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磁锚定技术的减戳孔腔镜手术内置抓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5274发布日期:2020-01-14 23:3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磁锚定技术的减戳孔腔镜手术内置抓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磁锚定技术的减戳孔腔镜手术内置抓钳。



背景技术:

腹腔镜微创手术是腹部外科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在体内放置内置磁性抓钳,腹壁放置锚定磁体牵拉内置磁性抓钳的方法可减少腹腔镜手术中腹壁戳孔数目,以实现超微创目的。目前手术中使用的腹腔镜组织抓钳为一体化结构,不能实现磁锚定下内置抓钳之功能。为此有专利“一种磁锚定系统下的内置抓钳系统”(专利号201610146126.9)设计出了用于磁锚定系统下的内置抓钳,该设计通过在操作杆头端段设计夹持部,在内置抓钳尾部设计凹槽状的夹持结构来实现操作杆与内置抓钳的结合与分离,并通过导磁推杆与不导磁推杆交替使用来实现内置抓钳头端的开闭。该发明设计能实现锚定系统对内置抓钳的要求,但该设计的内置抓钳在具体使用时会出现内置抓钳结合、分离困难,且内置抓钳钳夹组织器官时需要反复交替使用推杆来控制,操作比较繁琐。专利“一种电磁控制腹腔镜手术内置抓钳离合的磁锚定系统”(专利号:201710963102.7)及专利“一种磁控腹腔镜手术内置抓钳离合的磁锚定系统”(专利号:201710960438.8)的设计其主要是为了方便内置抓钳的置入、切换及取出,但其结构比较复杂,加工要求高,且内置抓钳的长度不可调,当用于不同部位时需要一系列的不同长度规格的内置抓钳。专利“一种用于单孔腹腔镜的磁性辅助牵拉装置”(专利号:201110090121.6)所描述的是牵拉装置结构单一,钳夹和磁体依靠牵引线连接,并依靠专人牵拉牵引线来调节牵拉方向。专利“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牵拉的磁性机械臂”(专利号:201110089915.0)描述了利用微电机控制机械臂的长短,其结构复杂,不利于加工生产,可控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锚定技术的减戳孔腔镜手术内置抓钳,其结构包括三部分:靶磁体、连接组件和组织抓钳,可实现磁锚定下内置抓钳之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磁锚定技术的减戳孔腔镜手术内置抓钳,包括:

靶磁体,由磁核12和磁屏蔽壳11组成,磁核12置入磁屏蔽壳11的一端,磁屏蔽壳11的另一端设置有螺孔一13;

连接组件,为柱形结构,其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螺孔一13耦合连接的螺杆一21,另一端设置有螺孔二22;

组织抓钳,包括通过铆钉35连接的固定钳臂39和活动钳臂33,其中,固定钳臂39的尾端为曲臂结构32,曲臂结构32正中位置设置有用于与螺孔二22耦合连接的螺杆二31,固定钳臂39远端的固定钳口37和活动钳臂33远端的活动钳口36均有无损伤齿纹结构,相互啮合实现钳合。

所述磁核12为钕铁硼永磁材质,其表面设置有氮化钛镀层、铁氧体、钐钴永磁材料等其他永磁材质;所述磁屏蔽壳11为高导磁率金属材质。

所述磁核12的基本形状为圆柱体,直径8-10mm,高度为其直径的1.5-2倍;所述磁屏蔽壳11为头端开口、底端为半球形的类圆柱状金属壳,金属壳侧壁厚度为1mm,螺孔一13位于半球形底端的正中位置,整个磁屏蔽壳11外设置有氮化钛或其他镀层。

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有多个,不同数量的连接组件相互连接以调节整个内置抓钳的长度。

所述连接组件为非顺磁性金属材质或高分子材料。

所述固定钳臂39和活动钳臂33间设置有为组织抓钳提供弹性张力的扭转弹簧。

所述活动钳臂33上开有凹形钳夹口一34,固定钳臂39上开有凹形钳夹口二38。

所述组织抓钳为非顺磁性金属材质或高分子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组件设计,具有如下优点:

