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动脉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8624发布日期:2020-10-20 12:3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动脉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内科动脉套管针。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套管针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方面,市场上的的套管针一般分为穿刺针和留置针两部分,套管针使用时,一般是在穿刺针拔下后,留下留置针,再通过留置针一侧穿进导向丝,目前,穿刺置管这项技术主要依靠操作者的手感和临床经验,对于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而言,是很大的挑战,无法确定自己是插入动脉还是静脉,判断起来尤其困难,同时目前使用套管针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已不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神经内科动脉套管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动脉套管针,包括上套管,所述上套管顶部中心竖向设置有螺纹通槽,且螺纹通槽内置有保护导管,所述保护导管一侧设有推杆,所述保护导管内腔设有导向丝,所述上套管底部中心开设有菱形槽,且菱形槽与螺纹通槽连通,所述菱形槽内置有针芯座,且针芯座底部连接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上端一侧设有出液口,所述上套管下方设有下套管,且下套管顶部中心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下方设有容纳腔,且容纳腔与限位槽连通,所述下套管上端外侧设有固定翼,所述下套管中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测压装置和输液装置,所述测压装置由空心管、活塞和指示杆组成,所述输液装置由连接管、连接接头和单向阀组成,所述下套管底端设有紧固端盖,且紧固端盖内置有留置针管,所述留置针管底部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下套管后侧壁上设有深度控制板。

优选的,所述保护导管与螺纹通槽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外螺纹,所述保护导管与螺纹通槽螺纹连接,所述保护导管一侧竖向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顶端一侧开设有卡口,所述推杆位于导向槽内并呈上下运动,所述推杆顶部位于卡口内并与卡口卡接固定,所述推杆底部与导向丝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导管上设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上套管与下套管螺接固定,所述菱形槽与限位槽配合密封形成空腔,所述针芯座位于空腔内部并与空腔相适配,所述针芯座与穿刺针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卡槽,所述穿刺针一端位于卡槽并与卡槽卡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下套管下端环绕设有手撕固定贴,所述下套管后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卡边,所述深度控制板与卡边位置相对应处均设有固定槽,所述下套管与深度控制板卡接固定,所述深度控制板一侧设有执手,所述菱形槽与螺纹通槽连接处、容纳腔与限位槽连接处、下套管与紧固端盖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橡胶塞。

优选的,所述螺纹通槽、保护导管、导向丝、菱形槽、穿刺针、限位槽、容纳腔、紧固端盖和留置针管均处于同一轴心线上。

优选的,所述空心管右端与容纳腔相通,所述活塞设置在空心管内部并呈左右运动,所述空心管与活塞的头端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活塞的头端上设有指示杆,所述空心管左端设有指示罩,且指示罩上贴设有动脉图层和静脉图层,所述指示杆一端贯穿空心管侧壁并延伸至指示罩内部,所述指示杆上设有刻度线,所述连接接头设置在连接管一端,所述单向阀设置在下套管与连接管连接下套管的部分之间,所述连接管与下套管相通并且呈夹角10°-20°设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保护导管、推杆和导向丝设计操作简单,比侧面进入使用起来更方便,出液口和测压装置设计便于判断是动脉还是静脉,通过测压装置获取容纳腔的内部压力,并且可以实时观察压力情况,从而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精准,深度控制板设计便于控制穿刺深度,退出穿刺针后,通过连接管直接将灌注液输送到容纳腔内并注入动脉中,无需再次置管,连接接头便与与其它装置连接,单向阀防止灌注液在动脉压力下倒流,保护套设计防止误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深度控制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套管、2-螺纹通槽、3-保护导管、4-推杆、5-导向丝、6-菱形槽、7-针芯座、8-穿刺针、9-出液口、10-下套管、11-限位槽、12-容纳腔、13-固定翼、14-测压装置、141-空心管、142-活塞、143-指示杆、15-输液装置、151-连接管、152-连接接头、153-单向阀、16-紧固端盖、17-留置针管、18-保护套、19-深度控制板、191-固定槽、192-执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动脉套管针,包括上套管1,上套管1顶部中心竖向设置有螺纹通槽2,且螺纹通槽2内置有保护导管3,保护导管3一侧设有推杆4,保护导管3内腔设有导向丝5,上套管1底部中心开设有菱形槽6,且菱形槽6与螺纹通槽2连通,菱形槽6内置有针芯座7,且针芯座7底部连接有穿刺针8,穿刺针8上端一侧设有出液口9,上套管1下方设有下套管10,且下套管10顶部中心设有限位槽11,限位槽11下方设有容纳腔12,且容纳腔12与限位槽11连通,下套管10上端外侧设有固定翼13,下套管10中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测压装置14和输液装置15,测压装置14由空心管141、活塞142和指示杆143组成,输液装置15由连接管151、连接接头152和单向阀153组成,下套管10底端设有紧固端盖16,且紧固端盖16内置有留置针管17,留置针管17底部套设有保护套18,下套管10后侧壁上设有深度控制板19。

