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4421发布日期:2019-12-27 14:46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采血针。



背景技术:

在血液治疗或者献血过程中,通常会用到采血针。现有的采血针通常为常见的钢针穿刺针,通过穿刺针穿刺入静脉进行采血或者透析等操作,或者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还要在麻醉下行颈静脉和股静脉等穿刺插管,且通常还要留取被穿刺者的血液标本,这就需要多次的进行穿刺,增加了献血人员或患者的痛苦。

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有些献血人员或者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会发生低血容量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反应,导致发生抽搐现象等。此时需要迅速将钢针拔出,否则拔针不及时会造成钢针穿破皮肤等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多功能采血针,以解决现有的采血针在献血或者是血液治疗时发生中重度不良反应时,存在的拔针不及时而造成钢针穿破皮肤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采血针,包括穿刺针,穿刺针外套设有留置软管,留置软管外套设有针套,所述穿刺针的尾端穿出针套并固接有可滑动连接在针套上的针柄,所述留置软管的尾端连接有多通道的操作管。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穿刺针用于穿刺,针套用于对穿刺针及留置软管进行套设,避免穿刺尖端伤人。本方案通过在穿刺针外套设留置软管,使用时,通过针柄推动穿刺针和留置软管一起穿刺入患者静脉内,而后再反向拉动针柄,从而将与针柄固接的穿刺针从患者静脉中取出,而将留置软管留置在患者静脉内。留置软管的尾端连接的操作管用于对患者进行采血、补液、取样等操作,而无需再次进行穿刺,避免了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此外,由于留置软管软性的设计,可随静脉的弯曲而弯曲,即使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抽搐时时,也避免了传统钢针刺穿皮肤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了医疗安全系数。

进一步,留置软管的尾端外壁设有第一螺纹部,操作管的顶端设有与留置软管螺纹连接的密封螺帽。

将留置软管的尾端与操作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操作方便,便于拆装,且通过密封螺帽的设置可增大留置软管与操作管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操作管的侧壁上连通有连接管,所述操作管的底端分别连通有采血管和留标管。

连接管设置在操作管的侧壁,用于对患者或者献血人员采血后进行营养液的输送,采血管用于对患者或献血人员进行采血,留标管用于对血样进行标本的留存,将不同功能的管分开设置,更加规范和安全。

进一步,连接管、采血管和留标管远离操作管的一端均可与注射器连接,且连接管、采血管和留标管远离操作管的一端外壁均螺纹连接有泰尔茂。

将连接管、采血管及留标管的内径设置成可与注射器紧密配合的尺寸,可保证采血及输送营养液时的密封性,避免空气混入,此外,在连接管、采血管及留标管的端部均螺纹连接泰尔茂,可在未使用时保证连接管、采血管及留标管端部的密封性,避免多口开设造成管口感染的问题。

进一步,针套的外壁固接容纳壳,容纳壳的上部设液囊,容纳壳的下部设有无菌棉片,且容纳壳的下部设有取料口。

容纳壳用于容纳和保护液囊与无菌棉片,液囊内容纳有利多卡因麻醉液,在使用穿刺针穿刺前,可挤压液囊,使麻醉液浸润到无菌棉片上。可在对麻药无过敏现象的患者皮肤上进行涂抹,减少穿刺的疼痛感。

进一步,留标管上设有刻度线。

留标管上的刻度线可对血液留标量进行观测,操作方便。

进一步,连接管、采血管、留标管与操作管的连通处均设有密封圈。

密封圈可增大连接管、采血管、留标管与操作管之间连通的密封性,避免漏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功能采血针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1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穿刺针1、留置软管2、针套3、针柄4、滑槽5、操作管6、密封螺帽7、连接管8、采血管9、留标管10、泰尔茂11、容纳壳12、液囊13、无菌棉片14、取料口15、密封圈16。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采血针,包括穿刺针1,穿刺针1外套设有留置软管2,本实施例中以医用16号针头做留置(16号针头的直径大于常用的穿刺针的针头),留置软管2外套设有针套3,针套3上设有竖向的滑槽5,滑槽5的底端设有开口。结合图2所示,针套3的外壁固接容纳壳12,容纳壳12的上部粘接有液囊13,液囊13内容纳有利多卡因麻醉液,容纳壳12的下部容纳有无菌棉片14,且容纳壳12的下部设有取料口15。穿刺针1的尾端穿出针套3并固接有可滑动连接在滑槽5内的针柄4。

留置软管2的尾端可拆卸连接有多通道的操作管6,留置软管2与操作管6的具体连接方式为:留置软管2的尾端外壁设有第一螺纹部,操作管6的顶端设有与留置软管2螺纹连接的密封螺帽7。操作管6的侧壁上连通有连接管8,连接管8与操作管6的连通处设有单向出液阀;操作管6的底端分别连通有采血管9和留标管10,采血管9、留标管10与操作管的连通处均设有单向进液阀,留标管10上设有刻度线,连接管8、采血管9、留标管10与操作管6的连通处均设有密封圈16以增大连通处的密封性。连接管8、采血管9和留标管10远离操作管6的一端均可与注射器连接,且连接管8、采血管9和留标管10远离操作管6的一端外壁均螺纹连接有泰尔茂11(泰尔茂为一种医疗领域常用的密封消毒帽)。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用前,先根据患者或献血人员的过敏测试结果确定是否对利多卡因麻醉有过敏反应,若无过敏反应,则挤压液囊13,使得液囊13内的利多卡因麻醉液撑破液囊13并流至消毒棉片上浸润消毒棉片,医护人员在消毒棉片浸润后将消毒棉片从取料口15中取出,并涂抹在待穿刺人员的皮肤上,减小穿刺过程中的痛苦。由于利多卡因麻醉液是即用即浸润消毒棉片的,不会造成利多卡因麻醉液失效的问题。

而后医护人员手持针柄4将针柄4滑动至滑槽5内,而后医护人员继续沿滑槽5向上推动针柄4,针柄4沿滑槽5向上滑动会带动穿刺针1及留置软管2沿针套3向上移动并穿出针套3穿刺入患者的静脉内,此时穿刺针1及留置软管2均穿刺如患者的静脉内。而后将针柄4沿滑槽5向下滑动,使得与针柄4固接的穿刺针1从静脉中脱离,而留置软管2留置在患者的静脉内。撤出穿刺针1后,迅速将操作管6顶端的密封螺帽7旋入留置软管2尾端的第一螺纹部上,实现操作管6与留置软管2的连通。

当需要采血时,旋下采血管9底端的泰尔茂11,将注射器的头部插入采血管9内,进行负压采血;当需要留存血样时,旋下留标管10底端的泰尔茂11,将注射器的头部插入留标管10内,进行负压抽取血样留标,而后重新旋上泰尔茂11,对采血管9及留标管10的端部进行密封,避免发生污染问题。当患者或献血人员采血后需要补充营养时,此时旋下连接管8底端的泰尔茂11,将注射器的头部插入连接管8内,进行营养液的注射,操作方便。

本技术方案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多次采血或留存血样的过程中无需就进行多次穿刺,减小了患者的穿刺痛苦,留置软管2的设置也避免了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抽搐时时,传统钢针刺穿皮肤的安全隐患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