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下沉的股骨柄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9754发布日期:2020-10-02 08:2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下沉的股骨柄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髋关节假体置换领域,具体是一种防下沉的股骨柄假体。



背景技术:

髋关节置换手术,简单来讲,就是将股骨柄下端植入人体骨头的骨髓腔内,上端连接上股骨头植入人体髋臼窝的临床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成熟的置换手段和置换假体,对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坏死、髋关节骨折、粉碎性骨折、关节强直等一系列关于股骨疾病的人群,通过髋关节置换重新获得腿部活动能力,已经是最常见的选择,现有的临床手术已经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治疗手段。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股骨柄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常直接的影响手术成功与否,在手术后,能最直接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术后恢复情况。即使髋关节置换手术在临床中已经如此成熟,但是现有的股骨柄假体置换手术完成之后,会出现股骨柄在人体内下沉的现象,给患者造成痛苦,如果下沉严重,甚至需要二次手术,这无疑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下沉的股骨柄假体,在现有的股骨柄的基础上增加了股骨领和股骨脊,通过严密合理的设计,让股骨领和人体股骨配合,股骨领在提高稳定、降低股骨柄下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改善横向的移动性和旋转的可能性,尤其在关节负荷较大时,股骨领对于预防假体下沉和术中骨折有显著意义,股骨脊和人体的骨髓腔相互长合的过程中,增加股骨柄的抗旋转性、抗压性,进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股骨柄术后下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下沉的股骨柄假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下沉的股骨柄假体,包括股骨柄,所述股骨柄上端拐角处设置有股骨领,所述股骨柄一周设置有用于防止术后股骨柄下沉的股骨脊。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上述股骨柄假体上的股骨领设计合理,大小尺寸和髋关节的尺寸相配,既不会过大刺激髋关节处的软组织,又不会过小不能起到阻止下沉的效果,术后抵在髋关节的软组织上,和髋关节的软组织相互作用,可以加强股骨柄的初始稳定性、抗旋转性和轴向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创伤性骨折的病人可以明显的防止股骨柄术后下沉;上述股骨柄假体上的股骨脊是经过严谨的实验和科学的计算,在股骨柄的一周都设置有股骨脊,在手术植入过程中,可以有效的缓解下压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在股骨柄下压进入髋关节的软组织中时,可以增加抗压配性,以减少患者手术时的痛苦,增加手术成功几率,手术后,当股骨柄上的结构和髋关节中的软组织慢慢长合时,股骨柄上的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抗旋转性,进一步减少股骨柄术后下沉的风险。

股骨脊包括第一股骨脊、第二股骨脊、第三股骨脊、第四股骨脊、第五股骨脊、第六股骨脊、第七股骨脊、第八股骨脊,所述第一股骨脊、第二股骨脊、第三股骨脊、第四股骨脊、第五股骨脊、第六股骨脊、第七股骨脊、第八股骨脊围绕股骨柄等距设置。

上述各个股骨脊均匀分散在股骨柄周围,当手术完成后,因为股骨脊是凸出于股骨柄的,当软组织慢慢与股骨脊相互长合时,股骨脊和软组织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股骨柄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抗旋转性,进而减少了术后下沉风险。

所述第一股骨脊、第三股骨脊、第五股骨脊、第七股骨脊的宽度是0.6mm,高度是1.6mm,所述第二股骨脊、第四股骨脊、第六股骨脊、第八股骨脊的宽度是0.6mm,高度是0.6mm。

各个股骨脊的高度错落有致,使得各个股骨脊之间的缝隙大小不一致,股骨柄和软组织之间的抓紧力更强,可以有效增强抗旋转性。

第一股骨脊、第二股骨脊、第三股骨脊、第四股骨脊、第五股骨脊、第六股骨脊、第七股骨脊、第八股骨脊底端到股骨柄底端的距离不一致。

所述第一股骨脊和第五股骨脊底端到股骨柄底端的距离是50mm,所述第二股骨脊和第六股骨脊底端到股骨柄底端的距离是45mm,所述第三股骨脊和第七股骨脊底端到股骨柄底端的距离是35mm,所述第四股骨脊和第八股骨脊底端到股骨柄底端的距离是30mm。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需要将股骨柄压入到人体骨髓腔中,各个股骨脊的底端到股骨柄底端的距离不一致的结构,可以有效的缓解下压过程中的应力集中,防止下压过程中出现压入困难,减少手术中患者的疼痛感。

所述第一股骨脊、第二股骨脊、第三股骨脊、第四股骨脊、第五股骨脊、第六股骨脊、第七股骨脊、第八股骨脊的底端是弧形结构。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需要将股骨柄压入到人体骨髓腔中,各个股骨脊底端的弧形结构是为了增加下压时的抗压配性,让圆弧更容易插入人体组织。

所述股骨领和股骨柄的角度是45°,所述股骨领的厚度为5mm,所述股骨领的宽度为22mm,所述股骨领突出股骨柄的部分长度为6mm。

上述角度是最能实现和软组织的相互作用,上述尺寸大小和髋关节相配合,尺寸刚刚合适,可以加强股骨柄的初始稳定性、抗旋转性和轴向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股骨领的设计,和人体股骨配合,在提高稳定、降低股骨柄下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改善横向的移动性和旋转的可能性,尤其在关节负荷较大时,股骨领对于预防假体下沉和术中骨折有显著意义;

