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骨保护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9761发布日期:2020-10-02 08:2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骨保护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颅骨保护帽。



背景技术:

开颅手术是指采用机械手段打开患者的头颅,采取一些非常规治疗的手段,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去骨瓣的位置为左侧或右侧额颞顶骨瓣、双侧额颞去骨瓣、双额去骨瓣等,去骨瓣加压的面积大小约5-15cm×12-20cm。在进行开颅手术后,以14岁以前的儿童为例,儿童的颅骨还在发育中,进行开颅手术后一般会等到成人或14岁以上时再进行修补,以14岁以上的孩童和成人患者为例,颅骨进行修补时也还需要最少3个月的时间,在修补周期内由于患者的手术部位缺失颅骨的保护,所以在这个部位发生卡压、外力打击或碰撞时极易对患者的颅内造成二次伤害。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裹缠纱布或者给患者佩戴医用帽兜的方式进行保护,但是采用裹缠纱布的方式进行保护时,首先对上药和医护进行检查造成不便,同时在进行纱布更换和伤口消毒时,纱布与颅骨之间存在药物粘黏,更换时产生拉扯力,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加大了患者的痛苦。而采用医用帽兜进行保护时,由于医用帽兜的厚度不够,且大多采用棉制材料,对颅骨伤口的保护不足。

鉴于以上缺陷,市面上亟需一种方便医护人员更换药物,且对开颅后产生的伤口进行保护的颅骨保护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医护人员更换药物,且对开颅后产生的伤口进行保护的颅骨保护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颅骨保护帽,包括包裹头围的帽身,所述帽身内部设有滑轨,滑轨内滑动连接有保护块,滑轨包括横轨和竖轨,横轨与竖轨相互交错布满整个帽身,且所有横轨与竖轨相互连通。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如下:利用保护块对开颅部位进行保护,当患者的开颅部位受到冲击时,保护块将冲击力转化为自身动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块吸收了部分冲量同时自身发生位移后将受到的冲击力矩进行了引导偏移。

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

1、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保护帽,采用本技术方案时,保护块可以通过滑轨改变保护的位置,用以覆盖骨瓣去除的位置,增强了适用性。

2、相对于单独采用保护块的现有技术,采用本技术方案时,保护块受到撞击后能滑动改变位置,分散了冲击力矩,提高了保护性。

3、相对于整体刚性的保护罩,采用本技术方案时,利用保护块对颅骨缺口进行保护,减少了病人脖颈的承受的重量,提高了病患的舒适度。

4、相对于采用整体柔性的保护兜帽,采用本技术方案时,滑轨和保护块具有刚性,提升了保护效果。

5、相对于采用纱布缠裹的现有技术,采用本技术方案时,帽子的结构可以直接取下,这种结构便于医护人员更换药物。

进一步,所述保护块的四周开有周向的滑槽,滑槽与保护块边缘的重合处加工有圆角。方便保护块转向,减少保护块受到的刚性摩擦,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保护块的高度高于滑轨的高度且保护块采用橡胶材料制作。保证在受到撞击时,保护块先接触撞击物,同时根据冲量定理可知,保护块产生形变后与撞击物的接触时间变长,冲量减少。

进一步,所述保护块的宽度大于滑轨的宽度。使保护块覆盖骨瓣缺损的范围。

进一步,所述横轨和竖轨的连接处加工有圆角。避免保护块受到装置后被直角卡滞,提高了撞击力的装换效率。

进一步,所述帽身表面开有透气孔,透气孔位于横轨和竖轨之间,透气孔与滑轨之间粘接有纱布。增强透气性和防尘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全剖图;

图3为图2中保护块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帽身1、透气孔2、滑轨3、横轨4、竖轨5、保护块6、滑槽7。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颅骨保护帽包括包裹头围的帽身1,帽身1表面开有透气孔2。如附图2所示,帽身1内部设有滑轨3,滑轨3包括横轨4和竖轨5,横轨4与竖轨5相互交错布满整个帽身1,透气孔2位于横轨4和竖轨5之间,透气孔2与滑轨3之间粘接有纱布,且所有横轨4与竖轨5相互连通,横轨4和竖轨5的连接处加工有圆角,滑轨3内滑动连接有保护块6。请参考图3,保护块6的四周开有周向的滑槽7,滑槽7与保护块6边缘的重合处加工有圆角,保护块6的高度高于滑轨3的高度且保护块6采用橡胶材料制作。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患者完成开颅手术后,医护人员根据骨瓣去除的大小调节保护块6的大小,随后医护人员将颅骨保护帽内的保护块6调节至与颅骨开口重合的地方,随后医护人员将颅骨保护帽给患者佩戴。

当患者在进行日常疗养,颅骨的开口受到碰撞和冲击时,因为保护块6的高度高于滑轨3的高度,所以冲击力矩首先接触保护块6,由于保护块6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当力矩冲击保护块6时,保护块6产生形变,保护块6的形变过程中增大了保护块6与碰撞物的接触时间,此时患者头部受到的冲击力量减少。

随后保护块6在冲击力的带动下,通过滑槽7在滑轨3上进行滑动,整个滑动过程中将冲击力转为为了自身的动能,同时由于保护块6采用橡胶材料,所以保护块6在滑轨3上滑动时由于摩擦力的原因产生热能,加大了能量的转换与消耗,提高了保护效率。

同时帽身1表面的透气孔2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伤口的恢复情况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散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技术:
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颅骨保护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裹头围的帽身,所述帽身内部设有滑轨,滑轨内滑动连接有保护块,滑轨包括横轨和竖轨,横轨与竖轨相互交错布满整个帽身,且所有横轨与竖轨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骨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块的四周开有周向的滑槽,滑槽与保护块边缘的重合处加工有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颅骨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块的高度高于滑轨的高度且保护块采用橡胶材料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颅骨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块的宽度大于滑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颅骨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轨和竖轨的连接处加工有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颅骨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身表面开有透气孔,透气孔位于横轨和竖轨之间,透气孔与滑轨之间粘接有纱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用器械领域的一种颅骨保护帽,这种颅骨保护帽包括包裹头围的帽身,所述帽身内部设有滑轨,滑轨内滑动连接有保护块,滑轨包括横轨和竖轨,横轨与竖轨相互交错布满整个帽身,且所有横轨与竖轨相互连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保护帽,本技术方案利用保护块对开颅部位进行保护,当患者的开颅部位受到冲击时,保护块将冲击力转化为自身动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块吸收了部分冲量同时自身发生位移后将受到的冲击力矩进行了引导偏移,散了冲击力矩,提高了保护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琰;徐蕾;姜楠;曹珺男;王珞丁;王延莉;张军;吕冰;王海军;刘蕴;王小一;胡悦;赵丽;蔡雨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3.16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