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失能人员护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6994发布日期:2020-02-14 15:4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失能人员护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失能人员护理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由脑血栓、颈椎受伤、腰椎受伤等原因造成运动功能受限的患者,他(她)们行动不便,需要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照顾其饮食起居。患者的移动离不开轮椅,到室外活动,去卫生间方便,到客厅看电视,去餐厅就餐等都需要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将患者从其所处位置移到轮椅车上,或从轮椅车上移动到床上、座椅上、或坐便器上,这种护理操作对于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来说都是十分费力的事情,往往需要至少一个成年男子或两个人才能完成,尤其是弱小型护理人员护理的对象是体重大的患者时更加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下肢失能人员护理辅助装置,其可降低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的体质要求,并且操作省力、方便快捷。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肢失能人员护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左侧的左起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右侧的右起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左起降机构和右起降机构之间的悬挂横杆,设置在所述框架和左起降机构之间的左限制梁,设置在所述框架和右起降机构之间的右限制梁,铰接在所述框架上的臀部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控制盒,悬吊在所述左起降机构和右起降机构上的腋下吊挂带,悬吊在所述悬挂横杆上的腿部膝上吊挂带。

所述框架包括:支撑底梁,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梁两端的左底纵梁和右底纵梁,所述支撑底梁底部两端分别设置左万向脚轮和右万向脚轮,所述左底纵梁前端上部设置左起降机构支撑柱,所述左底纵梁前端下部设置左支腿;所述左支腿前端下部设置左直脚轮;所述左底纵梁后端上部设置左侧立柱;所述右底纵梁前端上部设置右起降机构支撑柱,所述右底纵梁前端下部设置右支腿;所述右支腿前端下部设置右直脚轮;所述右底纵梁后端上部设置右侧立柱;所述左侧立柱内侧下部设置下横梁与所述右侧立柱内侧下部固定相连;所述左侧立柱内侧上部设置上横梁与所述右侧立柱内侧上部固定相连;所述左侧立柱顶部设置左把手;所述右侧立柱顶部设置右把手;所述上横梁上部设置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上部左侧与所述左把手右侧端部相连,所述控制盒上部右侧与所述右把手左侧端部相连;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上横梁之间,分别设置左内立柱和右内立柱;所述左内立柱位于所述左侧立柱内侧,与所述左侧立柱平行;所述右内立柱位于所述右侧立柱内侧,与所述右侧立柱平行;所述左起降机构支撑柱上部外侧与所述左侧立柱上部外侧之间设置第一左斜拉板,所述左起降机构支撑柱上部内侧与所述左侧立柱上部内侧之间设置第二左斜拉板,所述右起降机构支撑柱上部外侧与所述右侧立柱上部外侧之间设置第二右斜拉板,所述右起降机构支撑柱上部内侧与所述右侧立柱上部内侧之间设置第一右斜拉板,所述左起降机构支撑柱中上部外侧与所述左侧立柱中部外侧之间设置第一左导向限位板,所述左起降机构支撑柱中上部内侧与所述左侧立柱中部内侧之间设置第二左导向限位板,所述第一左导向限位板、第二左导向限位板设置高度相同,且均与左底纵梁平行;所述右起降机构支撑柱中上部外侧与所述右侧立柱中部外侧之间设置第二右导向限位板,所述右起降机构支撑柱中上部内侧与所述右侧立柱中部内侧之间设置第一右导向限位板,所述第一右导向限位板、第二右导向限位板设置高度相同,且均与右底纵梁平行。

所述起降机构包括主动起降臂,通过水平臂主动销铰接连接在水平固定臂的后端,所述水平固定臂的前端通过水平从动销铰接连接在从动起降臂的下端;所述从动起降臂的上端通过运动从动销铰接连接在水平运动臂的前端;所述水平运动臂通过运动主动销铰接连接在主动起降臂的前端;所述主动起降臂的下末端通过主起降销铰接连接在起降电动推杆的顶端;所述水平运动臂上面设置增高臂,所述增高臂前后两端各设置一个挟持调节器,所述挟持调节器的调节端分别固定在挟持臂的两端;所述挟持臂后端固定连接悬挂支撑臂。

所述起降机构为两个,分别为左起降机构,右起降机构;所述左起降机构中的水平固定臂后端下面固定连接在左起降机构支撑柱顶端,所述左起降机构中的起降电动推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所述左底纵梁上,所述左限制梁前端设置在水平固定臂内侧,所述左限制梁的后端设置在所述左内立柱上;所述右起降机构中的水平固定臂后端下面固定连接在右起降机构支撑柱顶端,所述右起降机构中的起降电动推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所述右底纵梁上,所述右限制梁前端设置在水平固定臂内侧,所述右限制梁的后端设置在所述右内立柱上。

