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止血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1118发布日期:2020-05-20 02:0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心内科止血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心内科止血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心内科临床上的导管介入手术,是指将导管经股动脉放置到病人的心脏或相关血管中进行治疗。手术时,需要将导管穿刺置入股动脉,手术结束后,股动脉的穿刺导管和鞘管要从动脉内拔除,此时需要手术医生非常准确且较长时间地用力按压穿刺部位以防止出血。由于按压时间过长,医生的手极易过度疲劳导致手压用力不均匀,使患者出现出血、皮下血肿等问题,同时给医务人员带来身心疲劳。

但是,现有的心内科止血用装置在按压过程中的压力不能保证压力均匀且该过程需人工完成,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924102u)公开了了一种心内科止血装置,包括尼龙钩面、松紧带、固定块、信号传输线、尼龙绒面、止血块、血压心率测量器、止血棉、晶显示屏和心内科止血装置本体,所述尼龙钩面安装在心内科止血装置本体的上端;所述心内科止血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松紧带;所述固定块设置安装在心内科止血装置本体的中端;所述固定块内设置有信号传输线;所述尼龙绒面安装在心内科止血装置本体的下端;所述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止血块;所述血压心率测量器设置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松紧带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液晶显示屏安装在固定块的上端,并且该种心内科止血装置使用安全性高,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及时向医生提供患者的血压心率信息,适合推广使用。但是,该专利公开的心内科止血用装置由于采用止血块按压穿刺口止血,因此在止血块覆盖穿刺点之后,医护人员无法观察穿刺点是否出血、是否出现血肿以及是否皮下出血。而且,这种通过机械压迫力从体外对股动脉的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的方式,会对血管有一定的损伤,容易造成血肿和其他并发症,尤其是在止血块没有压迫到出血点的情况下,不仅无法达到止血的效果,可能还会加重出血。此外,这种绷带式加压止血装置,固定之后可能会产生位移,导致止血快偏离出血点。由于固定块较大,遮挡观察视线,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偏移。而且,该专利提供止血装置也没有调节压力装置,一旦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需要完全拆除并重新调整压力后固定。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在固定之后可调节按压力度,并且能够在固定之后不需要重新拆卸即能够观察穿刺点出血状况的止血装置。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心内科止血用装置,至少包括两侧连接有弹性带的固定框体。所述固定框体内设置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至少一个杆体。所述杆体设置有能够贯穿所述杆体且沿所述杆体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移动以调整按压力度的螺纹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弹性带将所述固定框体固定且所述螺纹杆按压穿刺点的情况下,所述螺纹杆按照能够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减小按压力度且不改变所述固定框体的位置的方式与所述杆体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固定框体固定且所述螺纹杆沿第一方向转动远离患者皮肤的情况下,所述杆体按照能够推动所述螺纹杆沿所述固定框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观察所述穿刺点的方式与所述固定框体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穿刺点经过所述螺纹杆按压后出现出血的情况下,所述螺纹杆按照能够沿第二方向转动以增加按压力度的方式与患者皮肤相互抵靠。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框体的至少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所述杆体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靠外侧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杆体的至少一端按照贯穿所述滑槽的方式与所述限位件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设置用于转动的圆盘。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设置用于按压止血的止血块。所述止血块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纹杆按照枢转的方式与所述止血块连接。所述止血块设置有避免所述螺纹杆和所述止血块彼此脱离的限位孔。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止血块的底端按照可拆卸的方式套接有止血棉。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带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紧固件。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紧固件。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带的带体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彼此相互间隔排布的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下一项或多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内科止血用装置通过转动螺纹杆就能实现按压力度的调节,不会对固定好的固定框体产生位置偏移,即在止血装置固定后可以调节按压力度,不需要通过拆卸止血装置来调整按压力度,调节灵活方便医护人员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内科止血用装置通过螺纹杆与止血块的枢转连接,实现螺纹杆转动时止血块不转动,从而止血块不会因为摩擦皮肤而导致止血块产生相对位移,结构稳定性强;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内科止血用装置通过杆体和滑槽,使得螺纹杆能够随杆体沿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后能够暴露穿刺点,方便医护人观察穿刺点是否继续出血、是否出现血肿以及是否出现皮下出血;而且能够及时发现螺纹杆的压迫点偏离穿刺点的情况,还可以在不需要重新拆卸止血装置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杆体来修正螺纹杆的位置偏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固定框体2:弹性带3:杆体

