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蜗杆离合机构的输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8295发布日期:2019-11-19 20:4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有蜗杆离合机构的输注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蜗杆离合机构的输注泵。



背景技术:

在医疗行业,对病人进行注射或输液过程中,注射泵和输液泵被广泛的应用,但现有技术的注射泵和输液泵由于各自独立设计,各自独立设置一个驱动电机,当这两种泵体需要交替使用时,使得电机的利用率不高,且由于两泵体分开设置,也使得摆放收纳时较为占用空间,同时,也使得操作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设置有蜗杆离合机构的输注泵,该输注泵能够通过蜗杆离合机构的设置,方便快捷的实现输液泵和注射泵的动力切换,继而有效提升电机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空间占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置有蜗杆离合机构的输注泵,包括注射泵和输液泵,以及设置于所述注射泵和输液泵动力输入部的蜗杆离合机构;所述蜗杆离合机构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电机、枢接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壁之间的摆动架、枢接于所述摆动架的蜗杆、设置于所述蜗杆相对两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相枢接的两个传动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架摆向任一所述传动部的驱动杆;所述蜗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的驱动部相连接的从动部;两个所述传动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注射泵和输液泵的动力输入部相连接;当所述摆动架在所述驱动杆的作用下摆向其中一个所述传动部时,所述摆动架上的蜗杆与该所述传动部相啮合。

其中,所述摆动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枢接臂和第二枢接臂、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臂和第二枢接臂远离枢接端的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臂或第二枢接臂一侧的驱动位。

其中,所述蜗杆竖直枢接于所述底座,所述蜗杆的顶端同轴紧固有从动伞齿轮,所述从动伞齿轮与设置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的主动伞齿轮相啮合。

其中,所述第一枢接臂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相枢接,所述第二枢接臂与所述支架的一侧壁相枢接。

其中,所述驱动杆枢接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壁,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驱动位相配合。

其中,还包括用于架设所述输液泵、所述注射泵及所述蜗杆离合机构的壳体,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其中,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注射泵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第一齿轮组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输液泵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第二齿轮组相啮合。

其中,所述传动部包括两端枢接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壁之间的传动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套设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输液泵和所述注射泵的动力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

其中,所述输液泵和所述注射泵的动力输入端均设置于所述蜗杆离合机构的同一侧,且分别位于所述摆动架的两侧。

其中,所述壳体的一端一体向外延伸有保护罩,所述注射泵的注射杆沿所述保护罩的腔体长度方向往返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蜗杆离合机构的输注泵,包括注射泵和输液泵,以及设置于所述注射泵和输液泵动力输入部的蜗杆离合机构;所述蜗杆离合机构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电机、枢接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壁之间的摆动架、枢接于所述摆动架的蜗杆、设置于所述蜗杆相对两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相枢接的两个传动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架摆向任一所述传动部的驱动杆;所述蜗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的驱动部相连接的从动部;两个所述传动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注射泵和输液泵的动力输入部相连接;当所述摆动架在所述驱动杆的作用下摆向其中一个所述传动部时,所述摆动架上的蜗杆与该所述传动部相啮合。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输注泵,结构连接紧凑,能够通过蜗杆离合机构的设置,方便快捷的实现输液泵和注射泵之间的动力切换,继而有效提升电机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设置有蜗杆离合机构的输注泵的轴测图。

图2是图1去除壳体后的正面轴测图。

图3是图1去除壳体后的反面轴测图。

图4是图1中蜗杆离合机构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蜗杆离合机构的输注泵,包括注射泵1和输液泵2,以及设置于所述注射泵1和输液泵2动力输入部的蜗杆离合机构3;所述蜗杆离合机构3包括支架31、设置于所述支架31的电机32、枢接于所述支架31相对两侧壁之间的摆动架33、枢接于所述摆动架33的蜗杆34、设置于所述蜗杆34相对两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31的相对两侧壁相枢接的两个传动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架33摆向任一所述传动部的驱动杆4;所述蜗杆34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32的驱动部相连接的从动部;两个所述传动部35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注射泵1和输液泵2的动力输入部相连接;当所述摆动架33在所述驱动杆4的作用下摆向其中一个所述传动部35时,该所述传动部35与枢接于所述摆动架33上的蜗杆34相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架33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枢接臂351和第二枢接臂352、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臂351和第二枢接臂352远离枢接端的底座35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臂351或第二枢接臂352一侧的驱动位354。该摆动架33采用压铸一体成型,驱动位354为外延于第一枢接臂351外侧的框体,所述第一枢接臂351与所述电机32的驱动轴相枢接,所述第二枢接臂352与所述支架31的一侧壁相枢接。

为了方便驱动杆4驱动该摆动架33向其相对两侧的任意一侧摆动,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4枢接于所述支架31的一侧壁,且所述驱动杆4的一端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插设于框体中,当驱动杆4转动一定角度时,即可通过驱动杆4一端的折弯部驱使摆动架33摆向一侧与对应的传动部35相连接。

为了方便各部件的架设,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液泵2、所述注射泵1及所述蜗杆34离合机构3的外围还架设有壳体5,此外,为了方便驱动杆4的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4的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5,且所述驱动杆4的一端设置有手柄41。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摆向一侧传动部35的蜗杆34离合机构3与对应的传动部35之间形成动力传输,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蜗杆34竖直枢接于所述底座353,所述蜗杆34的顶端同轴紧固有从动伞齿轮36,所述从动伞齿轮36与设置于所述电机32的驱动轴的主动伞齿轮37相啮合。以此结构设计,当蜗杆34在摆动架33的摆动作用下偏向一侧的第一传动部35时,随即便于该第一传动部35形成啮合连接,继而所述第一传动部35的动力输出端便于与所述注射泵1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第一齿轮组相啮合;反之位于蜗杆34另一侧的第二传动部35便远离蜗杆34,继而与第二传动部35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二齿轮组相啮合的所述输液泵2将处于停机状态。以此方式设计,方便快捷的实现了输液泵2和注射泵1之间的动力切换,使得一机两用,有效拓展了设备功能的同时,也使得注射泵1和输液泵2有效的融为一体,有效降低了设备的空间占用。

为了方便注射泵1和输液泵2的动力输入,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液泵2和所述注射泵1的动力输入端均设置于所述蜗杆34离合机构3的同一侧,且分别位于所述摆动架33的两侧。

此外,本实施例中由于注射泵1的注射杆外露于壳体5,为了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本实施例还在所述壳体5的一端一体向外延伸有保护罩51,所述注射泵1的注射杆11沿所述保护罩51的腔体长度方向往返运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