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用磨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7698发布日期:2020-02-21 19:09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手术用磨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术用磨钻。



背景技术:

在医疗手术中,通常采用磨钻工具对体内骨组织进行磨削,例如对微创耳科、颅底手术的骨组织病灶进行磨削处理。传统的磨钻工具包括磨钻手柄和磨钻刀具,磨钻刀具包括固定连接的磨钻钻头和钻头连接杆,有些磨钻工具上还可外加支撑组件对钻头连接杆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在进行手术前安装的时候,将磨钻手柄安装到动力机构(例如微电机)上,再将磨钻刀具的钻头连接杆可拆卸连接到磨钻手柄中,对于有支撑组件的磨钻工具,在安装磨钻刀具前还需要先将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到磨钻手柄后,再将钻头连接杆插入支撑组件并可拆卸连接到磨钻手柄中。在完成手术后需要拆卸时,需要将磨削刀具和支撑组件依次从磨钻手柄上拆除,再将磨钻手柄从微电机上拆下。如此一来,安装和拆卸过程都较繁琐,给手术操作的医生或护士带来不便;拆卸后的各个组件比较零散,占用空间多,不利于消毒和收纳;并且为了实现磨削刀具与磨钻手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其内部结构复杂,成本高,运转稳定性也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手术用磨钻,它能够稳定运转,同时结构简单,且方便术前术后拆装与收纳。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术用磨钻,包括:手持件,所述手持件内设有腔室;轴承与支撑导向套,所述轴承与所述支撑导向套设置于所述腔室内;连接轴与钻头连接杆,所述连接轴一端与所述钻头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轴另一端用于与动力机构相连,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承中,所述钻头连接杆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支撑导向套中。

上述的手术用磨钻工作时,动力机构通过连接轴驱动钻头连接杆转动,其中,连接轴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腔室内,钻头连接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导向套中,轴承对连接轴起到支撑的作用下,支撑导向套对钻头连接杆起到支撑作用,使得钻头连接杆的转动稳定性更好,如此能稳定运转,同时结构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导向套的套体端面的口部设有倒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导向套与腔室内侧壁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所述支撑导向套的其中一端面与所述连接轴的端面设有间隙,所述支撑导向套的另一端面与所述腔室内的凸台设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室的内侧壁周向绕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轴承在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上限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件包括支撑体与壳体;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支撑体上,所述第一安装槽通过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手术用磨钻还包括插件与套管;所述连接轴的一端端面沿轴向向内延伸有轴孔,所述钻头连接杆插入到所述轴孔中;所述连接轴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轴孔相通的插入孔,所述插件通过所述插入孔插入到所述轴孔内并处于所述钻头连接杆的侧壁凹口中,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且位于所述插入孔处抵挡所述插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手术用磨钻还包括辅助连接组件;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辅助连接组件与所述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辅助连接组件能沿着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来回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磨钻还包括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所述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管,所述钻头连接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与所述手持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于所述支撑管外,所述连接套内侧壁与所述支撑管的外侧壁之间设有流体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还包括注水组件,所述支撑管内或所述支撑管外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注水组件的注水通道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注水组件可绕所述支撑管外周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磨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手术用磨钻连接结构其中一视角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手术用磨钻连接结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手术用磨钻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连接轴,111、轴孔,112、插入孔,113、第二安装槽,114、挡圈,115、凸缘,116、第一轴体,117、第二轴体,12、插件,13、套管,20、钻头连接杆,21、凹口,30、磨削钻头,40、辅助连接组件,41、弹簧,42、活动轴套,421、腰型孔,43、加强套,44、插销,50、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51、支撑管,52、连接套,53、注水组件,531、注水嘴,532、注水套,533、前密封圈,534、后密封圈,60、手持件,61、腔室,62、第一安装槽,63、支撑体,64、壳体,70、轴承,80、支撑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一种手术用磨钻,包括连接轴11、钻头连接杆20、手持件60、轴承70及支撑导向套80。所述手持件60内设有腔室61。所述轴承70与所述支撑导向套80设置于所述腔室61内。所述连接轴11一端与所述钻头连接杆20相连,所述连接轴11另一端用于与动力机构相连,所述连接轴1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承70中。所述钻头连接杆20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支撑导向套80中。