4:螺纹杆5:止血棉11:滑槽

12:限位件21:第一紧固件22:第二紧固件

23:透气孔41:圆盘42:止血块

421:凹槽422: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心内科止血用装置,至少包括两侧连接有弹性带2的固定框体1。优选地,固定框体1如图1。固定框体1可以是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优选地,固定框体1可以采用医用硅胶制作,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形变能力,不会对患者的皮肤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优选地,固定框体1的两侧连接有弹性带2。弹性带2用于紧缚在患者的肢体上。一般穿刺点设置在股动脉上,因此弹性带2一般束缚在患者的大腿上。优选地,弹性带2可以采用橡胶、涤纶和弹性纤维等材料制作。优选地,弹性带2的弹性伸缩功能,能够为固定框体1提供一定的加压固定效果。优选地,弹性带2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紧固件21。弹性带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紧固件21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紧固件22。优选地,第一紧固件21和第二紧固件22用于锁紧弹性带2,避免弹性带2从患者腿部滑脱。优选地,第一紧固件21和第二紧固件22相互匹配工作。例如,第一紧固件21可以是尼龙钩面,第二紧固件22可以是尼龙绒面。第一紧固件21和第二紧固件22相互接触并压紧,就能相互扣合,从而需要较大撕揭力才能拆开第一紧固件21和第二紧固件22。优选地,第一紧固件21位于弹性带2的正面,第二紧固件22位于弹性带2的背面,如图2所示。优选地,弹性带2的带体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彼此相互间隔排布的透气孔23。优选地,透气孔23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是不规则的多边形。由于病人穿刺后,对穿刺点的机械压迫止血需要6个小时左右,因此弹性带2需要长时间的与患者皮肤接触,并压迫皮肤。透气孔23能够避免因皮肤变潮,导致细菌生长,引起穿刺点感染。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体1内设置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至少一个杆体3。优选地,杆体3可以是圆柱体或者长方体。优选地,杆体3可以沿着固定框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可以向着固定框体1两侧的弹性带2的方向移动。杆体3设置有能够贯穿杆体3且沿杆体3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移动以调整按压力度的螺纹杆4。优选地,杆体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孔。螺纹杆4可以旋合进入螺孔中,从而贯穿杆体3。优选地,转动螺纹杆4后,螺纹杆4能够沿着杆体3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移动。杆体3的轴线的垂直方向是螺孔轴线方向。

优选地,螺纹杆4按照能够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减小按压力度且不改变固定框体1的位置的方式与杆体3连接。优选地,第一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螺纹杆4沿逆时针方向能够远离穿刺点,从而减小螺纹杆4对穿刺点的压迫力度。优选地,螺纹杆4按照能够沿第二方向转动以增加按压力度的方式与患者皮肤相互抵靠。优选地,第二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螺纹杆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后,向着穿刺点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增加对穿刺点的按压力度。尤其是在穿刺点按压力度不足时,穿刺点会持续出血,通过转动螺纹杆4增加按压力度,避免穿刺点持续出血。

