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导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0650发布日期:2020-02-18 13:2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导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导尿装置。



背景技术: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的严重功能障碍,例如小便潴留就是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临床上多用一次性导尿管对膀胱尿液进行引流来改善排尿状况、恢复膀胱的正常机能,现有技术中的一次性导尿管为两端开口的条状管,只能起到导尿作用,导尿完成后不能进行膀胱冲洗,容易产生膀胱感染等症状,造成患者膀胱损伤和痛苦,还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或二次插管进行冲洗,而使用抗生素会增加治疗成本、二次插管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并且传统的一次性导尿管导尿时还需要人工手持,使用起来不方便、耗时耗力。

因此,如何解决患者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导尿管进行导尿后不能冲洗膀胱导致膀胱容易感染、治疗起来会增加成本或增加痛苦,且传统导尿管使用起来不方便、耗时耗力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导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导尿管进行导尿后不能冲洗膀胱导致膀胱容易感染、治疗起来会增加成本或增加痛苦,且传统导尿管使用起来不方便、耗时耗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导尿装置,包括导尿管,所述导尿管包括主管、用于流通尿液的第一支管和用于流通冲洗液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均设在所述主管的第一端、且均与所述主管相连通,所述主管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人体,所述导尿管还包括单支路导通结构,所述单支路导通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主管之间或者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主管之间单支路导通;当导出尿液时,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主管之间单支路导通,当冲洗膀胱时,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主管之间单支路导通。

优选地,所述单支路导通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靠近所述主管的一端封闭、且所述内管靠近所述主管的一端的管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内管能够沿所述第二支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当导出尿液时,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第二支管内,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支管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主管之间阻断,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主管之间导通;当冲洗膀胱时,所述内管向靠近所述主管的方向移动、且所述内管的端部抵于所述主管的管壁,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主管之间经由所述开口导通、所述内管阻隔在所述主管与所述第一支管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主管组成“y”字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管的内径为0.4mm,以使所述第二支管远离所述主管的一端与用于提供冲洗液的输液器或注射器配合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导尿管的包装袋。

优选地,所述包装袋上设有用于撕开所述包装袋的易撕线,所述易撕线为断续压薄线。

优选地,所述包装袋上设有用于盛放纸巾的纸巾袋。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远离所述主管的一端设有储液袋。

优选地,所述储液袋上设有用于表示排尿量的标识。

优选地,所述储液袋的下端还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液口的开关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便携式导尿装置包括导尿管,导尿管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设在主管的第一端,并且均与主管相连通,主管的第二端连接人体,导尿装置还包括单支路导通结构,单支路导通结构用于控制第一支管与主管之间或者第二支管与主管之间单支路导通;当导出尿液时,第一支管与主管之间单支路导通,当冲洗膀胱时,第二支管与主管之间单支路导通。如此设置,通过单支路导通结构使第一支管与主管之间单支路导通时进行排尿,使第二支管与主管之间单支路导通时冲洗膀胱,避免了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导尿管进行导尿后不能冲洗膀胱导致膀胱容易感染、治疗起来会增加成本或增加痛苦的问题,并且通过第一支管导尿时可以将第二支管搭或绑在外部装置上,避免了传统导尿管还需要操作者人工手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装袋和纸巾袋的俯视图。

图1-2中:

1-主管,2-第二支管,3-第一支管,4-内管,5-开口,6-储液袋,7-排液口,8-开关件,9-包装袋,10-易撕线,11-纸巾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导尿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导尿管进行导尿后不能冲洗膀胱导致膀胱容易感染、治疗起来会增加成本或增加痛苦,且传统导尿管使用起来不方便、耗时耗力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导尿装置包括导尿管,导尿管包括主管1、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2,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2均设在主管1的第一端,并且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2均与主管1相连通,主管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患者的膀胱,第一支管3用于排出尿液,第二支管2用于流通冲洗液,导尿管还包括单支路导通结构,单支路导通结构用于控制第一支管3与主管1之间或者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单支路导通;当导出尿液时,第一支管3与主管1之间单支路导通,当冲洗膀胱时,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单支路导通,冲洗液依次经由第二支管2和主管1进入患者的膀胱,完成冲洗后再流出。具体的,第一支管3上设有用于控制尿液导出和停止的开关,开关可以为夹子等,第一支管3的长度大于1.5m,导尿管均为pu(polyurethane,聚氨基甲酸酯)材质。

如此设置,通过单支路导通结构使第一支管3与主管1之间单支路导通时进行排尿,使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单支路导通时冲洗膀胱,避免了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导尿管进行导尿后不能冲洗膀胱导致膀胱容易感染、治疗起来会增加成本或增加痛苦的问题,并且通过第一支管3导尿时可以将第二支管2搭或绑在外部装置上,避免了传统导尿管还需要操作者人工手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单支路导通结构为设置在第二支管2内的内管4,内管4靠近主管1的一端封闭,内管4靠近主管1的一端的管壁上设有开口5,并且开口5位于管壁远离第一支管3的一侧,内管4的外径与第二支管2的内径大小一致,内管4与第二支管2之间相配合、通过摩擦力相对不动,同时内管4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二支管2的长度方向向靠近主管的方向移动;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有夹角,当导尿时,内管4位于第二支管3内,开口5与第二支管2的内壁相贴合,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阻断,第一支管3与主管1之间导通;当冲洗膀胱时,内管4向靠近主管1的方向移动至内管4的一端抵在主管1的管壁上,内管4阻隔在主管1与第一支管3之间,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经由开口5导通。

