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拉裤弹性腰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7912发布日期:2020-03-17 14:58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拉裤弹性腰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拉裤弹性腰围。



背景技术:

拉拉裤上方设置弹性腰围,该弹性腰围用于固定拉拉裤于用户上,而现有技术中弹性腰围内设置橡筋,由橡筋形变产生的弹性产生向内的力从而进行固定拉拉裤于腰围上,但橡筋与用户表面皮肤之间仅设置无纺布等贴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橡筋的弹力作用下对用户皮肤产生勒紧而产生勒痕的不良影响,较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拉裤弹性腰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拉裤弹性腰围,其中:包括外衬无纺布、设置于外衬无纺布内的内衬无纺布、固定设置于外衬无纺布与内衬无纺布之间的第一橡筋,所述内衬无纺布内表面固定连接定位pe膜,所述外衬无纺布固定连接面料,所述外衬无纺布内固定设置均与内衬无纺布以及面料相互粘合的第一连接胶体,所述内衬无纺布与外衬无纺布内翻转形成腔体,所述第一橡筋设置于腔体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橡筋多条间隔设置于内衬无纺布与外衬无纺布之间。

其中:所述内衬无纺布顶端固定设置第三橡筋,所述第三橡筋与外衬无纺布内表面相互贴合。

其中:所述外衬无纺布与内衬无纺布之间设置多条第二橡筋,所述第二橡筋点断设置于内衬无纺布与外衬无纺布之间,所述第二橡筋之间设置第二连接胶体,所述第二橡筋设置于第一橡筋下方。

其中:所述外衬无纺布上间隔设置多个皱褶,所述第一橡筋固定设置于皱褶内侧。

其中:所述内衬无纺布下方固定设置与外衬无纺布相互抵触的复合胶体。

其中:所述内衬无纺布与定位pe膜之间固定设置间断刮胶。

其中:所述外衬无纺布与内衬无纺布上端剖面均为“u”字型。

其中:所述面料与定位pe膜之间固定设置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包括与定位pe膜相互抵触的sms亲水包覆无纺布、与面料相互抵触的sss亲水导流无纺布、固定设置于sms亲水包覆无纺布与sss亲水导流无纺布之间的芯体,所述sms亲水包覆无纺布与定位pe膜之间固定设置第三连接胶体,所述sss亲水导流无纺布与面料之间固定设置第四连接胶体,所述sms亲水包覆无纺布与芯体之间固定设置第五连接胶体,所述sss亲水导流无纺布与芯体之间固定设置第六连接胶体。

其中:所述外衬无纺布与内衬无纺布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于外衬无纺布与内衬无纺布末端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内衬无纺布内表面固定连接定位pe膜,所述外衬无纺布固定连接面料,所述外衬无纺布内固定设置均与内衬无纺布以及面料相互粘合的第一连接胶体,所述内衬无纺布与外衬无纺布内翻转形成腔体,所述第一橡筋设置于腔体的一侧。第一连接胶体使外衬无纺布分别与内衬无纺布以及面料进行连接,于内衬无纺布中设置腔体,该腔体由于其中空结构而柔软度较高,在使用时,外衬无纺布与用户相互贴合,外衬无纺布内贴合腔体,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第一橡筋设置于腔体的一侧,用户使用时与外衬无纺布相互贴合,外衬无纺布内贴合腔体,避免第一橡筋因贴合面较薄而产生勒紧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皱褶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拉拉裤弹性腰围,包括外衬无纺布1、设置于外衬无纺布1内的内衬无纺布2、固定设置于外衬无纺布1与内衬无纺布2之间的第一橡筋3,所述内衬无纺布2内表面固定连接定位pe膜4,所述外衬无纺布1固定连接面料41,所述外衬无纺布1内固定设置均与内衬无纺布2以及面料41相互粘合的第一连接胶体5,所述内衬无纺布2与外衬无纺布1内翻转形成腔体6,所述第一橡筋3设置于腔体6的一侧。所述外衬无纺布1与内衬无纺布2上端剖面均为“u”字型。其中腔体6由内衬无纺布2、外衬无纺布1、定位pe膜4、面料41之间围绕而成,第一连接胶体5使外衬无纺布1分别与内衬无纺布2以及面料41进行连接,于内衬无纺布2中设置腔体6,该腔体6由于其中空结构而柔软度较高,在使用时,外衬无纺布1与用户相互贴合,外衬无纺布1内贴合腔体6,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第一橡筋3设置于腔体6的一侧,用户使用时与外衬无纺布1相互贴合,外衬无纺布1内贴合腔体6,避免第一橡筋3因贴合面较薄而产生勒紧的问题发生。