所述悬挂横杆两端分别设置在左挟持臂和右挟持臂的后端。

所述臀部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器,所述固定连接器下端底部设置支撑脚轮;所述固定连接器下端上部设置座板推杆,所述座板推杆通过座板法兰固定连接座板;所述固定连接器上部固定连接在千斤顶前端;所述千斤顶后端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支撑底梁中部后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下肢失能人员护理辅助装置,可以使弱小型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单独对失能病人进行护理,护理过程方便,省力,减少了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下肢失能人员护理辅助装置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框架立体示意图;

图3为左起降机构示意图;

图4为右起降机构示意图;

图5为臀部支撑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臀部支撑机构后视示意图;

图7为转运患者示意图;

图8为转运患者至卫生间示意图。

图中,图1:1--框架;2--左起降机构;3--臀部支撑机构;4--腋下吊挂带;5--腿部膝上吊挂带;6--控制盒;7--左限制梁;8--右限制梁;9--悬挂横杆;10--右起降机构;

图2:101--右支腿;102--左支腿;131--右直脚轮;132--左直脚轮;

133--右万向脚轮;134--左万向脚轮;104--右起降机构支撑柱;105--左起降机构支撑柱;106--支撑底梁;171--第一右斜拉板;172--第二右斜拉板;173--第一左斜拉板;174--第二左斜拉板;181--第一右导向限位板;182--第二导向限位板;183--第一左导向限位板;184--第二左导向限位板;109--右侧立柱;110--右内立柱;111--右把手;112--上横梁;113--左把手;114--左内立柱;115--左侧立柱;116--下横梁;117--左底纵梁;118--左导向限位板;119--右底纵梁;

图3:201--起降电动推杆;202--主动起降臂;203--水平固定臂;204--从动起降臂;205--水平运动臂;206--增高臂;207--挟持臂;208--悬挂支撑臂;209--推杆销;210--主起降销;211--水平臂主动销;212--水平从动销;213--运动从动销;214--运动主动销;215--挟持调节器;

图4:1001--起降电动推杆;1002--主动起降臂;1003--水平固定臂;1004--从动起降臂;1005--水平运动臂;1006--增高臂;1007--挟持臂;1008--悬挂支撑臂;1009--推杆销;1010--主起降销;1011--水平臂主动销;1012--水平从动销;1013--运动从动销;1014--运动主动销;1015--挟持调节器;

图5:301--支撑脚轮;302--固定连接器;303--减速电机;304--联轴器;305--千斤顶;307--千斤顶底座;308--千斤顶顶板;309--座板;310--铰链;311--座板法兰;312--座板推杆;

图6:310--铰链;311--座板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声明的是:病人乘座在护理辅助装置上时,护理人员握持在所述把手上,患者背向护理人员方向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患者面向护理人员方向为本发明中所述的后,左右方向与护理人员握持护理扶助装置所述把手上时的左右方向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下肢失能人员护理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失能人员护理辅助装置,由安装有脚轮的框架1,设置在所述框架1上的控制盒6,设置在所述框架1左侧的左起降机构2,设置在所述框架1右侧的右起降机构10,设置在所述框架1中的支撑底梁106上的臀部支撑机构3,腋下吊挂带4,两副腿部膝上吊挂带5,及设置在所述左起降机构2和所述右起降机构20之间的悬挂横杆9构成。所述左起降机构2与所述框架1的左内立柱114之间设置有左限制梁7;所述右起降机构10与所述框架1的右内立柱110之间设置有右限制梁8。

具体的,若需要将患者从床上或座椅上移动至卫生间,可进行如下操作:将两副腿部膝上吊挂带5分别裹附在患者左右大腿靠近膝部处,将腋下吊挂带4裹附在患者腋下,护理人员操作所述框架1上的控制盒6,把所述左起降机构2和所述右起降机构10调降至水平位置,将本护理辅助装置推至患者面前,将所述膝上吊挂带5的悬挂索挂在所述悬挂横杆9上,将所述腋下吊挂带4的悬挂索分别挂在所述左起降机构2上的悬挂支撑臂208及右起降机构10上的悬挂支撑臂1008之上,操作所述框架1上的控制盒6,将所述左起降机构2和所述右起降机构10上升至适当位置,患者被所述腋下吊挂带4、腿部膝上吊挂带5共同作用下,离开床面或座椅,抬升至一定高度,这时护理人员拉动本护理辅助装置离开,离开至适当距离后,护理人员操作所述框架1上的控制盒6,伸出升起所述臀部支撑机构3,支撑住患者臀部,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护理人员推动载有患者的本护理辅助装置至卫生间后,操作所述框架1上的控制盒6,收回降下所述臀部支撑机构3,再推动本护理辅助装置将患者移动至坐便器上,褪下患者裤子,再操作所述框架1上的控制盒6,降下左起降机构2和所述右起降机构10,使患者落座在坐便器上。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下肢失能人员护理辅助装置,可以使弱小型护理人员单独对失能病人进行诸如护理患者起床后至卫生间如厕、洗澡、及移至轮椅车上进行户外活动等工作,护理过程方便,省力,减少了护理人员的负担。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