其中,保护导管3与螺纹通槽2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外螺纹,保护导管3与螺纹通槽2螺纹连接,保护导管3一侧竖向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顶端一侧开设有卡口,推杆4位于导向槽内并呈上下运动,推杆4顶部位于卡口内并与卡口卡接固定,推杆4底部与导向丝5固定连接,保护导管3上设有刻度线,上套管1与下套管10螺接固定,菱形槽6与限位槽11配合密封形成空腔,针芯座7位于空腔内部并与空腔相适配,针芯座7与穿刺针8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卡槽,穿刺针8一端位于卡槽并与卡槽卡接固定,下套管10下端环绕设有手撕固定贴,下套管10后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卡边,深度控制板19与卡边位置相对应处均设有固定槽191,下套管10与深度控制板19卡接固定,深度控制板19一侧设有执手192,菱形槽6与螺纹通槽2连接处、容纳腔12与限位槽11连接处、下套管10与紧固端盖16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橡胶塞,螺纹通槽2、保护导管3、导向丝5、菱形槽6、穿刺针8、限位槽11、容纳腔12、紧固端盖16和留置针管17均处于同一轴心线上,空心管141右端与容纳腔12相通,活塞142设置在空心管141内部并呈左右运动,空心管141与活塞142的头端之间设有弹簧,活塞142的头端上设有指示杆143,空心管141左端设有指示罩,且指示罩上贴设有动脉图层和静脉图层,指示杆143一端贯穿空心管141侧壁并延伸至指示罩内部,指示杆143上设有刻度线,连接接头152设置在连接管151一端,单向阀153设置在下套管10与连接管151连接下套管10的部分之间,连接管151与下套管10相通并且呈夹角10°-20°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本装置时,先通过调节下套管10在深度控制板19上的位置来控制穿刺深度,然后拔掉保护套18,对患者动脉进行穿刺,穿刺针8和留置针管17一起穿刺,穿刺针8刺破血管,血液经出液孔9流入到容纳腔12内接着流向空心管141,并推动活塞142运动,从而带动指示杆143向指示罩方向移动,若插入的是动脉,由于动脉内的血压要略高,而且有脉搏的跳动,因此活塞142会移动到指示罩上动脉图层区域内,反之若插入的是静脉,活塞142则会移动到指示罩上静脉图层区域内,当退出穿刺针8时,将上套管1和下套管10分开,取出针芯座7并拔掉穿刺针8,在组装即可,退出穿刺针8后,通过连接管151直接将灌注液输送到容纳腔12内并注入动脉中,无需再次置管,连接接头152便于与其它装置连接,单向阀153防止灌注液在动脉压力下倒流,当需要导向丝5介入治疗时,取出针芯座7,然后下压推杆4带动到导向丝5向下运动,直至合适深度时停止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