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7309发布日期:2019-12-20 20:0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具。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人体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治疗疾病,灸法是将者艾条(艾条是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形的长卷)点燃,利用艾燃烧产生的热量熏灼穴位治疗疾病。温针灸是将针法与灸法相结合同时治疗的一种针灸方法,可同时发挥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能够提高疗效,因此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

目前常见的温针灸器具(如图1所示)大部分是在在针灸针的尾部固定一个圆形筒1,并将针体固定在圆形筒的下段,将圆柱形的艾条3放入圆形筒内,承托艾条3燃烧,圆形筒能防止灰烬脱落从而烫伤患者或衣物。此种结构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由于艾条有多种型号,艾条的直径不固定,从而导致艾条于圆形筒之间的尺寸不匹配,在使用过程中,艾条在圆形筒内的发生位置变化,易造成针体的倾斜,甚至弯曲;其次,由于缺乏稳固的支撑,患者轻微的体位变动均可令艾条摇晃不定甚至脱落,造成烫伤,再次,有的艾条在包裹的过程中,里面的艾绒包裹的比较松散,也给艾条的固定造成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具,此种中医温针灸器具能对艾条的位置进行固定,能有效的防止艾条在使用过程中位置发生变化或艾条脱落,能给操着者和患者带来不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具,包括针体和艾条放置架,所述艾条放置架包括内夹紧架和外筒,所述内夹紧架有两个,两个所述内夹紧架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外筒的底端封闭,且两个所述内夹紧架能在所述外筒内进行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艾条放置架内设置有艾条固定杆,所述艾条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底部,并向所述外筒的内部方向延伸,所述艾条固定杆为中空管,所述针体固定在所述艾条固定杆内,并从所述外筒的底部穿出。

进一步地,所述内夹紧架包括推板和夹片,所述推板连接在所述外筒上,所述夹片位于远离所述外筒一侧,所述夹片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推板能带动所述夹片在所述外筒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推板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有一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在所述推板上,并能在所述推板上转动,所述外筒上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的另外一端穿过所述内螺纹孔并外露与所述外筒,所述调节杆上的外筒与所述内螺纹孔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夹片为网状。

进一步地,所述夹片远离所述推板的端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推板和所述夹片均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包括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的顶端为开口,所述上筒的底端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下筒盖设在所述上筒的底端,所述下筒的底端封闭,所述下筒的底端与所述过滤板之间形成缝隙,所述艾条固定杆设置在所述过滤板上,所述针体固定在所述艾条固定杆内,并从所述下筒的底端穿出。

进一步地,所述艾条固定杆为的内部和外部均具有锥度的中空管,且内部的外部的锥度相反,所述艾条固定杆的小端位于远离所述过滤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从所述过滤板的中心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夹片靠近所述过滤板上的端面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卡设在所述导向槽内,并能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下筒与所述上筒之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

上述中医温针灸器具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上述中医温针灸器,包括针体和艾条放置架,艾条放置架用于放置和固定艾条,使用时,将艾条插入在艾条固定杆上,可对艾条进行初步固定,同时艾条固定杆也用于固定针体。针体的针柄端固定在艾条固定杆内,针尖端从艾条放置架的底部闯过。从而可将艾条燃烧后的温度通过艾条固定杆、针体传递到人体内部。艾条放置架包括内夹紧架和外筒,两个内夹紧架相对设置,内夹紧架能在所述外筒内进行相向或相背运动,有利艾条受力均衡同时还有利于将艾条夹持稳当。本实用新型的中医温针灸器具能有效的将艾条固定,防止艾条在艾条放置架内位置发生变化或艾条脱落,引起针体的倾斜,甚至造成患者烫伤,同时还能有效防止燃烧后的灰烬随意掉落,能给操着者和患者带来方便,且保证治疗疗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温针灸器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中医温针灸器具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夹片的示意图;

图5为艾条放置在本中医温针灸器具内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中医温针灸器具、100-针体、200-艾条放置架、210-内夹紧架、211-推板、212-夹片、213-弹性件、214-调节杆、215-凸起、216-滑块、220-艾条固定杆、230-外筒、231-上筒、232-下筒、233-过滤板、234-导向槽、200-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2和图3,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具10,包括针体100和艾条放置架200。艾条放置架200包括内夹紧架210和外筒230。内夹紧架210有两个,两个内夹紧架210相对的设置在外筒230内,外筒230的底端封闭。且两个内夹紧架210能在外筒230内进行相向或相背运动,艾条300位于两个内夹紧架210支架,两个内夹紧架相向移动时可将艾条300夹紧(见图5)。艾条放置架200内设置有艾条固定杆220。艾条固定杆220固定在外筒230的底部,并向外筒230的内部方向延伸。艾条固定杆220为中空管。针体100固定在艾条固定杆220内,并从外筒230的底部穿出。使用时,先将针体100插入在艾条放置杆220的内,并处艾条放置架200内穿出,随后将艾条300点燃,插在艾条固定杆220上,并通过两个内夹紧架210夹紧。艾条300燃烧的热量则可通过针体固定杆220传递给针体,可进行进一步的针灸治疗。

具体的,内夹紧架210包括推板211、夹片212和弹性件213。推板211连接在外筒230上。夹片212位于远离外筒230一侧,夹片靠近外筒中心,推板位于夹片和外筒的内壁之间,夹片212通过弹性件213与推板211连接。弹性件213可以为弹簧等具有弹性的物体。使用时,只需将艾条300插入到相对的两个夹片212之间,在弹性件213的作用下,夹片212可以很好的夹持在艾条300的两侧,从而防止艾条300的位置变化或从艾条放置架200内掉出。同时,由于弹性件213具有弹性,因此可以适应夹持不同直径的艾条300;同时弹性件213提供一定缓存力,既能保证将艾条300夹持稳定,也能防止夹持力过大,将艾条300夹伤或夹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片212为网状(见图4),网状的夹片212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良好的透气性有助于空气流通,从而有利于艾条300的燃烧,减少艾条300燃烧不净,进而提高艾条300的利用率。夹片212远离推板211的端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245,多个凸起245进一步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凸起245同时有助于夹片212将艾条300夹紧。

