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塑形气管插管导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4371发布日期:2019-11-27 18:10阅读:28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塑形气管插管导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塑形气管插管导丝。



背景技术:

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声门插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该技术能够为维持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的条件,是临床治疗和抢救过程中的常用技术。气管导管较软,而口腔至气管声门为一弯形通道,气管导管通常需要在气管导管导丝的塑形并引导下进入气管,尤其是在困难气管插管条件下,导丝的作用越发重要。现有的临床常用气管插管导丝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常为一条可塑形金属条,只能在气管插管前提前塑形,但该塑形可能不是最利于气管导管插入的弯曲形状,常导致气管插管失败,还需二次塑形甚至三次塑形,从而耽搁了临床治疗及抢救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对现有气管插管导丝做出改进,适应现实发展,提供一种可塑形气管插管导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塑形气管插管导丝,包括导丝杆、下推杆和上挑杆,所述导丝杆的上段为一中空细长管道,所述导丝杆的下段逐渐弯曲呈弧型,且弧内侧面管道壁保留,弧外侧面管道壁缺失;所述下推杆置于所述导丝杆内,所述下推杆的上端固定一下推纽,所述下推纽经所述导丝杆上部的一长条形开孔置于所述导丝杆外,所述下推杆的下端为轻度弧形,并经后活动轴连接上挑杆的一端;所述上挑杆为弧形,所述上挑杆中部经前活动轴固定于所述导丝杆的下段前端。

进一步,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安装在所述导丝杆上,能够沿所述导丝杆上下移动并固定。

进一步,所述导丝杆的主体是光导纤维管或不锈钢金属管。

进一步,所述导丝杆的上段设有刻度。

进一步,所述导丝杆的外径为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增加了能够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塑形的功能结构,可根据气管声门的位置调整气管前端弯曲的弧度,从而有利于气管导管的插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备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中标记含义如下:1-导丝杆,2-下推杆,3-上挑杆,4-挡片,5-下推纽,6-后活动轴,7-前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有必要理解的是,“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目标仅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一种可塑形气管插管导丝,如图1-2所示,包括导丝杆1、下推杆2、上挑杆3和挡片4,所述导丝杆1的上段为一中空细长管道,所述导丝杆1的下段逐渐弯曲呈弧型,且弧内侧面管道壁保留,弧外侧面管道壁缺失;所述下推杆2置于所述导丝杆1内,所述下推杆2的上端固定一下推纽5,所述下推纽5经所述导丝杆1上部的一长条形开孔置于所述导丝杆1外,所述下推杆2的下端为轻度弧形,并经后活动轴6连接上挑杆3的一端;所述上挑杆3为弧形,所述上挑杆3中部经前活动轴7固定于所述导丝杆1的下段前端;所述挡片4为一防止气管导管上滑的装置,能够沿所述导丝杆1上下移动,根据气管导管的长度而调整挡片4的固定位置;所述导丝杆1的主体是外径为5mm的不锈钢金属管,所述导丝杆1的上段设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为由导丝杆1、带推纽的下推杆2、上挑杆3和挡片4组成的特制气管插管导丝,简单实用,使用时,将下推纽5滑于最上端,然后将该导丝前端插入气管导管,根据气管导管的长度,以导丝前端不超过气管导管前端为原则,固定挡片4以防止气管导管沿导丝向上滑动。用喉镜暴露患者声门,将带有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置入口腔,根据声门位置,用大拇指推动下推纽5,下推杆2向下滑动,经后活动轴6使上挑杆3向上勾起,即导丝前端向上勾起,而达到改变气管导管弧度以对准声门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饰、修改及替代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