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卧两用尿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5242发布日期:2019-12-13 18:1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卧两用尿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尿液收集器,具体涉及一种坐卧两用尿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对病人尿液的收集和检测至关重要;有助于帮助医生观察病情,给病人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各医院对于尿液的收集通常使用的是普通的便盆,但是这种收集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卧床病人采用便盆来收集尿液,可能会将大小便一起收集,而对于可以活动的病人使用便盆又带来众多不便。因此设计一款可以坐卧两用的尿液收集装置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目前便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坐卧两用,大小便分离的尿液收集装置,让病人使用更加方便,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坐卧两用尿液收集装置,包括主体、可折叠板、过滤隔板和密封堵头,所述主体呈前高后低状,主体内由过滤隔板分隔为前后两个仓室,位于主体前侧的仓室为接尿仓,其顶部开口;位于主体后侧的仓室为集尿仓,集尿仓的侧壁设有倒液口并标有尿液量刻度线,密封堵头嵌入在倒液口内,用于打开或关闭倒液口;在主体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各固定有一个可折叠板。

其中,所述集尿仓采用透明材质;所述尿液量刻度线标识的是平放时所述集尿仓中的液体在相应标识位置的体积。

优选地,在所述的坐卧两用尿液收集装置中,所述主体呈半椭圆状。

优选地,在所述的坐卧两用尿液收集装置中,在所述主体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均设有固定柱,可折叠板上具有与所述固定柱适配的固定槽,构成可折叠板以固定柱为轴线折叠或展开。

优选地,在所述的坐卧两用尿液收集装置中,所述接尿仓的底部内侧壁呈后高前低的坡面。

优选地,在所述的坐卧两用尿液收集装置中,所述过滤隔板上设有若干过滤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收集装置的侧面设置可折叠板,可折叠板展开时可以将装置放置在座式马桶上,方便病人在马桶上使用;折叠后可供卧床病人使用,实现坐卧两用;同时在主体内由过滤隔板分隔为接尿仓和集尿仓,能够实现将大小便分离并测量尿液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折叠板折叠状态下尿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折叠板展开状态下尿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尿液收集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4和图5为尿液收集装置的后方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a-a向剖面图;

图8为可折叠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11-集尿仓,12-尿液量刻度线,13-倒液口,14-固定柱,15-接尿仓;2-可折叠板,21-固定槽;3-过滤隔板;4-密封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坐卧两用尿液收集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1和图2,坐卧两用尿液收集装置主要由主体1、可折叠板2、过滤隔板3和密封堵头4组成。

所述主体1采用半椭圆造型,前侧较高,后侧较低。主体1内由具有若干过滤孔的过滤隔板3分隔为前后两部分,前侧为接尿仓15,其顶部开口;后侧为集尿仓11,过滤隔板3位于集尿仓11的前侧,用于将大小便分离。集尿仓11采用透明材质,外侧壁设有尿液量刻度线12、倒液口13和用于安装可折叠板2的固定柱14,请参见图4至图7。所述集尿仓11与所述倒液口13连通,收集到的尿液可以通过所述倒液口13留样或者排出。所述密封堵头4用于密封所述倒液口13。所述尿液量刻度线12标识的是平放时所述集尿仓11中的液体在相应标识位置的体积。

请参见图7所示,接尿仓15的底部内壁呈前低后高的坡面,在将尿液过滤至集尿仓11后,由于接尿仓15后侧高,可以避免尿液回流至接尿仓15,影响尿液体积的测量。

如图2所示,可折叠板2位于主体1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可折叠板2上设有固定槽21,如图8所示,所述固定槽21与所述固定住14配合,可以实现将可折叠板2固定到所述主体1,同时沿固定柱14折叠和展开。可折叠板2通过固定柱14和固定槽21与主体1连接,展开时可以将装置放置在座式马桶上,如图3所示,方便病人在马桶上使用;向下折叠后不影响卧床病人的使用。

以上描述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以病人使用本装置时方位为参考。

实际使用时针对卧床病人,可以将可折叠板2放下,将装置垫在病人臀部使用;针对可以活动的病人,可以将可折叠板2展开放置在马桶上使用。收集好尿液后将装置向后倾斜,使收集到的尿液全部流到集尿仓11中。将装置平放,可以读取收集到的尿液的刻度,通过倒液口13可以对尿液进行采样。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