所述第一橡筋3多条间隔设置于内衬无纺布2与外衬无纺布1之间。间隔设置多条第一橡筋3使弹性腰围在橡筋弹性的作用下保持腰围与用户的贴合度,使用户使用舒适度更高。

所述内衬无纺布2顶端固定设置第三橡筋7,所述第三橡筋7与外衬无纺布1内表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三橡筋7设置于顶端,同时第三橡筋7设置于内衬无纺布2与外衬无纺布1内翻转的转折处,使该弹性腰围的顶端柔软度更高,同时保持弹性腰围顶端具有弹性使其与用户贴合度更高。

所述外衬无纺布1与内衬无纺布2之间设置多条第二橡筋8,所述第二橡筋8点断设置于内衬无纺布2与外衬无纺布1之间,所述第二橡筋8之间设置第二连接胶体81,所述第二橡筋8设置于第一橡筋3下方。第二橡筋8通过第二连接胶体81进行固定于内衬无纺布2与外衬无纺布1之间,其中第二连接胶体81为间隔设置,第一橡筋3以及第二橡筋8设置于腔体6的一侧,用户使用时与外衬无纺布1相互贴合,外衬无纺布1内贴合腔体6,避免第一橡筋3与第二橡筋8因贴合面较薄而产生勒紧的问题发生。

所述外衬无纺布1上间隔设置多个皱褶11,所述第一橡筋3固定设置于皱褶11内侧。所述皱褶11与腔体6设置处相互对应,由于第一橡筋3的弹性作用下使外衬无纺布1进行收缩而产生多个皱褶11,在使用过程中皱褶11与用户相互贴合,其中皱褶11使外衬无纺布1堆叠贴合于用户上,贴合接触面积更高,柔软度更高。

所述内衬无纺布2下方固定设置与外衬无纺布1相互抵触的复合胶体12。下方设置复合胶体12使外衬无纺布1与内衬无纺布2之间相互贴合进行连接。

所述内衬无纺布2与定位pe膜4之间固定设置间断刮胶21。设置间断刮胶21,使内衬无纺布2与定位pe膜4相互固定连接的同时避免施胶料过大而影响该内衬无纺布2的柔软度,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所述面料41与定位pe膜4之间固定设置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包括与定位pe膜4相互抵触的sms亲水包覆无纺布91、与面料41相互抵触的sss亲水导流无纺布92、固定设置于sms亲水包覆无纺布91与sss亲水导流无纺布92之间的芯体93,所述sms亲水包覆无纺布91与定位pe膜4之间固定设置第三连接胶体94,所述sss亲水导流无纺布92与面料41之间固定设置第四连接胶体95,所述sms亲水包覆无纺布91与芯体93之间固定设置第五连接胶体96,所述sss亲水导流无纺布92与芯体93之间固定设置第六连接胶体97。所述定位pe膜4、复合体、面料41、外衬无纺布1、内衬无纺布2下方剖面均为“u”字型,芯体93两侧分别设置sms亲水包覆无纺布91以及sss亲水导流无纺布92,使用户使用时液体可通过sms亲水包覆无纺布91以及sss亲水导流无纺布92进行导流到芯体93上进行吸液,加速游离液体被吸收的速度,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所述外衬无纺布1与内衬无纺布2之间设有空腔13,所述空腔13设置于外衬无纺布1与内衬无纺布2末端连接处。设置空腔13,该空腔13与外衬无纺布1相互抵触,用户使用时,外衬无纺布1与用户相互贴合,空腔13与腔体6的设置提高用户贴合度同时提高其柔软度,阻隔第一橡筋3与用户过于贴合,避免勒痕的产生,提高用户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衬无纺布2内表面固定连接定位pe膜4,所述外衬无纺布1固定连接面料41,所述外衬无纺布1内固定设置均与内衬无纺布2以及面料41相互粘合的第一连接胶体5,所述内衬无纺布2与外衬无纺布1内翻转形成腔体6,所述第一橡筋3设置于腔体6的一侧。第一连接胶体5使外衬无纺布1分别与内衬无纺布2以及面料41进行连接,于内衬无纺布2中设置腔体6,该腔体6由于其中空结构而柔软度较高,在使用时,外衬无纺布1与用户相互贴合,外衬无纺布1内贴合腔体6,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第一橡筋3设置于腔体6的一侧,用户使用时与外衬无纺布1相互贴合,外衬无纺布1内贴合腔体6,避免第一橡筋3因贴合面较薄而产生勒紧的问题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