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的子宫腔通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1539发布日期:2020-04-14 20:14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的子宫腔通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的子宫腔通液器。



背景技术:

子宫腔通液时利用美蓝液或生理盐水自宫颈注入宫腔,通过液体的一定压力,使梗阻的输卵管恢复通畅,医院经常用此来治疗不孕不育症状。

但是现有的子宫腔通液器,不能够控制药液注入患者体内时的压力强度,压力过小时无法有效的对积累在患者输卵管内的阻塞物进行冲洗,压力过大时容易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在使用时有时会造成污浊药液回流现象,会对干净的药液造成污染,并且会对患者造成感染。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的子宫腔通液器,由此来克服现有技术不能改变药液注入时的压力和药液回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的子宫腔通液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改变注入液体的压力和药液回流,从而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的子宫腔通液器,包括通液器和注射器,所述通液器一端连接有软导管,所述软导管远离通液器的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所述软导管上靠近通液器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热水槽,所述通液器靠近软导管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包裹在通液器上,所述固定块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弹簧,一组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把手,所述通液器远离软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楔形管,所述楔形管远离通液器的一端设置有球型柱头。

优选的,所述热水槽上端开设有注水口,所述热水槽下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热水槽包裹在软导管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两侧靠近把手的位置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两端均开设有开口,且内槽远离把手的一端开设的开口设置有密封圈结构,所述把手靠近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条形杆,所述条形杆与内槽靠近把手的一端开设的开口大小相互配合,所述条形杆远离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圆形板,所述半圆形板与内槽远离把手的一端开设的开口大小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球型柱头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圆形小孔。

优选的,所述楔形管内设置有木塞,所述楔形管侧壁上设置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大小小于木塞的大小,所述凹口上固定连接有小绳,所述木塞两侧分别通过小绳悬挂于凹口上。

优选的,所述软导管与通液器和注射器之间均为插接连接,且接口处设置有密封圈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把手处弹簧、条形杆和半圆形版等机构的设置,可以在输液时通过挤压把手来调节药液通过此处时的空间,改变药液流过的速度,从而改变药液流出时的冲击力,在楔形管内设置的木塞可以在药液回流时挡住回流液体,并且对药液的流出不会造成影响,设置在软导管上的热水槽,可以在药液流经此处时对其进行微加热,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通液器,2、软导管,3、注射器,4、热水槽,401、注水口,402、出水口,5、固定块,6、弹簧,7、把手,8、楔形管,9、圆形柱头,10、内槽,11、条形杆,12、半圆形板,13、木塞,1301、凹口,1302、小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的子宫腔通液器,包括通液器1和注射器3,通液器1一端连接有软导管2,软导管2远离通液器1的一端连接有注射器3,软导管2上靠近通液器1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热水槽4,通液器1靠近软导管2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块5,固定块5包裹在通液器1上,固定块5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弹簧6,一组弹簧6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把手7,通液器1远离软导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楔形管8,楔形管远离通液器的一端设置有球型柱头9。

其中,热水槽4上端开设有注水口401,热水槽4下端开设有出水口402,确保热水槽4内的热水可以随时更换,热水槽4包裹在软导管2上,可以保证软导管2内流经此处的药液能够均匀受热。固定块5两侧靠近把手7的位置开设有内槽10,内槽10两端均开设有开口,且内槽10远离把手的一端开设的开口设置有密封圈结构,确保密封性,防止药液流出,把手7靠近固定块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条形杆11,条形杆11与内槽10靠近把手的一端开设的开口大小相互配合,条形杆11远离把手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圆形板12,半圆形板12与内槽10远离把手7的一端开设的开口大小相互配合,两处大小相互配合可以保证药液流经此处时不会通过开口流出通液器1外。球型柱头9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圆形小孔,能够让药液流出时对患者体内积累的阻塞物进行均匀的冲洗。楔形管8内设置有木塞13,楔形管8侧壁上设置有凹口1301,凹口1301的大小小于木塞13的大小,凹口上固定连接有小绳1302,木塞13两侧分别通过小绳1302悬挂于凹口1301上,木塞13在药液流出时不会对药液造成任何影响,在出现回流现象时,木塞13会在回流液的作用下卡在凹口1301处,挡住回流液,确保其不会回流入通液器1,软导管2与通液器1和注射器3之间均为插接连接,且接口处设置有密封圈结构,此种插接方式类似于现有技术中输液管接口处的插接方式,能够保证接口处的稳定性,抵挡住药液流经时的冲击力,而且在更换注射器1中的药液时不用将整个设备从患者体内取出,在软导管2损坏时也可以及时更换。

工作原理: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药液注入注射器3,然后将软导管2一端与注射器3连接,将软导管2另一端与通液器1连接,接着从注水口401将热水槽4内注满热水。治疗开始,将通液器1远离软导管2的一端插入患者体内,然后推动注射器3,药液开始流动,在药液经过热水槽4时,热水槽4内的热水散发出的热量会给软导管2内的药液进行微加热,随后通过通液器1进入到患者体内,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治疗效果不够明显,可以通过挤压把手7来调节药液流入患者体内的速度,使用者可以用手挤压把手7,使条形板11进入内槽10,带动半圆形板12进入通液器1管道内,缩小药液的流动空间,达到增加药液流动速度的目的。如果意外出现药液回流的现象,药液回流时会对木塞13产生力的作用,带动木塞13卡在楔形管8上的凹口1301处,进而将回流液挡在通液器1外,确保干净的药液不会被污染。在长时间使用后,使用者可以将热水槽4的热水从出水口402放出,再注入新的热水,确保软导管2内流经此处的药液能够持续被加热,当注射器3内的药液用完时可以将软导管2拆卸掉,注入新的药液后再将软导管2重新连接。治疗完成后,将通液器1从患者体内取出,将软导管2从通液器1和注射器3上拆卸掉,清洗设备后将设备放置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