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术后止血腹压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5402发布日期:2020-02-14 15:34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腹外疝术后止血腹压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用品,特别涉及一种腹外疝术后止血腹压带。



背景技术:

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之为疝。疝多发生于腹部,腹部疝又以腹外疝居多,常见的腹外疝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腹外疝患者常因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小儿过度哭闹、妊娠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导致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等脏器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而脱垂,在腹股沟形成一个大包,如果不及时将其回纳,很容易形成嵌顿疝,造成脏器坏死,但是回纳后又很容易再次脱出。

治疗腹外疝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手术治疗,一般在手术后,需要针对切口部位加压12~24h,以减轻术后渗血、预防血肿形成。在临床上,一般是采用沙袋用毛巾包裹后放在切口处,但是由沙袋无法固定,在病人翻身活移动时,沙袋很容易出现移位或者滑落;而且沙袋比较硬,加压过程中舒适性较低。

除此之外,在手术后伤口会出现渗血,一般需要在伤口敷上止血药,再通过纱布进行固定,纱布的固定方式有胶带固定或通过纱布捆绑固定,采用胶带固定,胶带直接与皮肤接触,会对皮肤有一些损伤,换药时,每次撕拉胶带也会给病人带来疼痛感,特别是伤口附近;直接用纱布缠绕的方式,虽然可以解决换药的疼痛,但是,比较麻烦,也比较浪费纱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用于对腹外疝术后伤口进行加压和止血的腹压带,该腹压带外部设有加压腔,内侧设有纱布腔,外侧可以内置硅胶加压袋,用于对腹外疝术后伤口进行加压,能够确保加压袋在病患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移位或滑落;内面可以嵌入纱布贴,用于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可以节约伤口包扎和药物更换的时间,并能减轻纱布粘贴胶带直接与病患皮肤接触,对皮肤带来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腹外疝术后止血腹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压带包括加压带本体、弹性带和固定带,所述加压带本体的外表面设有魔术粘贴扣的绒毛面,固定带的内表面设有为魔术粘贴扣的刺毛面,所述加压带本体通过弹性带与固定带连接为一个长条状带体,且该长条状带体在环绕成环形时通过固定带和加压带本体上的魔术粘贴扣连接;在加压带本体的外侧设有加压腔,在加压腔内设有硅胶加压垫,其加压腔的腔口通过第一连接构件开启或闭合,在加压带本体的内侧设有纱布腔,其纱布腔的内表面开设有中空窗口,并在纱布腔内嵌入纱布后,其纱布的通过中空窗口与手术切口面接触进行止血或敷药。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在加压带本体上设有肩带,所述肩带为单侧斜跨肩带,采用棉带制成,并包括前、后两部分带体,两部分带体的其中一端与加压带本体固定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另一端在腹压带固定好之后环绕在肩部系紧。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压带本体是由多层棉布缝制而成的宽度为16~20cm、长度为18~30cm的方形袋体,其外层加压腔的宽度为10~15cm,长度为15~20cm,所述硅胶加压垫为厚度均匀的方形加压垫,其重量为为1.5~2kg。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纱布腔为上开口式袋体或由开设有中空窗口的内层棉布通过连接件与加压带本体连接形成中空腔体;当纱布腔是由内层棉布与加压带本体连接形成中空腔体时,其内层棉布其中相邻两侧与加压带本体固定连接,另外两侧在纱布至于纱布腔后,通过暗扣或纽扣或环扣与加压带本体连接;所述纱布腔内表面的中空窗口为长度10~15cm,宽度8~12cm。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带为宽度与加压带本体宽度相同的弹性带,或是由多根弹性带组合而成的宽度与加压带本体宽度相同的弹性带面。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纱布是由多层纱布组成的一次性纱布片或纱布贴。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为拉链或暗扣或环扣。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肩带的两部分带体通过连接件与加压带本体连接时,其连接件为纽扣、环扣或暗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种可以固定腹外疝术后伤口加压袋的腰带,该腰带可以将加压袋固定,避免在病患加压过程中翻身或移动时导致加压袋移位或滑落的问题,增加加压效果,有效预防了腹外疝患者术后因切口出血而形成的血肿,减小了切口张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术后切口愈合;

(2)本实用新型的腰带内侧设有纱布固定腔,可以用于将纱布贴或多层纱布固定在内表面,并在伤口上药后直接通过腰带将纱布固定在切口处,起到止血或防护的作用,在换药时,只用取下腰带便可将纱布取下,同时替换新的纱布,再次通过腰带固定,节约了纱布更换时间,并且避免了采用胶带固定纱布,其胶带撕拉过程中对皮肤造成损伤;

