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8400发布日期:2020-02-14 15:57阅读:1256来源:国知局
硬膜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硬膜下引流管。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neurosurgery)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

慢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常规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具体方法是采用颅骨钻孔,插入硅胶引流管,冲洗引流出的血肿,术后保留硅胶引流管3-7天。而引流是本病十分重要的治疗环节。普通的硅胶引流管为一根直管,在术中将硅胶引流管直着插入,然后往里面注入生理盐水,然后再从里面往外抽出带有血块的血水,从而将血肿清洗掉。

传统的硬膜下引流管为一根直管,在年轻神经外科医生初期操作时,不好掌握放置的深度,常常出现引流不充分,甚至出现脑组织损伤;另外其不具备防回流的功能,会导致积液回流或颅内积气,不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甚至会影响患者预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硬膜下引流管,具备放置深度容易掌握、便于拔管、便于冲洗和单向流通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硬膜下引流管,包括放置管、带有单向阀的连接管和连接软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放置管可拆卸连接、第二端与连接软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放置管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第一端设有与其垂直的置入段、第二端与连接管连接,所述置入段的一侧开设有侧孔,且所述置入段的长度为三毫米。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硬膜下引流管,进一步,所述连接管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内腔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管体的内壁接触、顶部设置有阀体子块,所述管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阀体母块,所述阀体母块具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阀体母块通孔的底端开设有与阀体子块相配合的密封槽。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硬膜下引流管,进一步,所述管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内壁与弹簧底端接触,所述定位环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由定位环内壁向外壁倾斜的环形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硬膜下引流管,进一步,所述阀体子块为球形,所述密封槽的形状与阀体子块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硬膜下引流管,进一步,所述管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部、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包括多个圆柱段和连接在相邻两个圆柱段之间的圆台段,且多个圆柱段的直径由管体的端面处向外侧依次递减,所述放置管的第二端套设在第一连接部上,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套设在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具有与管体内腔连通的连通孔。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硬膜下引流管,进一步,所述管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表面的底部设有外螺纹,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上壳体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槽,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置入段与连接段呈垂直设计,且置入段的长度为三毫米,在放置时,只需将置入段置入在硬膜下即可,解决了年轻神经外科医生在初期不能够很好掌握放置深度的问题,另外,医生在拔管时也更加的方便,同时,大大减小了连接段在置入段轴线方向上占用的空间,给予医生在手术时更大的操作空间,便于术中冲洗;

2、本实用新型通过带有单向阀的连接管的设置,当硬膜下积液由管体顶端向底端流动的流速较大时,流动的积液对推动阀体子块并带动弹簧压缩,以利于积液向管体底端流动;当硬膜下积液不流动或流速较小时,弹簧复位带动阀体子块与密封槽贴合,以达到积液单向流动的效果,以此避免积液回流或防止空气进入颅内,减少术后颅内积气;

3、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环的设置,能够对弹簧的底端进行限位,避免弹簧的底端在工作时出现偏移的现象,进一步保证了连接管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设置,利用不同直径的多个圆柱段能够对不同直径软管进行安装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更加方便快捷;

5、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管体进行拆卸,进而更换和清洗管体的内部零件,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置管;11、连接段;12、置入段;13、侧孔;2、连接管;21、管体;211、上壳体;212、下壳体;22、第一连接部;23、第二连接部;24、弹簧;25、阀体子块;26、阀体母块;261、密封槽;27、定位环;3、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均是基于图1所示的视图方向而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

硬膜下引流管,如图所示,它包括放置管1、带有单向阀的连接管2和连接软管3,所述连接管2的第一端与放置管1可拆卸连接、第二端与连接软管3可拆卸连接,放置管1包括连接段11,连接段11的第一端设有与其垂直的置入段12、第二端与连接管2连接,置入段12的一侧开设有侧孔13,且置入段12的长度为三毫米。

其中,所述连接管2包括管体21和设置在管体21内腔的弹簧24,弹簧24的底部与管体21的内壁接触、顶部设置有阀体子块25,管体2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阀体母块26,阀体母块26具有上下贯穿的通孔,阀体母块26通孔的底端开设有与阀体子块25相配合的密封槽261,具体的,所述阀体子块25为球形,所述密封槽261的形状与阀体子块25的形状相适配,通过弹簧24、阀体子块25、阀体母块26和密封槽261的配合使用,当硬膜下积液由管体21顶端向底端流动的流速较大时,流动的积液产生的压力大于弹簧24的压力,积液推动阀体子块25并带动弹簧24压缩,以使积液向管体21底端流动,当硬膜下积液不流动或流速较小时,积液的压力小于弹簧24的弹力,弹簧24复位带动阀体子块25与密封槽261贴合,以此避免积液回流或防止空气进入颅内,减少术后颅内积气。

所述管体2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环27,定位环27的内壁与弹簧24底端接触,定位环27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由定位环27内壁向外壁倾斜的环形倾斜面,通过定位环27的设置,能够对弹簧24的底端进行限位,避免弹簧24的底端在工作时出现偏移的现象,进一步保证连接管2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另外,所述管体21包括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上壳体211表面的底部设有外螺纹,下壳体212的顶部开设有与上壳体211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槽,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螺纹连接,通过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管体21进行拆卸,进而更换和清洗管体21的内部零件,便于操作。

所述上壳体211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部22,下壳体212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23,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均包括多个圆柱段和连接在相邻两个圆柱段之间的圆台段,且多个圆柱段的直径由管体21的端面处向外侧依次递减,放置管1的第二端套设在第一连接部22上,连接软管3的一端套设在第二连接部23上,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均具有与管体21内腔连通的连通孔,通过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的设置,利用不同直径的多个圆柱段能够对不同直径软管进行安装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更加方便快捷。

该硬膜下引流管的工作原理:

一、通过置入段12与连接段11呈90°的设置,且置入段12的长度为三毫米,在放置时,只需将置入段12置入在硬膜下即可,解决了年轻神经外科医生在初期不能够很好掌握放置深度的问题,另外由于置入段12与连接段11呈垂直关系,使得医生在拔管时也更加的方便,同时,利用置入段12与连接段11的垂直设置,大大减小了连接段11在置入段12轴线方向上占用空间,给予医生在手术时更大的操作空间,便于术中冲洗;

二、通过带有单向阀的连接管2的设置,当硬膜下积液由管体21顶端向底端流动的流速较大且流动的积液产生的压力大于弹簧24的压力时,流动的积液推动阀体子块25并带动弹簧24压缩,以使积液向管体21底端流动;当硬膜下积液不流动或流速较小产生的压力小于弹簧24的压力时,弹簧24复位并带动阀体子块25上移与密封槽261贴合,以达到积液单向流动的效果,以此避免积液回流或防止空气进入颅内,减少术后颅内积气。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膜下引流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