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弧形鹭嘴式神经内镜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5996发布日期:2020-01-31 14:0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覆膜弧形鹭嘴式神经内镜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内镜手术的覆膜弧形鹭嘴式神经内镜鞘,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内镜手术是微创神经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脑实质内缺乏内镜手术所必须的空气或水环境,必须依赖神经内镜鞘以完成神经内镜在脑实质内的手术。目前神经内镜鞘多为圆形固定直径,存在着脑组织损伤大、操作空间有限、手术视野狭窄、止血困难等缺陷;也有可扩张的神经内镜鞘,但结构设计如外科牵开器一样,头端和末端等比例扩大,使内镜的微创优势损失殆尽;少数可以远端扩张的神经内镜鞘,不能精准控制扩张角度,也无法避免因鞘管扩张时周围脑、血管等组织嵌入导致的医源性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神经内镜鞘在手术中圆形鞘管损伤大,鞘管扩张不精确,以及鞘管扩张时脑组织血管等易发生嵌入性损伤,提供了一种设计巧妙、使用便捷精准的覆膜弧形鹭嘴式神经内镜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覆膜弧形鹭嘴式神经内镜鞘,包括弧形鞘管和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展开板,所述展开板一端为连接板,所述展开板下方为承载板,所述展开板与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调节块,所述连接板下方连接鞘管,所述鞘管之间设置鞘芯。

进一步的,所述展开板由左展板和右展板组成,所述左展板一端为左连接板,所述右展板一端为右连接板,所述左展板下方为左承载板,所述右展板下方为右承载板,所述左展板、所述右展板、所述左承载板、所述右承载板组成了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之间设置锥度三角调节块,所述左连接板下方连接左鞘管,所述右连接板下方连接右鞘管,所述左鞘管、所述右鞘管中间设置适配鞘芯,所述锥度三角调节块设置固定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轴,所述锥度三角调节块中滑动设置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一端带有固定轴斜面,所述固定轴斜面外周设置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轴斜面适配的定位轴斜面,所述定位轴与所述锥度三角调节块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左承载板与所述右承载板上开有与所述定位轴适配的固定槽。

进一步的,所述鞘管与调节部采用医用透明硬质塑料制作,一体化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左鞘管和所述右鞘管为扁弧形薄壁件,弧形鞘管长度30-10cm,鞘管长轴直径在10-30mm,短轴直径在5-20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锥度三角调节块上设置角度刻线。

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板和所述右连接板为深色颜色。

进一步的,所述左鞘管和所述右鞘管外侧覆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可以采用乳胶、聚亚胺脂或聚氨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使用便捷,弧形鞘管利用脑沟入路既减少脑实质损伤,又便于多器械操作;通过调节块角度刻线可以精准扩张远端鞘管,既扩大了内镜的手术视野,又减少了皮层脑组织损伤,保持了神经内镜的微创优势;鞘管外侧覆膜,有效防止了鞘管扩张时脑组织、血管的嵌入性损伤,减少了手术中对创面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鞘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缩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锥度三角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锥度三角调节块的正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柱状鞘芯1、左展板2-1、右展板2-2、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左承载板4-1、右承载板4-2、调节腔5、锥度三角调节块6、固定轴6-1、固定轴斜面6-2、定位轴6-3,定位轴6-3、复位弹簧6-4,左鞘管7、右鞘管8、保护膜9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9所示,一种覆膜弧形鹭嘴式神经内镜鞘,包括弧形鞘管和调节部。调节部由医用透明硬质塑料或医用不锈钢制成,调节部包括展开板,展开板一端为连接板,展开板下方为承载板,展开板与承载板之间设置调节块,展开板与承载板组成的外形与调节块外形适配,调节块可调节展开板的开合角度。连接板下方连接鞘管,鞘管采用医用透明硬质塑料制造,如图4所示,鞘管为弧形薄壁件,鞘管之间设置适配鞘芯。调节块中设置固定装置来使调节块与承载板固定。调节块设置角度刻线,使角度调整更加精准。