1、针对体内靶磁体采用磁屏蔽技术,以求在尺寸和磁力间获得最佳性能的平衡,既解决了因轴向尺寸限制而导致的磁力不足,又能够对靶磁体非工作面磁场进行屏蔽,减少腹腔内器械受靶磁体的磁力干扰。

2、由螺帽和螺杆构成的连接组件能够调节内置抓钳的长度,以满足腹腔和胸腔不同环境下不同部位的使用需求。

3、组织抓钳的末端的弧形曲臂可避免组织抓钳钳臂对腹腔组织造成的副损伤,抓钳臂上的凹形钳夹口可有效防止钳夹组织抓钳时出现滑脱现象,有利于调整组织抓钳的钳夹位置,且方便置入和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靶磁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织抓钳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织抓钳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置抓钳组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基于磁锚定技术的减戳孔腔镜手术内置抓钳,其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靶磁体、连接组件、组织抓钳,其中,内置抓钳的整体轴向尺寸略小于戳卡内径,以方便置入和取出。

如图1所示,靶磁体由磁核12和磁屏蔽壳11组装而成,为获取更大的磁力,内部的磁核12采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精加工而成,表面镀氮化钛层。磁核12的基本形状为圆柱体,直径8-10mm,高度可为其直径的1.5-2倍;外部的磁屏蔽壳11采用高导磁率的金属如电工纯铁、坡莫合金等加工而成,为头端开口、底端为半球形的类圆柱状金属壳,金属壳侧壁厚度为1mm,磁屏蔽壳11的一端,也即半球形底端的正中位置设置有螺孔一13,磁核12置入磁屏蔽壳11的另一端,整个磁屏蔽壳11外设置有氮化钛镀层。

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为柱形结构,其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螺孔一13耦合连接的螺杆一21,另一端设置有螺孔二22;连接组件的主要功能是一方面对靶磁体和组织抓钳起连接作用,另一方面可根据需要调节整个内置抓钳的长度,以满足腹腔、胸腔等不同环境以及因个体因素造成的手术操作空间大小不同的差异性需求。整个连接组件由非顺磁性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铝合金、铜、高分子材料等加工而成。

如图3所示,组织抓钳头端为上下相互啮合的无损伤齿纹结构,尾端有弧形的曲臂结构32。曲臂结构32的功能在于防止组织抓钳钳臂对体内的组织器官造成副损伤。曲臂结构32正中位置设置有用于与螺孔二22耦合连接的螺杆二31,固定钳臂39的尾端与曲臂结构32为一体连接结构,固定钳臂39和活动钳臂33通过铆钉35连接,固定钳臂39和活动钳臂33间设置有为组织抓钳提供弹性张力的扭转弹簧,固定钳臂39远端的固定钳口37和活动钳臂33远端的活动钳口36均有无损伤齿纹,二者上下相互啮合,形成上述的无损伤齿纹结构。活动钳臂33上开有凹形钳夹口一34,固定钳臂39上开有凹形钳夹口二38,方便手术时抓持。

图3为组织抓钳钳口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组织抓钳钳口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组织抓钳由非顺磁性金属材料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方法如下:

a:腹壁或胸壁戳孔建立后,探查腹腔或胸腔,预判手术中可能需要的内置抓钳的长度,通过改变加载的连接组件的数量可调整整个内置抓钳处于合适的长度。将靶磁体、连接组件和组织抓钳组装起来,如图5所示,经戳卡置入内置抓钳;

b:腔镜抓钳抓持组织抓钳的钳夹口,使组织抓钳头端张开,钳夹于需要锚定牵拉的组织上,腹部或胸壁外放置锚定磁体,锚定磁体与靶磁体相吸,改变体外锚定磁体的位置可调节体内内置抓钳的牵拉方向和牵拉力度;

c:术中根据需要可更换组织抓钳的钳夹部位;

d:手术完毕,移除体外锚定磁体,腔镜抓钳置于靶磁体工作面,依靠磁性吸力腔镜抓钳可引导整个内置抓钳经戳卡取出体外。

综上,本实用新型内置抓钳长度可调,从而满足不同腔镜手术和患者个体差异的需要,同时方便腹腔镜对器官夹持部位的切换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