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吸氧湿化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3478发布日期:2020-02-25 09:18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吸氧湿化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一次性吸氧湿化瓶。



背景技术:

氧气湿化瓶是一款康复设备及病房护理耗材,主要与氧气终端连接,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可供给供医疗单位急救给氧和缺氧病人做氧气吸入,供医疗单位急救给氧和缺氧病人作氧气吸入用。氧气吸入器流量精确,使用方便、安全,是医院急诊室、病房、病人给氧治疗的必备器械。

现有技术中的湿化瓶通常由三部构成:上方为氧气流量计,查看每分钟摄入氧气的数量,中间为插件,连接插头和上下部分的紧固件。下方为盛装蒸馏水的瓶体。氧气湿化过程中,预先在瓶身内加入1/3~2/3满液体。氧气由瓶内中央的进气管进入后溢出到瓶身内的液体中,氧气在液体内上升,溢出液面,经出气孔吹出。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氧气在瓶体内湿化过程中噪音较大,不利于保持病房内安静的恢复环境;另一方面,氧气气流较大时可能将液体吹出进入氧气管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氧湿化瓶,利于保持病房安静并避免因湿化液吹入氧气管道产生的危险。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次性吸氧湿化瓶,包括瓶体,瓶体内腔的顶部设有盛放湿化液的液瓶,在瓶体顶部的瓶口中间隙配合设有可将液瓶朝向瓶体底部方向推动的推柄;瓶体内腔的中部设有用于将由瓶口通入的氧气湿化后排出瓶体的湿化机构,湿化机构包括集气罩、排气嘴以及吸附元件,集气罩的形状为锥形且集气罩的大端朝向瓶体底部方向敞口分布,排气嘴的一端连接在集气罩的小端,另一端由开设在瓶体侧壁上的穿孔穿设在瓶体外部,吸附元件覆设在集气罩的大端并可供瓶体中的氧气透过吸附元件进入集气罩中,在吸附元件上对应液瓶下方的位置还设有空心针,空心针可在液瓶由推柄的推动作用下将液瓶刺破并供液瓶中的湿化液渗入吸附元件中。

优选的,液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液瓶以推柄为中心对称分布。

优选的,液瓶相背于推柄的一侧设有可沿分布于瓶体内壁上的滑轨滑动的滑槽,液瓶朝向推柄的一侧设有与推柄下端配合的凸台。

优选的,液瓶的底部设有瓶嘴,瓶嘴上盖设有可供空心针刺破的橡胶塞。

优选的,吸附元件采用无纺布材料制作。

优选的,在集气罩的大端设有用于支撑吸附元件的格栅板。

优选的,空心针固定在集气罩上,空心针的针尾端插设在吸附元件中。

优选的,瓶体的形状为圆柱形,吸附元件的形状为条状,且吸附元件在瓶体底部的投影面积为瓶体底部面积的1/3-1/2。

优选的,集气罩大端的外缘卡设在分布于瓶体内壁上的卡槽中。

优选的,在瓶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吸附多余湿化液的吸附海绵。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可吸附湿化液并可供氧气穿过的吸附元件(优选为无纺布)。首先,吸附元件中富含交错的微孔结构,利于湿化液的吸附,避免湿化液被氧气吹出瓶体进入吸氧管路,产生医疗事故。其次,本实用新型中的湿化液随空心针逐步缓慢渗入吸附元件中,吸附元件上的湿化液在湿化过程中损耗时,可通过毛细吸附作用使吸附元件始终保持饱和状态,不会造成吸附元件过于湿润,进一步避免了湿化液被氧气吹入管路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氧气由瓶体的瓶口进入瓶体中,由吸附元件的下侧穿过吸附元件后进入集气罩,最后通过排气嘴进入吸氧管路中。氧气在穿过吸附元件上的微孔结构时带走部分气态湿化液完成湿化,湿化过程中没有气过水声,极大的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瓶口,2、推柄,3、液瓶,4、滑轨,5、瓶体,6、凸台,7、瓶嘴,8、橡胶塞,9、集气罩,10、空心针,11、卡槽,12、吸附元件,13、格栅板,14、吸附海绵,15、排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次性吸氧湿化瓶,包括圆柱形的瓶体5,瓶体5顶部的中心位置设有可与干燥氧气管路对接的瓶口1,干燥氧气由瓶口1进入瓶体5进行湿化后排出。瓶体5内腔中设有设有盛放湿化液的液瓶3和用于将干燥氧气加湿的湿化机构。湿化液为无菌蒸馏水,在为肺水肿患者供氧时,可选择25%的酒精。在瓶体5的底部设有用于吸附多余湿化液的吸附海绵14。