2、股骨脊的设计,在手术植入过程中,可以有效的缓解下压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在股骨柄下压进入髋关节的软组织中时,可以增加抗压配性,以减少患者手术时的痛苦,增加手术成功几率,手术后,当股骨柄上的结构和髋关节中的软组织慢慢长合时,股骨柄上的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抗旋转性,进一步减少股骨柄术后下沉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下沉的股骨柄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股骨脊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股骨领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股骨脊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股骨柄;2、股骨领;3、股骨脊;301、第一股骨脊;302、第二股骨脊;303、第三股骨脊;304、第四股骨脊;305、第五股骨脊;306、第六股骨脊;307、第七股骨脊;308、第八股骨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防下沉的股骨柄假体,包括股骨柄1,股骨柄1是金属圆柱形结构,股骨柄1上方拐角处还设置有颈状结构,在手术时用于和球头连接;股骨柄1上端拐角处设置有股骨领2,股骨领2在手术中用于抵在髋关节的软组织上,和髋关节的软组织相互作用,可以加强股骨柄1的初始稳定性、抗旋转性和轴向稳定性,尺寸需要和髋关节严密配合,既不能过大刺激髋关节处的软组织,又不能过小不能起到阻止下沉的效果;股骨柄1一周设置有用于防止术后股骨柄1下沉的股骨脊3,股骨脊3是细长的柱状结构,在手术植入过程中,股骨脊3是有效的缓解下压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的关键结构,在股骨柄1下压进入髋关节的软组织中时,可以增加抗压配性,以减少患者手术时的痛苦,增加手术成功几率,手术后,当股骨柄1上的股骨脊3和髋关节中的软组织慢慢长合时,股骨柄1上的股骨脊3可以有效的增加抗旋转性,进一步减少股骨柄1术后下沉的风险。

如图2所示,股骨脊3包括第一股骨脊301、第二股骨脊302、第三股骨脊303、第四股骨脊304、第五股骨脊305、第六股骨脊306、第七股骨脊307、第八股骨脊308,第一股骨脊301、第二股骨脊302、第三股骨脊303、第四股骨脊304、第五股骨脊305、第六股骨脊306、第七股骨脊307、第八股骨脊308围绕股骨柄1等距设置。各个股骨脊3的等距设置,是用于在手术完成后,股骨脊3均匀的和软组织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股骨柄1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抗旋转性,进而减少了术后下沉风险。

如图2所示,第一股骨脊301、第三股骨脊303、第五股骨脊305、第七股骨脊307的宽度是0.6mm,高度是1.6mm,上述宽度是指图2中所示d表示的距离,上述高度是指图2中所示c表示的距离;第二股骨脊302、第四股骨脊304、第六股骨脊306、第八股骨脊308的宽度是0.6mm,高度是0.6mm,上述宽度是指图2中所示b表示的距离,上述高度是指图2中所示a表示的距离。各个股骨脊3的高度错落有致,使得各个股骨脊3之间的缝隙大小空间不一致,股骨柄1和软组织之间的抓紧力更强,用于有效增强抗旋转性。

如图1所示,第一股骨脊301、第二股骨脊302、第三股骨脊303、第四股骨脊304、第五股骨脊305、第六股骨脊306、第七股骨脊307、第八股骨脊308底端到股骨柄1底端的距离不一致。

第一股骨脊301和第五股骨脊305底端到股骨柄1底端的距离是50mm,上述距离是指图1中所示e表示的距离,第二股骨脊302和第六股骨脊306底端到股骨柄1底端的距离是45mm,上述距离是指图1中所示f表示的距离,第三股骨脊303和第七股骨脊307底端到股骨柄1底端的距离是35mm,上述距离是指图1中所示g表示的距离,第四股骨脊304和第八股骨脊308底端到股骨柄1底端的距离是30mm,上述距离是指图1中所示h表示的距离。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需要将股骨柄1压入到人体骨髓腔中,各个股骨脊3的底端到股骨柄1底端的距离不一致的结构,用于有效的缓解下压过程中的应力集中,防止下压过程中出现压入困难,减少手术中患者的疼痛感。

如图4所示,第一股骨脊301、第二股骨脊302、第三股骨脊303、第四股骨脊304、第五股骨脊305、第六股骨脊306、第七股骨脊307、第八股骨脊308的底端是弧形结构。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需要将股骨柄1压入到人体骨髓腔中,各个股骨脊3底端的弧形结构是用以增加下压时的抗压配性,让圆弧更容易插入人体组织。

如图1、3所示,股骨领2和股骨柄1的角度是45°,上述角度是指图1中所示p表示的角度,股骨领2的厚度为5mm,上述厚度是指图1中所示m表示的距离,股骨领2的宽度为22mm,上述宽度是指图3中所示n表示的距离,股骨领2突出股骨柄1的部分长度为6mm,上述长度是指图1中所示f表示的距离。上述角度最能实现股骨脊3和软组织的相互作用,上述尺寸大小和髋关节相配合,尺寸刚刚合适,可以加强股骨柄1的初始稳定性、抗旋转性和轴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医生需要将股骨柄1下压进入人体骨髓腔内,代替人体的部分股骨,为了防止下沉,设置了股骨领2和髋关节处的人体软组织相互作用,加强股骨柄1的初始稳定性、抗旋转性和轴向稳定性;还设置了股骨脊3,用于有效的缓解下压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在股骨柄1下压进入髋关节的软组织中时,可以增加抗压配性,以减少患者手术时的痛苦,增加手术成功几率,手术后,当股骨柄1上的股骨脊3和髋关节中的软组织慢慢长合时,股骨柄1上的股骨脊3可以有效的增加抗旋转性,进一步减少股骨柄1术后下沉的风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