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跟腱缝合用过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6792发布日期:2020-02-07 22:4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跟腱缝合用过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用辅助器具,尤其涉及一种跟腱缝合用过线器。



背景技术:

在跟腱缝合手术中会用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用于经皮缝合跟腱时将缝合线从跟腱两侧引导出手术切口,现有的过线器如图3所示,整体为一细圆柱金属杆,两端各开有一个过线孔。操作时手持一端,另一端经跟腱断端的手术切口穿入至跟腱旁,缝合线经皮横穿过跟腱和过线器前端小孔,回抽过线器,缝合线一端便可自切口中引出。该过线器的主要问题是细长杆的结构容易打滑,不利于手持,另外金属杆两端面位具有与金属杆中心线垂直的平面,端面边缘较为钝,容易加重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利于手持,且能够很好的减轻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包括主体、柄部和头部,所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一体成型,其中:主体为圆柱状细长杆,柄部位于主体一侧,头部位于主体另一侧,头部设有过线孔,头部整体为扁平尖锥状,边缘锋利。

所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其中:柄部所在的平面与主体和头部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其中:跟腱缝合用过线器由一整根金属杆制成。

所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其中:柄部包括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第三段;第一圆弧段第一端与主体第一端连接,第一圆弧段第二端与第二圆弧段第一端连接,第二圆弧段第二端与第三段第一端连接。

所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其中:第三段是直杆段或圆弧段。

所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其中:第三段第二端为曲面或者设有圆弧倒角。

所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其中:柄部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第三段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远大于主体的横截面的面积。

所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其中:主体整体为圆弧杆状。

所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其中:头部包括两个第一斜边和两个第二斜边,所述两个第一斜边分别从主体第二端的两侧以逐渐远离主体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两个第二斜边分别与一个第一斜边连接,且从第一斜边开始以逐渐接近主体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直至两个第二斜边在顶端连接为止,且两个第二斜边边缘锋利。

附图说明

图1为跟腱缝合用过线器主视图;

图2为跟腱缝合用过线器俯视图示意图;

图3为现有跟腱缝合用过线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包括主体1、柄部2、头部3。所述跟腱缝合用过线器由一整根金属杆一体制成,其中主体1为圆柱状细长杆,柄部2位于主体1一侧,头部3位于主体1另一侧,头部3设有过线孔6。所述金属为不锈钢或钛合金。

柄部2所在的平面与主体1和头部3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夹角a,避免了在过线器穿刺过程中由于足跟部的阻挡所带来的操作不便,明显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二次伤害。所述夹角a的角度范围在120度到150度之间,优选的为135度;柄部2包括第一圆弧段8,第二圆弧段9和第三段10;第一圆弧段8第一端与主体1第一端连接,优选的二者圆弧过渡,第一圆弧段8第二端与第二圆弧段9第一端连接,优选的二者圆弧过渡,第二圆弧段9第二端与第三段10第一端连接,优选的二者圆弧过渡,第三段10可为直杆段亦可为圆弧段,第三段10的第二端为曲面或者设有圆弧倒角。柄部2的横截面为圆形。柄部2第一圆弧段8、第二圆弧段9和第三段10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远大于主体1的横截面的面积(至少在15倍以上或20倍以上),便于手持。第一圆弧段8第二端与第三段10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段10第二端与第一圆弧段8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主体1整体为圆弧杆状,用于与跟腱下的人体组织的弧度配合,避免损伤人体组织,主体1横截面为圆形。

头部3整体为扁平尖锥状,边缘锋利,扁平即相比于主体更扁,头部3包括一对第一斜边4和一对第二斜边5,所述两个第一斜边4分别从主体1第二端的两侧以逐渐远离主体1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两个第二斜边5分别与一个第一斜边4连接,且从第一斜边4开始以逐渐接近主体1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直至两个第二斜边5在顶端连接为止,两个第二斜边5优选为弧形边,两个第二斜边5边缘锋利。过线孔6为圆孔,形成于头部3上。

本实用新型的跟腱缝合用过线器在使用时,经跟腱断端的手术切口穿入至跟腱旁,缝合线经皮横穿过跟腱和过线器前端小孔,回抽过线器,缝合线一端便可自切口中引出。本实用新型的跟腱缝合用过线器,操作简便,可有效避免足跟部对穿刺的阻挡,减少反复穿刺的次数,减轻穿刺时对软组织的损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