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血浆置换装置的体外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4850发布日期:2020-04-14 20:30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重血浆置换装置的体外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为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双重血浆置换装置的体外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人工肝技术双重血浆置换装置的体外循环管路系统,包括管路、血液泵、第一血浆分离器、第二血浆分离器,废液收集容器、置换液容器。其工作原理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蛋白等置换液,这样便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血浆置换法不仅可以清除体内中、小分子的代谢毒素,还清除了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因此对有害物质的清除率远比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要好,同时又补充了体内所缺乏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较好的替代了肝脏某些功能。

人工肝技术依赖通畅稳定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通畅的循环管路是顺利治疗的前提。目前,每次治疗需要置换患者体内50%的血浆,每次进行3至4小时,长时间的血浆置换且第二血浆分离器的孔径比第一血浆分离器孔径小,很容易造成第二血浆分离器跨膜压高,导致血浆置换无法继续,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将第二血浆分离器两端连接管断开,对第二血浆分离器进行生理盐水的冲洗,造成血浆与空气接触,不符合感控要求,或者结束治疗,提前回血,这样就没有达到置换血浆治疗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在体外血液循环系统中直接对第二血浆分离器进行冲洗的双重血浆置换装置的体外循环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重血浆置换装置的体外循环系统,包括:引血管、第一血浆分离器、第二血浆分离器、血浆补液容器、废液收集器、回血管,所述引血管联接第一血浆分离器,所述第一血浆分离器与第二血浆分离器通过三通连接管一联接,所述三通连接管一设置有端口a、端口b、端口c、断路器一、断路器二,所述断路器一设置在端口b到三通连接管一的交叉点之间,所述断路器二设在端口c到三通连接管一的交叉点之间;

所述第二血浆分离器与废液收集器通过三通连接管二联接,所述三通连接管二设置有端口a、端口b、端口c、断路器一、断路器二,所述断路器一设置在端口b到三通连接管二的交叉点之间,所述断路器二设置在端口c到三通连接管二的交叉点之间;

所述回血管联接第二血浆分离器,所述第一血浆分离器、血浆补液容器联接回血管,所述回血管上设置有断路器三,所述断路器三设置在第二血浆分离器到回血管的交叉点之间;

所述第一血浆分离器和第二血浆分离器上均联接有测压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血浆分离器与第二血浆分离器的输入端联接有血浆泵,所述废液收集器的输入端联接有血浆泵,所述血浆补液容器的输出端联接有血浆泵。

作为优选,所述断路器一设置在靠近三通连接管一的交叉点1厘米至2厘米处,断路器二设置在靠近三通连接管二的交叉点1厘米至2厘米处,所述断路器三设置在靠近第二血浆分离器1厘米至2厘米处。

作为优选,所述断路器为管路夹。

作为优选,所述三通连接管一的端口c与三通连接管一的交叉点间的距离不大于3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三通连接管二的端口a与三通连接管二的交叉点间的距离不大于3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测压装置为压力报警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端口c设有配套的端口盖。

作为优选,所述联接均为可插拔联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血浆置换过程中出现了第二血浆分离器跨膜压高的现象,可以在不断开管路的情况下,及时的对堵塞的第二血浆分离器进行冲洗,患者不需要提前回血,如此方便医护人员处理,达到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了空气感染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双重血浆置换装置的体外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第二血浆分离器正常工作时的管路放大图;

图3:第二血浆分离器冲洗时的管路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根据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

一种双重血浆置换装置的体外循环系统,包括:引血管6、血浆泵1、第一血浆分离器2、第二血浆分离器3、血浆补液容器4、废液收集器5、回血管7,

所述引血管6联接第一血浆分离器2,所述第一血浆分离器2与第二血浆分离器3通过三通连接管8联接,所述三通连接管8设置有端口a111、端口b112、端口c113、断路器一12、断路器二13,所述断路器一12设置在端口b112到三通连接管8的交叉点之间,所述断路器二13设在端口c113到三通连接管8的交叉点之间;

所述第二血浆分离器3与废液收集器5通过三通连接管9联接,所述三通连接管9设置有端口a121、端口b122、端口c123、断路器一14、断路器二15,所述断路器一14设置在端口b122到三通连接管9的交叉点之间,所述断路器二15设置在端口c123到三通连接管9的交叉点之间;

所述回血管7联接第二血浆分离器3,所述第一血浆分离器2、血浆补液容器4联接回血管7,所述回血管7上设置有断路器三11,所述断路器三11设置在第二血浆分离器3到回血管7的交叉点之间;

所述第一血浆分离器2和第二血浆分离器3上均联接有测压装置10。

进一步,所述第一血浆分离器2与第二血浆分离器3的输入端联接有血浆泵1,16,所述废液收集器的输入端联接有血浆泵17,所述血浆补液容器的输出端联接有血浆泵18。

进一步,所述断路器一12,14与断路器二13,15设置在靠近三通连接管8,9的交叉点1厘米至2厘米处,所述断路器三11设置在靠近第二血浆分离器3的1厘米至2厘米处。

进一步,所述断路器一12、14,断路器二13、15,断路器三11为管路夹。

作为优选,所述三通连接管8的端口c113与三通连接管的交叉点间的距离不大于3厘米。

进一步,所述三通连接管9的端口a121与三通连接管的交叉点间的距离不大于3厘米。

进一步,所述测压装置10为压力报警装置。

进一步,所述端口c113,123设有配套的端口盖。

进一步,所述联接均为可插拔联接。

本实用新型双重血浆置换装置的体外循环管路的工作过程:正常工作时,三通连接管8和三通连接管9上端口b112,122与三通连接管8,9的交叉点间分别设有的断路器一12,14处于打开状态,断路器二13,15处于闭合状态,断路器三11处于打开状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血浆通过引血管6进入血浆泵1,之后血浆流出血浆泵1流入第一血浆分离器2中,血浆在第一血浆分离器2中进行血浆分离分为两路流出,然后新鲜血液流入回血管中;另一路血浆从三通连接管8的端口b流入,此时断路器一12为打开状态,血浆穿过断路器一12流入第二血浆分离器3中,血浆在第二血浆分离器3再次进行血浆分离后分为两路从流出,一路流入回血管后,加入血浆补液流回患者体内;另一路血浆通过血浆从三通连接管9的端口a流入,此时断路器一12为打开状态,血浆穿过断路器一14流入废液收集器5中。

第一血浆分离器2的输入端联接有血浆泵1,第二血浆分离器3的输入端联接有血浆泵16,废液收集器5的输入端联接有血浆泵17,血浆补液容器4的输出端联接有血浆泵18。

压力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将端口c113,123上的端口盖揭开,三通连接管8,9分别设有的断路器一12,14闭合,断路器二13,15打开,断路器三11闭合。将生理盐水从三通连接管8端口c113流入第二血浆分离器3,对第二血浆分离器3内部进行冲洗,冲洗时间两分钟后,可达到降低第二血浆分离器的跨膜压,然后将三通连接管8,9分别设有的断路器一12,14打开,断路器二13,15闭合,断路器三11打开,继续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本实用新型在改变了整个双重血浆置换的体外管路的情况下,第二血浆分离器跨膜压高时,可以在不断开第二血浆分离器两端短路的情况下对第二血浆分离器进行冲洗,患者不需要提前回血,如此方便医护人员处理,达到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了空气感染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