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管镜检查肩颈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2612发布日期:2020-03-06 05:4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气管镜检查肩颈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气管镜检查肩颈部固定器。



背景技术:

纤维支气管镜适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细菌学、细胞学检查、配合tv系统可进行摄影,示教和动态记录。该支气管镜附有活检取样结构,能帮助发现早期病变,能开展息肉摘除等体内外科手术,对于支气管、肺疾病研究,术后检查等是一种良好的精密仪器。

目前,做气管镜检查时因患者不镇痛镇静,治疗时也是浅镇静,病人常常会歪头去看,后来我们用一次性口罩罩着眼睛好一些,但有些很紧张的人常常会在镜子从声门经过声带是抬头甚至坐起来,这样非常危险,如果镜子退的慢,肺会被戳破,鼻腔也会受损,从而要针对肩颈部位进行固定,从而防止在检查时患者头部或肩颈部位会扭动甚至抬举导致患者产生伤害。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用于气管镜检查肩颈部固定器,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无法对肩颈部位进行固定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气管镜检查肩颈部固定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气管镜检查肩颈部固定器,包括固定器主体、绷带、肩部装置和颈部装置,所述固定器主体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颈部装置,所述颈部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肩部装置,所述颈部装置的正前方一侧活动连接有颈部调节器,所述肩部装置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活动连接有边柱,所述边柱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内板,所述内板的一侧嵌入连接有内板拉手,所述内板拉手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肩部绷带,所述肩部绷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绷带拉手,所述颈部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的两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活动槽的内部顶部嵌入连接有滑动槽,所述颈部装置的顶部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右护翼,所述右护翼的顶部嵌入连接有固定带,所述颈部装置的顶部一侧活动连接有左护翼,所述左护翼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海绵,所述左护翼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粘贴处。

优选的,所述颈部装置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带动器,所述带动器的另一侧嵌入连接有控制线,所述颈部装置的内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启动器,所述启动器的底部嵌入连接有传输线。

优选的,所述颈部装置的两侧嵌入连接有绷带。

优选的,所述肩部装置的正前方紧密贴合有加绵层。

优选的,所述颈部装置的正前方一侧活动连接有肩部开关。

优选的,所述肩部装置是由肩部装置中间部位的底板、底板两侧的边柱、边柱一侧的内板、内板一侧的内板拉手、内板拉手一侧的肩部绷带和肩部绷带一侧的绷带拉手共同组成。

优选的,所述颈部装置是由颈部装置底部的活动槽、活动槽内部中间部位的处理器、处理器两侧顶部的连接柱、连接柱顶部的固定柱、活动槽内部顶部的滑动槽、颈部装置顶部另一侧的右护翼、右护翼顶部的固定带、颈部装置顶部一侧的左护翼、左护翼另一侧的海绵和左护翼一侧的粘贴处共同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肩部装置是由底板、边柱、内板、内板拉手、肩部绷带和绷带拉手共同组成,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肩宽对肩部装置进行调整使其能对肩部更好的固定,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颈部装置是由活动槽、处理器、连接柱、固定柱、滑动槽、右护翼、固定带、左护翼、海绵和粘贴处共同组成,防止患者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容易将头部或肩颈部位会扭动甚至抬举导致气管面膜及鼻腔面膜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装置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颈部装置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器主体,2、绷带,3、肩部装置,301、边柱,302、底板,303、内板,304、内板拉手,305、绷带拉手,306、肩部绷带,4、加绵层,5、肩部开关,6、颈部调节器,7、颈部装置,701、右护翼,702、固定带,703、海绵,704、左护翼,705、粘贴处,706、滑动槽,707、连接柱,708、处理器,709、固定柱,710、控制线,711、活动槽,712、启动器,713、传输线,714、带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气管镜检查肩颈部固定器,包括固定器主体1、绷带2、肩部装置3和颈部装置7,固定器主体1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颈部装置7,颈部装置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肩部装置3,颈部装置7的正前方一侧活动连接有颈部调节器6,肩部装置3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底板302,底板302的两侧活动连接有边柱301,边柱30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内板303,内板303的一侧嵌入连接有内板拉手304,内板拉手304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肩部绷带306,肩部绷带3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绷带拉手305,颈部装置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槽711,活动槽711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处理器708,处理器708的两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707,连接柱707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柱709,活动槽711的内部顶部嵌入连接有滑动槽706,颈部装置7的顶部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右护翼701,右护翼701的顶部嵌入连接有固定带702,颈部装置7的顶部一侧活动连接有左护翼704,左护翼70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海绵703,左护翼7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粘贴处705,颈部装置7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带动器714,带动器714的另一侧嵌入连接有控制线71,颈部装置7的内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启动器712,启动器712的底部嵌入连接有传输线713。