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产品,在不使用状态下湿化液和湿化机构彼此分离,便于储存运输。使用时,通过按下间隙配合在瓶口1中的推柄2以使液瓶3和湿化机构接触,并使液瓶3中的湿化液进入湿化机构中发挥作用。推柄2为圆形,上部为柱状,且直径小于瓶口1孔径,避免堵塞瓶口1阻碍干燥氧气通入瓶体5中;底部为圆台状,在液瓶3朝向推柄2一侧的位置还设有支撑圆台底沿的凸台6,从而使得下压推柄2即可推动液瓶3向下移动。为了保证液瓶3在推柄2的下压作用下顺利下移,本实施例中在液瓶3靠近瓶体5内壁的一侧位置设有滑槽,在瓶体5内壁的对应位置设有沿瓶体5高度方向分布的滑轨4,滑轨4和滑槽均为燕尾式,避免液瓶3下移过程中错位。

湿化机构包括集气罩9、排气嘴15以及吸附元件12。集气罩9的形状为锥形,用于收集湿化后的氧气并由排气嘴15统一排出瓶体5,其小端封闭向上,大端敞口向下分布,大端的外沿开设在设置于瓶体5内壁中部偏下部位的两道凸起形成的卡槽11之中。排气嘴15的一端连接在集气罩9顶部的小端,另一端由开设在瓶体5侧壁上的穿孔穿设在瓶体5外部,以供患者吸取。为避免漏气,在穿孔和排气嘴15之间设置有密封胶。

吸附元件12覆为多孔结构,用于吸附湿化液并可供氧气穿过。本实施例中的吸附元件12为长条状的多层无纺布结构并完全覆设在集气罩9的大端位置,在集气罩9并位于吸附元件12向下一侧的位置还设有格栅板13,通过格栅板13对吸附元件12进行有效的支撑,避免其弯曲变形,影响吸附湿化液的效果或从集气罩9上脱落。在吸附元件12上对应液瓶3下方的位置还设有空心针10,空心针10可在液瓶3由推柄2的推动作用下将液瓶3刺破并供液瓶3中的湿化液渗入吸附元件12中。

在集气罩9上位于液瓶3下方的对应位置还设有空心针10,在通过推柄2下压液瓶3时,空心针10可刺入液瓶3中以使液瓶3中的湿化液随空心针10的针孔进入吸附元件12中,进而通过毛细吸附作用浸湿整个吸附元件12。在液瓶3的底部设有瓶嘴7,瓶嘴7上盖设有可供空心针10刺破的橡胶塞8。空心针10的中部固定在集气罩9上并位于橡胶塞8正下方的位置,空心针10的针尖端向上分布,针尾端插设在吸附元件12中。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在非使用状态下液瓶3因颠簸或其他情形自动下移与空心针10相接触,可在液瓶3的滑槽内沿设置增大滑动摩擦系数的阻尼胶。

本实施例中附元件的形状为条状,且吸附元件12在瓶体5底部的投影面积为瓶体5底部面积的1/3-1/2,在保证良好的湿化效果的基础上,使得由瓶口1通入到瓶体5中的干燥氧气可由吸附元件12的两侧通入瓶体5,再从瓶体5穿过吸附元件12的下侧完成湿化后再进入集气罩9内。液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液瓶3以推柄2为中心对称分布。空心针10的数量为两个,并与两个液瓶3上的橡胶塞8位置对应分布,其目的在于通过两个液瓶3同时加湿吸附元件12,减少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的准备时间。在此构思的基础上,也可设置更多的液瓶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