上述的手术用磨钻将手持部分与磨钻刀具部分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手术前安装的时候,只需要直接将手术用磨钻安装到动力机构上,就能进行手术操作;在完成手术后进行拆卸时,将手术用磨钻从动力机构拆下后即可拿去清洗消毒;收纳时也只有动力机构和磨钻这两个部件,不会占用太多的收纳空间;由于手持部分与磨钻刀具部分固定连接,简化了连接结构,使整个手术用磨钻的结构更简单,体积更小巧,成本更低。

在工作时,动力机构输出动力通过连接轴11驱动钻头连接杆20转动,其中,连接轴11通过轴承70可转动地设置于腔室61内,钻头连接杆20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导向套80中,轴承70对连接轴11起到支撑和利于转动的作用下,支撑导向套80对钻头连接杆20起到支撑作用,特别是在钻头连接杆20高速旋转时,如不设置支撑导向套80会产生较大的抖动,影响转动的稳定性,设置支撑导向套80后,钻头连接杆20在径向上得到很好的支撑,抖动明显降低,使得钻头连接杆20的转动稳定性更好。

具体而言,支撑导向套80为铜套、不锈钢套或非金属套等等。

此外,请再参阅图1,支撑导向套80可以与腔室61之间间隙配合,即可以转动地设置于腔室61中;支撑导向套80也可以与腔室61过渡配合,即支撑导向套80在钻头连接杆20转动过程中,不跟随钻头连接杆20转动。还可以在腔室61的内侧壁周向绕设第三安装槽,用于对支撑导向套80在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上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所述支撑导向套80的套体端面的口部设有倒角。即口部具体为喇叭状,如此磨钻在装配过程中,钻头连接杆20经喇叭口导向便于插装到支撑导向套80中,支撑导向套80能起到导向作用,安装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所述支撑导向套80的其中一端面与所述连接轴11的端面设有间隙,所述支撑导向套80的另一端面与所述腔室61内的凸台设有间隙。如此,支撑导向套80与连接轴11之间的转动不会相互干涉,支撑导向套80转动过程中也不会与所述腔室61内的凸台相互干涉,运转稳定性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所述腔室61的内侧壁周向绕设有第一安装槽62,所述轴承70在所述连接轴11的轴向方向上限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62中。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所述手持件60包括支撑体63与壳体64。所述壳体64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支撑体63上,所述第一安装槽62通过所述支撑体63与所述壳体64围合形成。