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展开板由左展板2-1和右展板2-2组成,左展板2-1一端为左连接板3-1,右展板2-2一端为右连接板3-2。左展板2-1下方为左承载板4-1,右展板2-2下方为右承载板4-2。左展板2-1、右展板2-2、左承载板4-1、右承载板4-2组成了呈立体三角形的调节腔5,调节腔5之间设置锥度三角调节块6,如图8所示,锥度三角调节块6外形与调节腔5适配,且调节腔5带有一定的锥度,将锥度三角调节块6不断推入调节腔5的时候,可以使调节腔5按锥度比例扩大。

左连接板3-1下方连接左鞘管7,右连接板3-2下方连接右鞘管8。左鞘管7、右鞘管8相互包合中间呈管状,左鞘管7、右鞘管8中间设置适配鞘芯1,如图2所示,鞘芯1比鞘管形状略小适配,鞘芯1的长轴为10-30mm,短轴为5-20mm。

如图9所示,锥度三角调节块6中横向滑动设置固定轴6-1,固定轴6-1一端带有固定轴斜面6-2,固定轴斜面6-2外周设置定位轴6-3,定位轴6-3中部设置有与固定轴斜面6-2适配的定位轴斜面,定位轴6-3与锥度三角调节块6之间设置复位弹簧6-4,定位轴6-3下部可伸出锥度三角调节块6底部,左承载板4-1与右承载板4-2上开有与定位轴6-3适配的固定槽。

左鞘管7和右鞘管8外侧覆保护膜9,防止侧方脑组织进入。覆膜由透明柔韧的材料制成。可以采用乳胶、聚亚胺脂和聚氨酯等材料。

左鞘管7和右鞘管8上端连接板带有深色颜色,方便内镜及手术器械在较暗光线背景下出入内镜鞘,而不会误伤脑组织。

使用时将鞘芯1与左鞘管7和右鞘管8一起利用脑组织特有的脑沟结构,分离并插入脑沟,逐渐深入至病灶部位,然后将鞘芯1取出,当需要调整左鞘管7和右鞘管8的翻转角度时,只需按住锥度三角调节块6上的固定轴6-1,固定轴6-1往内部移动,固定轴斜面6-2推动定位轴斜面使定位轴6-3向上移动,然后推动锥度三角调节块6移动直至根据锥度三角调节块6上的角度刻线到达指定的深度,锥度三角调节块6将左展板2-1和右展板2-2撑至需要的角度。左展板2-1和右展板2-2分别带动左鞘管7和右鞘管8翻转至需要的角度。放开固定轴6-1,复位弹簧6-4推动定位轴6-3下移,定位轴6-3下端插入左承载板4-1与右承载板4-2上的固定槽中,锥度三角调节块6相对固定,从而左鞘管7和右鞘管8固定不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方法:根据高血压脑出血部位选择行3-4cm直切口,钻孔并扩大成直径2.0-3.0cm的骨窗,切开硬脑膜并悬吊,缓慢置入脑针,探及血肿并释放部分血性液体后拔出脑针,沿合适脑沟自然裂隙分离扩张,缓慢置入覆膜弧形鹭嘴式神经内镜鞘,拔除柱状鞘芯1,放入神经内镜,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脑内血肿。如果存在较多鞘外血肿或出现不明来源的鞘外出血,则需要调整左鞘管7和右鞘管8的翻转角度,首先按住锥度三角调节块6上的固定轴6-1,固定轴6-1往内部移动,固定轴斜面6-2推动定位轴斜面使定位轴6-3向上移动,然后推动锥度三角调节块6移动直至根据锥度三角调节块6上的角度刻线到达指定的深度,锥度三角调节块6将左展板2-1和右展板2-2撑至需要的角度。左展板2-1和右展板2-2分别带动左鞘管7和右鞘管8翻转至需要的角度。放开固定轴6-1,复位弹簧6-4推动定位轴6-3下移,定位轴6-3下端插入左承载板4-1与右承载板4-2上的固定槽中,锥度三角调节块6相对固定,从而左鞘管7和右鞘管8固定不动。利用左鞘管7和右鞘管8张口幅度来撑开血肿腔,直视下继续清除脑内血肿及止血。手术结束后复位鞘管,退出神经内镜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