优选地,通过转动螺纹杆4来调节按压力度,不会对固定框体1或者整个止血装置产生位置偏移,即在调节按压力度的过程中不会改变螺纹杆4的按压点,不会使得螺纹杆4的按压点偏离穿刺点。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固定框体1固定且螺纹杆4沿第一方向转动远离患者皮肤的情况下,杆体3按照能够推动螺纹杆4沿固定框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观察穿刺点的方式与固定框体1连接。优选地,固定框体1的至少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杆体3滑动的滑槽11,如图1和图2所示。滑槽11呈长方形。杆体3能够沿着该滑槽11的长度方向移动。优选地,由于螺纹杆4和杆体3螺纹连接,因此杆体3能够带动螺纹杆4移动。优选地,沿第一方向转动螺纹杆4,直至螺纹杆4脱离皮肤后,螺纹杆4可以沿着滑槽11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不会摩擦患者的皮肤。优选地,螺纹杆4移动后,能够暴露穿刺点,从而方便医护人观察穿刺点的情况,能够观察穿刺点是否继续出血、是否出现血肿以及是否出现皮下出血。而且,通过该设置方式,能够及时发现螺纹杆4的压迫点偏离穿刺点的情况,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杆体3来修正螺纹杆4的位置偏离,不需要重新拆卸止血装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滑槽11的靠外侧设置有限位件12,如图1和图2所示。杆体1的至少一端按照贯穿滑槽11与限位件12连接。优选地,如图1所示,杆体1的一端贯穿滑槽11。杆体1延伸至滑槽11外的一端设置有螺纹。优选地,限位件12可以是螺母。优选地,限位件12与杆体1的一端螺纹连接。优选地,可以手动旋转限位件12直至限位件12与固定框体1的侧壁抵靠,从而固定杆体3,防止杆体3沿滑槽11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螺纹杆4的顶端设置用于转动的圆盘41。优选地,圆盘41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转动圆盘41可以转动螺纹杆4。通过采用该设置方式,方便旋转螺纹杆4。优选地,螺纹杆4的底端设置用于按压止血的止血块42。止血块42可以是医用硅胶制作的正方形体。通过止血块42按压穿刺口,可以有效增加按压面积,提高止血效果。

优选地,止血块42的底端按照可拆卸的方式套接止血棉5。止血棉5可以放在医用纱布里,并将医用纱布套接在止血块43的底端。优选地,止血块42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421。优选地,凹槽421的位置如图2所示。优选地,凹槽421方便装有止血棉5的纱布套接在止血块42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止血块42设置有避免螺纹杆4和止血块42彼此脱离的限位孔422。优选地,如图2所示,螺纹杆4的一端进入限位孔422内。优选地,螺纹杆4进入限位孔422的端部设置有凸部。凸部能够防止螺纹杆4和止血块42脱离。优选地,凸部为圆形,能够在螺纹杆4转动带动凸部转动时不会与限位孔422的内壁碰撞。优选地,限位孔422的形状如图2所示。优选地,螺纹杆4按照枢转的方式与止血块42连接。优选地,螺纹杆4沿第一方向转动或第二方向转动时,螺纹杆4按照绕其轴心转动的方式推动或拉动止血块42移动时。优选地,凸部随螺纹杆4的转动而限位孔422里旋转。优选地,由于凸部不会与限位孔422的内壁碰撞,因此螺纹杆4的转动不会带动止血块42转动。通过该设置方式,螺纹杆4按照绕其轴心转动的方式推动或拉动止血块42移动时,不会带动止血块42转动,从而止血块42不会因转动而摩擦皮肤。

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论述。

将止血块42对准穿刺点后,通过弹性带2以及第一紧固件21和第二紧固件21进行固定。由于螺纹杆4和杆体3是螺纹连接,因此,可以通过转动螺纹杆4而推动或拉动止血块42的方式调节按压力度。这种调节方式不需要拆卸整个止血装置来调节力度。同时,由于螺纹杆4与止血块42是枢转连接的,因此螺纹杆4转动不会导致止血块42转动,从而止血块42不会因为摩擦皮肤而导致止血块42产生相对位移,结构稳定性强,在病人移床、小幅度活动时,止血装置不会出现位移。而且调节灵活,例如,当医护人员发现因止血装置的按压力较强,导致患者的足部背动脉搏动减弱时,可以通过转动圆盘41来减弱按压力度。而且,螺纹杆4能够随杆体3沿滑槽11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后能够暴露穿刺点,方便医护人观察穿刺点的情况。例如,能够观察穿刺点是否继续出血、是否出现血肿以及是否出现皮下出血。而且,通过该设置方式,能够及时发现螺纹杆4的压迫点偏离穿刺点的情况,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杆体3来修正螺纹杆4的位置偏离,不需要重新拆卸止血装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