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8684发布日期:2020-04-21 17:5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约束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



背景技术:

约束性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原有的医用约束带存在有患者拔管的可能性,患者的功能位被强行约束,会对末梢循环造成影响,同时会损坏患者皮肤,强制性约束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旨在解决原有的医用约束带存在有患者拔管的可能性,患者的功能位被强行约束,会对末梢循环造成影响,同时会损坏患者皮肤,强制性约束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包括舱带组件、腕带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舱带组件包括第一舱带、第二舱带和带舱,所述第一舱带与所述第二舱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舱带位于所述第一舱带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舱带和所述第二舱带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所述带舱;

所述腕带组件包括腕带和腕带腔,所述腕带分别与所述第一舱带和所述第二舱带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舱带和第二舱带的一侧,所述腕带内部开设有所述腕带腔;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粘毛层、粘毛带、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粘毛层与所述腕带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腕带上表面上,所述粘毛带的一端与所述腕带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腕带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腕带的底部,所述第二绑带与所述腕带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绑带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一舱带和第二舱带的材质为pu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一舱带和所述第二舱带内部设置有海绵填充物,所述第一舱带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舱带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腕带腔与所述带舱相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粘毛带上设置有粘毛贴,且与所述粘毛层位置相互对应,相互适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一舱带和所述第二舱带一体成型,且外形为球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通过设置有第一舱带、第二舱带和带舱,患者手被放置在带舱内部,能有效的杜绝了患者拔管的可能性,第一舱带能抬高患者末梢,保护患者末梢循环,同时能对患者皮肤进行保护,同时设置有粘毛带和绑带,可以评估患者,对危险性较低的患者可避免固定约束,控制患者指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照顾了患者的心理也起到了防范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腕带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舱带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舱带组件、11-第一舱带、12-第二舱带、13-带舱、2-腕带组件、21-腕带、22-腕带腔、3-固定组件、31-粘毛层、32-粘毛带、33-第一绑带、34-第二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包括舱带组件1、腕带组件2和固定组件3,舱带组件1包括第一舱带11、第二舱带12和带舱13,第一舱带11与第二舱带12固定连接,第二舱带12位于第一舱带11的上表面上,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带舱13;

腕带组件2包括腕带21和腕带腔22,腕带21分别与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的一侧,腕带21内部开设有腕带腔22;

固定组件3包括粘毛层31、粘毛带32、第一绑带33和第二绑带34,粘毛层31与腕带21固定连接,且位于腕带21上表面上,粘毛带32的一端与腕带21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绑带33与腕带21固定连接,且位于腕带21的底部,第二绑带34与腕带2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绑带33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第一舱带11、第二舱带12和带舱13,患者手被放置在带舱13内部,能有效的杜绝了患者拔管的可能性,第一舱带11能抬高患者末梢,保护患者末梢循环,同时能对患者皮肤进行保护,同时设置有粘毛带31和绑带,可以评估患者,对危险性较低的患者可避免固定约束,控制患者指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照顾了患者的心理也起到了防范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的材质为pu材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材质为pu材质,质地柔软,不会造成患者皮肤损害,有不具有抓服功能,能有效的防止患者抓管等风险,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可以做成大、中、小号,满足不同病人需求的外形。

进一步的,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内部设置有海绵填充物,第一舱带11的高度高于第二舱带12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内部填充有海绵填充物,质地柔软,第一舱带11厚度高,能起到太高肢体,保护患者的末梢循环,保护患者的功能位。

进一步的,腕带腔22与带舱13相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腕带腔22与带舱13相通,患者可以通过将手从腕带腔22伸入带舱13内部,对患者进行约束性保护,腕带21设置时,可以加宽加长,不会对局部皮肤造成较大的压力性损害。

进一步的,粘毛带32上设置有粘毛贴,且与粘毛层31位置相互对应,相互适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毛带32上设置有粘毛贴,可以通过翻转粘毛带32贴合在粘毛层31上,粘性固定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一体成型,且外形为球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成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患者的手部通过腕带腔22伸入带舱13内部,加宽式的腕带22保护患者局部循序,将粘毛带32贴合在粘毛层31上,使腕带22固定在患者腕部,加厚的第一舱带11可以抬高患者的肢体,能有效的保护患者的末梢循环,保持患者功能位,可以根据患者危险性进行评估,再通过第一绑带33和第二绑带34固定在床体上,完成了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的使用流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舱带组件(1)、腕带组件(2)和固定组件(3),所述舱带组件(1)包括第一舱带(11)、第二舱带(12)和带舱(13),所述第一舱带(11)与所述第二舱带(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舱带(12)位于所述第一舱带(11)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舱带(11)和所述第二舱带(12)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所述带舱(13);

所述腕带组件(2)包括腕带(21)和腕带腔(22),所述腕带(21)分别与所述第一舱带(11)和所述第二舱带(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的一侧,所述腕带(21)内部开设有所述腕带腔(22);

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粘毛层(31)、粘毛带(32)、第一绑带(33)和第二绑带(34),所述粘毛层(31)与所述腕带(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腕带(21)上表面上,所述粘毛带(32)的一端与所述腕带(21)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绑带(33)与所述腕带(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腕带(21)的底部,所述第二绑带(34)与所述腕带(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绑带(33)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带(11)和第二舱带(12)的材质为pu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带(11)和所述第二舱带(12)内部设置有海绵填充物,所述第一舱带(1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舱带(12)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腔(22)与所述带舱(13)相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毛带(32)上设置有粘毛贴,且与所述粘毛层(31)位置相互对应,相互适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带(11)和所述第二舱带(12)一体成型,且外形为球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用约束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球形约束带,包括舱带组件、腕带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舱带组件包括第一舱带、第二舱带和带舱,所述第一舱带与所述第二舱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舱带位于所述第一舱带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舱带和所述第二舱带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所述带舱;通过设置有第一舱带、第二舱带和带舱,患者手被放置在带舱内部,能有效的杜绝了患者拔管的可能性,第一舱带能抬高患者末梢,保护患者末梢循环,同时能对患者皮肤进行保护,同时设置有粘毛带和绑带,可以评估患者,对危险性较低的患者可避免固定约束,控制患者指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照顾了患者的心理也起到了防范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邢继丹;赵亚缇;张明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08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