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9129发布日期:2019-12-10 19:45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桡动脉穿刺用止血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桡动脉: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在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绕桡骨茎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到手掌,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桡动脉下段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是临床触摸脉搏的部位;临床上常选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做血液气体分析。但由于桡动脉较细,穿刺难度明显增加,按我科常规穿刺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低。鉴此,我们通过改变患者手臂的放置方法,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目前临床上针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的方式一般是需要通过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从而加速止血速度,现有对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均是佩戴在手腕部位,其结构简单,有些是通过对手腕整体进行缠绕,压迫止血点,但由于止血时间长,手腕部位长时间受到压迫,导致整个手腕部位血液流动不畅,给患者带来痛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临床上针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的方式一般是需要通过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从而加速止血速度,现有对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均是佩戴在手腕部位,其结构简单,有些是通过对手腕整体进行缠绕,压迫止血点,但由于止血时间长,手腕部位长时间受到压迫,导致整个手腕部位血液流动不畅,给患者带来痛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装置,包括黏贴带和单向阀结构,所述黏贴带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孔,且黏贴带的下表面黏贴有双面胶带,所述黏贴带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固定壳体,且固定壳体下端面的外边沿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固定壳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内部设置有漏杯,所述漏杯的上方安装有海绵,且海绵的右侧设置有连通管,所述海绵的上方安装有压杆,且压杆的外侧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滑轨,且滑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单向阀结构设置于连通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贯穿于黏贴带与双面胶带的内部,且黏贴带的下表面与双面胶带的上表面之间紧密粘合,并且黏贴带和双面胶带均关于固定壳体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结构为橡胶圆环结构,且密封圈与固定壳体的下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的结构为弹性结构,且漏杯贯穿于橡胶垫的内部,并且漏杯的结构为漏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漏杯通过海绵与连通管之间相连相通,且海绵的内部结构为蜂窝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压杆通过滑块、定位滑轨和第一弹簧与固定壳体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滑块与定位滑轨之间的外形结构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结构包括第二弹簧、挡片、挡圈和挡杆,所述挡圈的外圈面与连通管的内壁之间焊接,且挡圈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侧连接有挡片,且第二弹簧的右侧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通过第二弹簧与挡片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装置通过设置的黏贴带与双面胶带能够将整个装置固定黏贴在桡动脉穿刺部位,如此能够避免传统的佩戴式止血装置对缠绕手腕造成的压迫,并且通过通气孔的设置能够起到透气的效果;

突出的橡胶圆环形结构的密封圈能够在装置黏贴在手腕上时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并且橡胶垫通过弹性形变也能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漏斗形结构的漏杯能够方便药液进行渗透,也能避免药液反渗的问题,海绵能够储存一些止血药液,从而能够通过漏杯对穿刺部位进行药物止血;

压杆通过伸长能够对海绵和橡胶垫进行压缩,从而能够保证该装置的止血效果,通过定位滑轨的设置能够对压杆的伸缩距离进行限定,单向阀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海绵在压缩时,药液从连通管中溢出,大大提高了该种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向阀结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壳体与压杆连接处仰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黏贴带;2、通气孔;3、双面胶带;4、固定壳体;5、密封圈;6、橡胶垫;7、漏杯;8、海绵;9、连通管;10、固定圈;11、第一弹簧;12、滑块;13、压杆;14、单向阀结构;141、第二弹簧;142、挡片;143、挡圈;144、挡杆;15、定位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装置,包括黏贴带1和单向阀结构14,黏贴带1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孔2,且黏贴带1的下表面黏贴有双面胶带3,黏贴带1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固定壳体4,且固定壳体4下端面的外边沿设置有密封圈5,通气孔2贯穿于黏贴带1与双面胶带3的内部,且黏贴带1的下表面与双面胶带3的上表面之间紧密粘合,并且黏贴带1和双面胶带3均关于固定壳体4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通过设置的黏贴带1与双面胶带3能够将整个装置固定黏贴在桡动脉穿刺部位,如此能够避免传统的佩戴式止血装置对缠绕手腕造成的压迫,并且通过通气孔2的设置能够起到透气的效果,密封圈5的结构为橡胶圆环结构,且密封圈5与固定壳体4的下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突出的橡胶圆环形结构的密封圈5能够在装置黏贴在手腕上时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固定壳体4内部的下方设置有橡胶垫6,且橡胶垫6的内部设置有漏杯7,橡胶垫6的结构为弹性结构,且漏杯7贯穿于橡胶垫6的内部,并且漏杯7的结构为漏斗形结构,橡胶垫6通过弹性形变也能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漏斗形结构的漏杯7能够方便药液进行渗透,也能避免药液反渗的问题,漏杯7的上方安装有海绵8,且海绵8的右侧设置有连通管9,漏杯7通过海绵8与连通管9之间相连相通,且海绵8的内部结构为蜂窝型结构,海绵8能够储存一些止血药液,从而能够通过漏杯7对穿刺部位进行药物止血;

海绵8的上方安装有压杆13,且压杆13的外侧安装有滑块12,滑块12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滑轨15,且滑块1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11,第一弹簧1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圈10,压杆13通过滑块12、定位滑轨15和第一弹簧11与固定壳体4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滑块12与定位滑轨15之间的外形结构相吻合,压杆13通过伸长能够对海绵8和橡胶垫6进行压缩,从而能够保证该装置的止血效果,通过定位滑轨15的设置能够对压杆13的伸缩距离进行限定,单向阀结构14设置于连通管9的内部,单向阀结构14包括第二弹簧141、挡片142、挡圈143和挡杆144,挡圈143的外圈面与连通管9的内壁之间焊接,且挡圈143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弹簧141,第二弹簧141的左侧连接有挡片142,且第二弹簧141的右侧连接有挡杆144,挡杆144通过第二弹簧141与挡片142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单向阀结构14的设置能够避免海绵8在压缩时,药液从连通管9中溢出,大大提高了该种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装置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压迫止血装置,首先通过双面胶带3能够将黏贴带1紧密固定黏贴在桡动脉穿刺部位的皮肤上,从而能够使密封圈5能够紧密贴合在桡动脉穿刺部位处,对桡动脉穿刺周围部位进行压迫止血,通气孔2的设置能够起到透气的效果,药液注射器通过连通管9能够向海绵8中注射止血药液,连通管9中冲入液体时,会对挡圈143造成挤压,挡圈143通过第二弹簧141的弹性,从而能够与挡圈143贴合部位张开,如此能够使止血药液流入海绵8中,按压压杆13,压杆13通过第一弹簧11、滑块12和定位滑轨15能够在固定壳体4中滑动,压杆13能够对海绵8进行挤压,使得海绵8中的药液能够通过漏杯7流入穿刺部位,进行药物止血,第一弹簧11能够起到弹性形变的作用,使得压杆13能够多次压缩,固定圈10能够对第一弹簧1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海绵8能够带动橡胶垫6形变,使得橡胶垫6也能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并且安装的挡杆144通过第二弹簧141能够对挡片142进行拉扯,使得挡片142与挡圈143之间紧密贴合,避免药液从连通管9中溢出,使得整个压迫止血装置的实用性得到很好的提高,就这样完成整个压迫止血装置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