如此设置,通过内管4使第一支管3与主管1之间单支路导通时进行排尿,使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单支路导通时冲洗膀胱,避免了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导尿管进行导尿后不能冲洗膀胱导致膀胱容易感染、治疗起来会增加成本或增加痛苦的问题,同时该导尿装置操作起来也很方便。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单支路导通结构也可以为夹子等,导尿时将夹子夹在第二支管2上使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阻断,第一支管3与主管1之间导通;冲洗时将夹子夹在第一支管3上使第一支管3与主管1之间阻断,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导通。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支管3、第二支管2和主管1组成“y”字形。

如此设置,当冲洗患者的膀胱时,只需将内管4向靠近主管1的方向移动,即可使内管4的一端抵在主管1的管壁上,内管4阻隔在主管1与第一支管3之间,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经由开口5导通,操作起来很方便。

优选地,第二支管2的内径为0.4mm,使用于提供冲洗液的输液器或注射器能够刚好伸入于第二支管2内,第二支管2的管壁的厚度为0.1mm,内管4的外径为0.4mm,内管4的管壁的厚度为0.05mm。

如此设置,一般地输液器或注射器的外径与第二支管2的内径相等,冲洗患者的膀胱时,将输液器或注射器插入第二支管2的端部,并推动第二支管2内的内管4向靠近主管1的方向移动,直至内管4的一端抵在主管1的管壁上,使内管4阻隔在主管1与第一支管3之间,输液器或注射器与主管1之间通过内管4导通实现冲洗。

请参考图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尿装置还包括用于储存导尿管的包装袋9,包装袋9为长条状。

如此设置,通过包装袋9使得该导尿装置方便携带,并且还能防止外界细菌等污染导尿管。

在本方案的优选方案中,包装袋9上设有用于撕开包装袋9的两个易撕线10,易撕线10为断续压薄线,压薄线由多个间隔设置的压薄段组成,即相邻的两个压薄段之间有间距,两个易撕线10设在包装袋9的同一面上,并且均沿包装袋9的长度方向设置,易撕线10呈直线型。

如此设置,通过易撕线10便于操作者撕开包装袋9,通过撕开易撕线10将包装袋9的上表面揭开一个开口,使得撕开包装袋9后导尿管不易从包装袋9的四周边缘掉落出来,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安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包装袋9上设有用于盛放纸巾的纸巾袋11,纸巾袋11设在包装袋9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纸巾袋11在包装袋9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4cm,纸巾袋11内可以盛放由棉花制作成的、生理盐水浸泡后的棉柔巾,易撕线10穿过包装袋9的表面后,沿包装袋9的长度方向由纸巾袋1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如此设置,便于携带和使用,使操作者对患者的尿道口进行清洗和消毒,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支管3远离主管1的一端设有储液袋6。

如此设置,通过储液袋6能够替代尿壶盛放患者排出的尿液,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优选地,储液袋6上设有用于表示排尿量的标识,储尿袋的容积为2000ml,并且储液袋满600ml处的标识设置为红色。

如此设置,患者一次性排尿量最好不要超过600ml,红色标识能够提示操作者及时关闭开关使患者停止排尿。

优选地,储液袋6的下端还设有排液口7,排液口7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液口7的开关件8。具体的,开关件8为内塞体,将内塞体塞入排液口7即可使排液口7封闭,用力将内塞体从排液口7内拔出即可打开排液口7。

如此设置,当需要患者的尿液化验时,可以通过开关件8打开排液口7进行取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关件8也可以为夹子等,以控制排液口7的打开和关闭。

下面内容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便携式导尿装置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导尿装置包括导尿管,导尿管包括主管1、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2,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2均设在主管1的第一端,并且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2均与主管1相连通,主管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患者的膀胱,导尿管的形状为“y”字形,导尿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支管2内的内管4,内管4靠近主管1的一端封闭,内管4靠近主管1的一端的管壁上设有开口5,并且开口5位于管壁远离第一支管3的一侧,内管4与第二支管2之间相配合、通过摩擦力相对不动,同时内管4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二支管2的长度方向移动,导尿装置还包括长条状的包装袋9,包装袋9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纸巾袋11,包装袋9和纸巾袋11上均设有易撕线10,易撕线10为断续压薄线,第一支管3远离主管1的一端设有储液袋6,储液袋6上设有用于表示排尿量的红色标识,储液袋6的下端还设有排液口7,排液口7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液口7的内塞体。

如此设置,通过单支路导通结构使第一支管3与主管1之间单支路导通时进行排尿,使第二支管2与主管1之间单支路导通时冲洗膀胱,避免了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导尿管进行导尿后不能冲洗膀胱导致膀胱容易感染、治疗起来会增加成本或增加痛苦的问题,并且通过第一支管3导尿时可以将第二支管2搭或绑在外部装置上,避免了传统导尿管还需要操作者人工手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