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6881发布日期:2019-12-31 15:3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其进尿端有一个固定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导尿管出尿端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现有技术上的导尿管,有不同规格的双腔及三腔导尿管可供选择,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的大小来估计使用不同粗细的导尿管。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很难估计的足够准确,尿管太细,容易漏尿;尿管太粗,又容易损伤患者的尿道,引起患者的泌尿道感染。另外,有些患者由于患病等原因造成尿道狭窄,就更难估计出合适的导尿管型号了,这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给患者增加了很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变粗细度的导尿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导尿管,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尿口和出尿口,所述引流管中段延伸设置有多道翻皮,所述翻皮可向导尿口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而选择将合适数量的翻皮向导尿口方向翻动,进而使得引流管的整体粗细得到改变,方便使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上位于导尿口一侧设置有一覆皮,所述覆皮覆盖在翻皮的前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覆皮覆盖在翻皮的前端,能够使得该导尿管能够更方便的进入患者膀胱。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环槽,覆皮从环槽的侧壁延伸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槽能够减缓由于覆皮存在而找导尿口前端的凸起,从而使得整个引流管更加容易被插入患者膀胱。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覆皮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弧形转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转角能够减缓覆皮与翻皮连接处的凸出,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增加平滑,方便将该导尿管从患者体内取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皮的厚度在0.1-0.2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尿管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出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引流管;2、导尿口;3、出尿口;4、翻皮;5、覆皮;6、环槽;7、弧形转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导尿管,由橡胶材料制成,该导尿管主要为引流管1,引流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尿口2与出尿口3,临床使用时,以导尿口2一端进入患者膀胱内。

引流管1的中段外壁上一体设置有多道翻皮4,翻皮4的厚度在0.1-0.2mm,优选厚度为0.12mm,从而在保证其在翻动时不易破损,同时减少其粗细的改变程度。翻皮4也由橡胶材料制成,常规朝向出尿口3,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而通过翻动朝向导尿口2方向或者出尿口3方向,从而实现改变整根导尿管粗细的作用。

导尿口2一端的引流管1外壁上设置有环槽6,环槽6上朝向出尿口3的侧壁上设置有一覆皮5,覆皮5与引流管1一体设置,材料也为橡胶。当翻皮4向导尿口2方向翻动后,覆皮5可以覆盖在翻皮4的前端,从而使得实际使用时,导尿管能够更方便的进入患者膀胱,减轻患者的痛苦。

覆皮5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弧形转角7,弧形转角7能够减缓覆皮5与翻皮4连接处的凸出,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增加平滑,方便将该导尿管从患者体内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为无气囊产品,适用于留置时间短的患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