具体而言,支撑体63设有第一通道,壳体64设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内壁为阶梯状,第二通道的内壁同样为阶梯状,壳体64的高阶周向面内径小于支撑体63的低阶周向面内径,壳体64的低阶周向面套设于支撑体63上,壳体64的高阶径向面与支撑体63的端面抵触配合,壳体64的高阶径向面与支撑体63的低阶周向面以及支撑体63的高阶径向面围合形成第一安装槽62。反之亦可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的手术用磨钻还包括插件12与套管13。所述连接轴11的一端端面沿轴向向内延伸有轴孔111,所述钻头连接杆20插入到所述轴孔111中。所述连接轴1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轴孔111相通的插入孔112,所述插件12通过所述插入孔112插入到所述轴孔111内并处于所述钻头连接杆20的侧壁凹口21中,所述套管13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1外且位于所述插入孔112处抵挡所述插件12。如此,组装过程中,将钻头连接杆20插入到轴孔111内,插件12通过插入孔112插入到轴孔111内并处于钻头连接杆20的侧壁凹口21中,再将套管13套设于连接轴11外,套管13移动到与连接轴11上的插入孔112相对应的部位,以避免插件12在磨钻工作时从插入孔112中脱离出。连接轴11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能够相应驱动钻头连接杆20转动,以进行磨削操作,从而能便于连接,结构较为简单,同时结构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4,所述插件12为扁平插板或楔形插件12,所述插入孔112为与所述插件12相适形的扁平状或楔形的通孔或槽,所述凹口21为与所述插件12相适形的扁平状或楔形的槽口。如此,将插件12插入到插入孔112中后,插件12能使得钻头连接杆20与连接轴11之间结合稳固,而且插件12在连接轴11高速转动过程中不易于断裂。此外,插件12不限于为插板,也可以为插杆,插件12和插入孔112的数量上也不进行限制,可以为一个或两个或多个,对应的凹口21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或多个。所述插件12的插入端设有倒角,起到导向作用,方便插入到插入孔112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及图5,所述连接轴11的外壁周向绕设有第二安装槽113,所述第二安装槽113设有挡圈114,所述挡圈114与所述套管13的一端抵触配合;所述连接轴11的外壁周向绕设有凸缘115,所述轴承70设于所述凸缘115与所述套管13的另一端之间。如此,轴承70与套管13限位于凸缘115与挡圈114之间,避免轴承70与套管13沿着连接轴11的轴向方向移动。具体而言,挡圈114为橡胶档圈或钢丝挡圈114。以上为在连接轴11上间隔设置一个挡圈114和一个凸缘115对轴承70与套管13轴向限位情况;此外,也可在连接轴11上间隔设置两个挡圈114,轴承70与套管13限位于两个凸缘115之间;或间隔设置两个凸缘115,轴承70与套管13限位于两个挡圈114之间。轴承70与套管13套设在连接轴11上的轴向位置可互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所述的手术用磨钻还包括辅助连接组件40。所述连接轴1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辅助连接组件40与所述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辅助连接组件40能沿着所述连接轴11的轴向方向来回移动。如此,在装设到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上时,手术用磨钻连接结构10在轴向上受到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的轴向力,辅助连接组件40能适应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的位置沿着连接轴11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避免动力输出轴和连接轴11受力过大而弯折或折损。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所述辅助连接组件40包括弹簧41与活动轴套42。所述活动轴套42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1外,所述活动轴套42用于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弹簧41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1上,所述连接轴11的外侧壁的中部形成与所述弹簧41一端抵触配合的抵挡部,所述弹簧41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轴套42的端部抵触配合。当安装时,活动轴套42通过弹簧41回缩来适应于在受到动力机构动力输出轴的轴向力时沿着连接轴11的轴向方向移动,避免动力输出轴和连接轴11受力过大而弯折或折损;当安装到位时,通过弹簧41回弹将活动轴套42牢牢抵接到动力机构动力输出轴上,避免连接脱落,利于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扭矩传递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辅助连接组件40还包括插销44。所述活动轴套42设有沿着轴向方向的腰型孔421,连接轴11与所述插销44相连,插销44可活动地设置于腰型孔421中。如此,插销44仅活动于腰型孔421中,腰型孔421对插销44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进而实现活动轴套42在轴向方向移动和限位,避免因活动轴套42移动时偏离轴向而造成动力输出轴和连接轴11弯折或折损。