(3)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肩带,由于加压袋有一定的重量,为了防止在病患站立时腰带下坠,可以通过肩带固定在肩部,避免了腰带在重力下下坠导致纱布和加压袋的移位;

(4)本实用新型的加压袋可以从腰带上取出重复使用,而且腰带也可以进行消毒后再次使用,降低了加压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加压袋采用硅胶垫,硅胶材质相比砂袋更加软,能够增加加压的舒适性,提高加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够固定加压袋,避免了加压袋移位或滑落的问题,有效预防了腹外疝患者术后因切口出血而形成的血肿等并发症,促进了术后切口愈合,又能够用于固定纱布,方便纱布的更换,节约纱布更换时间,减轻胶带固定对皮肤带来损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纱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压带本体,2—弹性带,3—固定带,3-1—刺毛面,3-2—绒毛面,4—加压腔,5—纱布腔,6—硅胶加压垫,7—第一连接构件,8—中空窗口,9—肩带,10—纱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腹外疝术后止血腹压带,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加压带本体1、弹性带2和固定带3,所述加压带本体1是由多层棉布缝制而成的宽度为16~20cm、长度为18~30cm的方形袋体,所述弹性带2是由多根弹性带组合而成的宽度与加压带本体1宽度相同的弹性带面,所述加压带本体1的外表面设有魔术粘贴扣的绒毛面3-2,固定带3的内表面设有为魔术粘贴扣的刺毛面3-1,所述加压带本体1通过弹性带2与固定带3连接为一个长条状带体,且该长条状带体在环绕成环形时通过固定带3和加压带本体1上的魔术粘贴扣连接,并可以通过魔术粘贴扣调节其环形区域的大小,可以适合不同身材的病患使用。在加压带本体1上设有肩带9,所述肩带9为单侧斜跨肩带,采用棉带制成,并包括前、后两部分带体,两部分带体的其中一端与加压带本体1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暗扣或纽扣连接,另一端在腹压带固定好之后环绕在肩部系紧。

实施例提供的腹外疝术后止血腹压带,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加压带本体1的外侧设有加压腔4,其外层加压腔4的宽度为10~15cm,长度为15~20cm,在加压腔4内设有硅胶加压垫6,所述硅胶加压垫6为厚度均匀的方形加压垫,可以确保加压均匀,其加压垫的重量为1.5~2kg,其压力大小适中,能够加压效果,也不会给病患太大的负荷。所述加压腔4的腔口通过第一连接构件7开启或闭合,其第一连接构件7为拉链,可以方便开启取出硅胶加压垫6,如果加压带出现损坏,其硅胶垫可以重复使用,而且加压带也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如图2所示,在加压带本体1的内侧设有纱布腔5,所述纱布腔5为上开口式袋体,为了方便纱布片的安装,也可以将袋体的内侧面上口和其中一个侧口均打开,并在侧口设有暗扣等连接件,在纱布腔5内嵌入纱布10后,再通过连接件将侧口封住。在纱布腔5的内表面开设有中空窗口8,其中空窗口8为长度10~15cm,宽度8~12cm,其纱布10的通过中空窗口8与手术切口面接触进行止血或敷药。

实施例中的纱布10是由多层纱布制成的一次性纱布片或纱布贴,可以采用现有的敷药纱布片,也可以直接采用多层纱布裁剪后置于纱布腔,其纱布片的面积大于中空窗口8的面积,等于纱布腔5的面积,可以固定嵌入纱布腔内。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纱布10嵌入纱布腔5内,再将硅胶加压垫6嵌入加压腔4内,然后对手术切口进行消毒敷药后,将装有纱布10的加压带本体1压在伤口处,内层纱布10刚好覆盖在切口部位,然后将固定带3上的刺毛面3-1粘贴到加压带本体1的绒毛面3-2上,将其固定在腰部,最后将肩带9斜跨后系在肩部;需要换药或者更换纱布时,只用将肩带9和固定带3解开,直接拿掉加压带本体1,取下脏的纱布,更换新的纱布,并切口进行消毒换药处理后,再次覆上加压带本体1。该腹压带即可以固定加压袋,避免加压袋移位或滑落,又能够用于固定纱布,方便纱布的更换,节约纱布更换时间,减轻胶带固定对皮肤带来损伤问题。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