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原理的口腔科用舌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7695发布日期:2020-04-21 17:46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原理的口腔科用舌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原理的口腔科用舌钳。



背景技术:

在医院口腔临床手术中病人舌体乱动会影响正常的检查或治疗,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难度,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舌钳将病人舌头进行夹出、固定。然而,当前所用的舌钳一般是不锈钢材质,仅靠物理夹持力将舌头夹出并进行长时间的固定,经常造成挤压伤,长时间夹持甚至会产生舌面坏死,给病人带来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负压原理的口腔科用舌钳,采用负压和物理夹持供用的方法实现舌头的夹出和固定,减小对病人的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原理的口腔科用舌钳,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所述上、下夹持部均包括置手环、夹持杆、限位件、夹持环、负压腔;

所述上、下夹持部的结构如下:所述置手环和夹持环设置在夹持杆的两端,所述限位件设置在夹持杆靠近置手环的一端,所述夹持环内部可拆卸的安装负压腔,安装方式可以利用扣合、黏贴、魔术贴等,负压腔可拆卸是为了方便清洗和消毒,有条件的可以采用一人一换制度,所述负压腔为一端封闭的喇叭状空腔且其中间部分为最窄处,所述负压腔的中部最窄处外表面与夹持环的内表面相接,所述上、下夹持部的负压腔的开口端相对设置,所述上、下夹持部的负压腔的开口端分别用于紧贴上下舌面,在负压的作用下实现夹紧;所述夹持环内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气口,所述负压腔贯穿的设有可以与第一气口气密性配接的第二气口,所述夹持杆靠近夹持环的一端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其内部设置气道,所述气道一端与第一气口连接;

所述上、下夹持部的限位件相对的一面设置卡合条,通过上、下夹持部上限位件的相互卡合能够使上、下夹持部保持固定的夹持角度;所述上、下夹持部的夹持杆的中部嵌入式设有旋转轴,使上、下夹持部以旋转轴为中心实现张开和夹紧;所述上、下夹持部的夹持杆的中间汇聚部分还设置有第三气口,所述上、下夹持部的气道的另一端随夹持杆逐渐在中间汇聚并最终连接于第三气口上,所述第三气口与负压源连接,所述负压源通过第三气口将负压传递入上、下夹持部的中空结构,并通过第一气口、第二气口的配合传入负压腔内,实现对舌面的夹紧。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口为凸起状圆柱体,所述第一气口与夹持环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三气口为凹状圆柱体,所述第三气口具有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负压腔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以增加紧贴舌面时负压腔对舌面的粗糙性,增大夹持力。

优选地,所述负压腔、气道均采用抗菌橡胶材质,比较柔软,防止对舌面损伤;其余部分采用金属材质。

优选地,所述置手环设有橡胶护垫,方便医护人员夹持过程中用力,防止打滑。

优选地,所述负压源为手动气囊球,可以方便的对其进行夹紧。

优选地,所述负压源为医院常规负压系统,可以持续性的进行负压状态保持,实现舌面的外部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负压腔的设置,利用负压和物理夹持共同实现对舌面的夹持,可以避免物理夹持力过大对舌面造成的损伤;(2)利用气流造成负压,可以有效去除舌面津液,防止夹持过程中打滑;(3)负压腔采用橡胶材质且表面具有多个凸起,比较柔软且可以增加摩擦力;(4)根据不同使用目的、使用条件使用不同的负压源,方便灵活,整体装置与常规舌钳大小相似,结构简单,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道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置手环、2-夹持杆、3-限位件、4-夹持环、41-第一气口、5-负压腔、51=第二气口、52-气道、53-第三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图2,一种负压原理的口腔科用舌钳,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所述上、下夹持部均包括置手环1、夹持杆2、限位件3、夹持环4、负压腔5;

所述上、下夹持部的结构如下:所述置手环1和夹持环4分别设置在夹持杆2的两端,所述限位件3设置在夹持杆2靠近置手环1的一端,所述夹持环4内部可通过扣合的方式安装负压腔5,所述置手环1设有橡胶护垫;

所述负压腔5为一端封闭的喇叭状空腔且其中间部分为最窄处,所述负压腔5的中部最窄处外表面与夹持环4的内表面相接,所述上、下夹持部的负压腔5的开口端相对设置,所述上、下夹持部的负压腔5的开口端分别用于紧贴上下舌面,在负压的作用下实现夹紧;所述夹持环4内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气口41,所述第一气口41为凸起状圆柱体,所述第一气口41与夹持环4一体成型;所述负压腔5贯穿的设有可以与第一气口41气密性配接的第二气口51,所述夹持杆2靠近夹持环4的一端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其内部设置气道52,所述气道52一端与第一气口41连接;

所述上、下夹持部的限位件3相对的一面设置卡合条,通过上、下夹持部上限位件3的相互卡合能够使上、下夹持部维持固定的夹持角度;所述上、下夹持部的夹持杆2的中部嵌入式设有旋转轴,使上、下夹持部以旋转轴为中心实现张开和夹紧;所述上、下夹持部的夹持杆2的中间汇聚部分还设置有第三气口53,所述上、下夹持部的气道52的另一端随夹持杆2逐渐在中间汇聚并最终连接于第三气口53上,所述第三气口53为凹状圆柱体,所述第三气口53具有内螺纹,以便与负压源相连接。

所述第三气孔与负压源连接,所述负压源为医院的常规负压系统,所述负压源通过第三气口将负压传递入上、下夹持部的中空结构,并通过第一气口51、第二气口51的配合传入负压腔5内,实现对舌面的夹紧;在使用中,将患者舌头夹出的过程中采用较大的负压,在进行外部固定时可将负压值进行适当减小。

所述负压腔5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以增加紧贴舌面时负压腔5对舌面的粗糙性,增大夹持力。

所述负压腔5、气道52均采用抗菌硅橡胶材质,比较柔软,防止对舌面损伤;其余部分采用304医用级不锈钢。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负压源采用气囊球,所述第三气口53与气囊球气密性连接,通过挤压气囊球形成负压,实现对舌面的紧贴,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携带方便、使用简单,但无法对负压值进行精准调控,适合在外出急救或负压接口不够用等情况下临时使用。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负压源采用便携负压仪,所述第三气口53与市售便携式负压仪相连接,在紧急外出或无负压系统的小型门诊适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