进一步地,辅助连接组件40还包括加强套43,加强套43一端形成孔朝向连接轴11,且供连接轴11穿过,另一端开口朝向活动轴套42,且套设于活动轴套42外。在装配时,弹簧41套设到连接轴11上,加强套43的有孔一端套上连接轴11,活动轴套42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1外,加强套43压缩弹簧41至露出腰型孔421,插销44插入腰型孔421后释放弹簧41,通过弹簧41回弹力将加强套43套于活动轴套42的腰型孔421处,抵挡插销44避免插销44脱落,起到便于装配和增加连接稳定性的作用。此外,加强套43还能使得活动轴套42与连接轴11之间的结构强度更加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及图5,连接轴11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轴体116与第二轴体117。第一轴体116的直径大于第二轴体117的直径,如此,第一轴体116与第二轴体117的外侧壁呈阶梯结构。第一轴体116外套设套管13,第一轴体116用于与钻头连接杆20相连。第二轴体117外套设弹簧41,第二轴体117用于与辅助连接组件40相连。弹簧41的一端抵触第一轴体116的肩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轴体116的直径也可等于或小于第二轴体117的直径,通过在两个轴体之间设置凸台,弹簧41的一端抵触凸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所述的手术用磨钻还包括磨削钻头30,所述磨削钻头30与所述钻头连接杆20相连。具体而言,磨削钻头30与钻头连接杆20之间可以是通过锻造、铸造等加工方式形成的一体化结构,也可以是相互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形成一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所述的磨钻还包括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50。所述钻头连接杆2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50内,所述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50与所述手持件60相连。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50对钻头连接杆30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避免手术过程中因操作者用力过大而对钻头连接杆30造成折断,同时也避免钻头连接杆30高速旋转对人体手术通道造成的组织磨损,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具体而言,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50包括套设于钻头连接杆20外部的支撑管51,支撑管51插入并连接于手持件60前端的安装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50还可包括注水组件,所述支撑管内或所述支撑管外设有流体通道,注水组件设有注水通道,注水通道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注水通道可为外接的软质注水管,或附接在支撑管51上与支撑管51并列设置的硬质注水管,或是直接将支撑管51内部腔体作为注水通道,又或是在支撑管51外部套设一层管套(例如刚性连接套或弹性热缩管套等),在支撑管51外壁和管套内壁之间形成注水通道。注水组件的设置有利于对整个磨钻降温,特别是对磨削钻头30降温,避免对组织热灼伤,提高手术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水组件可绕所述支撑管51外周旋转。因注水组件连接的生理盐水瓶挂在固定位置,而手术操作者在使用磨钻时会根据操作部位变化而变换握持方向和角度,此时注水组件与生理盐水瓶之间的连接水管位置会随之发生变化,进而遮挡操作者的手,对手术操作产生影响。而本实施例将注水组件设计为可绕支撑管51外周旋转的方式,有利于在操作者变换任意握持方向和角度时,注水组件的进水位置和与生理盐水瓶间连接水管的位置仍然保持在原有位置,不会遮挡操作者的手,方便操作者顺利进行手术。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50包括支撑管51与连接套52。所述支撑管51套设于钻头连接杆20的外部。所述连接套52套设于所述支撑管51外,所述连接套52从所述支撑管51的前部延伸到所述支撑管51的尾部,所述连接套52内侧壁与所述支撑管51的外侧壁之间设有流体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管51的前部相对于支撑管51的后部更加靠近于磨削钻头3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所述的手术用磨钻支撑组件50还包括注水组件53。所述注水组件53包括注水嘴531,所述连接套5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流体通道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注水嘴531相连通。如此,通过注水嘴531将生理盐水注入到流体通道内。

当生理盐水通过注水管流经注水组件53,最终流入到流体通道中,一方面使生理盐水在连接套52与支撑管51之间形成冷却屏障,避免磨削钻头30传热到连接套52乃至外壳体64上;另一方面生理盐水带走钻头连接杆20传递到支撑管51上的热量,有利于对钻头连接杆20进行降温,提高钻头连接杆20寿命;此外,生理盐水还可以通过的流体通道前端的出水口流出,对磨削钻头30进行降温,避免组织灼热损伤;另外,由于生理盐水流动于连接套52与支撑管51之间,生理盐水不会直接接触到钻头连接杆20,避免了生理盐水对钻头连接杆20旋转造成的阻力,确保了磨削钻头30旋转磨削效率。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所述注水组件53还包括注水套532。所述注水套532套设于所述连接套52外,所述注水套532与所述连接套52之间形成注水通道,所述注水嘴531经所述注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所述注水套532的内壁向内凹陷后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连接套52外壁围设形成所述注水通道;或所述连接套52的外壁向内凹陷后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注水套532内壁围设形成所述注水通道;或所述注水套532与外支撑管51沿径向间距设置并形成所述注水通道。此外,注水套532还可绕连接套52外周旋转。当注水套532在连接套52上360度转动时,注水嘴531始终通过注水通道与通孔连通,能够保证生理盐水进入到流体通道中。进而通过驱动注水套532转动带动注水嘴531转动,便可以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注水嘴531遮挡视野的现象。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所述注水套532与所述连接套52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注水通道前后两侧的前密封圈533和后密封圈534。如此,能保证生理盐水完全进入到注水通道中,避免外泄。具体而言,注水套532内壁设有第三安装槽与第四安装槽,前密封圈533和后密封圈534分别设置于第三安装槽与第四安装槽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所述支撑管51的外壁向内凹陷后形成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与所述连接套52内壁围设形成所述流体通道;或所述支撑管51外壁与所述连接套52内壁间距设置形成所述流体通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