄连接至推进器;推进器连接至恒速注射微量泵;恒速注射微量泵连接至控制器;注射器6的空筒内装有注射物,通过控制器设定注入的速率,控制恒速注射微量泵带动推进器,推动注射器6的活塞柄,将注射物通过针头5注入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内,通过注射开口,冲开单向流通门流出;注射结束后,由于血液反流的压力强于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内的压力,即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内为负压,单向流通门关闭。注射器6包括空筒61、活塞62和活塞柄63。

在本实施例中,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采用聚氯乙烯pvc;密封盖2和密封塞3的材料采用橡胶;注射开口的直径为1mm,与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顶端的距离为3mm。标记物采用指示条,指示条表面涂有荧光剂并紧粘于密封盖2的内表面;针头5的钝角为135°;注入物的剂量为100μl;恒定的注入的速率为0.50μl/s,注入时间在100~200s之间。

本实施例的植入性颈内动脉恒速注射装置用于小鼠颈内动脉注射的手术中,如图3所示,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癌细胞或药物填充在注射器6内;

2)将注射器6底端的活塞柄连接至推进器;

3)将推进器连接至恒速注射微量泵;

4)将恒速注射微量泵连接至控制器;

5)撕掉保护套7,并将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埋入颈总动脉血管内,将具有135°钝角的针头5穿透密封塞3深入至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内;再穿透密封盖2露出针尖;

6)用针尖刺破颈总动脉血管管壁,立即将针尖退回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内;

7)通过控制器设定注入的速率,控制恒速注射微量泵带动推进器,推动注射器6的活塞柄,将注射物通过针头5注入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内,通过注射开口,冲开单向流通门流出;

8)注射结束后,由于颈总动脉植入导管1内为负压,单向流通门关闭;

9)手术结束后,将颈总动脉植入装置取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公布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