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外科护理用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1227发布日期:2020-04-03 14:0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外科护理用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外科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心外科护理用引流器。



背景技术:

引流器在心外科手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引流器即为负压引流,负压引流在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

目前有的引流器上具有清洗和引流功能,但是清洗和引流是共用一个管路,大大的限制了清洗、引流的实用次序,且增大了细菌感染的几率,若是需要大量清洗液进行清洗时,使得一次供给的清洗量十分有限,需要不断的人工补液,降低清洗和引流效率,且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心外科护理用引流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引流器清洗和引流效率低,且增大细菌感染几率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清洗筒和引流筒,清洗筒位于引流筒的左方,清洗筒和引流筒内均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活塞,活塞的高度为清洗筒或引流筒高度的一半,两个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反,清洗筒左侧设有位于其上端的进液管,进液管内设有开口朝向清洗筒的第一单向阀,引流筒右侧设有位于其上端的排液管,排液管内设有开口远离引流筒的第二单向阀,清洗筒上端经第一连接管连接有导管,引流筒上端经第二连接管与导管连接,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内均设有开口朝向导管的第三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活塞,并设置清洗管与清洗筒连通,引流管与引流筒连通,能够实现连续清洗和引流,且清洗与引流互不干扰,降低积液腔内感染的几率,提高清洗和引流效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剖切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剖切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清洗筒1和引流筒2,清洗筒1位于引流筒2的左方,清洗筒1和引流筒2内均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活塞3,活塞3的高度为清洗筒1或引流筒2高度的一半,两个活塞3的运动方向相反,清洗筒1左侧设有位于其上端的进液管4,进液管4内设有开口朝向清洗筒1的第一单向阀5,引流筒2右侧设有位于其上端的排液管6,排液管6内设有开口远离引流筒2的第二单向阀7,清洗筒1上端经第一连接管8连接有导管9,引流筒2上端经第二连接管10与导管9连接,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10内均设有开口朝向导管9的第三单向阀11。

为了使两个活塞3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的活塞3内均螺纹连接有竖直方向的往复丝杠12,两个往复丝杠12的螺纹旋向相反且其上端不贯穿活塞3,往复丝杠12下端贯穿清洗筒1或引流筒2且同轴安装有第一斜齿轮13,两个第一斜齿轮13之间啮合有前后轴向的第二斜齿轮14。

所述的清洗筒1和引流筒2下方设有底座15,两个往复丝杠12下端均与底座15转动连接。

所述的底座15上设有传动箱16,两个第一斜齿轮13均位于传动箱16内,传动箱16内设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7,第二斜齿轮14与电机轴同轴固定连接。

为了使活塞3在清洗筒1或引流筒2内产生上下移动,所述的清洗筒1内部和引流筒2内部的下表面均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光杆18,光杆18上端插入活塞3内且不贯穿活塞3,光杆18与活塞3之间滑动连接。

为了提高清洗和引流效果,所述的导管9上端设有半圆形的引流头19,导管9内设有竖向的清洗管20和引流管21,清洗管20下端与第一连接管8连接,引流管21下端与第二连接管10连接,清洗管20上端开设有贯穿引流头19的清洗孔22,引流管21上端开设有贯穿引流头19的引流孔23。

所述的进液管4的自由端与洗液瓶连接,排液管6的自由端与废液箱连接。

为了将导管9固定在人体上,所述的导管9圆周外侧设有半圆形且开口朝向引流头19的固定套24,固定套24的圆周端面上设有凝胶垫2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设置清洗筒1内的活塞3位于清洗筒1的底部,活塞3上方腔内充满清洗液,同时,引流筒2内的活塞3位于引流筒2的上部,且活塞3的上端面与引流筒2内部的上端面接触的初始状态;将导管9上具有引流头19的一端插入积液腔内,将凝胶垫25粘在人体开口周围的皮肤上,便将导管9固定在患者体内;启动电机17,电机17驱动第二斜齿轮14转动,第二斜齿轮14与两个第一斜齿轮13同时啮合,且使两个往复丝杠12转动,由于两个往复丝杠12的螺纹旋向相反,此时,清洗筒1内的活塞3沿着往复丝杠12向上移动,而引流筒2内的活塞3沿着往复丝杠12向下移动;

在清洗筒1内的活塞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单向阀5关闭,第一连接管8内的第三单向阀11开启,清洗筒1内的清洗液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8、清洗管20,并通过清洗孔22进入积液腔内,对积液腔进行清洗;同时,在引流筒2内的活塞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单向阀7关闭,第二连接管10内的第三单向阀11开启,随着活塞3的向下移动,引流筒2上部的空腔容积越来越大,将积液腔内的积液或中和液通过引流孔23,并经引流管21和第二连接管10吸入引流筒2的上部的空腔内;

当清洗筒1内活塞3的上端面与清洗筒1内部的上表面接触时,此时,引流筒2内活塞3的下端面与引流筒2内的下表面接触,随着电机17的继续转动,清洗筒1内的活塞3自上向下移动,清洗筒1上部的空腔容积越来越大,同时,第一单向阀5打开,连接管内的第三单向阀11关闭,将洗液瓶内的清洗液经过进液管4吸入清洗筒1内;同时,引流筒2内的活塞3自下向上移动,且第二单向阀7打开,第二连接管10内的第三单向阀11关闭,随着活塞3的向上移动,将引流筒2内的引流液或中和液经排液管6排入废液箱内;

电机17继续转动,两个活塞3上下移动重复上述动作,实现对积液腔的连续清洗及引流,且清洗与引流分开并同步进行,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并提高了清洗与引流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凝胶垫25采用医用凝胶垫25,凝胶垫25具有缓解皮肤紧张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使人体皮肤及皮下组织得到有效的有氧呼吸,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活塞,并设置清洗管与清洗筒连通,引流管与引流筒连通,能够实现连续清洗和引流,且清洗与引流互不干扰,降低积液腔内感染的几率,提高清洗和引流效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