优选的,颈部装置7的两侧嵌入连接有绷带2,绷带2为长条形有一定厚度,在尾部的绷带2比较软而韧性强,方便将固定器主体1在床头床板下进行打结固定,防止固定器主体1使用时产生移动导致患者受伤,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优选的,肩部装置3的正前方紧密贴合有加绵层4,加绵层4在于对患者躺入肩部装置3时,增加舒适感,也防止患者长时间躺在肩部装置3处导致颈肩部之间难受,同时加绵层4可以进行拆卸也可进行拼接,方便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细菌传染,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优选的,颈部装置7的正前方一侧活动连接有肩部开关5,肩部开关5会对肩部装置3进行锁定,使肩部装置3可以拉肩部绷带306对患者进行固定担拉不出来内板303进行展开,从而防止医护人员在于对患者肩部进行固定时意外将内板303抽出导致医护人员浪费了时间,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优选的,肩部装置3是由肩部装置3中间部位的底板302、底板302两侧的边柱301、边柱301一侧的内板303、内板303一侧的内板拉手304、内板拉手304一侧的肩部绷带306和肩部绷带306一侧的绷带拉手305共同组成,肩部装置3为凹槽式,方便患者躺下时将肩部放入肩部装置3进行固定,躺入后手持绷带拉手305将肩部绷带306拉出对患者肩部进行固定,但有个别的患者肩部过宽,通过按下肩部开关5将肩部装置3进行解锁,先将边柱301向底板302的外部进行旋转和底板302保持为一水平线,再通过手持内板拉手304将内板303向外拉出,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再通过肩部绷带306对患者肩部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在治疗时移动肩部导致气管处产生损伤,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肩宽对肩部装置3进行调整使其能对肩部更好的固定,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优选的,颈部装置7是由颈部装置7底部的活动槽711、活动槽711内部中间部位的处理器708、处理器708两侧顶部的连接柱707、连接柱707顶部的固定柱709、活动槽711内部顶部的滑动槽706、颈部装置7顶部另一侧的右护翼701、右护翼701顶部的固定带702、颈部装置7顶部一侧的左护翼704、左护翼704另一侧的海绵703和左护翼704一侧的粘贴处705共同组成,当患者躺下,肩部已经固定好后,再将右护翼701和左护翼704在滑动槽706处一起向里推动,当右护翼701和左护翼704会推动时,会通过连接柱707带动处理器708在活动槽711内部进行展开收回,同时需要对右护翼701和左护翼704进行微调时,可以通过颈部调节器6对处理器708进行调整,不在控制后处理器708会自行进行固定,同在调整好后通过固定带702向粘贴处705进行粘贴作第二固定,由于颈部装置7的顶部设置在头部和颈部之间可以对患者进行固定,这样设置患者不容易头部和颈部进行扭动但是患者会感觉不舒服,所在护翼的内部设置海绵703,而海绵703为软质海绵容易使患者产生舒适性,同时护翼可以通过固定柱709和连接柱707进行拆分,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护翼进行清洗消毒,也防止患者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容易将头部或肩颈部位会扭动甚至抬举导致气管面膜及鼻腔面膜造成损伤,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

首先,颈部装置7的两侧嵌入连接有绷带2,绷带2为长条形有一定厚度,在尾部的绷带2比较软而韧性强,方便将固定器主体1在床头床板下进行打结固定,防止固定器主体1使用时产生移动导致患者受伤,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然后,颈部装置7的正前方一侧活动连接有肩部开关5,肩部开关5会对肩部装置3进行锁定,使肩部装置3可以拉肩部绷带306对患者进行固定担拉不出来内板303进行展开,从而防止医护人员在于对患者肩部进行固定时意外将内板303抽出导致医护人员浪费了时间,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接着,肩部装置3是由肩部装置3中间部位的底板302、底板302两侧的边柱301、边柱301一侧的内板303、内板303一侧的内板拉手303、内板拉手304一侧的肩部绷带306和肩部绷带306一侧的绷带拉手305共同组成,肩部装置3为凹槽式,方便患者躺下时将肩部放入肩部装置3进行固定,躺入后手持绷带拉手305将肩部绷带306拉出对患者肩部进行固定,但有个别的患者肩部过宽,通过按下肩部开关5将肩部装置3进行解锁,先将边柱301向底板302的外部进行旋转和底板302保持为一水平线,再通过手持内板拉手304将内板303向外拉出,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再通过肩部绷带306对患者肩部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在治疗时移动肩部导致气管处产生损伤,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肩宽对肩部装置3进行调整使其能对肩部更好的固定,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紧接着,肩部装置3的正前方紧密贴合有加绵层4,加绵层4在于对患者躺入肩部装置3时,增加舒适感,也防止患者长时间躺在肩部装置3处导致颈肩部之间难受,同时加绵层4可以进行拆卸也可进行拼接,方便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细菌传染,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最后,颈部装置7是由颈部装置7底部的活动槽711、活动槽711内部中间部位的处理器708、处理器708两侧顶部的连接柱707、连接柱707顶部的固定柱709、活动槽711内部顶部的滑动槽706、颈部装置7顶部另一侧的右护翼701、右护翼701顶部的固定带702、颈部装置7顶部一侧的左护翼704、左护翼704另一侧的海绵703和左护翼704一侧的粘贴处705共同组成,当患者躺下,肩部已经固定好后,再将右护翼701和左护翼704在滑动槽706处一起向里推动,当右护翼701和左护翼704会推动时,会通过连接柱707带动处理器708在活动槽711内部进行展开收回,同时需要对右护翼701和左护翼704进行微调时,可以通过颈部调节器6对处理器708进行调整,不在控制后处理器708会自行进行固定,同在调整好后通过固定带702向粘贴处705进行粘贴作第二固定,由于颈部装置7的顶部设置在头部和颈部之间可以对患者进行固定,这样设置患者不容易头部和颈部进行扭动但是患者会感觉不舒服,所在护翼的内部设置海绵703,而海绵703为软质海绵容易使患者产生舒适性,同时护翼可以通过固定柱709和连接柱707进行拆分,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护翼进行清洗消毒,也防止患者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容易将头部或肩颈部位会扭动甚至抬举导致气管面膜及鼻腔面膜造成损伤,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这就是该种一种用于气管镜检查肩颈部固定器的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