推板211位于夹片212与外筒230之间。推板211与外筒230之间设置有一调节杆214。调节杆214的表面设置有螺纹,调节杆214一端设置在推板211上,并能在推板211上转动。外筒230上开设有内螺纹孔,调节杆214的另外一端穿过内螺纹孔并外露与外筒230,并且调节杆214上的外筒230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遇到前后两次使用的艾条300之间直径变化较大,则可旋转调节杆214,调节杆214带动推板211,从而带动夹片212运动,从而可以调整两个相对推板211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两个夹片212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满足艾条300之间直径变化较大的需求。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板211和夹片212均为弧形。推板211的弧度可根据外筒230而定,以与外筒230的内径适配为宜,进而有利于增加推板211在外筒230内的行程;夹片212可具有微小的弧度,微小的弧度既有利于与艾条300贴合,又可以增加夹片212适应性范围。

外筒230包括上筒231和下筒232。上筒231的顶端为开口。上筒231的底端设置有过滤板233,过滤板233上开设有过滤孔。下筒232盖设在上筒231的底端。下筒232与上筒231之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下筒232的底端封闭,并且下筒232的底端与过滤板233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艾条固定杆220设置在过滤板233上。针体100固定在艾条固定杆220内,并从下筒232的底端穿出。在本实施方式,艾条固定杆220中空管。艾条固定杆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具有锥度,并且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母线的倾斜方向相反。艾条固定杆220的小端位于远离过滤板233的一端。当针体100穿入在艾条固定杆220内,艾条固定杆220的内部具有锥度,既有利于将针体100的针柄夹紧,又能增加艾条固定杆的内表面与针体之间的贴合度,有利于热量的传递;艾条固定杆220的外部具有锥度,并且小端位于远离过滤板233的一端,则有利于将艾条300插设在艾条固定杆220上。

在使用过程中,艾条300燃烧后的灰烬可通过过滤板233上的滤孔掉入到下筒232内,既利于艾条300的燃烧,还能防止灰烬掉落烫伤患者和烫伤衣物。在使用完成后,将下筒232取下,并将里面的灰烬倒出,以备下次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于防止夹片212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轨迹不固定,过滤板233上设置有导向槽234。导向槽234由过滤板233的中心沿过滤板径向延伸。夹片212靠近过滤板233上的端面设置有滑块216,滑块216卡设在导向槽234内,并能在导向槽234内滑动。通过导向槽234的导向,则能将夹片212在运动轨迹固定。

上述中医温针灸器具10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先将针体100的针尖插入在艾条固定杆220的内,并从艾条放置架200内穿出,同时使针体100的针柄端卡设在艾条固定杆220内,即可将针体100固定。随后将艾条300点燃,并将点燃端朝下,将艾条300插设在艾条固定杆220上,并通过两个夹片212夹紧。艾条300燃烧的热量则可通过针体固定杆220传递给针体。在使用之前,如果发现两个夹片212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艾条300的直径时,则分别转动两个调节杆214,使用两个推板211相向运动,两个推板211带动两个夹片212相对运动,直至两个夹片212之间的距离与艾条300的直径相近,并能使两个夹片212轻轻的夹持艾条300为宜。反之则反。针体100和艾条300固定完成后,则可进行针灸治疗操作。在治疗完成后,则可向靠近艾条放置架200的方向推动针尖,将针体100从艾条固定杆220内取出,消毒以备下次使用,随后,旋转下筒232,将下筒232与上筒231分离,将下筒232内的灰烬倒出后,再将下筒232盖于上筒231上。

上述中医温针灸器具10,艾条放置架200用于放置和固定艾条300,使用时,将艾条300插设在艾条固定杆220上,可对艾条300进行初步固定,同时艾条固定杆220也用于固定针体100,艾条固定杆220中空管,艾条固定杆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具有锥度,并且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母线的倾斜方向相反。艾条固定杆220的小端位于远离过滤板233的一端。外表面的锥形有利将艾条300插设艾条固定杆220上,内表面的锥形则有利于穿插针体100并固定针体100。两个夹片212相对设置,有利于艾条300受力均衡从而将艾条300夹持稳当。网状的夹片212有助于空气流通,从而有利于艾条300的燃烧,进而提高艾条300的利用率。夹片212上的凸起245进一步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同时有助于夹片212将艾条300夹紧。

夹片212在弹性件213的作用下,夹片212可以很好的夹持在艾条300的两侧,从而防止艾条300的位置变化甚至从艾条放置架200内掉出。同时,由于弹性件213的具有弹性,既可以适应夹持不同直径的艾条300,同时弹性件213提供一定缓存力,既能保证将艾条300夹持,也能防止夹持力过大,将艾条300夹伤或夹变形。

推板211可调整两个夹片212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满足艾条300之间直径变化较大的需求。推板211和夹片212均为弧形。推板211的弧度进而有利于增加推板211在外筒230内的行程,夹片212具有微小的弧度,微小的弧度既有利于与艾条300贴合,有可以增加夹片212适应性范围。

艾条300燃烧后的灰烬可通过过滤板233上滤孔掉入到下筒232内,则既有利于艾条300的燃烧,还能防止灰烬掉落烫伤患者和烫伤衣物。导向槽234对夹片212在运动轨迹进行导向,防止夹片212乱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